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卷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试范围:第五单元、第六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绿叶海蜗牛是一种极为有趣的生物,这种动物一生只进食一次海藻,便可将海藻中的叶绿体吸入自己的细胞内,使体内充满叶绿体并能进行光合作用,从此便可终生不再进食。绿叶海蜗牛属于什么动物类群 ( )
A.腔肠动物 B.软体动物 C.环节动物 D.节肢动物
2.我国某地流传的“骨笛”是用一种内部中空、轻而坚固的长骨制成的乐器。下列动物的骨最适合用来制作“骨笛”的是 ( )
A.草鱼 B.东北虎 C.鹤 D.蛇
3.下列动物个体与其特征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鳄鱼——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产有坚韧卵壳的卵
B.蝙蝠——前肢变成翼,体温恒定,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C.涡虫——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D.蛔虫——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4.自然界中的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千差万别。有关下列四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丁是变温动物
B.乙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丙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和气囊
D.将甲、丙、丁分为一类的主要依据是体内有脊柱
5.下列动物类群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
A.腔肠动物——身体由三层细胞组成,呈辐射对称,如水螅、水母等
B.节肢动物——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如虾、蟹等
C.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运动,如蚯蚓、钩虫等
D.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如鱿鱼、墨鱼等
6.下列有关动物的行为及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山雀因偶然打开奶瓶盖而喝到牛奶,属于学习行为
B.培育转基因奶牛生产能治病的牛奶属于仿生
C.把母鸡正在孵的鸡蛋换成鸭蛋,它仍会继续孵卵,该行为是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D.某些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7.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划分,都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说明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D.“老鼠打洞”这种动物行为是老鼠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
8.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下图是关节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B.②内含有滑液,由③和⑤共同围成
C.骨绕关节活动离不开肌肉细胞的能量转换
D.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9.在做“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探究实验时,某生物学小组选取了3只经饥饿处理的小鼠,让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走相同的迷宫,测得如下数据:
小鼠 所用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①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09秒
②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③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7秒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学习行为
B.小鼠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C.小鼠②不经过“尝试与错误”就能吃到食物
D.小鼠③“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可能多些
10.在利用酵母菌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检测到了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种化学物质,其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图中P、Q、R三条曲线依次代表 ( )
A.氧气、酒精、二氧化碳
B.氧气、二氧化碳、酒精
C.二氧化碳、酒精、氧气
D.二氧化碳、氧气、酒精
11.提到细菌和真菌,人们往往只会想到它们的危害,其实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也是有益的。下列有关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制作泡菜的坛子要加水密封、隔绝空气,这是为了抑制乳酸菌的繁殖
B.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所利用的细菌或真菌可能是不同的种类
C.将新鲜蔬菜放在冰箱里冷藏,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D.腌肉长时间不易腐烂,是因为高盐分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12.下图为巴斯德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设置a瓶的作用是进行对照
B.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烧瓶的瓶颈不同
C.将a、b两个烧瓶中的肉汤煮沸,目的是杀死其中的微生物
D.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使肉汤腐败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
13.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能繁殖后代,属于生物
B.细菌既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
D.有些病毒既可以独立生存,也可以寄生在活细胞内
14.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同界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B.植物分类以相似程度作为主要依据
C.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是“种”
D.分类等级越小,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15.每年的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①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②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 ⑤彻底消灭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⑥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6.(5分)山东东阿被称为“喜鹊之乡”,每年飞行于黄河森林公园的喜鹊多达几万只。下图分别是鸟的外形、鸟的骨骼模型和鸟的呼吸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一可知,鸟与飞行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结构特点:①身体呈 ,可减小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②前肢变成翼,使鸟能振翅高飞或平稳滑翔。
(2)观察图二可知,鸟的骨骼与飞行相适应的结构特点:①骨骼轻、薄、坚固,有的骨(如[1]所指的骨)内部 ,可减轻体重;②胸骨上有高耸的[ ] ,其上可附着发达的 ,为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
(3)观察图三可知,鸟有与肺相通的[ ] ,该结构能辅助肺呼吸,从而提高肺内气体交换的效率。
17.(5分)生命在于运动,跑步已经成为中青年所倡导的一种时尚运动。跑步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而人能够自由运动与肌肉、关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分析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依赖于运动系统完成的。具体来说,哺乳动物的运动是以骨为杠杆,以 为支点,以 收缩为动力完成的。
(2)图甲是人体的关节结构示意图,其中[ ] 和韧带使关节更加牢固。
(3)少先队员见到老师时要敬礼。敬礼时,图乙中以[ ] 为主的肌群收缩;而见到老师时敬礼的这种行为属于 。
18.(5分)为了研究动物的行为,某生物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仓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下面同学们记录的部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①根据仓鼠的大小制作迷宫。
②实验前让仓鼠饥饿1天,仅提供水给仓鼠饮用。
③先在迷宫的出口处放适量鼠粮,再在迷宫的入口处放入仓鼠,同时用秒表计时,记录仓鼠从入口到达出口所用的时间。
④ ,直到仓鼠每次走迷宫所用的时间变化不大为止。
⑤将每次仓鼠走迷宫所用的时间进行记录,绘制成柱形图,如上图所示。
⑥分析上图数据,得出结论:仓鼠走迷宫的次数越多,走迷宫所用的时间越 。可见,仓鼠 的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2)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变量唯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每次投放不同口味的鼠粮 B.每次都减少投放鼠粮的量
C.每次更换不同结构的迷宫 D.每次在同一安静环境下进行实验
(3)生物学老师认为该小组还需要再选取几只大小、年龄和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仓鼠重复本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19.(5分)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并回答有关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资料一:南岭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物种宝库”之称,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如黄腹角雉、南方红豆杉等。
资料二:黄腹角雉是我国特有珍禽,属于杂食性鸟类,喜食交让木的叶和果实(果实呈椭圆形、暗褐色),是典型的森林地栖型留鸟,其天敌有王锦蛇、花面狸、豹猫等。
资料三:近年来,南岭自然保护区开展了“自然”“森林”“鸟类”等主题的科普宣教活动,还采取了种群动态监测、栖息地保护和放置人工鸟巢等措施,黄腹角雉等珍稀鸟类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1)资料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其实质是 。
(2)根据资料二的描述可知,交让木属于 (填“被子”或“裸子”)植物;根据有无脊柱判断,所列举的黄腹角雉的天敌均属于 动物;王锦蛇和黄腹角雉之间存在 关系。
(3)资料三中放置人工鸟巢是针对黄腹角雉筑巢能力差而采取的措施。生物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其中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B C A C B C B B
9 10 11 12 13 14 15
C B A B A A D
1.B 解析:绿叶海蜗牛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B项符合题意。
2.C 解析:鹤的后肢骨长而中空,轻而坚固,适合用于制作骨笛,C项符合题意。
3.A 解析:鳄鱼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属于爬行动物。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翼由连接前后肢的皮膜构成,适于飞行;体温恒定,用肺呼吸,没有气囊。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属于线形动物。综上所述,A项正确。
4.C 解析:甲是鱼,丁是乌龟,鱼和乌龟都是变温动物,A项正确。乙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其体表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B项正确。丙是家鸽,属于鸟类,其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肺,气囊只起到暂时储存气体的作用,C项错误。将鱼、家鸽、乌龟分为一类的主要依据是体内有脊柱,D项正确。
5.B 解析:腔肠动物的身体由两层细胞组成,呈辐射对称,如水螅、水母等,A项错误。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如虾、蟹等,B项正确。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运动,如蚯蚓、沙蚕等;钩虫属于线形动物,C项错误。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如鲫鱼、鲨鱼等;鱿鱼、墨鱼都属于软体动物,D项错误。
6.C 解析:大山雀偶然喝到牛奶是概率性事件,而喝牛奶属于生来就有的获取食物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A项错误。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因此培育转基因奶牛不属于仿生,B项错误。“把母鸡正在孵的鸡蛋换成鸭蛋,它仍会继续孵卵”,这是母鸡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项正确。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其中性外激素多由雌虫分泌并释放,用以引诱雄虫前来交配,这属于繁殖行为,D项错误。
7.B 解析: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B项错误。
8.B 解析:题图中①是关节囊,②是关节腔,③是关节头,④是关节软骨,⑤是关节窝,⑥是关节面。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A项正确。②关节腔内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腔由①关节囊和⑥关节面共同围成,B项不正确。肌肉细胞内的有机物经过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为运动提供动力,C项正确。骨骼肌收缩只能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D项正确。
9.C 解析:“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学习行为。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小鼠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小鼠②“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可能少些,小鼠③“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可能多些,C项错误。
10.B 解析:酵母菌的酒精发酵需要无氧的环境。酵母菌在有氧、无氧的条件下都能进行生命活动。随着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发酵罐中的氧气在短时间内就会被消耗掉,因此急剧减少的物质P是氧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但酒精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产生,二氧化碳的产生比酒精早,且发酵罐中原本就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因此,物质P是氧气,Q是二氧化碳,R是酒精,B项符合题意。
11.A 解析: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制作泡菜的坛子要加水密封、隔绝空气,这是为了促进乳酸菌的繁殖,A项错误。
12.B 解析: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设置a瓶的作用是进行对照,A项正确。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烧瓶内细菌的有无,B项错误。将a、b两个烧瓶中的肉汤煮沸,目的是杀死其中的微生物,C项正确。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使肉汤腐败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D项正确。
13.A 解析:病毒能够在寄主体内大量繁殖,因而属于生物,A项正确。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且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项错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但不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C项错误。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D项错误。
14.A 解析: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A项不正确。
15.D 解析:①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对原有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⑤不能彻底消灭对人类有害的动物,因为任何一个物种都是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一旦灭绝,将永远不可能再生,它所携带的基因库也将永远消失,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②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④建立自然保护区,⑥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都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6.(1)流线型
(2)中空 2 龙骨突 胸肌
(3)5 气囊
17.(1)关节 骨骼肌(或肌肉)
(2)4 关节囊
(3)① 肱二头肌 学习行为
18.(1)④让仓鼠重复多次走迷宫获取食物 ⑥短 走迷宫获取食物
(2)D
(3)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具有说服力
19.(1)基因的多样性
(2)被子 脊椎 捕食
(3)建立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