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第五章 曲线运动 5.6 向心加速度超链接:动画1超链接 动画2思考加速度的定义式是什么?a 的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如何确定Δv的方向?速度的变化量Δv曲线运动中的速度的变化量:
用矢量图表示速度变化量作法:从同一点作出物体在一段时间的始末两个速度矢量v1和v2,从初速度v1的末端至末速度v2的末端所作的矢量就是速度的变化量△v 。直线运动中的速度的变化量:
v1=3m/s,水平向东;
v2=5m/s,水平向东.v1=5m/s,水平向东;
v2=3m/s,水平向东.v1=5m/s,水平向东;
v2=3m/s,水平向西.v1Δvv2Δv = 2m/sΔv = -2m/s超链接 动画3设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做匀速圆周运动,某时刻位于A点,速度为vA ,经过时间△t 后位于B点,速度为vB 。
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方向vBΔv向心加速度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4、物理意义:描述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2、符号:an3、方向:始终指向圆心5、说明: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是变加速运动指向圆心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设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的大小为v ,轨迹半径为r。经过时间△t,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尝试用v 、r 写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vA、vB、△v 组成的三角形与ΔABO相似= rω2 = vω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v不变时,an与r 成反比ω不变时,an与r 成正比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1、下列关于向心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垂直
B、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是恒定的
D、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化A例与练 2、一物体在水平面内沿半径 R=20cm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v =0.2m/s,则它的 向心加速度为______m/s2, 角速度为_____ rad/s, 周期为_____s。0.212π例与练3、关于北京和广州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方向都沿半径指向地心
B、它们的方向都平行于赤道平面指向地轴
C、北京的向心加速度比广州的向心加速度大
D、北京的向心加速度比广州的向心加速度小例与练r=Rcosφ关于北京和广州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方向都沿半径指向地心
B、它们的方向都平行于赤道平面指向地轴
C、北京的向心加速度比广州的向心加速度大
D、北京的向心加速度比广州的向心加速度小
BD5、如图所示装置中,三个轮的半径分别为r、2r、4r,b点到圆心的距离为r,求图中a、b、c、d各点的加速度之比。 例与练课堂检测
动画4小结向
心
加
速
度1.定义: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2.意义:描述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3.大小:4.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时刻改变)
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向心加速度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在学生的原有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来讨论“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问题,让学生知道向心加速度能够表示匀速圆周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教材把向心加速度安排在线速度和角速度知识之后,使学生对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3.教材从了解运动的规律过渡到了解力跟运动关系的规律;把向心加速度放在向心力之前,从运动学的角度来学习向心加速度。4.教材为了培养学生“用事实说话”的“态度”,让一切论述都合乎逻辑,改变了过去从向心力推导向心加速度的教学方式。
二、学生分析
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各方面能力有所欠缺。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小步子、慢节奏的层层递进方式,进行引导设置问题的引入,体会速度变化量的处理特点,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总是指向圆心.2、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会解答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3、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4、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堂物理课的导入十分重要,一开始通过视频动画引入,就要使学生明确课题,引起学生对课题的探求欲望。在本课设计上,通过技术支持的动画使学生认识向心加速度,增加形象化、直观化、可视化,同时放大细节增强真实感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通过播放动画引导学生回答
1.??? 飞船做什么运动?
2.???? 飞船在AB点的速度方向如何?
3、飞船速度的变化方向又是怎样呢?
1.认真听老师讲解,并联系实际积极思考。?
2、认真思考,讨论、交流后,积极发表见解。
?
?
向心加速度动画1
?
探究1
通过播放动画引导学生回答圆周运动的受力及加速度特点
展示课件及向心加速度动画2
1.? 图1中地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这个力可能沿什么方向?图2中小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合力沿什么方向?
?2.提出问题: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是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上面两个例题却在研究物体所受的力,为什么呢?
?3.指导学生用细线和小球做实验。分组用细线拉小钢球、小木球让其做匀速圆周运动,改变小球的转速、细线的长度多做几次。?
4.提出问题:是不是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任何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
?
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实验。在实验中,充分感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或合外力指向圆心,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也指向圆心。
向心加速度动画2
?
探究2
通过播放向心加速度动画3引导学生回答向心加速度的方向特点,进一步推到出加速度的大小
1.引导学生思考:①在A、B两点画速度矢量VA和VB时,要注意什么?②VA将的起点移到VB点时要注意什么?③如何画出质点由A点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变化量Δv?④Δv/Δt表示的意义是什么?⑤Δv与圆的半径平行垂直吗?在什么条件下,Δv与圆的半径垂直?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做一做”栏目,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在练习本上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3.巡视学生的推导情况,解决学生推导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给与帮助,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5.师生互动,共同这样来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
1.按照老师提出的思考问题,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回答。
2.阅读教材“做一做”栏目中的内容和同学一起讨论并在练习本上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3.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思考与讨论”栏目中提出的问题。深化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
?
向心加速度动画3
检测
检测题:如图所示,一个大轮通过皮带拉着小轮转动,皮带和两轮之间无相对滑动,大轮的半径是小轮半径的2倍,大轮上的一点S离转动轴的距离是半径的1/3。当大轮边缘上的P点的向心加速度是0.12m/S2时,大轮上的S点和小轮边缘上的Q点的向心加速度各为多大?
?
1.???? 四个学生到黑板做
2.???? 用投影仪投影下面学生的作业
3.???? 师生交替点评
?
1向心加速度动画4
2. 投影仪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是本节的学习难点和重点,要化解这个难点,首先要抓住要害,该要
害就是速度变化量,对此在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和大小时,我应用动画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了展现思维的舞台,利用动画《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动态演示加速度的方向,增加形象化、直观化,同时放大细节,呈现系统的逻辑推理过程,体现极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