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陈涉世家》课内外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12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蕃①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②。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③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注】①蕃:即陈蕃,字仲举,东汉大臣;②芜秽:杂乱不堪;③孺子:指年幼者
1.下列句中加粗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陈涉少时(shào) B.鸿鹄之志(gào )
C.芜秽 ( huì ) D.孺子(rú )
2.请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辍耕之垄上 ( ) (2)苟富贵( )
(3)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 ) (4)安事一室乎( )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2)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
4.(2分)选文中陈涉和陈蕃有什么共同点?两人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
译文:陈蕃十五岁时,从不打扫自己所住的房间,以至庭院房间内脏乱不堪。他父亲的朋友同一郡的薛勤来拜访,问陈蕃说:“孩子,你为什么不清扫庭院而迎接宾客呢?” 陈蕃答道:“大丈夫出生在世,应当以清扫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怎么能局限于整理一间房间呢?”薛勤知道他有使社会澄清的大志向,认为他很奇特。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2分)
【甲文】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文】《史记·李斯列传》节选
于是(胡亥、赵高、李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天下,祷①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禅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③书赐扶苏于上郡。(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注]①祷:请求。②匡:辅助。③奉:恭敬地捧着。
1.选出加粗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扶苏以数谏故学( jiàn ) B.爱士卒( cù )
C. 不匡正 ( kuāng ) D.封其书以皇帝玺( xǐ )
2.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4分)
(1)诈自称公子扶苏( )
(2)上使外将兵( )
(3)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 ( )
(4)宜知其谋( )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
4.结合甲乙两文来看,你觉得扶苏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译文:于是他们(胡亥、赵高、李斯)就一同商议,伪造了秦始皇给丞相李斯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了一份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说:“我巡视天下,祈祷祭祀各地名山的神灵以求长寿。现在扶苏和将军蒙恬带领几十万军队驻守边疆,已经十几年了,不能向前进军,而士兵伤亡很多,没有立下半点功劳,反而多次上书直言诽谤我的所做所为,因不能解职回京当太子,日夜怨恨-不满。扶苏做为人子而不孝顺,赐剑自杀!将军蒙恬和扶苏一同在外,不纠正他的错误,也应知道他的谋划。做为人臣而不尽忠,一同赐命自杀,把军队交给副将王离。”用皇帝的玉玺把诏书封好,让胡亥的门客捧着诏书到上郡交给扶苏。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12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乙】《史记·高祖本纪》节选
汉光年千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①素车白马,系颈以组②,封皇帝玺符节,降轶道③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④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⑤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子婴:秦朝最后一个君主。胡亥被弑后,赵高迎立子婴继位。②组:宽而薄的丝带。③轶道:即织道亭,在今陕西西安东北。④属:交付,委托。⑤案堵:同"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1.选出加粗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遂西入咸阳(suì) B.复立楚国之社稷(jì )
C.食献飨军士(xiǎng ) D.仓粟多( lì )
2.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4分)
(1)比至陈( ) (2)身被坚执锐( )
(3)欲止宫休舍( ) (4)固以能宽容(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2)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甲文中陈胜“诛暴秦”;乙文中,沛公(刘邦)不杀秦王,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译文: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
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12分)
【甲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文】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沈沈者 !”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史记·陈胜王凡六月》)
1.选出加粗字字音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夜篝火( gōu ) B多为用者( wèi )
C. 宫门令欲缚之(fù ) D.见殿屋帷帐(zhàng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4分)
(1)从民欲也( ) (2)并杀两尉( )
(3)自辩数 ( ) (4)或说陈王曰( )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4.联系甲乙两文,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 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2分)
译文: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被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复解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字。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夥颐!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做“夥”,所以天下流传“夥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这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旧事。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从此之后,陈王的旧友都纷纷自动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
【参考答案】
(一)
1.B
2.(1)停止 (2)如果(3)拜访 (4)打扫
3.(1)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
(2)大丈夫出生在世,应当以清扫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
4.共同点:他们都在青少年时代立下了远大的人生志向;启示:人贵立志,志向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言之有理则可)
(二)
1.B
2.(1)冒充 (2)派 (3)多次(4)也应
3.(1)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义也是死。
(2)扶苏作为人子而不孝顺,赐剑自杀!
4.根据文中扶苏的言行以及别人的言行可知,扶苏是一个宽厚仁义,敢于直谏,贤德有才,但过于愚忠守孝、轻信诏书的人。
(三)
1.D
2.(1)等到 (2)同“披”穿(3)休息(4)就是
3.(1)全国人民长期苦于秦的统治。
(2)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
4.甲文是为了推翻秦朝的统治,伐无道,诛暴秦,重建楚
也因为天下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斩;
乙文中,刘邦不杀秦王是因为怀王认为刘邦能宽厚,秦王已经投降,杀掉不吉利。
(四)
1.B
2.(1)欲望(2)一齐(3)解说(4)有人
3.(1)等到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
(3)从此之后,陈王的旧友都纷纷自动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
4.成功原因:陈胜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能够利用大家对秦王朝暴政的反对心理起事,顺应了民心;失败原因:主要是因为杀故人让他失去了人心。
启示:讲究诚信是一个人成就一番光辉事业非常关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