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市第一中学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4章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课件(18张ppt)+教学设计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济宁市第一中学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4章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课件(18张ppt)+教学设计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5-29 10:43:37

文档简介

《牛顿第三定律》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牛顿第三定律》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把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事实上,在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运动与力的实际问题时,牛顿第三定律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有意识地利用该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二、学生分析
高一1、学生通过学习之前的力学内容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归纳、具体和抽象的思维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和对问题进行反省的能力,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思维能力的准备。2、高一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实际的有关问题。
⑶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⑴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⑵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
⑶通过学生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⑷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用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⑵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⑶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
⑷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新课开始环节,以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的微视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作铺垫。
2、整个课堂,以PPT直观呈现各种示例分析和规律的探索总结过程。以帮助学生强化思维过程。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静态下的关系,以课堂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和小组共享交流,探索体验规律。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学习能力。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运动装态下的关系以视频录制慢放和力传感器,实现运动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规律理解的深化。
5、最后,用概念图的形式和平衡力进行概念区分和总结本堂课的知识。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1、导入新课
播放火箭轿车和水上飞人视频,提问学生动力是什么?
观察并且进行思考。
微视频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介绍
要求学生做随堂实验
引入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动手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逐步回答问题,学会总用力和反作用力。
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下图的实验:
再次观察和感受相互作用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特点

教师利用PPT展示问题,并提问: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木块,给木块施加一个水平水力,请学生画出地球、木块之间一共有多少对相互作用力。
?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PPT课件
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牛顿第三定律
给每两个学生提供一对弹簧秤,做对拉实验,报出各组结论并小组间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作用力和作用力的特点,并知道牛顿第三定律、通过详细分析概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同值、同性、同变化,异物、反向、又共线。
分组实验
5、规律的深化,运动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探究。
介绍并使用力的传感器
指导实验探究:“浮力的反作用力”
给学生演示力与传感器传递到计算机里的信息的关系。
组织学生讨论相关实验现象教师最后总结出:以上现象说明了相互作用力的关系与两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观察学习传感器的“传感”作用,再观察“浮力的反作用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体验实验操作动态过程中相互作用力,总结出:无论两物体静止或运动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地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力传感器和电脑显示
提供运动中的弹簧对拉实验,让学生观察运动中的两弹簧秤读数。
慢放微视频
6、对问题进行拓展。
组织学生谈论拔河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拔河赢输的原因:
是因为拔河双方的受到的摩擦力不同。
7、区分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PPT展示问题,引导学生在几个角度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发表意见。
PPT
8、规律的应用
教师播放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视频
观看、体会
微视频
9、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再阐述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层理解。
在教师的引导下逐一发表意见。
概念图
10、巩固练习和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上相应的练习
2.广泛收集关于牛顿第三定律应用的事例,加以分析,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以小论文,手抄报,网页,演示文稿等方式提交。
记录,课后完成。
PPT课件展示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从大量简单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出发,重现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然后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动员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又提高教学效果。
2.本节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前面有关章节中已学了不少,所以这节课以多提问、多讨论、多做实验,用形象生动的实验唤起学生的记忆,用恰到好处的问题去纠正他们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同时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发现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突破难点。
课件18张PPT。4.5 牛顿第三定律提出课题:猜 想: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关系?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AB实验分析2结论: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2、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 直线上.3、具有同种性质4、同时出现,同时消失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公式表达为:F= -F'3生活中的应用如图所示,灯受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反作用力是哪些力?哪几个力是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异物)平衡力(同物)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3.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1 .两力必性质相同 2.同时出现,同时消失4.两个力各自产生效果,不能抵消 1.性质可以不相同2.可以不同时消失3.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4.两个力的总效果使物体平衡比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异同点人在走路时,有几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人对地的压力与地对人的支持力2.地球对人的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引力3.地面对人的摩擦力与人对地面的摩擦力概念图1.用弹簧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拉木块的力与木块拉弹簧的力是 ( ) A .一对平衡力 B.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D.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BC 课堂练习2.手托着一木块,由静止开始向下加速运动,手对木块的支持力应( ) A.小于木块对手的压力
B.等于木块对手的压力
C.大于木块对手的压力
D.小于木块所受的重力
BD 3.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跳起, 说法正确( )
A.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受的重力
B.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
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
D.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CD 4.一个水桶吊在天花板上,试证明水桶对绳拉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探究学习: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拔河比赛中两队的相互的拉力相同,为何总用胜负?为了在比赛中获胜,你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