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5分,共40分。
1.“林则徐的坚决态度意味着英商攫取巨额暴利的途径将被切断,于是,为了维护非正当鸦片贸易,为了继续从中谋取暴利,英国政府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材料说明了( )
A.虎门销烟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B.清政府的腐朽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C.英国旨在通过战争谋求更大利益 D.中国的出超局面推动战争的发生
2.按照史料的学术价值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下列资料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琦善上书道光帝的奏折 B.电影《鸦片战争》海报
C.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销烟 D.三元里抗英的宣传片
3.“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中国……从此发生了根本变化。”这里的“根本变化”主要是指( )
A.中国被迫签订大量不平等条约 B.有识之士开始将目光转向西方
C.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4.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B.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C.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D.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5.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A.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6.《帝国主义侵华史》记载:(1858年)11月8日中英签订某条约,其中重要规定有“鸦片弛禁,在通商口岸交纳每箱三十两的进口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该条约为《北京条约》 B.英国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C.英国获得协定关税权 D.中国维护进出口关税自主
7.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史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纵火烧毁
B.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C.沙俄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8.“英军焚毁圆明园最终、最根本的原因,即是要对清帝及清政府进行最严厉、最直接、最深刻的精神打击与惩罚以表明‘吾人之愤怒’。”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军火烧圆明园最根本的目的在于( )
A.用破坏来表达不满宣泄情绪 B.既掩盖罪证又惩罚清朝皇帝
C.掠夺财物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D.迫使清廷从此彻底对外屈服
9.1867年,中英《天津条约》10年修约期限将至,恭亲王奕就西人传教、经商等各种涉外事宜,提前征求各沿海沿江通商口岸的地方大臣的意见,指出“如能减一分之害,即可收一分益。……总宜竭力为之,俾勿疏漏,以期补救挽回”。奕此举( )
A.导致中央权力下移 B.利于维护国家利权
C.意在缓和中外矛盾 D.实现了外交的转型
10.恩格斯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法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对俄国有利”是因为它( )
A.同清政府签订了《黄埔条约》 B.大肆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C.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香港岛 D.在战争前后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1.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中强调:不管造成那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这一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无疑是由于英国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所引起的。这说明了( )
A.太平天国运动主要目标是反抗外来侵略
B.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列强的侵略
C.辛亥革命的主旨是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重要推手
12.有一首歌谣唱道:“不是说天上的星星多么?比不上太平军的战士多啊!不是说天地的恩情厚吗?比不上呼王(即洪秀全)的恩情厚啊!”该“呼王”领导的军队( )
A.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 B.在西征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
C.被外国人率领的洋枪队镇压 D.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落后
13.《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根据产量多寡将田地分成九等,所分的田地不成为得地人的财产,他只是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超过个人需要的剩余产品必须上缴国库,积蓄和私人财产是被禁止的。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 )
A.顺应了近代化要求 B.力图维护私有制
C.具有一定的空想性 D.提出向西方学习
14.下面讨伐檄文的发布者应该是( )
粤(广东)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战役,皆以兄弟称之,……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 ——《讨粤匪檄》
A.英法联军 B.清政府 C.袁世凯 D.孙中山
15.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纲》中写道:“正在这样的一个决定两个壁垒最终命运的关头,太平军方面乃有内讧的大事变发生……太平军自己来摧残自己的势力,使敌人得有机会喘过气重新抬起头来向自己壁垒反攻,终归把自己扑灭了去。”材料中的“大事变”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D.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16.这是洪仁玕为洪秀全提供的治国方略,全篇勾画了一幅具有太平天国特色的英美式基督教国家的社会治理蓝图。这使得太平天国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历史真相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治国方略”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变法通议》
C.《警示钟》 D.《资政新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17.有效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5分)
(1)【图片解读】分别简述下面图片承载的历史价值。两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共同影响。(8分)
(2)【人物探究】阅读以下诗句,按要求完成空白处的内容填写。(7分)
虎门一怒令硝烟,切恨西夷掠海沿。 挥笔如风惊案动,长空万里舞云笺。 ——《七绝》 历史人物:________ 人物简介:________ 精神内涵:________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皇帝所写挽联 历史人物:________ 人物简介:清末海军将领,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18.某历史社团成员对文物回归问题进行分组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5分)
【民族之殇】
材料一:第一小组:收集流失海外的文物图片,制作流失文物图片展板。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原藏于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这种陶瓷瓶被英国洛克爵士掠得。 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描绘了自汉昭帝至隋炀帝十三个帝王像。民国时期,由于各种原因流亡海外,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这座清代鎏金佛塔,制作精美,历时200多年依然金光闪闪,充分显示出清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1860年被劫持到法国后,现在是法国枫丹白露宫的镇馆之宝。
【回归之路】
材料二:第二小组:讲述部分海外文物回归情况。
①2000年4月,中国保利集团于拍卖行拍下圆明园猴首和牛首。5月拍卖行将虎首拍下,现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②2003年,爱国企业家购得圆明园猪首并捐赠给了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07年购得圆明园马首后捐献给国家。 ③2009年,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被法国企业购买后归还中国。 ④2018年3月,圆明园虎蓥即将在英国拍卖,国家文物局在第一时间开展信息收集、协商谈判、协调联动、宣传引导等多方面工作,综合运用外交、商业、舆论等多种途径,积极推动青铜虎蓥返还。12月,青铜虎蓥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文物流失海外的主要原因。(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流失文物的回归途径。(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物的流失与回归的认识。(8分)
19.列强的侵略既具有破坏性,又具有建设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太平天国诸多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也许当数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这项发明背后的精神是,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必须享有他的恩惠,免除匮乏,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4分)
(3)材料三中“废除土地……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跟哪一文献有关?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文献不能实现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分)
2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还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材料二 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摘编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三 从社会政治来说,太平天国搅乱了整个封建制度,这种搅乱是统治阶级永远无法平复的……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衬来促成革新。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是指什么?材料一所述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2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为了维护非正当鸦片贸易,为了继续从中谋取暴利,英国政府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说明英国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发动鸦片战争从中国谋取更大的利益,C项正确;虎门销烟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排除A项;清政府的腐朽导致了战争的失败,而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成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排除B项;中国在中英正常贸易中处于超出地位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主要原因,不是发动战争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琦善上书道光帝的奏折是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属于第一手史料,A项正确;电影《鸦片战争》海报、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销烟和三元里抗英的宣传片都是后人所作,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BCD项。故选:A。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变化”。故选D。
4.答案:A
解析: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故选:A。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纺织业受到西方机器工业的冲击,发展日趋艰难,A正确;自强求富是19世纪60一90年代洋务运动的口号,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鸦片战争使民众的生活更加困难,排除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允许鸦片进口,一箱鸦片需交纳进口税白银三十两,标志着鸦片贸易合法化,B项正确,排除A项。C项与《南京条约》的签订有关,排除。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排除D项。故选B。
7.答案:B
解析:历史陈述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则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观的评判表达,题干选项中选项ACD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陈述;选项B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评价。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8.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即要对清帝及清政府进行最严厉、最直接、最深刻的精神打击与惩罚以表明‘吾人之愤怒’”可知,英军火烧圆明园的根本原因是从心理,精神上迫使清政府服从其统治,D项正确;用破坏来表达不满宣泄情绪是英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但不是英军火烧圆明园最根本的目的,排除A项;既掩盖罪证又惩罚清朝皇帝是英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但不是英军火烧圆明园最根本的目的,排除B项;掠夺财物缓和国内阶级矛盾是英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但不是英军火烧圆明园最根本的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B
10.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法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之后,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瑷挥条约》《北京条约》等,从中国割占了大量领土(包括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的历史事实。这些领土的割让无疑对俄国极为有利,D项正确;《黄埔条约》是法国在鸦片战争后与清政府签订的,与俄国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大肆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这一行为主要由英法联军实施,与俄国无关,排除B项;通过不平等条约制占了香港岛是英国通过《南京条约》从中国夺占的领土,与俄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D
解析:A.太平天国运动主要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排除。B.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0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辛亥革命的主旨是推翻清政府统治,排除。D.由题干关键信“1853”“起义”判断出革命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英国大炮”“鸦片”可知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爆发加剧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是导致太平天国起义的重要外因,正确。故选:D。
1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不是说天上的星星多么?比不上太平军的战士多啊!不是说天地的恩情厚么?比不上呼王(即洪秀全)的恩情厚啊!”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在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B项正确;太平军主要由农民组成,排除A项;太平天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排除C项;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分析 “超过个人需要 的剩余产品必须上缴国库,积蓄和私人财产是被禁止的” 这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违背人性并且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空想性,故选C
错项分析 平分土地和财产,发展小农经济,违背了近代化要求,排除A;材料中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剩余产品必须上缴国库,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反对私有制,排除B;《天朝田亩制度》并未提出向西方学习,排除D
14.答案:B
解析:A.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犯下了火烧圆明园的罪行,不符合题意,排除A。B.据材料“粤(广东)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讨粤匪檄》”及所学可知,洪秀全受西方基督教思想影响,创立了拜上帝教,在广东地区发展了大量信众,兴起了旨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由此可见,《讨粤匪檄》的颁布者是清政府,故B正确。C.材料未涉及袁世凯的信息,排除C。D.材料未涉及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排除D。故选:B。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太平军自己来摧残自己的势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天京事变,这使得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A正确;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D。
1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故题干这一“治国方略”是《资政新篇》,D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是太平天国早期的革命纲领,与洪仁玕无关,排除A;《变法通议》是宣传资产阶级变法思想的,排除B;陈天华的《警示钟》宣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排除C。故选:D。
17.答案:(1)历史价值:《南京条约》的签订: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共同影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加重了百姓了负担,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2)历史人物:林则徐
人物简介:林则徐是清朝官员,是我国的民族英雄,1839年在广东虎门主持了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精神内涵:热爱祖国、为国为民的精神。
历史人物:邓世昌
解析:(1)历史价值:据所学《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影响可知,《南京条约》的签订: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天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共同影响:据所学两个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可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加重了百姓了负担,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2)历史人物:据材料“虎门一怒令硝烟”可知,这是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主持了虎门销烟。
人物简介:据所学可知,林则徐是清朝官员,是我国的民族英雄,1839年在广东虎门主持了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精神内涵:据所学林则徐的事迹可知,他的精神内涵是热爱祖国、为国为民的精神。
历史人物:据材料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可知,他是邓世昌。
18.答案:(1)主要原因:近代中国国力衰微,列强侵略中国,掠夺了我国大量文物。
(2)途径:我国文物在中国企业或政府购回;爱国企业家捐赠;国际友人购买捐赠;国家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依法追索得到回归。
(3)认识:①文物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密切相连;②文物的流失不仅意味着文化的丧失,还代表了历史的屈辱;③文物流动方向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实力从弱至强的沧桑巨变;④要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促使文物回归。
解析:(1)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这件陶瓷瓶被英国洛克爵士掠得”“《历代帝王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1860年被劫持到法国后,现在是法国枫丹白露宫的镇馆之宝”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屈辱史,西方列强纷纷侵略中国,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掠夺中国的领土、文物等,文化方面掠夺中国的文物珍宝,导致我国文物大量流失,因此我国文物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近代中国国力衰微,列强侵略中国,掠夺了我国大量文物。
(2)途径:根据材料二“中国保利集团拍卖行拍下圆明园猴首和牛首”可知,国际友人购买并捐赠祖国促进我国流失文物的回归;根据材料“爱国企业家购得圆明园猪首并捐赠给了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可知,爱国企业家捐赠促进我国文物的回归;根据材料“国家文物局在第一时间开展信息收集、协商谈判、协调联动、宣传引导等多方面工作”可知,国家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依法追索,促进文物的回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文物在中国企业或政府购回;爱国企业家捐赠;国际友人购买捐赠;国家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依法追索得到回归。
(3)认识: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①文物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密切相连;②文物的流失不仅意味着文化的丧失,还代表了历史的屈辱;③文物流动方向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实力从弱至强的沧桑巨变;④要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促使文物回归。
19.答案:(1)使命:实现近(现)代化。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变化: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增加;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因素:列强获得协定关税等特权;开放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
(3)文献:《天朝田亩制度》。原因:主张在小生产者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具有空想性,是不可能实现的。
(4)影响:列强的侵略既具有破坏性又具有建设性;列强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解析:(1)根据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可得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实现近(现)代化。据所学知识可得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说“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2)根据材料“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可以得出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增加,根据材料“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可以得出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可得出,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造成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列强获得协定关税等特权。
(3)依据材料“太平天国诸多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也许当数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这项发明背后的精神是,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必须享有他的恩惠,免除匮乏,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可得出跟《天朝田亩制度》有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目的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它集中代表了农民阶级的意志,制度具有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根本无法实现,制度的落后性,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并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可得出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主张在小生产者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具有空想性,是不可能实现的。
(4)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可得出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是,列强的侵略既具有破坏性又具有建设性,列强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20.答案:(1)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原因:阶级矛盾激化;外国势力的入侵等。
(3)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客观上促进了政治革新运动。
(4)任务:反封建和反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