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楞次定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3节。第一节《划时代的发现》介绍了电磁感应发现的历史后,第二节接着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归纳得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对于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楞次定律,同时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与方法也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支持。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永磁体的磁场、电流的磁场,磁感线和磁通量的有关知识,但对磁通量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
????高二年级学生的电学实验实验操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经历过科学探究,初步掌握了科学的方法。
????但学生在大量实验结果基础上,抽象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跨度大,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学生对磁通量概念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因此,本节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探究过程中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2.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解答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楞次定律实验探究过程。
2.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的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概括、表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家对规律的研究过程,学习他们对工作严肃认真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2.学会欣赏楞次定律的简洁美,蕴涵的哲学内涵。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为了突破难点本课利用"引导探究"式 教学法,课堂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将演示实验改变为学生自己做探索性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 楞次定律→课堂讲练→课堂练习。本课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自己得出楞次定律。这样处理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 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并且利用实物展台和PPT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引入新课
展示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实物展台,PPT展示
科学猜想,思维发散
教师引导
学生提出问题
PPT展示
设疑集思,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
讨论设计实验
PPT展示
实验准备
准备器材
连接实验器材
?
分组实验,探索研究
巡回指导
分组实验
甲乙丙丁
?甲乙丙丁四个探究实验
收集数据,分析实验
?
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
PPT展示表格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展示学生成果
讨论
实物展台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为了突破难点本课利用"引导探究"式 教学法,课堂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将演示实验改变为学生自己做探索性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 楞次定律→课堂讲练→课堂练习。本课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自己得出楞次定律。这样处理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 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并且利用实物展台和PPT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课件8张PPT。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 利用磁通量变化的规律,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的规律一、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1、了解电表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电流从左接线柱进表时,指针向左偏,
电流从右接线柱进表时,指针向右偏。 由实验可知,电流有两种方向磁场有两种方向------向下、向上磁通量有两种变化-----变大、变小NS向上向下增加减少顺时针逆时针向上向上向下向下增加减少顺时针逆时针向下向上B原方向和B感方向NS向上向下增加增加向下向上B原方向和B感方向相反相反NS向下减小减小向下向上向上B原方向和B感方向相同相同 当回路中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反. 当回路中原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同. 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阻碍磁通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