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平度市第九中学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弹力》课件(14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平度市第九中学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弹力》课件(14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5-29 11:10:27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第三章 第二节撑杆跳运动员凌空
一跃,她怎么能跳
得这么高呢?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 的改变。2.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一. 形变4、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非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
时不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1.视频中是谁发生形变?是弹性形变吗?
2.试解释木块、运动员运动的原因?观察思考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弹力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
②发生弹性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受力物体:与它接触的物体二. 弹力跟踪训练1.关于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弹性形变
B.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的形状改变叫弹性形变
C.物体在外力去掉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D.任何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CD做一做: 手压海绵
观察并思考:
1、海绵形变方向和手指受力方向(支持力)
2、手指形变方向和海绵受力方向(压力)
3、支持力和压力是否属于弹力?书桌子桌子书向上向下垂直垂直向上向下结论:1.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2.弹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2 .弹力方向如图,电线上端固定,下端 吊着的灯处于静止状态。
请思考:电线对灯的拉力是由于谁发生形变?是否也为弹力?方向如何?绳的拉力也属于弹力,方向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 .弹力方向撑杆弓人箭弹力与形变究竟有着怎样的大小关系?三、弹力的大小实验目的: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伸长量或压缩量)的关系分工合理 团体协作 提高效率四、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 ,弹簧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F=kxk 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在国际单位制中,k的单位是牛顿每米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胡克定律x—为形变量,而不是弹簧本身长度。一根轻质弹簧,在受10N的拉力作用时, 弹簧的伸长量为0.2m,当受20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跟踪训练0.4m要点 总结一、形变
1. 形变:
2. 弹性形变:
3. 弹性限度:
二、弹力
1.弹力及产生条件:
2. 弹力方向:
3. 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方向
三、胡克定律: F=kx谢 谢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弹力
一、教材分析
《弹力》是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 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其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 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教材从物体的明显形变引入,继而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并通过 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探究支持力、压力和绳子的拉力这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对于胡克定律的教学,先从感性认识出发, 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验检验并进行具体运用的研究办法。
二、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的对“重力及相互作用”的学习,学 生已经对力的三要素及作用效果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也对弹力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和一定的理念基础。在高中教学中要进一步帮助学 生深化对弹力的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其方向的判定,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把握的问题。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教学帮助 学生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形变、弹性形变、弹性限度、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够判断并画出弹力的方向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去感知去体验,进入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弹力》的学习充分利用了各种信息技术,首先在导入时先通过PPT展 示运动员撑杆跳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又通过小视频展示,让学生体会并总结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概念,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和教师帮 助主动获取知识。在实验操作结束后数据处理方面,我在课前做了一个小微课展示了数据处理的另一种方法,这样师生充分互动,达到了高效课堂的效果。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新课导入
展示幻灯片,提出问题:运动员咋能跳得那么高?
思考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PowerPonit课件
概念讲授
展示发给学生的小物品,并用PPT展示各小组的任务,再播放小视频,提出问题。
各小组完成任务后看视频,总结弹力产生条件及概念
PowerPonit课件、小视频、
实验
提出问题:如何进行弹簧弹力和其伸长量的关系实验
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
实物投影仪
探究
怎样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播放小微课展示另一种处理数据的方式
设计表格,画图象得到实验结论
Excel数据处理、
小微课
评价
针对各小组实验成果展示给出评价
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成果并探讨
PowerPonit课件
建构
展示本节课知识树
各小组先写出知识树再相互交流
交互式电子白板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身边触手可及的实物感知形变和弹力,把课堂大胆放手给学生,让 他们自己总结,自己探究得出弹力定义、产生条件及其方向,探究胡克定律时教师自己制作一个小微视频讲述数据的处理,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在设计本课 时,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大大提升了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