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3.3自由落体运动是什么原因造成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空气阻力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会怎么样?真空中,不同的物体下落一样快。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①只受重力②从静止开始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光电门如何进一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运动特点:二、自由落体加速度:1、定义: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就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2、符号与方向:用 g 表示,方向竖直向下3、大小:g 可以取 9.8m/s2或10m/s2 ,一般9.8m/s2 ,如说明可用10m/s2粗略可用10m/s2。(1)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纬度愈高,数值愈大 (2)在地球上同一地点, 一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位移速度公式: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测定反应时间例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B、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D、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D[例2] 从离地面500 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2,求小球:
(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 s内的位移、最后l s内的位移。
(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解:(1)由 得落地时间 (2)第l s内的位移: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 s内的位移为所以最后1 s内的位移为(3)落下一半时间即t’=5s,其位移为[练习1]甲物体的重力比乙物体的重力大5倍,甲从H m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 m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率比乙大
B.下落l s末,它们的速度相等
C.各自下落l m它们的速度相等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大B、C 练习2:一个小球从塔顶做自由落体运动,最后1s内落下的距离是塔高的9/25,求塔高。hh2125mh1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位移速度公式: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一、自由落体运动1、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①只受重力②从静止开始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光电门如何进一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原理应用a=9.861m/s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810121416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教学的内容是第三章第3节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
2.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并求出加速度大小。
(2)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探究过程。
(3)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 度变化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化规律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第二节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通过研究纸带,利用纸带研究匀变速直线运 动的速度、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的研究,学生对研究方法是清楚的,前面的知识准备为本节的实验探究创造了条件,学生在老 师的指导下,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知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更清楚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会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二、能力目标:
3.通过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4.利用已知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三、情感目标:
5.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6.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四、教学环境
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微视频和flash动画创设物理情景,增加学生感性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设条件。
2. 用Excel表格处理数据,函数拟合功能,培养学生科学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水平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情境导入
播放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关于物体下落快慢的争论的模拟视频,指导学生观看,
观看视频
微视频、大屏幕
二、师生探究
1.小组讨论
演示纸片和硬币下落实验
观看演示实验小组讨论、交流
演示实验1、用将一张纸片和硬币同时下落,看到什么现象?2、再将纸片揉成纸团,将纸团和硬币同时下落,又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验证
牛顿管实验
仔细观察实验
老师演示,模拟动画演示
分析小结,得出概念
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思考并笔记
PPT投放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2.实验探究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做实验,分析纸带,求出5至6个点的瞬时速度。
把速度和时间的数值输入Excel表格,处理数据做出v-t图像,发现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并通过斜率求出加速度大小。
Excel表格处理数据,描绘表格。学生通过对纸带的分析和数据的处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记为:g
拓展研究方法
投放频闪照相,仿真实验室,
观察思考
动画演示频闪照相
三、规律应用,
当堂检测
?
?
指导学生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方程;反馈矫正
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方程;做检测题
PPT展示规律和练习检测题
四、归纳小结
?
?
提炼升华,重点强调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PPT投放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规律的得出过程,改变以往给予规律的被动式学习,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PPT幻灯片、flash动画、视频、计算机数据处理等手段,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在实践中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规律,比从课本上学习要印象深刻的多。
利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节省了大量的繁琐计算的时间,也提高了精确性,是今后值得提倡的一种处理方法,值得大家借鉴。注重仿真实验与实验探究相结合,使得科学探究更有情境性,交互性和趣味性,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与探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