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17 短文两篇
爱莲说
—— 周敦颐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把握感情,感受莲的形象美。
2.梳理思路,品析名句,体会莲的精神美。
3.探究手法,把握主旨,理解君子品格美。
任务一:读《爱莲说》,感莲之美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读出语气,读懂意思
读准字音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读出节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读出语气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噫(哎) 叹息
矣(咯) 轻视
焉(啊)焉 赞赏
读懂意思
结合课下注释,圈出疑难字词,自讲意思
甚:很;
观:观赏;
谓:认为;
者:……的人;
闻:听说
参考译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挺直,
参考译文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
参考译文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齐读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挺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任务二:品《爱莲说》,悟莲之神
结合文体,梳理层次
发挥想象,感悟品质
了解文体——说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也称杂说,相当于现代的杂文,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一般都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爱莲说》——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爱莲说》——借莲明志
梳理层次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根据文体,带着理解,读出课文的层次
引出莲花
描述莲花
感悟莲花(托莲言志)
感悟品质
1、文中哪句话高度概括了爱莲的原因
爱莲=爱君子
托莲花言君子之志
莲,花之君子者也。
感悟品质
2、文中哪些话表达了对莲的喜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感悟品质
3、朗读爱莲语句,读出层次,说说作者喜爱莲的哪些方面?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生长环境
外形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不被环境污染
茎中空、枝干直、花清香
不宜把玩
感悟品质
4、朗读爱莲语句,发挥联想,说说莲花象征的君子哪些特点?
示例:莲:出淤泥而不染,
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莲 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亭亭净植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谦虚质朴,不炫耀自己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攀附他人,不结党营私
美德远扬
端庄独立,令人景仰
课堂小结
爱莲就是爱君子。
我爱莲花,爱它生于淤泥,却不被污染,就像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濯过清水,却不妖媚,就像君子,谦虚质朴,从不炫耀。
我爱莲花,爱它茎中空,枝干直,花清香,就像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美德远扬。
我爱莲花,爱它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就像君子,端庄独立,令人景仰。
莲花如君子,不为环境左右,保持自身性状,产生社会影响。
任务三:探《爱莲说》,品君子道
探究手法,体会主旨
结合背景,理解君子
探究手法
本文为何要写菊花、牡丹?作者对陶渊明、爱牡丹的人持什么态度?
1、用菊花正面衬托莲的高洁(菊花秋天开放,不与百花争艳,爱菊花的人是隐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用牡丹反面衬托莲的高洁(牡丹雍容华贵,是富贵的象征。爱牡丹的人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噫:惋惜
矣:蔑视
关于牡丹、菊花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课文主旨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优美形象和高贵品质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光明磊落的胸襟和既不避世、又不媚俗,独立不移的生活态度,也婉转地表达了对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风的厌恶。
了解作者
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谥号元公,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北宋五子之一(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二程曾就学于周敦颐)
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明断狱案,得到人民的赞赏,在做南康(今江西庐山市)郡守时,曾开辟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并写下《爱莲说》
更多背景
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yāo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qióng lí),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黄庭坚评周敦颐
人品很高,胸怀洒脱,像雨后日出时的风,雪后新晴的明月,不贪图获取名声而锐意实现理想,淡于追求福禄而重视得到民心,自奉微薄而让孤寡获得安乐,不善于迎合世俗而重视与古人为友。
1、黄庭坚的评价让你想起《爱莲说》中的那句话?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理解君子
既不随波逐流,也不隐逸避世,
而是,
从淤泥里开出独立之花,芬芳全世界。
莲=君子=周敦颐
2、说说,周敦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
理解君子
3、周敦颐问: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请你说说:哪些人也是周敦颐心目中的君子?
示例: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杜 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闻一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黄文秀: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
课堂寄语
刘禹锡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周敦颐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今天,我们说:莲之爱,同予者,
有你,有他,有我们---每个人!
斯是盛世,吾辈当自强!
课下作业
1、梳理归纳本课的文言现象。
2、比较 《陋室铭》、《爱莲说》在语言风格上的异同。
3、说说说说托物言志的文章有何共同特点?
4、 收集古文中关于君子的经典名言,进一步理解中国文化中的“君子”形象
课后拓展
中国文化中的“君子”形象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 子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
……
参考答案
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短文两篇比较)
1、要对所托之物细致描绘,写出物背后的精神。
2、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要形似、神似,并做到形神一致。
3、真情实感,才能物我相融。(托物言志特点)
字词梳理
词类活用
1.蔓:名词用作动词,生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长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字词梳理
一词多义
1.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起消消句子独立性作用,不译)
2.远
①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副词,远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