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素养测评】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期中测试基础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知识广场(每空 1 分,共 10 分)
能量有多种形式,如电能、光能、______、热能等,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______为另一种形式。
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 “吃与被吃” 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______。
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的装置。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为______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石油属于______资源。
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______,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______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电池是把______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池有干电池、______等。
二、判断大厅(每题 2 分,共 20 分)
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量会不断减少。( )
一种生物可能属于多条食物链。( )
所有的能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森林、草原、海洋等都可以看作是生态系统。( )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我们应该禁止开采一切矿产资源。( )
只要有充足的光照,绿色植物就能在一个封闭的瓶子里长期存活。( )
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利用风能发电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 )
生物栖息地的改变不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
煤炭是由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
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就是以植物为食的动物。( )
三、选择乐园(每题 2 分,共 30 分)
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天然气 B. 太阳能 C. 煤炭
下列现象中,属于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是( )。
A. 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B. 打开电灯开关,灯泡发光 C. 水电站发电
在 “水稻→蝗虫→青蛙→蛇” 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
A. 水稻 B. 蝗虫 C. 青蛙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B.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不稳定
C. 一个池塘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自然资源的是( )。
A. 垃圾分类回收 B. 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C. 大量开采地下水
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石油 B. 风能 C. 天然气
下列关于生物栖息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种生物只能有一个栖息地
B. 生物栖息地的破坏不会影响生物多样性
C. 保护生物栖息地是保护生物的重要措施
火力发电是将( )转化为电能。
A. 化学能 B. 热能 C. 以上都是
生态系统中,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的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能量转化的是( )。
A. 水从高处流下 B. 电灯发光 C. 燃烧木柴取暖
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 )。
A.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B. 保护生物的栖息地 C. 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下列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水资源 B. 森林资源 C. 铁矿资源
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量只能被消耗,不能被转化
B.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C. 能量的转化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在生态系统中,如果一种生物灭绝,可能会( )。
A. 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B. 对其他生物没有影响 C. 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四、问题城堡(每题 4 分,共 20 分)
请举例说明能量是如何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至少举两个例子)
什么是生态系统?请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有什么区别?请分别列举两种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为什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地?请简要说明。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节约能源。
五、科学探究(8 分)
同学们想要探究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探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
实验材料:绿豆种子若干、两个花盆、土壤、黑布。
实验步骤:
六、拓展长廊(每题 6 分,共 12 分)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能源不断涌现。请你设想一种新型能源,并说明其特点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答案及解析
一、知识广场
化学能;转化
解析:能量形式多样,化学能如燃料燃烧释放能量;能量可相互转化,如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食物链
解析:食物链描述生物间 “吃与被吃” 关系,体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
热
解析: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是吸收太阳能使水升温,实现太阳能到热能转化。
可再生;不可再生
解析:自然资源依能否再生分类,石油形成漫长,属不可再生资源。
生态系统;微生物
解析:生态系统包含生物与环境;微生物能分解动植物遗体,对维持生态平衡意义重大。
化学;蓄电池
解析:电池靠化学反应产生电能;蓄电池是常见二次电池,可充电反复使用。
二、判断大厅
×
解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
解析:如麻雀既吃谷物,也吃害虫,可处于多条食物链。
×
解析:像煤炭、石油等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并非取之不尽。
√
解析:森林、草原、海洋包含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
解析:应合理开采矿产资源,而非禁止,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并保护资源。
×
解析:绿色植物存活除光照,还需适宜温度、空气、水及微生物分解的无机物等。
×
解析:风能发电虽清洁,但风力发电机建设可能影响鸟类迁徙、改变局部气候等。
×
解析:生物栖息地改变可能致生物生存空间减小、食物减少,影响生存繁衍。
√
解析:煤炭由古代植物埋地下经漫长地质作用形成。
×
解析:消费者包括以植物为食的植食性动物、以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及杂食性动物。
三、选择乐园
B
解析: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属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
B
解析:打开电灯开关,灯泡发光是电流通过灯丝,电能转化为光能;A 是太阳能转化为热能,C 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A
解析:生产者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蝗虫、青蛙是消费者。
B
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越稳定。
C
解析: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不利于保护自然资源;A、B 利于资源节约与保护。
A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
解析:风能是新能源,石油和天然气是传统能源。
C
解析:一种生物可能有多个栖息地;栖息地破坏会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栖息地能保护生物生存环境。
C
解析:火力发电先将燃料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电能。
C
解析:分解者能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生产者制造有机物,消费者消耗有机物。
A
解析:水从高处流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未明确体现能量转化形式变化;B 是电能转化为光能,C 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
解析:大量捕杀野生动物、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会破坏生态平衡,保护生物栖息地利于维护平衡。
C
解析:铁矿资源形成漫长,属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属可再生资源。
B
解析:能量可相互转化且有规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A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相互依存,一种生物灭绝会影响其他生物生存,破坏生态平衡。
四、问题城堡
答案:例如,电灯发光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电流通过灯丝,灯丝发热发光,电能转化为灯丝的热能,同时产生光能照亮周围。又如,汽车行驶时,汽油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汽车前进。
解析:通过常见生活实例,清晰展示能量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的转化过程。
答案:生态系统是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其组成部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有生产者,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消费者,如各种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将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提供生存环境。
解析:先定义生态系统,再分别阐述各组成部分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可再生能源是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的能源,可持续利用;不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地质年代形成,短期内无法再生。常见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风能;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
解析:阐述两者区别并举例,帮助理解能源分类。
答案:生物栖息地为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栖息地破坏会致生物食物短缺、生存空间缩小,影响生物生存繁衍,破坏生物多样性。保护栖息地能维持生态平衡,为生物提供适宜生存环境。
解析:从栖息地对生物的重要性及破坏后果说明保护原因。
答案:生活中,我们可随手关灯,减少电器待机时间,降低电能消耗;出行多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或步行,减少私家车使用,节约燃油;使用节能电器,如节能灯泡、节能冰箱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解析:结合日常行为,提出具体节能措施。
五、科学探究
实验步骤:
1.在两个花盆中分别装入等量土壤,浇适量水,使土壤保持湿润。控制土壤和水分条件相同。
2.在两个花盆中分别均匀撒入数量相同的绿豆种子,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薄土。保证种子数量和种植条件一致。
3.将其中一个花盆用黑布遮盖,使其处于黑暗环境;另一个花盆放在有充足光照的地方,其他条件保持相同。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光照为唯一变量。
4.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花盆中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数量、芽的长度等。定时观察记录,以便分析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5.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如一周,根据记录数据判断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通过对比不同光照条件下种子发芽情况得出结论。
解析:通过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清晰呈现探究过程,可有效得出结论。
六、拓展长廊
答案:
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可从多方面着手。水资源方面,随手关闭水龙头,使用节水器具,如节水马桶、节水喷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如洗菜水浇花、洗衣水冲厕所。森林资源方面,减少一次性木制品使用,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纸张双面使用,保护森林减少砍伐。能源方面,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倡导绿色出行方式;使用节能电器,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 26℃,冬季不高于 20℃,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做好垃圾分类,使可回收资源能重新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解析:从水资源、森林资源、能源等方面,结合日常行为,阐述实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答案:
设想一种新型能源叫 “生物氢能”,它以生物质为原料,通过特殊微生物发酵或化学反应制取氢气。特点:一是可再生,生物质如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等资源丰富;二是清洁环保,燃烧产物仅为水,无污染;三是分布广泛,生物质来源多样,不受地域限制。可能面临的挑战:制取成本高,目前技术下,从生物质制取氢气工艺复杂,需大量设备和能源投入;储存和运输困难,氢气储存需高压或低温条件,对储存容器要求高,运输过程存在安全风险;技术推广难,需建立新的生产、储存和应用基础设施,改变现有能源利用模式,推广难度大。
解析:先描述新型能源,再阐述特点及面临挑战,设想合理且分析全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