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 为什么熟了的苹果总是落向地面???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二、重力2.施力物体:地球3.重力的大小:
(1)G=mg 其中: g就是自由落体加速度
g = 9.8 N/kg = 9.8 m/s2
思考: 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____;在两极最____。
g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测量法 原理:二力平衡,故物体必须静止或匀速4.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注意: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小大(1)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把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5.重心:物体重力的作用点
思考:
1、物体的重心是不是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呢? 2、物体的重心位置跟什么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位置在几何中心物体的重心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6.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悬挂法测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注意:
1.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2.重心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BC4.下列关于物体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的物体在运动时才受到重力
B.同一物体在某处向上抛出后所受重力较小,向下抛出后所受重力较大
C.某物体在同一位置时,所受重力与静止还是运动无关,重力大小是相同的
D.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只与其质量有关
E. 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5.一个重2KG的物体沿斜面下滑,关于该物体重力的图示(取g=10N/KG),如以下所示的四个图中正确的是( )
A6. 如图所示,一个空心均匀球壳里面注满水,球的正下方有一个小孔,当水由小孔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空心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将会 (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D活动 :
同学们阅读教材p52-53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内容,然后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名称、特点、作用范围等方面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 1、万有引力:
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弱。
2、电磁相互作用:
存在于电荷与电荷、磁体与磁体、电流与电流之间,它们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作用规律与万有引力相似。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万有引力:
2、电磁相互作用:
3、强相互作用:
存在于原子核内质子与质子、质子与中子、中子与中子之间,它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m。
4、弱相互作用:
在放射现象中发现的,也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m,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倍。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说明:自然界的这四种相互作用是近几十年才发现的,它们的特点已被科学所认识,但是没有人确切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四种。许多物理学家认为它们可能是某种相互作用不同的体现形式,也就是说有更为一般的一种相互作用就可以解释自然界所有的力学现象了。这也给我们同学们留下了需要研究的问题,正如牛顿所说,“真理的大海”依然在我们面前,但却尚未发现。希望将来某一天,我们的同学能从这大海中发现新的内容。 1、力:
(1)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理解:物质性;相互性;
矢量性;作用效果)
(2)表示: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2、重力:大小、方向、重心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小结ABCDABCD把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薄板绕C点缓慢转动45°,则物体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能力提升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一、教材分析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节的内容。本章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静力学和动力学所必需的预备知识,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重力是三种性质力中最基本的,是本章知识的基础环节,后面必修二的天体运动一章还会涉及到。
?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力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对于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有了初步的认识。要想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仍需要一些具体的形象的图片、动画、实验等来支持,然后才能应用在题目和实际生活中,这样能够较好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学生对于中心的影响因素、确定方法等等还没有涉及到。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析得出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
2.学生通过分析生活现象知道重力的成因并能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学生通过动手寻找不规则薄板的重心,理解“重心”的概念并知道等效代替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
4.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利用互联网搜集与本节课有关的谜语、图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拓展资源等从中选取适合本节课的教学导入,分组和演示实验的素材,制作PPT,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预期引入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也得到了初步调动,课堂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采用学生自学,老师通过PPT进行总结的方式,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通过与力相关的谜语引入新课
?
让学生体会力的概念
网络上搜集与力相关的谜语、过时视频等
讲授
?
?播放PPT,显示图片
?
?
引导学生阅读、自学
学生通过分析课图片,并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总结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第五六两段了解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PPT展示图片
?
?
课本
讲授
????? 讲授
?巡视学生的答题情况,并进行小结
?
?完成课后的第二题。
?多媒体展示学生做的情况
讲授
播放PPT,显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重力的产生、大小和方向
体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PPT展示图片
小实验、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找寻重心的方法
?体会力的作用点——重心
PPT展示图片
训练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中心的掌握情况
?
做习题
?
PPT展示例题
构建
?引导学生阅读、自学
?阅读、自学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课本、PPT展示
建构
从对照学习目标自查和展示多媒体来进行,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反思。
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PPT展示学习目标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通过解读课标,精心设计了学习目标、学生活动和评 价方案。着重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并在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置于研究者、探索者的位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和 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从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 能力。通过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实验探究完成情况看,这堂课基本达成了我们对这节课的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