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培优测试卷(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培优测试卷(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21 00:07:20

文档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培优测评卷
一、填空题
1.一般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水沸腾时的温度都为 ℃。“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下雪时释放热量,化雪时 热量。
【答案】 0 100 吸收
【详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般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下雪时水蒸气凝结成雪花,释放出热;而化雪时雪融化成水,需要吸收环境中的热量。
2.家里保温瓶上的木塞,是为了隔绝内部物质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减少热传导与 ;而镀银内壁则是为了减少 。
【答案】 热对流 热辐射
【详解】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厂家在制作保温瓶内胆时总是会考虑减慢热量的传递。家里保温瓶内胆内壁镀银是为了减少热辐射;而内胆做成两层,且中间真空是为了无热对流与热传导;保温瓶的瓶口用木塞塞住,是因为这种物质是热的不良导体,隔绝内部物质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减少热传导与热对流。
3.小明的眼镜起“雾”了,这是属于水的 现象;小明用湿抹布擦黑板,黑板一会就干了,这属于水的 现象。
【答案】 凝结 蒸发
【详解】小明的眼镜起“雾”了,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属于凝结现象。小明用湿抹布擦黑板,黑板一会就干了,是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属于蒸发现象。
4.热在传递时以热源为起点,从较 的一端向较 的一端传递。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比非金属 。
【答案】 热 冷 强
【详解】热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或由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强于非金属。
5.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原本温度低的物体温度会( ),原本温度高的物体温度会( )(均填“上升”或“下降”)。
【答案】 上升 下降
【详解】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热量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导致原本温度低的物体温度上升,原本温度高的物体温度下降,直到两者温度相同为止。
6.热量的传递方式有三种: 、 、 。我们围着火堆烤火,热是以 的形式传递的。
【答案】 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 热辐射
【详解】热传递,是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热量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我们围着火堆烤火,热是以热辐射的形式传递的。
二、选择题
7.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里加入一些食盐,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发现温度(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答案】B
【详解】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里加入一些食盐,会发现冰块的融化速度加快。这是因为食盐降低了冰水混合物的冰点,使得冰块在更低的温度下就能融化释放更多热量。这个过程叫做冰的熔点降低或者冰点降低。所以,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时,会发现温度降低。故选B。
8.水有三种常见的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形态之间的转换是由于( )产生的。
A.大气变化 B.人类需要 C.温度变化
【答案】C
【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温度是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9.龙龙还看到烧杯上方有一些“白雾”,这些“白雾”是( )。
A.水蒸气 B.小水滴 C.小冰晶
【答案】B
【详解】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凝结时,水从气态变成液态,需要受冷。烧杯上方有一些“白雾”,这些“白雾”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
10.暑假里,小鹿从冰箱冷藏室拿出一瓶冰可乐放桌上,过了一会儿,瓶子外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这是( )。
A.冰块融化成水溢出形成的 B.杯中的水蒸气形成的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答案】C
【详解】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叫凝结。暑假里,小鹿从冰箱冷藏室拿出一瓶冰可乐放桌上,过了一会儿,瓶子外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11.冬天,我国北方地区的房子里的暖气片应该安装在房间的( )。
A.上方 B.中间 C.下方
【答案】C
【详解】在冬天我国北方经常使用暖气,通常可以观察到一般安装在房间的下边,这是因为暖空气比较轻,会往上方流动,而冷空气比较重会往下运动,从而形成了冷暖气流的交换,使室内的温度达到一个均衡的地步。
12.炒菜锅的手柄一般都用橡胶或木头制作,主要是因为( )。
A.轻巧美观 B.降低成本 C.减慢热传导防止烫手
【答案】C
【详解】橡胶和木头都是热的不良导体,使用这些材料制作炒菜锅的手柄可以有效减慢热传导,防止使用者在烹饪时被烫伤。
13.加热试管里的水观察热传递的过程中,试管口( )。
A.不可朝着人 B.可以朝着人 C.朝不朝着人无所谓
【答案】A
【详解】在加热试管里的水时,试管口不可朝着人是为了安全考虑。加热过程中,水可能会沸腾并喷出,若试管口朝着人,可能会导致烫伤等危险。因此,试管口应避免朝向人。
14.将长短、粗细相同的塑料勺、木勺、钢勺同时浸入热水中,几分钟后,用手触摸勺柄,可以感觉到( )最热。
A.塑料勺 B.木勺 C.钢勺
【答案】C
【详解】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钢的导热性能最好,塑料和木材的导热性能较差。因此,当将塑料勺、木勺、钢勺同时浸入热水中时,钢勺的勺柄会最先变热,用手触摸时会感觉到钢勺最热。
故选:C
15.当一碗香喷喷的米粉端到你的面前,你会马上手拿竹筷开始大饱口福了。同时你也会发现服务员在锅中捞粉时,也是用竹筷子而不用更容易清洁的金属筷子,这主要是(  )。
A.竹子在乡下容易得到 B.竹子不易传热 C.竹子不易滑手
【答案】B
【详解】金属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竹子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慢,可以防止烫手。
16.煮饺子时小蕾的手不小心碰到了锅边,这时热量传递到她手上的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答案】A
【详解】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煮饺子时小蕾的手不小心碰到了锅边,这时热量通过直接接触传递到她手上,其传热方式是热传导。
三、判断题
17.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后温度上升,达到100℃时水沸腾了。 ( )
【答案】√
【详解】在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325 kPa)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当水的温度达到这个温度时,它开始从液态转变为气态,这个过程称为沸腾。如果气压改变,水的沸点也会相应变化。例如,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大气压力较低,水的沸点会低于100℃。
18.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可以观察到水中有气泡产生。( )
【答案】√
【详解】在标准的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加热的过程中,一部分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内部产生大量气泡并冲出水面。题干说法正确。
19.为了杀灭细菌和病毒,小科用家里的烧水壶将水烧到了200℃。( )
【答案】×
【详解】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烧杯中的水在减少,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小科用家里的烧水壶将水烧到了200℃是不可能的,水的沸点也就100℃。
20.当一个物体将热量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后,它的温度会下降。( )
【答案】√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当一个物体将热量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后,它的温度会下降。
21.热量传递有一定方向性,通常从温度低的物体传向温度高的物体。( )
【答案】×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2.在做试管中的水是如何传热实验中,试管口对着有人的方向。( )
【答案】×
【详解】在做试管中的水是如何传热实验中,试管口朝向有人的方向进行加热,实验过程中会由于水的沸腾液滴飞溅而伤人,所以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题目说法错误。
23.冬天室内的暖气装置,是用传热较快的材料做成的。( )
【答案】√
【详解】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冬天室内的暖气装置,是用传热较快的材料做成的,这样散热快。
24.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材料来观察热的传递过程。( )
【答案】√
【详解】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材料,来观察热的传递过程。如观察热的传递,用酒精灯一端加热粘有火柴的铁丝及涂有蜡的圆盘来研究,发现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或由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25.因为人们穿衣服会感觉热,所以冰棍被包裹起来会融化。( )
【答案】×
【详解】人们穿衣服会感觉热是因为衣服的导热性差,保温性好,热量不容易传递。冰棍被包裹起来不容易融化,因为热量的传递减慢了,有利于保温。
26.冷水在被加热时,温度会慢慢升高,甚至沸腾。( )
【答案】√
【详解】水有三态变化,温度高低是影响水状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冷水在被加热时,温度会慢慢升高,甚至沸腾。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一部分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内部产生大量气泡并冲出水面。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四、连线题
27.下面的实例中发生了什么现象?水的形态是怎样变化的?请你用线连一连。
洗好的衣服,晾晒之后变干了 水的蒸发 水由气态变成固态
冬天的清晨,草地上结满了霜 水蒸气的凝结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
【答案】
【详解】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洗好的衣服晾晒之后变干了,这是因为水分从衣服中蒸发到空气中,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冬天的清晨,草地上结满了霜,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水由气态变成固态。
五、简答题
28.在烧杯底部的一侧加热。烧杯内的水都会变热吗?热是怎样传递到这杯水的各个部分的?
【答案】会。热是通过热对流的形式传递到水的各个部分的。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在液体中以对流的方式传播。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对流。所以烧杯底部的一侧加热,烧杯内的水都会变热。
29.我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
【答案】蒸发: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水盆的水在晴天慢慢变浅。凝结:秋天的早晨,小草的叶片上有露水;冬天从寒冷的室外进到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水雾(珠)。
【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状态,不同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水在蒸发过程中,要吸收周围的热量。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现象叫做凝结。在生活中,水蒸发的现象有:湿衣服晾干了;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水盆的水在晴天慢慢变浅;新鲜蔬菜叶子放段时间就萎缩了,叶子的水分蒸发,叶子结构失去支撑等。在生活中,水蒸气凝结的现象有:秋天的早晨,小草的叶片上有露水;冬天从寒冷的室外进到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水雾(珠);刚洗完澡后浴室的玻璃上有水珠等。
六、实验题
午饭时间,食堂阿姨会将大家的盒饭放在箱子里,然后送到班级门口。慧慧想要自制一个“保温箱”,准备了大小相同的纸箱和泡沫箱,在里面分别放入一份同样的盒饭,测试了几种方法的保温效果,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所示。
“保温箱”内盒饭温度变化记录表
编号 保温方法 初始温度 20分钟后温度 40分钟后温度
1 纸箱,不加盖 60℃ 43℃ 25℃
2 纸箱,加盖 60℃ 45℃ 27℃
3 泡沫箱,不加盖 60℃ ? 30℃
4 泡沫箱,加盖 60℃ 50℃ 40℃
5 泡沫箱,加盖,箱内垫毛巾 60℃ 55℃ 50℃
30.在测试中慧慧要保持哪些条件相同?请在对应的口内打勾。(可多选)
□箱子的尺寸 □箱子的材料 □初始温度 □实验时间 □40分钟后温度
31.通过分析数据可知,保温效果最好的是 号箱,散热最快的是 号箱。
32.如果要研究箱体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可以选择对比 号和 号。
33.表中“?”处的数据最有可能是( )℃。
A.37 B.47 C.57
34.实验结束后,慧慧揭开饭盒盖,发现饭盒盖上有一层小水珠,该现象与( )现象原理相同?
A.湿衣服晾干了 B.雨后水洼消失 C.眼镜起雾
【答案】30. 31. 5 1 32. 1 3 33.B 34.C
【分析】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保温其实是利用导热性很差的材料减缓热传递,所以我们一般选用热的不良导体作为保温的材料。
30.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题干唯一的变量是箱子的材料,其他条件比如箱子的尺寸、初始温度、实验时间等都要保持不变。
31.根据题干数据可知,保温效果最好的是5号箱,散热最快的是1号箱。
32.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箱体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箱体材料,所以应该选择1号和3号或2号和4号进行对比研究。
33.温度下降是先快后慢的,而且在30到60℃之间,所以表中“?”处的数据最有可能是47℃。
34.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饭盒盖上有一层小水珠、眼镜起雾都是水蒸气的凝结现象。湿衣服晾干了、雨后水洼消失属于水的蒸发现象。
七、综合题
35.注水碗(如下图)是一种婴幼儿使用的简易保温碗,包括三层结构:最里层是置物层,用来盛放食物:中间是注水层;最外层是保温层。冬夏两用,可在冬天注入热水持续保温,夏季则注入冷水快速降温。
(1)如果往置物层倒入凉的牛奶,再往注水层加热水,牛奶就会慢慢热起来。热水让牛奶热起来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热传递的方式是 。
(2)如果往置物层加入刚煮好的绿豆汤,为了让绿豆汤更快凉下来,往注水层加冰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绿豆汤和冰水的温度会趋于相同
B.冰水的温度会保持不变
C.冰水会将冷传递给绿豆汤,从而使绿豆汤降温
(3)小明觉得注水碗加水操作太过麻烦,想将注水碗改造成一个保温碗。请你帮小明设计一个保温碗,画出设计图、标注使用材料并写出设计意图。(要求:保温效果好、美观、图文结合)
【答案】(1)热对流
(2)A
(3)
【分析】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像温度低的物体中传递。
【小题1】置物层倒入凉的牛奶,再往注水层加热水,液体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所以主要使用是传热方式是热对流。
【小题2】A.热总是从温度高的一端朝温度低的一端传递,直到温度一致,A正确;
B.冰水的温度会上升,绿豆汤把温度传递给了冰水,B不正确;
C.绿豆汤会将热传递给冰水,从而使绿豆汤降温,C不正确;
故选A。
【小题3】保温碗需要使用保温材料来制作,还需要有保持温度的设计,根据学习过的知识可以设计出一个美观且效果好的保温碗。
试卷第2页,共8页
试卷第1页,共8页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培优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一般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水沸腾时的温度都为 ℃。“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下雪时释放热量,化雪时 热量。
2.家里保温瓶上的木塞,是为了隔绝内部物质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减少热传导与 ;而镀银内壁则是为了减少 。
3.小明的眼镜起“雾”了,这是属于水的 现象;小明用湿抹布擦黑板,黑板一会就干了,这属于水的
现象。
4.热在传递时以热源为起点,从较 的一端向较 的一端传递。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比非金属 。
5.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原本温度低的物体温度会 ,原本温度高的物体温度会 (均填“上升”或“下降”)。
6.热量的传递方式有三种: 、 、 。我们围着火堆烤火,热是以 的形式传递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7.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里加入一些食盐,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发现温度(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8.水有三种常见的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形态之间的转换是由于( )产生的。
A.大气变化 B.人类需要 C.温度变化
9.龙龙还看到烧杯上方有一些“白雾”,这些“白雾”是( )。
A.水蒸气 B.小水滴 C.小冰晶
10.暑假里,小鹿从冰箱冷藏室拿出一瓶冰可乐放桌上,过了一会儿,瓶子外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这是( )。
A.冰块融化成水溢出形成的B.杯中的水蒸气形成的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11.冬天,我国北方地区的房子里的暖气片应该安装在房间的( )。
A.上方 B.中间 C.下方
12.炒菜锅的手柄一般都用橡胶或木头制作,主要是因为( )。
A.轻巧美观 B.降低成本 C.减慢热传导防止烫手
13.加热试管里的水观察热传递的过程中,试管口( )。
A.不可朝着人 B.可以朝着人 C.朝不朝着人无所谓
14.将长短、粗细相同的塑料勺、木勺、钢勺同时浸入热水中,几分钟后,用手触摸勺柄,可以感觉到( )最热。
A.塑料勺 B.木勺 C.钢勺
15.当一碗香喷喷的米粉端到你的面前,你会马上手拿竹筷开始大饱口福了。同时你也会发现服务员在锅中捞粉时,也是用竹筷子而不用更容易清洁的金属筷子,这主要是(  )。
A.竹子在乡下容易得到 B.竹子不易传热 C.竹子不易滑手
16.煮饺子时小蕾的手不小心碰到了锅边,这时热量传递到她手上的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7.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后温度上升,达到100℃时水沸腾了。 ( )
18.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可以观察到水中有气泡产生。( )
19.为了杀灭细菌和病毒,小科用家里的烧水壶将水烧到了200℃。( )
20.当一个物体将热量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后,它的温度会下降。( )
21.热量传递有一定方向性,通常从温度低的物体传向温度高的物体。( )
22.在做试管中的水是如何传热实验中,试管口对着有人的方向。( )
23.冬天室内的暖气装置,是用传热较快的材料做成的。( )
24.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材料来观察热的传递过程。( )
25.因为人们穿衣服会感觉热,所以冰棍被包裹起来会融化。( )
26.冷水在被加热时,温度会慢慢升高,甚至沸腾。( )
四、连线题(8分)
27.下面的实例中发生了什么现象?水的形态是怎样变化的?请你用线连一连。
洗好的衣服,晾晒之后变干了 水的蒸发 水由气态变成固态
冬天的清晨,草地上结满了霜 水蒸气的凝结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8.在烧杯底部的一侧加热。烧杯内的水都会变热吗?热是怎样传递到这杯水的各个部分的?
29.我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
六、实验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午饭时间,食堂阿姨会将大家的盒饭放在箱子里,然后送到班级门口。慧慧想要自制一个“保温箱”,准备了大小相同的纸箱和泡沫箱,在里面分别放入一份同样的盒饭,测试了几种方法的保温效果,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所示。
“保温箱”内盒饭温度变化记录表
编号 保温方法 初始温度 20分钟后温度 40分钟后温度
1 纸箱,不加盖 60℃ 43℃ 25℃
2 纸箱,加盖 60℃ 45℃ 27℃
3 泡沫箱,不加盖 60℃ ? 30℃
4 泡沫箱,加盖 60℃ 50℃ 40℃
5 泡沫箱,加盖,箱内垫毛巾 60℃ 55℃ 50℃
30.在测试中慧慧要保持哪些条件相同?请在对应的口内打勾。(可多选)
□箱子的尺寸 □箱子的材料 □初始温度 □实验时间 □40分钟后温度
31.通过分析数据可知,保温效果最好的是 号箱,散热最快的是 号箱。
32.如果要研究箱体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可以选择对比 号和 号。
33.表中“?”处的数据最有可能是( )℃。
A.37 B.47 C.57
34.实验结束后,慧慧揭开饭盒盖,发现饭盒盖上有一层小水珠,该现象与( )现象原理相同?
A.湿衣服晾干了 B.雨后水洼消失 C.眼镜起雾
七、综合题(每小题2分,共6分)
35.注水碗(如下图)是一种婴幼儿使用的简易保温碗,包括三层结构:最里层是置物层,用来盛放食物:中间是注水层;最外层是保温层。冬夏两用,可在冬天注入热水持续保温,夏季则注入冷水快速降温。
(1)如果往置物层倒入凉的牛奶,再往注水层加热水,牛奶就会慢慢热起来。热水让牛奶热起来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热传递的方式是 。
(2)如果往置物层加入刚煮好的绿豆汤,为了让绿豆汤更快凉下来,往注水层加冰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绿豆汤和冰水的温度会趋于相同 B.冰水的温度会保持不变
C.冰水会将冷传递给绿豆汤,从而使绿豆汤降温
(3)小明觉得注水碗加水操作太过麻烦,想将注水碗改造成一个保温碗。请你帮小明设计一个保温碗,画出设计图、标注使用材料并写出设计意图。(要求:保温效果好、美观、图文结合)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1. 0 100 吸收
2. 热对流 热辐射
3. 凝结 蒸发
4. 热 冷 强
5. 上升 下降
6. 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 热辐射
7.B
8.C
9.B
10.C
11.C
12.C
13.A
14.C
15.B
16.A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会。热是通过热对流的形式传递到水的各个部分的。
29.蒸发: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水盆的水在晴天慢慢变浅。凝结:秋天的早晨,小草的叶片上有露水;冬天从寒冷的室外进到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水雾(珠)。
30. 31. 5 1 32. 1 3 33.B 34.C
35.(1)热对流(2)A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