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24年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24年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8 19:44:05

文档简介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24年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1.(2024·港南模拟)风吹麦浪,稻花飘香,夏蝉低吟,鸟儿浅唱……万千生物演绎着生命奇迹,诠释了强大而神秘的生命力量。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生命现象的是(  )
A.春日和煦 B.夏荷绽放 C.秋风送爽 D.冬雪飞舞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结合分析可知:“夏荷绽放”包含生物,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的生命现象;而“春日和煦”、“秋风送爽”、“冬雪飞舞”不包含生物,没有生命现象。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2024·港南模拟)软糯的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其制作方法是:将艾草焯水,打成汁液,拌进糯米粉,再包裹馅料即可。制作过程中将艾草捣烂,会有绿色的汁液流出来,这些汁液来自艾草细胞的(  )
A.细胞膜 B.细胞壁 C.液泡 D.细胞核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等结构。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将艾草捣烂,流出的绿色汁液来自液泡,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3.(2024·港南模拟)砂糖橘皮薄、果肉可口、多汁、味清甜,深受人们喜爱。下列有关砂糖橘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砂糖橘比人体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B.构成砂糖橘细胞的细胞壁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C.砂糖橘细胞分裂和分化导致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D.砂糖橘花开后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完成传粉和受精
【答案】D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解答】A.砂糖橘是植物,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因此,砂糖橘比人体少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A错误。
B.构成砂糖橘细胞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是由细胞膜完成的,B错误。
C.砂糖橘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会发生变化,C错误。
D.传粉是花粉落到柱头上的过程,花粉中的精子进入胚珠内部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故砂糖橘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要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D正确。
故选D。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4.(2024·港南模拟)如图表示人的血液中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者之间的关系,甲、乙、丙依次是(  )
A.血小板、血细胞、血浆 B.血细胞、血浆、血小板
C.血浆、血小板、血细胞 D.血小板、血浆、血细胞
【答案】A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示中的关系应该是血液包含甲血小板、乙血细胞、丙血浆,乙血细胞包含甲血小板,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91%--92%),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5.(2024·港南模拟)青少年每天的最佳饮水量在1500L左右,适量的饮水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下列不属于将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是(  )
A.排汗 B.排尿 C.呼气 D.排便
【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有三条途径: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
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粪便不属于人体的代谢产物,人体内消化道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6.(2024·港南模拟)利用生物学知识,能够解释许多生活现象或常识。下列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紧张时心脏怦怦直跳”是由于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B.“睡眠充足的孩子长得高”是由于生长激素在深度睡眠时分泌最多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
D.“尿液是健康的晴雨表”是因为尿液检测可得到肾脏病变的许多信息
【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A.“紧张时心脏怦怦直跳”是由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而不是减少,A错误。
B.“睡眠充足的孩子长得高”是由于生长激素在深度睡眠时分泌最多,B正确。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在非条件(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皮质)参与下完成的复杂(条件)反射,C正确。
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重要器官,尿液检测可得到肾脏病变的许多信息,尿液是健康的晴雨表,D正确。
故选A。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7.(2024·港南模拟)生命安全是每个人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基础,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感冒发烧后可自行服用抗生素,省时方便,绝对没有不良后果
B.在遭遇挫折时,可用转移注意力、宣泄烦恼的方式来调节心情
C.血吸虫病和艾滋病都是传染病,主要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
D.青少年一定要自觉抵制毒品,因为染上毒品戒除难,危害巨大
【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药;传染病的分类;毒品的危害与拒绝毒品
【解析】【解答】A、感冒发烧后应按照病情服用药物,不可自行服用抗生素,A说法错误。
B、在遭遇挫折时,可用转移注意力、宣泄烦恼的方式来调节心情,B说法正确。
C、血吸虫病和艾滋病都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都属于传染病,主要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C说法正确。
D、青少年一定要自觉抵制毒品,因为染上毒品戒除难,危害巨大,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安全用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毒品的危害等基础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在遇到挫折时,应选择合理的方式来调节情绪,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倾诉或自我安慰。
8.(2024·港南模拟)据报道,广西多地区大面积种植桉树,这可能成为新的“生态杀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利于保持生物种类稳定 B.导致基因多样性丧失
C.不会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 D.高效植树造林,无负面影响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桉树的生长速度极快,对水的需求量也极大,它会像抽水机一样,把大量的地下水抽到地面,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影响周围植被的生长,甚至造成枯死。因此,种植桉树并不利于保持生物种类稳定。A错误。B、桉树的根、叶会分泌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造成地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桉树的落叶分解过程中还会产生多种有毒物质,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土壤肥力。桉树的树冠密集,阳光很难照射到林下,这样的环境也不利于其他植物的生长。因此,大面积种植桉树,可能成为新的“生态杀手”,导致基因多样性丧失。B正确。
C、根据大面积种植桉树,可能成为新的“生态杀手”,会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C错误。
D、大面积种植桉树,可能成为新的“生态杀手”,会有负面影响。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9.(2024·港南模拟)下列诗句中描述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D.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的动物群集行为。选项中“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大雁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次序,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
故答案为:C。
【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10.(2024·港南模拟)为优化年龄结构,我国逐步调整生育政策。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卵巢能够分泌雄性激素
B.胚胎发育的起点是卵细胞
C.母亲分娩过程的结束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D.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是青春期形态发育的一个显著特点
【答案】D
【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A.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而不是雄性激素,A错误。
B.胚胎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即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细胞,而不是卵细胞,B错误。
C.新生命的开始标志是受精卵的形成,而不是母亲分娩过程的结束,C错误。
D.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性器官的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D正确。
故选D。
【分析】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发育,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11.(2024·港南模拟)生物的生殖使地球上的生命代代相传、繁衍不息。下列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利用茎繁殖草莓 B.用种子繁殖玉米
C.用组织培养培育康乃馨 D.用嫁接培育优质苹果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而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用种子繁殖玉米,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用种子繁殖玉米属于有性生殖,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比较
比 较 项 目 无 性 生 殖 有 性 生 殖
两性细胞的结合 无 有
新个体的产生 母体直接产生 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繁 殖 速 度 快 慢
后代的适应能力 弱 强
优 点 繁殖速度快,能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 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举 例 扦插、嫁接和压条等。 被子植物产生的种子、鸟类的繁殖等
12.(2024·港南模拟)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种在肥沃土壤里的水稻颗粒饱满
B.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变得发达
C.一对肤色正常夫妇生育白化病女儿
D.单眼皮做过整形手术后成为双眼皮
【答案】C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一对肤色正常夫妇生育白化病女儿"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而"种在肥沃土壤里的水稻颗粒饱满"、"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变得发达"和"单眼皮做过整形手术后成为双眼皮"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故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
【分析】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变异是指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13.(2024·港南模拟)原始生命诞生以来,经过漫长时间的不断进化、繁衍,才形成今天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B.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证明了无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C.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这是科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A正确。
B.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证明了无机物能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但并没有证明无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B错误。
C.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这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C正确。
D.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D正确。
故选B。
【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氢气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14.(2024·港南模拟)自然界的原生生物约有11万种,下列关于原生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单细胞生物
B.都生活在水中
C.细胞中都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D.有些原生生物大量繁殖,形成赤潮
【答案】D
【知识点】原核生物的概念
【解析】【解答】A.原生生物界主要是指原生动物、真核单细胞藻类等一些生物,但不是都是,A错误。
B.原生生物不一定生活在水中,如酵母菌、霉菌等,B错误。
C.原生生物的细胞中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
D.有的原生生物对人类有害,如甲藻、硅藻等单细胞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赤潮,D正确。
故选D。
【分析】原生生物界主要是指原生动物、真核单细胞藻类等一些生物。原生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15.(2024·港南模拟)关于发酵技术和食品保存的叙述,恰当的是(  )
A.沼气发酵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B.利用巴氏消毒法对啤酒、牛奶进行灭菌处理
C.冷藏保存食品主要是因为低温可杀死微生物
D.泡菜用水密封坛口造成缺氧环境,利于酵母菌发酵
【答案】B
【知识点】发酵技术;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A.沼气发酵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甲烷菌,而不是乳酸菌,A错误。
B.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利用巴氏消毒法对啤酒、牛奶进行灭菌处理,B正确。
C.冷藏保存食品主要是因为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不是杀死微生物,C错误。
D.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D错误。
故选B。
【分析】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16.(2024·港南模拟)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身体是否会产生影响?有人做了这样的实验: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在相同的环境中,将A组置于开机的电脑前,B组置于未开机的同样的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两个月后获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据此回答问题。
(1)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设计B组是为了形成   。
(2)实验用的大鼠生长状况、饲养条件、所用电脑及实验环境均相同的目的是   。
(3)研究人员对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
(4)从图中可以看出,A组雄性大鼠的精子畸形率   B组。(填“高于”或“低于”)
(5)根据实验结果,得到的启示是   。
【答案】(1)有无辐射;对照
(2)控制单一变量
(3)减少实验误差
(4)高于
(5)不要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也不要长时间待在开机电脑前等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该实验要探究“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身体是否会产生影响”,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在相同的环境中,将A组置于开机的电脑前,有辐射,B组置于未开机的同样的电脑前,无辐射。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该实验中除了有无辐射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则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辐射。可见,设计B组是为了形成对照。
(2)对照实验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因此,参与实验的雄性大鼠生长状况、饲养条件、所用电脑及实验环境均相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3)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可见,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由图乙数据可知:A组大鼠的精子畸形率高于B组。
(5)由图甲数据可知A组大鼠体重增长量少,由图乙数据可知A组大鼠的精子畸形率高,可见电脑辐射影响了A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所以可以得出实验的结论是: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大鼠的身体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由此推测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危害,特别是中学生,长时间用电脑不仅浪费时间,电脑辐射还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所以这个实验启示我们:不要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也不要长时间待在开机电脑前等。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该实验要探究“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身体是否会产生影响”,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在相同的环境中,将A组置于开机的电脑前,有辐射,B组置于未开机的同样的电脑前,无辐射。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该实验中除了有无辐射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则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辐射。可见,设计B组是为了形成对照。
(2)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即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参与实验的雄性大鼠生长状况、饲养条件、所用电脑及实验环境均相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3)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可见,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由图乙数据可知:A组大鼠的精子畸形率高于B组。
(5)由图甲数据可知A组大鼠体重增长量少,由图乙数据可知A组大鼠的精子畸形率高,可见电脑辐射影响了A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所以可以得出实验的结论是: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大鼠的身体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由此推测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危害,特别是中学生,长时间用电脑不仅浪费时间,电脑辐射还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所以这个实验启示我们:不要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也不要长时间待在开机电脑前等。(合理即可)
17.(2024·港南模拟)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水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代表各种生物参与碳循环的部分生理过程,过程②表示   作用,此过程   能量。
(2)绿色植物的过程①,主要在叶片的   (选填“表皮”、“叶肉”或“叶脉”)进行,该过程吸收大气中的   ,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   平衡,从而促进了“碳中和”。
(3)除了碳循环,自然界还时刻进行着水循环,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向大气中散失水分,从而促进水循环。
【答案】(1)呼吸;释放
(2)叶肉;二氧化碳;碳-氧
(3)蒸腾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所以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能贮存能量,释放氧气;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所以过程②表示呼吸作用。
(2)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叶肉中富含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①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得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3)除了碳循环,自然界还时刻进行水循环,如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③蒸腾作用散失在大气中,从而促进自然界的水循环。
【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区 别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气 体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
部 位 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在所有活细胞中进行
条 件 在有光时才能进行(白天)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白天、晚上)
原 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 物 有机物和氧 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实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 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分解的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所需的二氧化碳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所以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能贮存能量,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所以过程②表示呼吸作用。
(2)叶肉中富含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①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得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3)除了碳循环,自然界还时刻进行水循环,如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③蒸腾作用散失在大气中,从而促进自然界的水循环。
18.(2024·港南模拟)我市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构建学校“五育”并举格局,要求各校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开展各种体育运动。如图表示的是人体运动与其他器官系统的关系,图中序号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淀粉在小肠中最终分解为   ,经过①   作用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骨骼肌细胞。
(2)血液经过程②变成含氧丰富的   血,氧气最先到达心脏的   ,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3)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在细胞内的   中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4)如果运动过后口渴又没及时补充水分,此时肾脏中肾小管的   作用会增强。
(5)运动不仅需要图中各系统的配合,还需要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答案】(1)葡萄糖;吸收
(2)动脉;左心房
(3)线粒体
(4)重吸收
(5)神经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1)淀粉的初步消化部位是口腔,在口腔里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经①小肠吸收作用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骨骼肌细胞。
(2)②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动脉血中的氧气由肺静脉运回左心房,而后经过以左心室开始的体循环运往全身。
(3)氧气通过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呼吸作用在线粒体内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用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4)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运动过后感到口渴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时,肾脏中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增强。
(5)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健身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和图中所涉及的各系统的配合,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的调节。
【分析】观图可知:①表示吸收过程,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胃内不消化淀粉,再经胃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经①小肠吸收作用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骨骼肌细胞。
(2)②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动脉血中的氧气由肺静脉运回左心房,而后经过以左心室开始的体循环运往全身。
(3)氧气通过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呼吸作用在线粒体内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用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4)尿的形成包括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运动过后感到口渴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时,肾脏中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增强。
(5)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健身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和图中所涉及的各系统的配合,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的调节。
19.(2024·港南模拟)“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古丝绸之路的拓展和延伸,揭开了欧亚国家发展的新篇章。我国织丝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家蚕发育成熟后才能结茧,雄蚕性染色体为ZZ,雌蚕性染色体ZW。已知茧的绿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
(1)蚕茧的颜色通过遗传物质遗传给后代,该物质的载体是   。家蚕的体细胞内有28条染色体,雄蚕的精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
(2)我国的桑蚕养育专家利用生物技术,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能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这个事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
(3)蚕茧的颜色由基因G、g控制,如下表是三组不同亲本的杂交结果,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杂交组合 子代
绿色茧 白色茧 总数
第一组 白色茧×绿色茧 691 690 1381
第二组 绿色茧×绿色茧 357 114 471
第三组 白色茧×绿色茧 1432 0 1432
①根据表格可判断蚕茧颜色中   为显性性状。
②第一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与第三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杂交,后代出现白色茧的概率是   。
③第二组杂交组合子代绿色茧个体中,绿色茧基因组成可表示为:   。
【答案】(1)染色体;13条常染色体+Z
(2)基因控制性状
(3)绿色;25%;GG或Gg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蚕茧的颜色这种性状遗传的实质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因此,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后代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DNA的载体是染色体。因此,蚕茧的颜色通过遗传物质遗传给后代,该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雄蚕性染色体为ZZ,雌蚕性染色体ZW。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家蚕的体细胞内有28条染色体,故雄蚕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13条常染色体+Z。
(2)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因此,我国的桑蚕育种专家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能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这项现代生物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这个事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①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个体杂交,杂种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杂种子一代没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根据表格中第二、三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绿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
②由①可知,绿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蚕茧的颜色由基因G、g控制,则白色茧亲本的基因组成为gg,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或GG。由于第一组白色茧×绿色茧,产生的子代中绿色茧:白色茧≈1:1,故亲本白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子代绿色茧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故子代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第三组白色茧×绿色茧的子代中全部为绿色茧,可推测出,第三组亲本的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白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所以子代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因此,第一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与第三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杂交,遗传图解如下:
由遗传图解可知,后代出现白色茧的概率是25%(1/4)。
③第二组绿色茧×绿色茧杂交,子代中绿色茧:白色茧≈3:1,则亲本绿色茧的基因组成都为Gg。遗传图解如下:
由遗传图解可知,子代绿色茧基因组成为GG或Gg。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1)蚕茧的颜色这种性状遗传的实质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因此,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后代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DNA的载体是染色体。因此,蚕茧的颜色通过遗传物质遗传给后代,该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雄蚕性染色体为ZZ,雌蚕性染色体ZW。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家蚕的体细胞内有28条染色体,故雄蚕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13条常染色体+Z。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所以,我国的桑蚕育种专家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能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这项现代生物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这个事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①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个体杂交,杂种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杂种子一代没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根据表格中第二、三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绿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
②由①可知,绿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蚕茧的颜色由基因G、g控制,则白色茧亲本的基因组成为gg,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或GG。由于第一组白色茧×绿色茧,产生的子代中绿色茧:白色茧≈1:1,故亲本白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子代绿色茧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故子代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第三组白色茧×绿色茧的子代中全部为绿色茧,可推测出,第三组亲本的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白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所以子代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因此,第一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与第三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杂交,遗传图解如下:
由遗传图解可知,后代出现白色茧的概率是25%(1/4)。
③第二组绿色茧×绿色茧杂交,子代中绿色茧:白色茧≈3:1,则亲本绿色茧的基因组成都为Gg。遗传图解如下:
由遗传图解可知,子代绿色茧基因组成为GG或Gg。
20.(2024·港南模拟)请仔细阅读、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药残留量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为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农民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一段时间后,发现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为尝试解释上述现象,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该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
材料二:据报道,2023年8月24日中午12点,日本正式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工作,他们已经向福岛周围的海域排放了大约两百吨的核污染水。此举立刻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反对。核污水含有放射性物质,如被人类或其他生物体吸入,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和积累。人类一旦食用被污染的鱼类,放射性物质就会进入人体,并造成基因损害。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全球都将会有风险。
(1)材料一,图中有   条食物链。该食物网中,玉米属于   (填“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
(2)材料二,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   因素。该物质在进入生态系统后,将会沿着   流动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
(3)上述材料体现了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作为地球上的一员,你可以用哪些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3;被子植物
(2)非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
(3)生物圈;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被子植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食物链包括:玉米→蝗虫→喜鹊→雀鹰,玉米→喜鹊→雀鹰,玉米→田鼠→雀鹰,共3条。玉米的果实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毒有害物质物质在进入生态系统后,将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应该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不乱扔垃圾、不乱扔电池、节约用水等。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食物链包括:玉米→喜鹊→雀鹰,玉米→蝗虫→喜鹊→雀鹰,玉米→田鼠→雀鹰,共3条。玉米的果实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毒有害物质物质在进入生态系统后,将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应该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不乱扔垃圾、不乱扔电池、节约用水等。
1 / 1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24年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1.(2024·港南模拟)风吹麦浪,稻花飘香,夏蝉低吟,鸟儿浅唱……万千生物演绎着生命奇迹,诠释了强大而神秘的生命力量。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生命现象的是(  )
A.春日和煦 B.夏荷绽放 C.秋风送爽 D.冬雪飞舞
2.(2024·港南模拟)软糯的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其制作方法是:将艾草焯水,打成汁液,拌进糯米粉,再包裹馅料即可。制作过程中将艾草捣烂,会有绿色的汁液流出来,这些汁液来自艾草细胞的(  )
A.细胞膜 B.细胞壁 C.液泡 D.细胞核
3.(2024·港南模拟)砂糖橘皮薄、果肉可口、多汁、味清甜,深受人们喜爱。下列有关砂糖橘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砂糖橘比人体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B.构成砂糖橘细胞的细胞壁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C.砂糖橘细胞分裂和分化导致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D.砂糖橘花开后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完成传粉和受精
4.(2024·港南模拟)如图表示人的血液中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者之间的关系,甲、乙、丙依次是(  )
A.血小板、血细胞、血浆 B.血细胞、血浆、血小板
C.血浆、血小板、血细胞 D.血小板、血浆、血细胞
5.(2024·港南模拟)青少年每天的最佳饮水量在1500L左右,适量的饮水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下列不属于将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是(  )
A.排汗 B.排尿 C.呼气 D.排便
6.(2024·港南模拟)利用生物学知识,能够解释许多生活现象或常识。下列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紧张时心脏怦怦直跳”是由于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B.“睡眠充足的孩子长得高”是由于生长激素在深度睡眠时分泌最多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
D.“尿液是健康的晴雨表”是因为尿液检测可得到肾脏病变的许多信息
7.(2024·港南模拟)生命安全是每个人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基础,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感冒发烧后可自行服用抗生素,省时方便,绝对没有不良后果
B.在遭遇挫折时,可用转移注意力、宣泄烦恼的方式来调节心情
C.血吸虫病和艾滋病都是传染病,主要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
D.青少年一定要自觉抵制毒品,因为染上毒品戒除难,危害巨大
8.(2024·港南模拟)据报道,广西多地区大面积种植桉树,这可能成为新的“生态杀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利于保持生物种类稳定 B.导致基因多样性丧失
C.不会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 D.高效植树造林,无负面影响
9.(2024·港南模拟)下列诗句中描述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D.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0.(2024·港南模拟)为优化年龄结构,我国逐步调整生育政策。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卵巢能够分泌雄性激素
B.胚胎发育的起点是卵细胞
C.母亲分娩过程的结束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D.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是青春期形态发育的一个显著特点
11.(2024·港南模拟)生物的生殖使地球上的生命代代相传、繁衍不息。下列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利用茎繁殖草莓 B.用种子繁殖玉米
C.用组织培养培育康乃馨 D.用嫁接培育优质苹果
12.(2024·港南模拟)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种在肥沃土壤里的水稻颗粒饱满
B.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变得发达
C.一对肤色正常夫妇生育白化病女儿
D.单眼皮做过整形手术后成为双眼皮
13.(2024·港南模拟)原始生命诞生以来,经过漫长时间的不断进化、繁衍,才形成今天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B.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证明了无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C.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4.(2024·港南模拟)自然界的原生生物约有11万种,下列关于原生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单细胞生物
B.都生活在水中
C.细胞中都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D.有些原生生物大量繁殖,形成赤潮
15.(2024·港南模拟)关于发酵技术和食品保存的叙述,恰当的是(  )
A.沼气发酵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B.利用巴氏消毒法对啤酒、牛奶进行灭菌处理
C.冷藏保存食品主要是因为低温可杀死微生物
D.泡菜用水密封坛口造成缺氧环境,利于酵母菌发酵
16.(2024·港南模拟)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身体是否会产生影响?有人做了这样的实验: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在相同的环境中,将A组置于开机的电脑前,B组置于未开机的同样的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两个月后获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据此回答问题。
(1)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设计B组是为了形成   。
(2)实验用的大鼠生长状况、饲养条件、所用电脑及实验环境均相同的目的是   。
(3)研究人员对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
(4)从图中可以看出,A组雄性大鼠的精子畸形率   B组。(填“高于”或“低于”)
(5)根据实验结果,得到的启示是   。
17.(2024·港南模拟)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水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代表各种生物参与碳循环的部分生理过程,过程②表示   作用,此过程   能量。
(2)绿色植物的过程①,主要在叶片的   (选填“表皮”、“叶肉”或“叶脉”)进行,该过程吸收大气中的   ,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   平衡,从而促进了“碳中和”。
(3)除了碳循环,自然界还时刻进行着水循环,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向大气中散失水分,从而促进水循环。
18.(2024·港南模拟)我市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构建学校“五育”并举格局,要求各校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开展各种体育运动。如图表示的是人体运动与其他器官系统的关系,图中序号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淀粉在小肠中最终分解为   ,经过①   作用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骨骼肌细胞。
(2)血液经过程②变成含氧丰富的   血,氧气最先到达心脏的   ,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3)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在细胞内的   中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4)如果运动过后口渴又没及时补充水分,此时肾脏中肾小管的   作用会增强。
(5)运动不仅需要图中各系统的配合,还需要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19.(2024·港南模拟)“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古丝绸之路的拓展和延伸,揭开了欧亚国家发展的新篇章。我国织丝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家蚕发育成熟后才能结茧,雄蚕性染色体为ZZ,雌蚕性染色体ZW。已知茧的绿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
(1)蚕茧的颜色通过遗传物质遗传给后代,该物质的载体是   。家蚕的体细胞内有28条染色体,雄蚕的精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
(2)我国的桑蚕养育专家利用生物技术,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能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这个事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
(3)蚕茧的颜色由基因G、g控制,如下表是三组不同亲本的杂交结果,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杂交组合 子代
绿色茧 白色茧 总数
第一组 白色茧×绿色茧 691 690 1381
第二组 绿色茧×绿色茧 357 114 471
第三组 白色茧×绿色茧 1432 0 1432
①根据表格可判断蚕茧颜色中   为显性性状。
②第一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与第三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杂交,后代出现白色茧的概率是   。
③第二组杂交组合子代绿色茧个体中,绿色茧基因组成可表示为:   。
20.(2024·港南模拟)请仔细阅读、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药残留量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为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农民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一段时间后,发现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为尝试解释上述现象,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该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
材料二:据报道,2023年8月24日中午12点,日本正式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工作,他们已经向福岛周围的海域排放了大约两百吨的核污染水。此举立刻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反对。核污水含有放射性物质,如被人类或其他生物体吸入,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和积累。人类一旦食用被污染的鱼类,放射性物质就会进入人体,并造成基因损害。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全球都将会有风险。
(1)材料一,图中有   条食物链。该食物网中,玉米属于   (填“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
(2)材料二,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   因素。该物质在进入生态系统后,将会沿着   流动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
(3)上述材料体现了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作为地球上的一员,你可以用哪些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结合分析可知:“夏荷绽放”包含生物,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的生命现象;而“春日和煦”、“秋风送爽”、“冬雪飞舞”不包含生物,没有生命现象。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等结构。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将艾草捣烂,流出的绿色汁液来自液泡,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3.【答案】D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解答】A.砂糖橘是植物,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因此,砂糖橘比人体少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A错误。
B.构成砂糖橘细胞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是由细胞膜完成的,B错误。
C.砂糖橘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会发生变化,C错误。
D.传粉是花粉落到柱头上的过程,花粉中的精子进入胚珠内部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故砂糖橘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要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D正确。
故选D。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4.【答案】A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示中的关系应该是血液包含甲血小板、乙血细胞、丙血浆,乙血细胞包含甲血小板,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91%--92%),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5.【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有三条途径: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
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粪便不属于人体的代谢产物,人体内消化道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6.【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A.“紧张时心脏怦怦直跳”是由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而不是减少,A错误。
B.“睡眠充足的孩子长得高”是由于生长激素在深度睡眠时分泌最多,B正确。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在非条件(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皮质)参与下完成的复杂(条件)反射,C正确。
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重要器官,尿液检测可得到肾脏病变的许多信息,尿液是健康的晴雨表,D正确。
故选A。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7.【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药;传染病的分类;毒品的危害与拒绝毒品
【解析】【解答】A、感冒发烧后应按照病情服用药物,不可自行服用抗生素,A说法错误。
B、在遭遇挫折时,可用转移注意力、宣泄烦恼的方式来调节心情,B说法正确。
C、血吸虫病和艾滋病都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都属于传染病,主要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C说法正确。
D、青少年一定要自觉抵制毒品,因为染上毒品戒除难,危害巨大,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安全用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毒品的危害等基础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在遇到挫折时,应选择合理的方式来调节情绪,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倾诉或自我安慰。
8.【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桉树的生长速度极快,对水的需求量也极大,它会像抽水机一样,把大量的地下水抽到地面,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影响周围植被的生长,甚至造成枯死。因此,种植桉树并不利于保持生物种类稳定。A错误。B、桉树的根、叶会分泌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造成地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桉树的落叶分解过程中还会产生多种有毒物质,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土壤肥力。桉树的树冠密集,阳光很难照射到林下,这样的环境也不利于其他植物的生长。因此,大面积种植桉树,可能成为新的“生态杀手”,导致基因多样性丧失。B正确。
C、根据大面积种植桉树,可能成为新的“生态杀手”,会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C错误。
D、大面积种植桉树,可能成为新的“生态杀手”,会有负面影响。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9.【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的动物群集行为。选项中“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大雁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次序,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
故答案为:C。
【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10.【答案】D
【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A.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而不是雄性激素,A错误。
B.胚胎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即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细胞,而不是卵细胞,B错误。
C.新生命的开始标志是受精卵的形成,而不是母亲分娩过程的结束,C错误。
D.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性器官的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D正确。
故选D。
【分析】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发育,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11.【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而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用种子繁殖玉米,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用种子繁殖玉米属于有性生殖,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比较
比 较 项 目 无 性 生 殖 有 性 生 殖
两性细胞的结合 无 有
新个体的产生 母体直接产生 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繁 殖 速 度 快 慢
后代的适应能力 弱 强
优 点 繁殖速度快,能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 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举 例 扦插、嫁接和压条等。 被子植物产生的种子、鸟类的繁殖等
12.【答案】C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一对肤色正常夫妇生育白化病女儿"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而"种在肥沃土壤里的水稻颗粒饱满"、"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变得发达"和"单眼皮做过整形手术后成为双眼皮"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故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
【分析】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变异是指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13.【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这是科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A正确。
B.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证明了无机物能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但并没有证明无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B错误。
C.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这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C正确。
D.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D正确。
故选B。
【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氢气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14.【答案】D
【知识点】原核生物的概念
【解析】【解答】A.原生生物界主要是指原生动物、真核单细胞藻类等一些生物,但不是都是,A错误。
B.原生生物不一定生活在水中,如酵母菌、霉菌等,B错误。
C.原生生物的细胞中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
D.有的原生生物对人类有害,如甲藻、硅藻等单细胞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赤潮,D正确。
故选D。
【分析】原生生物界主要是指原生动物、真核单细胞藻类等一些生物。原生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15.【答案】B
【知识点】发酵技术;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A.沼气发酵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甲烷菌,而不是乳酸菌,A错误。
B.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利用巴氏消毒法对啤酒、牛奶进行灭菌处理,B正确。
C.冷藏保存食品主要是因为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不是杀死微生物,C错误。
D.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D错误。
故选B。
【分析】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16.【答案】(1)有无辐射;对照
(2)控制单一变量
(3)减少实验误差
(4)高于
(5)不要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也不要长时间待在开机电脑前等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该实验要探究“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身体是否会产生影响”,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在相同的环境中,将A组置于开机的电脑前,有辐射,B组置于未开机的同样的电脑前,无辐射。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该实验中除了有无辐射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则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辐射。可见,设计B组是为了形成对照。
(2)对照实验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因此,参与实验的雄性大鼠生长状况、饲养条件、所用电脑及实验环境均相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3)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可见,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由图乙数据可知:A组大鼠的精子畸形率高于B组。
(5)由图甲数据可知A组大鼠体重增长量少,由图乙数据可知A组大鼠的精子畸形率高,可见电脑辐射影响了A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所以可以得出实验的结论是: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大鼠的身体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由此推测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危害,特别是中学生,长时间用电脑不仅浪费时间,电脑辐射还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所以这个实验启示我们:不要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也不要长时间待在开机电脑前等。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该实验要探究“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身体是否会产生影响”,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在相同的环境中,将A组置于开机的电脑前,有辐射,B组置于未开机的同样的电脑前,无辐射。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该实验中除了有无辐射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则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辐射。可见,设计B组是为了形成对照。
(2)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即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参与实验的雄性大鼠生长状况、饲养条件、所用电脑及实验环境均相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3)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可见,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由图乙数据可知:A组大鼠的精子畸形率高于B组。
(5)由图甲数据可知A组大鼠体重增长量少,由图乙数据可知A组大鼠的精子畸形率高,可见电脑辐射影响了A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所以可以得出实验的结论是: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大鼠的身体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由此推测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危害,特别是中学生,长时间用电脑不仅浪费时间,电脑辐射还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所以这个实验启示我们:不要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也不要长时间待在开机电脑前等。(合理即可)
17.【答案】(1)呼吸;释放
(2)叶肉;二氧化碳;碳-氧
(3)蒸腾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所以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能贮存能量,释放氧气;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所以过程②表示呼吸作用。
(2)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叶肉中富含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①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得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3)除了碳循环,自然界还时刻进行水循环,如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③蒸腾作用散失在大气中,从而促进自然界的水循环。
【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区 别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气 体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
部 位 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在所有活细胞中进行
条 件 在有光时才能进行(白天)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白天、晚上)
原 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 物 有机物和氧 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实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 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分解的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所需的二氧化碳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所以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能贮存能量,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所以过程②表示呼吸作用。
(2)叶肉中富含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①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得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3)除了碳循环,自然界还时刻进行水循环,如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③蒸腾作用散失在大气中,从而促进自然界的水循环。
18.【答案】(1)葡萄糖;吸收
(2)动脉;左心房
(3)线粒体
(4)重吸收
(5)神经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1)淀粉的初步消化部位是口腔,在口腔里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经①小肠吸收作用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骨骼肌细胞。
(2)②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动脉血中的氧气由肺静脉运回左心房,而后经过以左心室开始的体循环运往全身。
(3)氧气通过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呼吸作用在线粒体内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用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4)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运动过后感到口渴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时,肾脏中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增强。
(5)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健身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和图中所涉及的各系统的配合,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的调节。
【分析】观图可知:①表示吸收过程,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胃内不消化淀粉,再经胃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经①小肠吸收作用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骨骼肌细胞。
(2)②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动脉血中的氧气由肺静脉运回左心房,而后经过以左心室开始的体循环运往全身。
(3)氧气通过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呼吸作用在线粒体内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用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4)尿的形成包括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运动过后感到口渴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时,肾脏中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增强。
(5)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健身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和图中所涉及的各系统的配合,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的调节。
19.【答案】(1)染色体;13条常染色体+Z
(2)基因控制性状
(3)绿色;25%;GG或Gg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蚕茧的颜色这种性状遗传的实质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因此,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后代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DNA的载体是染色体。因此,蚕茧的颜色通过遗传物质遗传给后代,该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雄蚕性染色体为ZZ,雌蚕性染色体ZW。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家蚕的体细胞内有28条染色体,故雄蚕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13条常染色体+Z。
(2)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因此,我国的桑蚕育种专家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能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这项现代生物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这个事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①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个体杂交,杂种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杂种子一代没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根据表格中第二、三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绿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
②由①可知,绿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蚕茧的颜色由基因G、g控制,则白色茧亲本的基因组成为gg,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或GG。由于第一组白色茧×绿色茧,产生的子代中绿色茧:白色茧≈1:1,故亲本白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子代绿色茧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故子代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第三组白色茧×绿色茧的子代中全部为绿色茧,可推测出,第三组亲本的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白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所以子代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因此,第一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与第三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杂交,遗传图解如下:
由遗传图解可知,后代出现白色茧的概率是25%(1/4)。
③第二组绿色茧×绿色茧杂交,子代中绿色茧:白色茧≈3:1,则亲本绿色茧的基因组成都为Gg。遗传图解如下:
由遗传图解可知,子代绿色茧基因组成为GG或Gg。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1)蚕茧的颜色这种性状遗传的实质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因此,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后代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DNA的载体是染色体。因此,蚕茧的颜色通过遗传物质遗传给后代,该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雄蚕性染色体为ZZ,雌蚕性染色体ZW。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家蚕的体细胞内有28条染色体,故雄蚕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13条常染色体+Z。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所以,我国的桑蚕育种专家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能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这项现代生物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这个事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①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个体杂交,杂种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杂种子一代没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根据表格中第二、三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绿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
②由①可知,绿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蚕茧的颜色由基因G、g控制,则白色茧亲本的基因组成为gg,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或GG。由于第一组白色茧×绿色茧,产生的子代中绿色茧:白色茧≈1:1,故亲本白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子代绿色茧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故子代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第三组白色茧×绿色茧的子代中全部为绿色茧,可推测出,第三组亲本的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白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所以子代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因此,第一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与第三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杂交,遗传图解如下:
由遗传图解可知,后代出现白色茧的概率是25%(1/4)。
③第二组绿色茧×绿色茧杂交,子代中绿色茧:白色茧≈3:1,则亲本绿色茧的基因组成都为Gg。遗传图解如下:
由遗传图解可知,子代绿色茧基因组成为GG或Gg。
20.【答案】(1)3;被子植物
(2)非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
(3)生物圈;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被子植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食物链包括:玉米→蝗虫→喜鹊→雀鹰,玉米→喜鹊→雀鹰,玉米→田鼠→雀鹰,共3条。玉米的果实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毒有害物质物质在进入生态系统后,将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应该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不乱扔垃圾、不乱扔电池、节约用水等。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食物链包括:玉米→喜鹊→雀鹰,玉米→蝗虫→喜鹊→雀鹰,玉米→田鼠→雀鹰,共3条。玉米的果实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毒有害物质物质在进入生态系统后,将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应该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不乱扔垃圾、不乱扔电池、节约用水等。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