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6朝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他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著作有《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作者简介
?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编年体
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文体知识
孙权
(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吴国皇帝
吕蒙(178-219) ,三国时吴国名将。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
课文相关人物
孙权,字仲谋,
三国时吴国的国君。
鲁肃,三国时吴国
的军师。
吕蒙 ,三国时吴国
的名将。
生子当如孙仲谋
“单刀赴会”的是他
刮目相看
卿 涉 孰
qīng
通 耶 yé
shè
shú
(1)生字
(2)通假字
(3)多音字
邪
更
gēng
gèng
读准字音
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
温馨提示:
1.主谓之间可停顿。如:蒙/乃始就学
2.谓宾之间可停顿。如:隔/篁竹,闻/水声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可停顿。
如:奉命/于危难之间
4.句首的语气词、连词、关联词、总结
性词后面可停顿。如:夫/大国,难测也
故/逐之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疏通文意
壹
翻译五字法
温馨提示:
1.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等可保留不翻译。
2.调:调整倒装句的句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3.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文词。
4.补: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
5.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初,权 谓 吕蒙 曰:“卿今 当涂 掌 事,不可不学!”
蒙辞 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 治经 为 博士
邪! 但 当 涉猎, 见 往事 耳。
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初
对……说
现在
掌管
事情
用
事务
难道
想
做
句末语气词
只
应当
历史
罢了
说
与……相比
以(之)为,认为
当权
推托
了解
谁
研究儒家经典
粗略地阅读
文章释义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初:从前,当初。
?谓:对某人说,常与“曰”连用。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之间也以“卿”为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务:事务。
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脱。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语气词,同“耶”。
译: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但:只,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罢了”。
?孰若:表示比较选择,哪里比得上?
?乃:于是,就。
译: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蒙乃 始 就学。 及鲁肃 过寻阳,与蒙 论 议, 大 惊曰:“卿今者 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 更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 之
晚乎!”肃 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
开始
和
讨论
议事
非常(十分)
惊奇
如今,现在
就
为什么
无实义
迟
于是
拜见
表顺接
读书人
再,又
到,等到
经过
从事
重新
才干,谋略
知晓事情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及:到,等到。
?过:经过。
?论议:即“议论”,谈论。
?今者:如今,现在。
?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吴下:泛指吴地。
?寻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
?阿蒙:吕蒙的小名。
译: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对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阿蒙了!”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士:读书人。
?更:另,另外。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擦拭。
?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见事:知晓事情
?遂:于是。
?而:连词,表顺承。
译:吕蒙说:“跟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兄长怎么知晓事情这样晚啊?”
课文研读
贰
文章围绕文题中的哪个字展开?
孙权 学
吕蒙 学
鲁肃 学
劝
就
赞
学
课文研读
liyongqiang
李永强
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怎样劝服吕蒙的?(可以引用原文)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学的理由
学的目标
学的条件
学的收获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习目标很低
现身说法
强调学习的作用
课文研读
孙权的“劝学”最终还是促使吕蒙开始学习。谈一谈孙权的“劝”有何高明之处?
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 卿言多务,孰若孤?
④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双重否定 重要性和必要性
—— 限止语气 目标明确
—— 反问语气 阻断借口
—— 切身体会 亮明益处
课文研读
liyongqiang
李永强
孙权劝学的效果如何,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① 鲁肃的神态和语言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大惊” 神态描写,非常吃惊
“才略” 才干和谋略
“非复” 对比
“非复吴下阿蒙” 情不自禁的赞叹
感叹号 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从侧面反映出吕蒙才略大有长进,学习效果显著。
课文研读
②鲁肃结友的举动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之所以愿意主动与吕蒙结交,是因为鲁肃折服于吕蒙的才华,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这最后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读好语气,读出感情。
1.“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言多务,孰若孤?
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现身说法,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 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见关心、厚望。
—— 不悦,委婉批评。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吃惊,赞叹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风趣,自豪
(孙权)
(鲁肃)
(吕蒙)
分析形象
肆
文中三个人物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关心下属,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勤奋好学。
敬才爱才,幽默风趣,欣赏朋友的进步。
劝
赞
知错能改,谦虚好学,坦诚豪爽。
文言知识积累
贰
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
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义:单独,孤单。
博士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见
古义:了解;
今义:看见,看到。
3.即更刮目相待
更
古义:另,另外;
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一词多义
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当
(动词,掌管,担当)
(动词,应当,应该)
与蒙论议,大惊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大
(副词,表程度高或范围广,十分)
(形容词,年长)
一词多义
当
卿今当涂掌事( )
但当涉猎( )
见
见往事耳(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动词,掌管
动词,了解
动词,知晓
动词,应当
一词多义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 )
自以为大有所益( )
介词,用
与“为”组词,可译为“认为”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重点虚词
(1)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
介词,用
与“为”连用,译为“认为”
动词,担任
(3)蒙乃始就学 __________________
(4)与蒙论议 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
(6)结友而别 _______________
动词,以为,认为
副词,于是,就
连词,和,跟,同
疑问代词,怎么
连词,表顺承
特殊句式
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结友”前省略“与蒙”。 )
倒装句
卿言多务,孰若孤?
(卿言多务,孰若孤(多务)? )
蒙辞以军中多务。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与蒙议论
(本句省略主语“鲁肃”,应为“鲁肃与蒙论议”。)
成语
吴下阿蒙
吴下:长江下游江东一带,泛指吴地;
阿蒙:即吕蒙;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后比喻人学识尚浅。多用于他人有了转变,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从贫穷到富有。
刮目相待
刮:擦拭。
刮目相待: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看待,也作“刮目相看”。指别人有了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概括
主题
陆
概括主题
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朱熹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劝学名言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杜甫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孔子
劝学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