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下人教版3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共8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五年级下人教版3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共8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5-28 16:26:09

文档简介

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3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容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感知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
2、经历探究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关系的过程,掌握容积单位间的进率。
3、会运用容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关系
难点: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
课件,量筒,量杯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容积和容积单位。(板书课题)
新知探究
教学容积的概念
(1)教师课件演示
一个学生正往箱子里面装书,问:“这个箱子能装多少本书?”
粮油站老板正往油桶里装油,问:“这个油桶能装多少油?”
两人把货物搬到仓库,问:“这个仓库能容纳多少货物呢?”
认识容积单位
(1)因为物体的容积是通过所能容纳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体的体积表现出来的,因此,容积的计量单位,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在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2)感知毫升和升
出示量筒和量杯,倒入1升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根据上面的刻度得出:1升=1000毫升 1L=1000mL
探究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联系
(1)实验:把水倒入容积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10mL的量杯,观察量杯上的刻度,把水倒至“1”这个刻度上,就是1mL,把这1mL的水倒进容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容器里面,刚好倒满。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汇报结果如下:1mL=1cm
教师引导学生推出:1L=1dm
因为1dm =1000cm 1mL=1cm ,所以1000mL=1000cm
1dm =1000mL=1L就是1L=1dm
教学例5
容积是通过体积来表现的,所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量长、宽、高。
课件出示例5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集体订正时明确,求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就是求油箱的容积。注意计算结果要换算单位。)
教学例6(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师:前面我们研究的体积和容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算都是长方体、正方体之类形状规则的物体,实际生活中我们更常见的是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比如橡皮泥、梨、石块等,它们的体积又该怎样计算呢?
课件出示例6橡皮泥和梨图。
教材设疑:从题目中你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橡皮泥和梨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求橡皮泥和梨的体积,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而梨的形状不能改变。
怎样求橡皮泥和梨的体积?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方法过程:
可以把橡皮泥捏压成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再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根据计算公式V=abh求出它的体积
由乌鸦喝水想到,可以把有刻度的量杯里放些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出水的体积,然后把梨放进水里,让水把梨全部淹没,读出水和梨的体积,用水和梨的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就是要求的梨的体积。
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老师这里有一个动画,先认真看,再想一想,梨的体积应该是多少?(课件动画演示例6把梨浸没水中的过程)
学生讨论得出:
水的体积是200mL,水和梨的体积是450mL,所以梨的体积是450-200=250(mL),250mL=250cm
归纳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可以用排水法
巩固训练
1、完成教材第39页的想一想。(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口述答案,集体汇报讲评)
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3及第6-7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容积和容积单位,收获不小啊!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
容积单位:升(L)、毫升(mL)
1L=1000mL 1L=1dm 1mL=1cm
例5:5×4×2=40(dm ) 40dm =40L
例6: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体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4、初步掌握计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能选择适当的体积单位估算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
课件、2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石块,3根1cm长的木条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课件展示“乌鸦喝水”的情境图。
设问:乌鸦是怎么喝水的?为什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探究新知
体积的含义
(1)引导学生做一个实验
取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石头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进第二个杯子里,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小组讨论,点名汇报,教师归纳: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入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一定的空间,所以水装不下了。
(2)引导学生做第二个实验
请同学们用手在书桌空的抽屉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手很自由的运动 )
把书包放进抽屉里,再用手摸一摸,又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手在抽屉里活动不方便,因为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占了一部分。
教师概括:两个实验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3)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的洗衣机,影碟机,手机图。问:这些物体中,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教学体积单位
(1)怎样比较下面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课件展示教材第27页下面2个长方体)
小组讨论后汇报。(不易比较)
课件演示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然后再比较。(能比较出来)
师:比较物体体积大小,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这里是用小正方体表示体积的单位)
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 ,dm ,m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1cm ,1dm ,1m 是多大的正方体,把你想的结果和课本上的说说比一比。
学生概括,教师归纳:
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 。
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 。
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 。
用实物感受1cm ,1dm ,1m 的大小。
小学生一个手指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体积大约是1cm ,一个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dm 。教师用准备好的3根1m长的木条靠墙角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这个框架内部的体积就是1m 。
巩固训练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强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是不相同的)
2、完成教材第32页第1-5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立方厘米(cm ),立方分米(dm ),立方米(m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2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体纸板若干,小剪刀,长方体、正方体表面展开纸各一张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动手操作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面请每个小组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分别做一个封闭的长方体纸盒和一个正方体纸盒,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合作地最好,最先做完。
导入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制作的长方体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方体用了多少块纸板?多大面积的纸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新知探究
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师: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制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的长方体纸盒,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六个面,再展开。观察手中的展开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评价并引导学生概括: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右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有三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刚才我们观察了长方体的展开图,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课件展示正方体展开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发现: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有6个相等的面。
师:(指着两个展开图说明)实际上我们把正方体纸盒展开,就把六个面变成了一个组合图形了。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对应练习: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先在纸上画出三个图形,再用小剪刀剪掉多余的部分,按所画的线条折一折,看哪些图形能围成正方体)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
(2)如何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计算方法
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归纳并讲评,并用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方法一:0.7×0.5×2+0.7×0.4×2+0.5×0.4×2
=0.7+0.56+0.4
=1.66(m )
方法二:(0.7×0.5+0.7×0.4+0.5×0.4)×2
=(0.35+0.28+0.2)×2
=1.66(m )
(3)小结:通过上面的计算,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或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乘2
(4)由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延 ( http: / / www.21cnjy.com )伸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由于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叫做棱长)的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教学例2
(1)课件展示例2的图形,引导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2)教师提问: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求什么?
学生集体回答,教师规范语言:就是求正方体墨水盒的表面积。
师:说一说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尝试解答,集体交流算法,先求出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列式为6.5×6.5×6=253.5(cm )
巩固训练
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5页第1-6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做第4,5,6题时引导学生明确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先弄清题意,看求得是几个面的面积)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是计算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35页例2,例3和例4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经历相邻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推导过程,理解推导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推导
【教学准备】
课件,棱长是1dm的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师:你知道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新知探究
教学例2
(1)提问:棱长是1d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想一想,1立方分米是多少立方厘米?
(2)出示棱长是1dm的正方体模型
师: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10cm)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不能算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独立计算,教师点名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然后归纳:
方法一:如果把它的棱长看作是10cm,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 的小正方体,所以它的体积是1000cm 。
方法二:它的底面积是1dm ,也就是100cm ,100×10=1000cm 。
V=a =10×10×10=1000(cm ) 1dm =1000cm
(3)课件演示:观察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平均分成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边长是1cm,照这样的边长切成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cm ,每一层可以切出10×10=100个小正方体,10层可以切出100×10=1000个1cm 的小正方体,所以1dm =1000cm
(4)请同学们依照上面的方法,推出1m 等于多少立方分米?
指出1名学生说说推理的方法和过程,教师边复述边归纳:
如果把棱长1m看作10dm,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dm 的小正方体,所以1m =1000dm
它的底面积是1m ,即100dm ,100×10=1000(dm )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结论: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教师小结,到目前为止,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请同学们把课本第34页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同时教师课件出示表格,闪动填出表格)
教学例3(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课件出示:3.8m =( )dm
2400cm =( )dm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思考解题方法
学生汇报结论,教师归纳体积单位间换算的方法: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化,乘进率;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除以进率。
3.8m =(3800)dm 2400cm =(2.4)dm
教学例4(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运用)
课件出示例4题及主题图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箱子上的尺寸一般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师质疑:
怎样计算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
能不能直接根据公式算出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多少立方米?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V=abh
=50×30×40
=60000(cm )=60(dm )=0.06(m )
巩固训练
1、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6页第1-4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例2:V=a =10×10×10=1000(cm )
1dm =1000cm 1m =1000dm
例3:3.8m =(3800)dm 2400cm =(2.4)dm
例4: V=abh
=50×30×40
=60000(cm )=60(dm )=0.06(m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19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培养学生初步的课件观念
4、培养学生有序观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纸盒、长短小棒若干、橡皮泥和三通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上面建筑主题图。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从图画中,请你指出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学生回答后。学生回答后,课件闪动上述物体的轮廓。
2、引入:这些物体的大小不同,样子也不一样,但它们都是长方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新知探究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课件出示长方体图,图标闪动演示出“面、棱、顶点”名称
2、教学例1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纸盒,看一看,摸一摸。
看看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哪些面完全相同?(课件演示给学生看)
(2)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作评价,并整理用课件出示。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都是长方体(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3、教学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小棒、橡皮泥,三通管,小组合作制作长方体框架。(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点名让某小组给学生汇报,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怎样做长方体框架的,制作过程中,有什么发现。然后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每两根小班有一个交点,共8个交点,即8个顶点;共有12条棱,分成三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相交于同一个顶点处有三条棱,它们长度不相等。
(3)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这么多有价值的结论,老师还想告诉你们,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巩固训练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的第1,3,6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说给你的同桌听。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顶点 6个面
高 棱 12条棱
面 宽 8个顶点
长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统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
难点:能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口答
长方体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 )
正方体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 )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体积。(课件出示图形)
6m 8cm
4m 10cm
6m 10cm
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引入新课
师:长方体的体积是由长、宽、高决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方体的体积是由棱长决定的,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共同的一个计算方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统一)
新知探究
观察:
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棱长

宽 棱长
长 棱长
教师指着长方体和正方体提问: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说:分别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地面的面积。
教师分别指出长方体、正方体地面的位置,课件出示下图。
底面 底面
师: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启发思考:我们能不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公式呢?
学生同桌交流讨论,反馈交流,教师归纳:
长方体的底面积为长乘宽,长方体的体积可以写成底面积乘高。
正方体的底面积为棱长×棱长,所以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写成底面积乘高。
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如果用S表示底面积,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V=Sh
巩固训练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第2题(提示:横截面的面积是长方体的底面积)
2、完成教材第33页第10-12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小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统一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底面积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难点: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常用的体积单位,并且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要算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新知探究
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1)教师出示体积为1cm 的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说明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教师:我们想要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就是要知道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现在把这个长方体拆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看看他到底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课件演示拆的过程,拆完后数一数)
学生数,教师归纳:共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原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用拆开数一数的方法,能计量出长方体的体积,但是有许多物体是拆不开的或不能拆的,那么怎样才能简便的准确的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呢?
实验: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12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以4人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
摆一摆,看可以摆出长、宽、高分别是多少的长方体?
说说,怎样计算长方体所含的体积单位呢?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讨论,再用课件把学生摆成的长方体展示出来。
要求学生把上面4种不同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填入课本第29页的表格(课件展示)
师:对于这些形状不同的长方体,你是如何得到它们所含的体积单位数的?并且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归纳:
只要用一排放的体积单位的个数(即长)乘以排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即宽),得到一层含的体积单位数,再乘以竖着所放的层数(即高),就能得到这个长方体里所含的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的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乘积。
提出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教师讲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师:根据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先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 (V是正方体的体积,a是棱长)
教学例1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巩固训练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32,33页第6-9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
例1:V=abh=7×3×4=84(cm )
V=a =6 =6×6×6=216(dm )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例3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课件、小正方体、小长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从面、顶点、棱三个方面对长方体进行了研究,知道了长方体的特征。
课件出示: 5cm
5cm
5cm
师:请同学们说出上面图形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及每个面是什么图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引入:同学们,这个图形的长、宽、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相等,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样特殊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正方体。(板书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新知探究
教学例3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小组合作学习,仔细观察正方体并回答问题。
教师:正方体有几个面?面的大小有什么不同?正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长短是怎样的?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总结归纳: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的大小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正方体有12条棱,棱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
点名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其他同学观察理解。
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1)请同学们剪下课本第123页附页的图形,做一个正方体,再量出它的棱长。
根据同学们的汇报,得出正方体12条棱的长度相等。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长方体纸盒,仔细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选一名代表说出他们观察讨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结果,教师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长方体最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体,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评价小结:同学们研究、交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常好。概括地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正方体是长宽高相等的特殊长方体,用图表示两者的关系为: 长方体
FORMCHECKBOX正方体
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后,点名让学生在讲台上搭一搭,集体订正。)
完成教材第21页第4,8,9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很多知识,谁愿意说一说?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
6个面
棱 12条棱
棱 8个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