(共20张PPT)
物质的特性
第2节 物态变化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雨、雪、冰雹、雾、露、霜是自然界常见的水的不同状态
在什么条件下物质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变化时有什么特点呢?
自然界中的水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杯中的水不仅会结成冰,还会慢慢的减少,好像消失不见了
变成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了
物质呈现不同状态时会有怎么样的特性呢?
新课导入
冰块放入杯子中,体积 ,
形状 。
冰雹从草丛中捡起,体积 ,
形状 。
没有改变
也没有改变
固体总是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没有改变
也没有改变
固体粒子模型
构成固体的粒子排列非常紧密,每个粒子都处在某一固定位置上。
物质的三态
具有稳定性
物质的三态
构成固体的粒子时静止不动的吗?
分子热运动告诉我们所有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在做无规则运动
固体粒子会在在确定位置上不停地小范围振动
所有的固体粒子排列都是有规则、整齐的吗?
物质的三态
金刚石
石墨
氯化钠/食盐
各种金属
蔗糖
冰/雪花
固体中的粒子以整齐、有规则的方式排列着
晶体
铁
像玻璃一样固体中的粒子没有以整齐、有规则的方式排列着
非晶体
蜂蜡、橡胶、塑料等都是非晶体
物质的三态
物质的三态
相同质量的水倒入不同的容器中,体积 ,形状 。
没有改变
改变了
液体粒子模型
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
构成液体的粒子也是紧密的排列着,但这些粒子可以移动。
具有流动性
气球爆炸后,气球里的气体跑到了空气当中,体积 ,形状 。
改变了
也改变了
气体粒子模型
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
构成气体的每一个粒子都会向各个方向运动,气体中的粒子可以达到容器的任何位置。
具有弥散性
物质的三态
用电茶壶烧水时,加热时间越长,水温升得越高,直到水沸腾。
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水的温度变化
一杯水放入冰箱中会结成冰
放在太阳底下会“消失”变成水蒸气
水的状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变化
思考与讨论
探索活动
1.在小烧杯里装约1/3杯的热水,在大烧杯里装1/2杯的冷水,分别用温度计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
2.如图所示,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使小烧杯浮在水中,每过1min,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中。
时间/min 1 2 3 4 5
小烧杯里的水温/℃
大烧杯里的水温/℃
3.分析引起两个烧杯中水温变化的原因。
通过接触使温度高的热水放出能而降低温度,冷水吸收能而升高温度。
热量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热与热量
热量:
符号:
Q
单位:
焦耳 简称:焦 符号:J 常用单位:千焦
一个苹果的热量大约在250~290千焦
一碗米饭的热量大约在1000千焦
热与热量
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
热水的温度逐渐下降,冷水的温度逐渐上升,最后两者的温度相等
热平衡
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空气达成了热平衡
将 10℃的冷水和 90℃的热水混合后,水的温度为什么会高于 10℃低于 90℃?
有人认为,90℃的热水和 10℃冷水混合后,水温一定是 50℃,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冷水要吸收热量,温度会升高,故温度会高于10℃;热水要放出热量,温度要降低,故温度会低于90℃。
不同意这种说法。
因为两者的水的质量不确定,不能得出水温一定是50 ℃的结论。
思考与讨论
思考与讨论
想吃泡面,但发现没有开水,你如何烧水才能快速吃到泡面?
烧一整壶水呢?还是烧半壶?
烧开一壶水比将半壶同温度的水烧开吸收的热量多,花的时间要更长
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跟质量的大小有关。
同一种物质,吸收的热量(Q)不仅跟物体的质量(m)有关,还跟升高的温度(Δt)有关。
探索活动
1.在实验室里,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
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
探索活动
2.仔细观察酒精灯的火焰,认识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内焰和焰心
外焰
内焰
焰心
3.将1根小木棒放到酒精灯焰心位置约 3s,然后迅速拿出,观察小木棒的颜色变化
小木棒所处的部位 小木棒的颜色变化 结论
焰心
内焰 外焰 不变
浅黑色
焦黑色
酒精灯各层火焰温度不相同
探索活动
4.在酒精灯各层火焰中,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5.将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 1/3处,并将试管口朝上,倾斜大约45°放置于外焰加热
现象:液体先产生小气泡,温度很快升高,最后产生大量气泡,沸腾
课堂巩固
1.如图为某物质三态变化时的粒子示意图,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状态甲时,分子的体积和形状不随容器改变
B. 状态乙是气态
C. 状态甲时,分子在固定的位置上一动不动
D. 由状态乙转变成状态甲,需吸收热量,分子运动速率减慢
A
课堂巩固
2.如图(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
(1)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表示热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是 ;(选填“I”或“Ⅱ”)
(2)图(乙)中A点的科学意义是 。
I
热平衡时的温度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