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第三中学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功》课件(22张ppt)+教学设计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第三中学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功》课件(22张ppt)+教学设计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5-29 10:47:21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一、教材分析
功这个概念虽然在初中物理中就已经涉及到,但是那只是一些概念上的简单认识,高中物理中,我们揭示功更重要的身份。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中功的的确确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功臣”。
本章的第一节《追寻守恒量》是为引入功、进一步探究能量作铺垫的。使学生很自然 的联想到功和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紧紧围绕“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条主线展开。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功”, 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动能定律等知识打好基础。可以这样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贯穿于整个第七章的主线,在教学设计、 探究过程中应始终立足于这条主线上。
二、学生分析
对于功这个概念,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求功的两个要素以及求功的简单公式w=FS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经能主动学着去探究一些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好的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得到知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是做功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会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
3.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正功或负功。
??? 4.知道什么是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二)过程与方法
1、从“为什么要引入功”得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通过演示和事例,并同时通过启发式探究,使学生明白“功”的来历并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
3、在推导功的公式过程中,通过猜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并渗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所列知识的探究使学生不仅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掌握探究物理学科知识的方法,并与学习其它学科知识和生活技能的方法融会贯通,达到不仅教书、而且育人的目的。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主要使用PPT幻灯片,推进课堂进程;在PPT 中加入丰富的图片信息,给学生以直观认识;
2、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制作正、负功演示动画,加深学生对功的正、负的理解;
3、在课堂引入上,用视频(如蒸汽机等)引出功的概念;
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的使用,给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改变了以往老师费力去描述,学生使劲去想象才能展示的情境,通过有声音、有画面的多媒体一体机,大大缩短了讲解的时间,一是给学生空出更多思考的时间,二是学生的认识生动、形象了。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用蒸汽机的视频引入
提出问题:如何评价蒸汽机的工作效率
展开讨论:得出功的概念
PPT视频
功的概念
总结提出功的概念
?
?
?
指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通过视频中生动形象的例子,体会:在能量发生转化时要做功
PPT视频
功的二要素
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做功的条件
?
?
功的表达式
展示力与位移不在一条直线的上的情境:如何求力F的功。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得出功的定义式
思考讨论:?(1)分解位移,?(2)功.ppt分解力
PPT情境
功的正负
通过情境展示几种不同情况的力的功
用功的定义式分别求出这些功
PPT图片
?
问题:这些力的功有什么不同
总结得出功的正负的意义
?
针对练习
?
?
PPT
合力的功
出示例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得出总功
解答例题,对比总结
PPT
针对练习
?
?
?
课堂小结
?
?
?
当堂达标测验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通过多媒体手段的使用,辅助教学,极大程度上节约了老师画图的时间,更是把一些情境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亲眼看到;例题,练习,工整规范的解答过程的展示,既节约了时间,又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尤其是一些视频资源的使用,极大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对功的理解。
课件22张PPT。早期蒸汽机 十九世纪20年代,法国科学家科里奥利,明确地把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和受力点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叫做“力的功”。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握力器在手的压力下弹性势能增加了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一、做功的因素W = F lW = 0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移动位移为l,
F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呢?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移动位移为l,
F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呢?W1=F1l=FlcosαW2=01、定义式2、单位:焦耳(J)1J = 1N · m二、功的计算例、如图,物体的质量m=150kg,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α=37°角斜向上的拉力F=50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l =5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 =100N。求各力对物体做的功。(sin 37°=0.6 , cos37°=0.8) F αfmgFN小试牛刀不做功思考总结 >0W>0 <0 W<00W=0图 例做功
情况讨论回答(两图忽略地面对车的摩擦阻力)实例分析1、实例中哪些力对物体做了功?
2、是正功还是负功?
3、功的正负表示力对物体的运动起到了什么效果?三、正功和负功正功,表示动力做功,促进作用,物体获得了能量。
负功,表示阻力做功,阻碍作用,物体消耗了能量。功是标量例、如图,物体的质量m=150kg,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α=37°角斜向上的拉力F=50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l =5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 =100N。求各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sin 37°=0.6 , cos37°=0.8) F αfmgFN四、总功的计算 方法一、W总 = W1 + W2 + … + Wn方法二、W总=W合 =F合lcosα 课堂小结请举出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并分析在这些实例中都有什么力做了功,同时有哪些能量发生了转化?谢谢矢量的合成和分解F1F2F合力的合成F1F2FF3F4力的分解 等效性返回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