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质量检测卷(学生卷A3版+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质量检测卷(学生卷A3版+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21 00:18:47

文档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质量检测卷
一、填空题
1.家里的热水瓶通常用软木塞来做盖子,这主要是因为软木塞是热的 导体,可以 热量的传递,使热水凉得慢一些。
【答案】 不良 减慢
【详解】物体的导热性能越好,其散热速度就越快;导热性能越差,其散热速度就越慢。家里的热水瓶通常是用软木塞来做盖子的,这主要是因为软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热量的传递速度,使热水冷却得慢一些。
2.给金属加热时,热通常从温度 的部分传向温度 的部分。(均填“高”或“低”)
【答案】 高 低
【详解】物体由于温度差别,会发生热的传递。在给金属加热时,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作热传导。
3.厨房里用的炒菜锅,锅柄是木头做的,锅是铁做的。因为木头是热的( ),铁是热的( )。
【答案】 不良导体 良导体
【详解】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厨房里用的炒菜锅,锅柄是木头做的,锅是铁做的。因为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铁是热的良导体。
4.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 )蒸发成水蒸气、( )又凝结成水的现象。
【答案】 水 水蒸气
【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又凝结成水的现象。
5.将凉水和热水相互接触,凉水的温度会 ,热水的温度会 。
【答案】 上升 下降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所以将凉水和热水相互接触,凉水的温度会上升,热水的温度会下降。
6.我们把固体形态的水叫作( ),把气体形态的水叫作( )。
【答案】 冰 水蒸气
【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二、选择题
7.如图所示,向大小相同的被子里加入等量的水、用保鲜膜封住②杯并用橡皮筋固定,同时放置在通风向阳处,一周后观察它们的变化,两杯水的水位变化情况是?( )
A.一样高 B.①更低 C.② 更低
【答案】B
【详解】在通风向阳的环境中,水会蒸发。①杯没有封住,水分可以自由蒸发,因此水位会下降较多;而②杯用保鲜膜封住,水分蒸发后会被保鲜膜阻挡,无法散失到空气中,因此水位下降较少。所以,①杯的水位会比②杯更低。
故选:B
8.早餐后,服务员不再给水加热,并用锅盖盖住锅子。后来在清理餐具时,当他把锅盖揭开,在锅盖的下面会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水珠挂着。那么这些水珠是(  )。
A.锅内的水蒸气凝结成的 B.锅内的水溅上去的 C.锅盖上原来就有的
【答案】A
【详解】水蒸气遇冷可以变为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掀起锅盖时,锅盖上有许多水珠,是水先发生蒸发,水蒸气遇到相对温度较低的锅盖时,凝结成的水珠。
9.同学们通过第四单元的实验,认识到热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这里提到的热容易“跑来跑去”指的是( )。
A.水的形态变化 B.热胀冷缩 C.热量的传递
【答案】C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很容易“跑来跑去”,是指热量的传递。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
10.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来取暖,热水袋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把热量传给身体。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答案】A
【详解】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来直接接触取暖,热水袋主要是通过热传导的方式把热量传给身体的。
11.在金属条的中部加热,热传递的方向是( )。
A.向一端传递 B.向两端传递 C.不确定
【答案】B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在金属片的中部加热,热传递是从温度高的中间部分传递到温度低的两端部分。
12.粗细、长短相同的铜棒、铁棒和铝棒,导热最慢的是( )。
A.铜棒 B.铁棒 C.铝棒
【答案】B
【详解】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传递热的本领不同。粗细、长短相同的铜棒、铁棒和铝棒,导热最慢的是铁棒,导热最快的是铜棒。
13.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时,水的流动情况是( )。
A.热水上升 B.热水下降 C.没有规律
【答案】A
【详解】热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用酒精灯给杯底边缘和杯底中间加热,烧杯下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会下降,通过热水和冷水的相互对流,使全部的水变热。
14.如果将图7装置中的金属条换成陶瓷条,火柴掉落的速度会( )。
A.变快 B.变慢 C.不变
【答案】B
【详解】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陶瓷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由于陶瓷比金属的导热性差,所以如果将装置中的金属条换成陶瓷条,火柴掉落的速度会变慢。
15.在三个不同材料的水杯中倒入相同温度的热水,触摸杯子外壁,感觉杯子温度变化最不明显的是( )。
A.陶瓷杯 B.塑料杯 C.无锈钢水杯
【答案】B
【详解】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分析实验可知,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分别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用手触摸杯子的外壁,感觉杯子温度变化最不明显的是塑料杯。因为塑料杯导热性最差。
16.冷藏橱柜等都用到双层中空玻璃,这是为了( )。
A.牢固 B.保温 C.隔声
【答案】B
【详解】双层玻璃的主要作用是隔热、隔声。双层玻璃也叫中空玻璃,能降低噪音,真空玻璃的两层之间是真空,保温效果更好。冷藏橱柜等都用到双层中空玻璃,这是为了保温。
三、判断题
17.持续加热已经沸腾的水,水的温度不会升高。( )
【答案】√
【详解】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水加热的过程中,水沸腾前,温度会持续升高;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
18.夏季海鲜老板用冰块给带鱼保鲜,将冰块放在带鱼的下面保鲜效果最好。( )
【答案】×
【详解】用冰来冷却海鲜,冰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密度变大要下沉,这样有助于对流的发生,所以夏季海鲜老板用冰块给带鱼保鲜,将冰块放在带鱼的上面保鲜效果最好。故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19.有时候早晨我们能看到很多雾,这些雾是水蒸气。( )
【答案】×
【详解】在夜晚,因为环境温度的降低,导致空气中能够容纳水汽的能力减少,一部分水汽就会凝结成雾。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有时候早晨我们能看到很多雾,这些雾是小水珠。
20.水在被持续加热的过程中,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
【答案】√
【详解】水在被持续加热过程中,微粒间的运动速度变快,体积变大,质量不变。
21.天冷的时候,人们总是喜欢用热水袋取暖,这种传热方式是热传导。( )
【答案】√
【详解】热传递是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其中热传导通过直接接触,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天冷的时候,人们总是喜欢用热水袋取暖,通过直接接触,热水袋的热量传给人体,这种传热方式属于热传导。
22.把一双金属筷子放进热水杯中,过一会儿筷子上端会变热。( )
【答案】√
【详解】热传递的方式要是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其中在空气中、液体中的传热方式主要是热对流;通过直接接触传热的方式是热传导;热辐射传递热量不需要借助任何物质。把金属筷子放到热水中,过一会儿,筷子上端会变热,这是一种热传导现象,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热量,所以生活中我们大部分时候用的是木制或竹制的筷子,这些导热性差的材料,导热慢、散热慢,方便使用。
23.为了方便观察热在水中传递过程,可以在水中指定位置滴几滴红墨水。( )
【答案】√
【详解】为了方便观察热在水中传递过程,我们可以在水中指定位置滴几滴红墨水,红墨水的颜色比较鲜艳,方便我们观察热在水中的传递。故该说法正确。
24.塑料勺比钢勺导热慢,所以常选用塑料作锅的把手。( )
【答案】√
【详解】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钢勺属于热的良导体。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塑料勺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塑料勺和钢勺相比,钢勺传热快,散热快。所以选择塑料作为把手。
25.金属材料可以传热,而塑料、木头等材料不能传热。( )
【答案】×
【详解】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容易传热,塑料、陶瓷、木头等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传递热的能力弱,但不是不能传热。
26.用热的不良导体材料所做的杯子保温效果较好一些。( )
【答案】√
【详解】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保温其实是利用导热性很差的材料减缓热传递,所以我们一般选用热的不良导体作为保温的材料。保温杯是用来保温的,因此需要热的不良导体。
四、连线题
27.根据物体的导热性能连线。
陶瓷 不锈钢管
铜丝 热的良导体 玻璃棒
橡胶手套 铁丝
铝勺 热的不良导体 皮革
木头 塑料直尺
【答案】
【详解】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比如铜丝 、铝勺、 不锈钢管和铁丝等。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比如陶瓷 、橡胶手套、木头、玻璃棒、皮革、 塑料直尺等。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五、简答题
28.热的传递方式有哪几种?
【答案】答:热传递主要存在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详解】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热传导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对流: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热辐射: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
29.简答:请你整理一下,水蒸发快慢因素有哪些呢?
【答案】(1)水的温度: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2)水的表面积:水的表面积越大,水蒸发得越快。
(3)水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水面空气流动得越快,水蒸发得越快。
【详解】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蒸发过程中会吸收热量。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1)水的温度: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2)水的表面积:水的表面积越大,水蒸发得越快。(3)水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水面空气流动得越快,水蒸发得越快。
六、实验题
30.下面是某组同学探究水蒸发快慢的实验,请完成相关内容。
(1)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 的水,标出水的 。
(2)如图,用酒精灯加热其中一个杯子,另一个置于常温下。十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发现1号杯子里水的温度 ,2号杯子里水的温度 。观察到1号杯子里的水 (填字母标号),2号杯子里的水 (填字母标号)。这说明 。
A.变少了 B.变多了 C.没什么变化
(3)如果在2号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子,可以观察到玻璃盖子的_______有小水珠。
A.里面 B.外面 C.里外都有
(4)上题中小水珠形成的原因是 。
(5)继续加热2号杯子直到水沸腾,此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A.温度计示数为110℃ B.水中气泡静止不动 C.水面之上有大量白气
【答案】(1) 等量 液面
(2) 低 高 A A 温度越高,水蒸发速度越快
(3)A
(4)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5)C
【分析】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加热,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物态表面空气流速都能加快水的蒸发。
【详解】(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水蒸发快慢的实验,唯一的变量是温度,所以其他条件应该保持相同,比如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液面位置,是为了比较蒸发后的液面。
(2)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于1号杯子里的水是常温蒸发,2号杯子里的水有酒精灯加热,所以十分钟后,观察到1号杯子里的水和2号杯子里的水变少了。加热,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物态表面空气流速都能加快水的蒸发。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发现1号杯子里的水温度低,2号杯子里的水温度高,这说明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越快。
(3)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号杯子里的水有酒精灯加热,会有水蒸发,所以如果在2号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子,可以观察到玻璃盖子的里面有小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4)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玻璃盖子的里面有小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5)继续加热2号杯子直到水沸腾,此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温度计示数为100℃,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之上有大量白气。
七、综合题
31.巴氏奶是以生牛乳为原料,采用巴氏消毒法加工而成。下图所示为待消毒牛奶先后经过加热器和冷却器的灭菌程流。经过加热器时,在72—85℃下恒温加热10—15秒,原奶中的有害微生物一般都已经杀死,但还会保留其他一些微生物,因此这种牛奶从离开生产线,到运输、销售、存储等 各个环节,都要求在4℃左右的环境中冷藏,防止里面的微生物“活跃”起来。请根据材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加热器的温度要控制在哪个范围比较适合?( )
A.4℃左右 B.72—85°C C.100℃以上
(2)如图所示,加热器导管与牛奶直接接触,两者之间的热传递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3)待消毒牛奶需要先后经过加热、冷却区域,下列能正确表示两个区域热量变化的是?( )
A. B. C.
(4)部分巴氏鲜奶会使用玻璃瓶作为牛奶容器,你认为用玻璃容器的好处有?( )
①制作成本较低 ②导热性能较差 ③容易碎裂 ④可以重复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从冰柜中取出牛奶放置一会,牛奶周围会冒冷气。用热水泡牛奶时,热水会冒热气,下列关于以上冷气和热气描述正确的是?( )
A.冷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
B.冷气是水蒸气,热气是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均是小水珠
【答案】(1)B
(2)A
(3)A
(4)B
(5)C
【详解】(1)根据题干可知,经过加热器时,在72—85℃下恒温加热10—15秒,原奶中的有害微生物一般都已经杀死,所以这个温度比较合适。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所以加热器导管与牛奶直接接触,两者之间的热传递方式是热传导。
(3)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待消毒牛奶需要经过加热区域,那么牛奶会先吸收热量;经过冷却区域时,就会释放热量。
(4)玻璃是常见的人造材料,一般具有透明、易碎等特点。部分巴氏鲜奶会使用玻璃瓶作为牛奶容器,优点是制作成本较低、导热性能较差,还可以可以重复利用;容易碎裂是其缺点。
(5)从冰柜中取出牛奶放置一会,牛奶周围会冒冷气。用热水泡牛奶时,热水会冒热气。这些都是水的凝结现象,冷气和热气均是小水珠。
试卷第2页,共9页
试卷第1页,共9页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质量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家里的热水瓶通常用软木塞来做盖子,这主要是因为软木塞是热的 导体,可以 热量的传递,使热水凉得慢一些。
2.给金属加热时,热通常从温度 的部分传向温度 的部分。(均填“高”或“低”)
3.厨房里用的炒菜锅,锅柄是木头做的,锅是铁做的。因为木头是热的 ,铁是热的 。
4.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 蒸发成水蒸气、 又凝结成水的现象。
5.将凉水和热水相互接触,凉水的温度会 ,热水的温度会 。
6.我们把固体形态的水叫作 ,把气体形态的水叫作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7.如图所示,向大小相同的被子里加入等量的水、用保鲜膜封住②杯并用橡皮筋固定,同时放置在通风向阳处,一周后观察它们的变化,两杯水的水位变化情况是?( )
A.一样高 B.①更低 C.② 更低
8.早餐后,服务员不再给水加热,并用锅盖盖住锅子。后来在清理餐具时,当他把锅盖揭开,在锅盖的下面会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水珠挂着。那么这些水珠是(  )。
A.锅内的水蒸气凝结成的 B.锅内的水溅上去的 C.锅盖上原来就有的
9.同学们通过第四单元的实验,认识到热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这里提到的热容易“跑来跑去”指的是( )。
A.水的形态变化 B.热胀冷缩 C.热量的传递
10.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来取暖,热水袋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把热量传给身体。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11.在金属条的中部加热,热传递的方向是( )。
A.向一端传递 B.向两端传递 C.不确定
12.粗细、长短相同的铜棒、铁棒和铝棒,导热最慢的是( )。
A.铜棒 B.铁棒 C.铝棒
13.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时,水的流动情况是( )。
A.热水上升 B.热水下降 C.没有规律
14.如果将图7装置中的金属条换成陶瓷条,火柴掉落的速度会( )。
A.变快 B.变慢 C.不变
15.在三个不同材料的水杯中倒入相同温度的热水,触摸杯子外壁,感觉杯子温度变化最不明显的是( )。
A.陶瓷杯 B.塑料杯 C.无锈钢水杯
16.冷藏橱柜等都用到双层中空玻璃,这是为了( )。
A.牢固 B.保温 C.隔声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7.持续加热已经沸腾的水,水的温度不会升高。( )
18.夏季海鲜老板用冰块给带鱼保鲜,将冰块放在带鱼的下面保鲜效果最好。( )
19.有时候早晨我们能看到很多雾,这些雾是水蒸气。( )
20.水在被持续加热的过程中,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
21.天冷的时候,人们总是喜欢用热水袋取暖,这种传热方式是热传导。( )
22.把一双金属筷子放进热水杯中,过一会儿筷子上端会变热。( )
23.为了方便观察热在水中传递过程,可以在水中指定位置滴几滴红墨水。( )
24.塑料勺比钢勺导热慢,所以常选用塑料作锅的把手。( )
25.金属材料可以传热,而塑料、木头等材料不能传热。( )
26.用热的不良导体材料所做的杯子保温效果较好一些。( )
四、连线题(10分)
27.根据物体的导热性能连线。
陶瓷 不锈钢管
铜丝 热的良导体 玻璃棒
橡胶手套 铁丝
铝勺 热的不良导体 皮革
木头 塑料直尺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8.热的传递方式有哪几种?
29.简答:请你整理一下,水蒸发快慢因素有哪些呢?
六、实验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0.下面是某组同学探究水蒸发快慢的实验,请完成相关内容。
(1)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 的水,标出水的 。
(2)如图,用酒精灯加热其中一个杯子,另一个置于常温下。十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发现1号杯子里水的温度 ,2号杯子里水的温度 。观察到1号杯子里的水 (填字母标号),2号杯子里的水 (填字母标号)。这说明 。
A.变少了 B.变多了 C.没什么变化
(3)如果在2号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子,可以观察到玻璃盖子的_______有小水珠。
A.里面 B.外面 C.里外都有
(4)上题中小水珠形成的原因是 。
(5)继续加热2号杯子直到水沸腾,此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A.温度计示数为110℃ B.水中气泡静止不动 C.水面之上有大量白气
七、综合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巴氏奶是以生牛乳为原料,采用巴氏消毒法加工而成。下图所示为待消毒牛奶先后经过加热器和冷却器的灭菌程流。经过加热器时,在72—85℃下恒温加热10—15秒,原奶中的有害微生物一般都已经杀死,但还会保留其他一些微生物,因此这种牛奶从离开生产线,到运输、销售、存储等 各个环节,都要求在4℃左右的环境中冷藏,防止里面的微生物“活跃”起来。请根据材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加热器的温度要控制在哪个范围比较适合?( )
A.4℃左右 B.72—85°C C.100℃以上
(2)如图所示,加热器导管与牛奶直接接触,两者之间的热传递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3)待消毒牛奶需要先后经过加热、冷却区域,下列能正确表示两个区域热量变化的是?( )
A. B. C.
(4)部分巴氏鲜奶会使用玻璃瓶作为牛奶容器,你认为用玻璃容器的好处有?( )
①制作成本较低 ②导热性能较差 ③容易碎裂 ④可以重复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从冰柜中取出牛奶放置一会,牛奶周围会冒冷气。用热水泡牛奶时,热水会冒热气,下列关于以上冷气和热气描述正确的是?( )
A.冷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 B.冷气是水蒸气,热气是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均是小水珠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3页 共4页 ◎ 第4页 共4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1. 不良 减慢
2. 高 低
3. 不良导体 良导体
4. 水 水蒸气
5. 上升 下降
6. 冰 水蒸气
7.B
8.A
9.C
10.A
11.B
12.B
13.A
14.B
15.B
16.B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答:热传递主要存在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29.(1)水的温度: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2)水的表面积:水的表面积越大,水蒸发得越快。
(3)水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水面空气流动得越快,水蒸发得越快。
30.(1)等量 液面 (2)低 高 A A 温度越高,水蒸发速度越快 (3)A (4)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5)C
31.(1)B(2)A(3)A(4)B(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