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州市第十三中学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 第4节《力的合成》课件(14张ppt)+教学设计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莱州市第十三中学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 第4节《力的合成》课件(14张ppt)+教学设计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5-29 10:42:34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力的合成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4节一、讨论小结: 1、一个力产生的效果如果能跟原来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
2、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1.一条直线上的力的合成二力同向二力反向二、力的合成规律 若两个分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呢? 合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出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吗?猜想思考:1. 实验目的是什么?
1.怎样才是“效果”相同?
3.如何确定力的大小和方向?
3.需要记录什么?2.力的合成规律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如果用表示两个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就叫平行四边形法则。F合F2①作图法(即力的图示)求合力 F1F2F合2、力的合成规律应用例:已知F1=45N,方向水平向右F2=60N,方向竖直向上,求F合=?方向:与F1成53°斜向右上方②计算法求合力 上例中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作出下图:由直角三角形可得方向:与F1成θ=arcsin(4/5)斜向右上方 若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又该如何求它们的合力?3.多个力的合成先求F1和F2的合力F4,再求F4与F3的合力F合。三、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在两个分力F1、F2大小不变的情况下,两个分力的夹角越大,合力越小。(演示)
(1)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同时(夹角为00)
合力最大,大小等于两力之和;
(2)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反时(夹角为1800)
合力最小,大小等于两力之差。
(3)合力大小范围
︱F1 - F2︱ ≤ F ≤ F1 + F2
如果一个物体受两个或多个力作用,这些力都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共点力
四、共点力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力的合成.ppt
一、教材分析
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之一,也是中学阶段其他矢量运算的基础,等效思想为以后理解运动合成电磁场的叠加打基础。因此这节课在物理学体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习惯于代数运算,即使对位移、加速度等矢量,他们也是由计算得出的,再加上有些学生几何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一图形计算往往不习惯,不易接受。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探究,去得出结论,则能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
?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力的合成
2、 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3.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利用多 媒体演示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课题。观看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多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让学生体会等效替代的思想。首先让学生做模拟提水的实验,为进行猜 想与假设提供基础,养成科学猜想与假设的习惯。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学生对于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关系的猜 想,教师应当充分尊重,而不要怕麻烦,要让学生的实验探究落到实处。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引入
实验:让同学到讲台模拟抬水实验
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体会等效替代的思想
模拟实验
讲授
通过实验引导出合力分力的概念
体会分力合力之间的关系
语言讲解
实验
引导学生分别利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一个弹簧测力计提同一钩码,提钩码,观察两个弹簧测力计示数的代数和与一个弹簧测力计是否相等。
学生分别利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一个弹簧测力计提同一钩码,提钩码,观察两个弹簧测力计示数
实验
研讨
提出问题
猜想
研讨
研讨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学生可能提出多种设计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最佳方案)。
个人设计出方案后,与本组同学交流意见,得出小组合作方案
视演示频
建构
根据各组实验数据,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合力与分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各组的学生派代表陈述本组的实验结果,并与其它组的情况相比较。
?
?评价
?给出课堂巩固题目
?学生自主完成
?给出答案,引导学生自己解决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一、???? 让学生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与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等效替代思想。
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效果相同的涵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并自然引出什么是“力的合成”。
三、?学生通过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学生对于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关系的猜想,教师应当充分尊重,而不要怕麻烦,要让学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