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质量检测卷(学生卷A3版+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质量检测卷(学生卷A3版+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21 00:01:31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质量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铁钉在有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
A.涂食用油 B.包保鲜膜 C.泡在盐水里
2.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下列现象,其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了 B.剩饭馊了 C.鲜牛奶长时间放置变酸了
3.厨房里有许多调味品,华华准备用它们来做科学实验。( )组的两种物质混合会产生气体。
A.白醋、小苏打 B.水、食盐 C.水、小苏打
4.通常蜡烛燃烧的时候不会形成(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
5.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反复咀嚼面条 B.白糖溶解在水中 C.冰融化
6.在水逐渐烧开至沸腾的过程中( )新物质生成,该过程属于( )变化。
A.有;化学 B.没有;化学 C.没有;物理
7.菜刀在下述情况下发生锈斑的程度(从严重到轻微)排序正确的是( )。
①切完菜后洗净擦干 ②切完菜后用水冲洗 ③切酸菜后放置 ④切完菜后洗净擦干,再抹一点油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8.下列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 )。
A.树被砍倒 B.植物光合作用 C.煤炭的形成
9.身体中无时无刻不发生着神奇的化学反应。人体的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头发的生长 B.伤口的愈合 C.指甲过长而断裂
10.将紫甘蓝液滴入下列物质中不显红色的是( )。
A.泡菜水 B.小苏打水 C.柠檬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1.物质的变化经常会产生很多现象。有的变化会( ),有的会改变颜色,有的会产生气体,还有的会( )。有时这些现象也可能会同时发生。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来判断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12.端午节吃“薄饼”是松阳的习俗,每家每户都会精心准备一大桌菜,跟着小明走进厨房,寻找厨房里的科学。妈妈将土豆切成丝,这属于( )变化,依据是( )。
13.我们吃鸡腿时,先用牙齿撕咬,这时鸡腿发生( ),当我们咀嚼鸡腿时,就开始发生( ),这两种变化很多时候是同时发生的。(选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4.塑料矿泉水瓶透明、轻便而且不容易发生( )变化,是很好的材料。如果它们被丢弃到环境中,会在环境中存在几百年,造成( )。
15.菜刀生锈属于( )变化,是因为菜刀接触了空气和水,为了防止菜刀生锈,我们应该把菜刀( )和放置在( )处。
16.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为( ),这是( )变化。我们还可以用白醋浸泡( ),也能产生同样的气体。
17.紫甘蓝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遇到酸性物质会变成( )色,遇到碱性物质会变成( )色。
18.冰块慢慢融化的过程中( )(填“有”或“没有”)产生新物质。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9.给铁制品的表面刷上油漆不能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
20.酒柜里的白酒打开后,白酒变少了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 )
2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发生缓慢的变化。( )
22.只要有放光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23.紫甘蓝与白醋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
24.蜡烛燃烧发光和电灯通电后发光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
25.灯丝在通电时会发光发热,属于化学变化。( )
26.面包发霉、土豆发芽和水结冰都属于化学变化。( )
27.食物进入人体后,也能像燃烧那样简单地释放出能量。( )
28.紫甘蓝汁中加入白醋,过会儿液体会变成绿色。( )
四、连线题(10分)
29.将下列物质的变化和伴随的现象以及所属的变化用线连起来。
橡皮泥捏成小船 发光发热
可乐和牛奶混合 变成液态水 物理变化
通电亮着的灯泡 颜色改变
冰块融化 大小、形状变化 化学变化
紫甘蓝浸泡在白醋里 生成沉淀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30.铁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人们常常会给铁制品刷上油漆。写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刷了油漆的铁制品。
31.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观察玻璃杯里的液体,小苏打已经不见了,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如何验证它是不是白醋呢?
六、实验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2.小明发现家里窗户上露出来的铁钉生锈了,想自己动手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试管:把铁钉放入装有湿棉花球的试管中。
乙试管:把铁钉放入试管后,注入经煮沸(除去空气)并快速冷却的水,将铁钉浸没后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
丙试管:将铁钉放入装有干燥剂的试管中,并用橡皮塞塞紧管口。
回答下列问题:
(1)探索铁生锈的因素,我们用的实验方法是 实验法。
(2)用甲、丙两个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的问题是:铁生锈与 有关?
(3)试管乙中加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隔绝 。
(4)用甲、 乙、丙三个实验装置进行比较, 一周后,发现 试管内的铁钉生锈最严重。
由此得出实验结论:铁与 和 同时接触时,才会生铁锈。
(5)生活中人们采取了哪些方法防止铁制品生锈?( )
①放在干燥处 ②刷上油漆 ③涂抹油 ④电镀等。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七、综合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3.厨房里的科学。
柠檬汁 柠檬汽水
把柠檬切开榨成汁,加少量的水,配成一杯柠檬汁。 一杯水中,加少量的糖、柠檬酸和一小勺 小苏打,做成的饮料会冒气泡,就是柠檬 汽水了。
(1)制作柠檬汁产生的变化属于( ) 变化。
A.物理 B.化学 C.物理、化学
(2)制作柠檬汽水属于( ) 变化。
A.物理 B.化学 C.其他
(3)在马铃薯的切面上滴一滴碘酒,切面会变成蓝紫色,随后在切面上滴柠檬汁,原来产生的颜色消失了,说法合理的是( )。
A.发生了化学变化 B.发生了物理变化 C.被柠檬汁冲洗了
(4)切过柠檬的铁制刀具忘记清洗,第二天刀具生锈了,原因是( )。
A.柠檬上的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B.空气
C.柠檬上有水
(5)吃饭时,反复咀嚼米饭,米饭在口腔中的味道变化是( )。
A.无味——甜味——苦味
B.无味——甜味——无味
C.甜味——无味——甜味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1.C
2.A
3.A
4.A
5.A
6.C
7.A
8.A
9.C
10.B
11. 发光发热 生成沉淀
12. 物理 只是土豆的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13.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14. 化学 环境污染
15. 化学 涂油 干燥
16. 二氧化碳 化学 水垢
17. 红 绿
18.没有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铁的锈蚀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防止铁生锈就要使铁隔绝空气,如在铁栏杆表面涂一层油漆。
31.不是白醋。再往液体里放小苏打,如果还有气泡冒出说明还是白醋,如果没有就说明不是白醋。
32.(1)对比 (2)水 (3)空气 (4)甲 水 空气 (5)B
33.(1)A(2)B(3)A(4)A(5)B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质量检测卷
一、选择题
1.铁钉在有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
A.涂食用油 B.包保鲜膜 C.泡在盐水里
【答案】C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或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比如涂食用油、包保鲜膜等。泡在盐水里不仅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还会加快铁生锈。
2.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下列现象,其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了 B.剩饭馊了 C.鲜牛奶长时间放置变酸了
【答案】A
【详解】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水结成冰了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剩饭馊了、鲜牛奶长时间放置变酸了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厨房里有许多调味品,华华准备用它们来做科学实验。( )组的两种物质混合会产生气体。
A.白醋、小苏打 B.水、食盐 C.水、小苏打
【答案】A
【详解】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看到冒出很多气泡,这是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4.通常蜡烛燃烧的时候不会形成(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
【答案】A
【详解】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用干而冷的烧杯倒扣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产生小水珠,说明有水生成;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蜡烛燃烧的时候不会形成氧气。
5.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反复咀嚼面条 B.白糖溶解在水中 C.冰融化
【答案】A
【详解】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A项中,反复咀嚼面条过程中,面条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白糖溶解在水中和C项冰融化都只是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6.在水逐渐烧开至沸腾的过程中( )新物质生成,该过程属于( )变化。
A.有;化学 B.没有;化学 C.没有;物理
【答案】C
【详解】物质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在该变化过程中通常伴随物质的形状和状态的改变。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理状态发生了变化,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7.菜刀在下述情况下发生锈斑的程度(从严重到轻微)排序正确的是( )。
①切完菜后洗净擦干 ②切完菜后用水冲洗 ③切酸菜后放置 ④切完菜后洗净擦干,再抹一点油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答案】A
【详解】1、切酸菜后放置,菜刀与空气、水分充分接触,且酸可以加快铁生锈。2、切完菜后用水冲洗,菜刀与空气、水分充分接触易生锈。3、切完菜后洗净擦干,与空气接触,但水分较少,生锈速度减慢。4、切完菜后洗净擦干,再抹一点花生油,隔绝了氧气,水较少,生锈最慢。
8.下列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 )。
A.树被砍倒 B.植物光合作用 C.煤炭的形成
【答案】A
【详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树被砍倒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植物光合作用、煤炭的形成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9.身体中无时无刻不发生着神奇的化学反应。人体的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头发的生长 B.伤口的愈合 C.指甲过长而断裂
【答案】C
【详解】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指甲过长而断裂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头发的生长、伤口的愈合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0.将紫甘蓝液滴入下列物质中不显红色的是( )。
A.泡菜水 B.小苏打水 C.柠檬汁
【答案】B
【详解】紫甘蓝汁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绿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能作酸碱指示剂。泡菜水、柠檬汁都是酸性溶液,所以将紫甘蓝液滴入其中不会出现红色。小苏打水是碱性溶液,将紫甘蓝液滴入其中会出现绿色,故B正确。
二、填空题
11.物质的变化经常会产生很多现象。有的变化会( ),有的会改变颜色,有的会产生气体,还有的会( )。有时这些现象也可能会同时发生。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来判断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 发光发热 生成沉淀
【详解】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
12.端午节吃“薄饼”是松阳的习俗,每家每户都会精心准备一大桌菜,跟着小明走进厨房,寻找厨房里的科学。妈妈将土豆切成丝,这属于 变化,依据是 。
【答案】 物理 只是土豆的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详解】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产生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的本质。妈妈将土豆切成丝,这属于物理变化,依据是只是土豆的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13.我们吃鸡腿时,先用牙齿撕咬,这时鸡腿发生( ),当我们咀嚼鸡腿时,就开始发生( ),这两种变化很多时候是同时发生的。(选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答案】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详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我们吃鸡腿时,先用牙齿撕咬,这是鸡腿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当我们咀嚼鸡腿时,就开始发生化学变化,这两种变化很多时候是同时发生的。
14.塑料矿泉水瓶透明、轻便而且不容易发生( )变化,是很好的材料。如果它们被丢弃到环境中,会在环境中存在几百年,造成( )。
【答案】 化学 环境污染
【详解】塑料矿泉水瓶透明、 轻便, 而且不容易发生化学变化, 这使得它们成为一种非常理想的包装材料。 然而, 如果这些塑料矿泉水瓶被随意丢弃或不当处理, 它们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塑料不易分解, 会在自然环境中长时间存在, 导致土壤和水源污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5.菜刀生锈属于( )变化,是因为菜刀接触了空气和水,为了防止菜刀生锈,我们应该把菜刀( )和放置在( )处。
【答案】 化学 涂油 干燥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或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菜刀生锈属于化学变化,是因为菜刀接触了空气和水,为了防止菜刀生锈,我们应该把菜刀涂油和放置在干燥处。
16.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为( ),这是( )变化。我们还可以用白醋浸泡( ),也能产生同样的气体。
【答案】 二氧化碳 化学 水垢
【详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有新物质产生,这是化学变化。我们还可以用白醋浸泡水垢,也能产生同样的气体。
17.紫甘蓝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遇到酸性物质会变成( )色,遇到碱性物质会变成( )色。
【答案】 红 绿
【详解】紫甘蓝试剂里有一种独特的物质:花色素,它遇到碱会变成绿色,遇到酸会变成红色。利用紫甘蓝和温水制成紫色的紫甘蓝试剂,它是一种能够辨别物质酸碱性的试剂,也叫做酸碱指示剂。
18.冰块慢慢融化的过程中 (填“有”或“没有”)产生新物质。
【答案】没有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冰块融化是物理变化,水从固态变为液态,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
三、判断题
19.给铁制品的表面刷上油漆不能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
【答案】×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或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所以给铁制品的表面刷上油漆可以通过隔绝空气来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20.酒柜里的白酒打开后,白酒变少了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 )
【答案】×
【详解】酒柜里的白酒打开后,白酒变少了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这种说法错误。酒柜里的白酒打开后,白酒中的酒精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使得瓶中的白酒变少了,这属于物理变化。
2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发生缓慢的变化。( )
【答案】×
【详解】小苏打是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白醋是无色透明有酸味的液体,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大量的气体,这是快速的化学变化。
22.只要有放光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答案】×
【详解】化学变化常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时也发光、放热但却是物理变化。
23.紫甘蓝与白醋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
【答案】×
【详解】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紫甘蓝与白醋接触后变红色,产生了既不是紫甘蓝也不是白醋的新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4.蜡烛燃烧发光和电灯通电后发光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
【答案】×
【详解】蜡烛燃烧发光是因为蜡烛的燃烧过程是一个化学变化,蜡烛中的蜡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电灯通电后发光是因为电流通过灯丝发光,产生的物理现象,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因此,电灯通电后发光不属于化学变化。
25.灯丝在通电时会发光发热,属于化学变化。( )
【答案】×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灯丝在通电时会发光发热,但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
26.面包发霉、土豆发芽和水结冰都属于化学变化。( )
【答案】×
【详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水结冰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面包发霉、土豆发芽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7.食物进入人体后,也能像燃烧那样简单地释放出能量。( )
【答案】×
【详解】食物进入人体后,能量的释放并不是像燃烧那样简单。人体通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如消化、吸收和代谢)将食物中的能量逐步释放出来,以供身体使用。这些过程涉及多种酶和代谢途径,而不是简单的燃烧反应。
28.紫甘蓝汁中加入白醋,过会儿液体会变成绿色。( )
【答案】×
【详解】白醋遇到紫甘蓝汁会变红,碱性物质遇到紫甘蓝汁会变蓝。将紫甘蓝汁滴到白醋中,我们会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变成粉红色。故题干说法错误。
四、连线题
29.将下列物质的变化和伴随的现象以及所属的变化用线连起来。
橡皮泥捏成小船 发光发热
可乐和牛奶混合 变成液态水 物理变化
通电亮着的灯泡 颜色改变
冰块融化 大小、形状变化 化学变化
紫甘蓝浸泡在白醋里 生成沉淀
【答案】
【详解】理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有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物质发生变化伴随的现象可以初步作为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但最终还要看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橡皮泥捏成小船其大小、形状都变化,通电亮着的灯泡会发光发热,冰块融化变成液态水,这些变化都没有产生新物质,所以属于物理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气体,可乐和牛奶混合出现了棕色的絮状沉淀物,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五、简答题
30.铁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人们常常会给铁制品刷上油漆。写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刷了油漆的铁制品。
【答案】铁的锈蚀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防止铁生锈就要使铁隔绝空气,如在铁栏杆表面涂一层油漆。
【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或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比如涂油、烤蓝、喷漆。生活中刷了油漆的铁制品很多,比如学校楼层的铁栏杆、操场的单双杠等。
31.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观察玻璃杯里的液体,小苏打已经不见了,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如何验证它是不是白醋呢?
【答案】不是白醋。再往液体里放小苏打,如果还有气泡冒出说明还是白醋,如果没有就说明不是白醋。
【详解】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观察玻璃杯里的液体,小苏打已经不见了,留下的液体已经不是白醋了。验证是否还有白醋的方法是:再往液体里放小苏打,如果还有气泡冒出说明还是白醋,如果没有就说明不是白醋。
六、实验题
32.小明发现家里窗户上露出来的铁钉生锈了,想自己动手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试管:把铁钉放入装有湿棉花球的试管中。
乙试管:把铁钉放入试管后,注入经煮沸(除去空气)并快速冷却的水,将铁钉浸没后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
丙试管:将铁钉放入装有干燥剂的试管中,并用橡皮塞塞紧管口。
回答下列问题:
(1)探索铁生锈的因素,我们用的实验方法是 实验法。
(2)用甲、丙两个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的问题是:铁生锈与 有关?
(3)试管乙中加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隔绝 。
(4)用甲、 乙、丙三个实验装置进行比较, 一周后,发现 试管内的铁钉生锈最严重。
由此得出实验结论:铁与 和 同时接触时,才会生铁锈。
(5)生活中人们采取了哪些方法防止铁制品生锈?( )
①放在干燥处 ②刷上油漆 ③涂抹油 ④电镀等。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答案】(1)对比
(2)水
(3)空气
(4) 甲 水 空气
(5)B
【分析】铁生锈的原理是铁与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生成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我们可以采取隔绝空气和水分的方法来防止铁生锈。
【详解】(1)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探索铁生锈的因素,我们用的实验方法是对比实验法。
(2)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甲、丙两个实验装置唯一的变量是水,所以研究的是铁生锈与水有关。
(3)铁生锈的原理是铁与空气和水共同作用,试管乙中加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隔绝空气。
(4)铁生锈是由于在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甲试管中既有水又有空气,所以锈蚀比较严重;而乙和丙两个试管中的铁钉缺少导致生锈的一个因素,所以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5)铁生锈是由于在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只要起到隔绝空气或者水分的方法都是可以的,所以生活中人们采取了放在干燥处、刷上油漆、涂抹油、电镀等方法防止铁制品生锈。
七、综合题
33.厨房里的科学。
柠檬汁 柠檬汽水
把柠檬切开榨成汁,加少量的水,配成一杯柠檬汁。 一杯水中,加少量的糖、柠檬酸和一小勺 小苏打,做成的饮料会冒气泡,就是柠檬 汽水了。
(1)制作柠檬汁产生的变化属于( ) 变化。
A.物理 B.化学 C.物理、化学
(2)制作柠檬汽水属于( ) 变化。
A.物理 B.化学 C.其他
(3)在马铃薯的切面上滴一滴碘酒,切面会变成蓝紫色,随后在切面上滴柠檬汁,原来产生的颜色消失了,说法合理的是( )。
A.发生了化学变化 B.发生了物理变化 C.被柠檬汁冲洗了
(4)切过柠檬的铁制刀具忘记清洗,第二天刀具生锈了,原因是( )。
A.柠檬上的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B.空气
C.柠檬上有水
(5)吃饭时,反复咀嚼米饭,米饭在口腔中的味道变化是( )。
A.无味——甜味——苦味
B.无味——甜味——无味
C.甜味——无味——甜味
【答案】(1)A
(2)B
(3)A
(4)A
(5)B
【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详解】(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把柠檬切开榨成汁,加少量的水,配成一杯柠檬汁。制作柠檬汁过程中并没有产生新物质,所以其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一杯水中,加少量的糖、柠檬酸和一小勺 小苏打,做成的饮料会冒气泡,说明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物质发生变化伴随的现象可以初步作为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但最终还要看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在马铃薯的切面上滴一滴碘酒,切面会变成蓝紫色,随后在切面上滴柠檬汁,原来产生的颜色消失了,这都是化学变化。
(4)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切过柠檬的铁制刀具忘记清洗,第二天刀具生锈了,这是柠檬上的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5)米饭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中的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所以咀嚼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到甜味。继续咀嚼后,麦芽糖被进一步分解,甜味逐渐消失,因此味道变化是无味——甜味——无味。
试卷第10页,共10页
试卷第1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