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程导入
(一)《三字经》: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段选自《三字经》的文字中出现的朝代和人物分别有哪些?
夏、商、周
夏启、商汤、商纣王、周武王
PART 01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一)夏朝的建立
1、朝代名称:
夏朝
2、建立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
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史记·夏本纪》
相关史事:
禹继位后,征伐作乱的三苗,稳定政治。他还“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以提高自己的威望。相传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加强王权和国家统一。
3、建立者:
4、都城:
5、地位:
禹
阳城(今河南登封)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朝的建立者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二)世袭制与“家天下”
1、王位继承:
世袭制
2、概念:
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
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原文大意:在施行政治上的最高思想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出来,这就叫做理想社会。如今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这种社会就叫做小康。
“家”指最高统治者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做一家的私产,世代传承。
推举贤德
公天下
血缘继承
家天下
世袭制的开创者
文献史料 夏朝统治措施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申之(在战争开始之前,召集六军将领,声讨有扈氏的罪行)。——《史记·夏本纪》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 《尚书:洪范》记载,夏朝有 “死、墨、劓、膑、宫和幽闭”六种刑法。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乃召汤而囚之夏台(中央监狱),已而释之 ——《史记·夏本纪》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三)夏朝的统治
1、国家机器:
建立军队
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制定刑法
设置监狱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三)夏朝的统治
考古学家一提起夏朝,就充满了伤心。在我国古代史书中尊为
上古第一朝代的夏朝,竟然找不到多少支持其存在的证据。
①没有找到夏朝人的文字记录;
②商朝人留下的大量的甲骨文记录里,连“夏”这个国名或民族的名字都没有!
夏朝真实地存在过吗?夏都在哪里?
阅读课文,你能用哪些考古发现来佐证夏朝的存在?
二里头遗址
2、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三)夏朝的统治
2、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
中心区域: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三)夏朝的统治
2、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
中心区域: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三)夏朝的统治
2、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
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四)夏桀暴政
夏朝前后经历了400多年,到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国势走向衰弱。
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史记·夏本纪》
桀驾人车
夏桀宠爱妺喜
夏朝后期,分布于河南、河北
一带的商部族逐渐强大,起兵
攻伐夏桀,桀大败,夏亡。
PART 02
商朝的统治
二、商朝的建立
(一)商朝的建立
1、朝代名称:
商朝
2、建立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
3、建立者:
4、都城:
5、强盛原因:
汤
亳(今河南郑州)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二、商朝的建立
(二)盘庚迁殷与统治措施
1、盘庚迁殷:
(2)影响:
(1)原因: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二、商朝的建立
(二)盘庚迁殷与统治措施
2、统治措施:
(2)对内:
(1)对外:
相关史事:
商朝时,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被迫在
农田上集体耕作,在手工作坊里做工,在贵族
家中劳动,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以随意把他们转让、买卖,乃至屠杀,用来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或为死去的
奴隶主殉葬。例如,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
大墓,殉葬者多达数百人,其中不少是奴隶。
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可见其地位与牲畜等同。
经过多年的对外征战,
商朝控制的范围不断拓展。
商朝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戴枷奴隶陶俑
二、商朝的建立
(三)商纣暴政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成语“酒池肉林”,形容穷奢极欲,其典故就出于此。
相关典故:酒池肉林、助纣为虐、炮烙之刑
1、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
2、经济上横征暴敛;
3、政治上施用严刑峻法,
导致民不聊生。
PART 03
西周的兴衰
三、西周的兴衰
(一)周人的兴起
人物扫描:
吕尚(生卒年不详),又名姜尚、姜子牙,俗称姜太公。他先后辅佐周文王与周武王,为西周兴起作出重大贡献,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牧野之战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少数精锐率先冲杀,大破商军,为武王伐纣灭商立下大功。周朝建立后,他因功被册封在今山东北部一带,成为齐国的开创者。
1、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人,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成为一股
强大的政治势力,对商朝的统治构成严重挑战。
2、周文王在吕尚等人辅佐下,
积极作灭商的准备。
周文王渭水求贤
三、西周的兴衰
(二)武王伐纣与西周建立
1、灭商战役:
牧野之战
2、朝代名称:
西周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
岁鼎,克昏夙有商。
材料研读: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周易·革》
对商王汤、周武王通过战争推翻旧王朝,这则材料持什么立场与态度?
3、建立时间:
4、建立者:
5、都城: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今陕西西安)
材料认为商汤、周武王通过战争推翻腐朽旧王朝顺应了天意和民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西周的兴衰
周武王面对如此大的疆域,会采取怎么样的措施来巩固呢?
夏:50多万平方公里
商:100多万平方公里
西周:250多万平方公里
目的
依据
对象
内容 权利
义务
等级
特点
三、西周的兴衰
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势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宗亲、功臣等
1、管理土地和民众,建立诸侯国;
2、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三)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1、向周王进献贡赋;
2、军队服从周王调遣。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以血缘为纽带,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分封制下,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使西周成为强国,我国奴隶制发展到极盛。
三、西周的兴衰
(三)分封制
积极作用: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消极作用: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壮大,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西周的兴衰
(三)分封制
相关史事:
周武王去世后,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为了
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包括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的礼仪,
以及与这些礼仪相配套的乐舞。例如,青铜鼎的
使用数量有严格的区分,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乐舞也有不同的标准,
天子用八横八纵共64人的规模,诸侯用六横六纵
共36人的规模,大夫用四横四纵共16人的规模。
礼乐制度
三、西周的兴衰
(四)西周的灭亡
周厉王与民争利,垄断山林川泽,不准百姓以此谋生,以剥削人民,他刑罚残暴,百姓不敢妄议国事,只能道路以目,引起“国人
暴动”,厉王逃亡。
朝政更趋腐败,
内外矛盾激化。
公元前771年,周朝西部地区的犬戎攻陷镐京,曾经强盛
一时的西周灭亡。
课堂小结
朝代 都城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开国君主 末代君主 重要事件
夏
商
西周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阳城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夏禹
夏桀
世袭制
亳
约公元前1600年
约公元前1046年
商汤
约公元前1046年
约公元前
771年
商纣
盘庚迁殷
镐京
武王
幽王
分封制
强盛共同原因:统治者励精图治,任用贤才,发展经济;
灭亡共同原因: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朝政腐败,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