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化学抢押秘籍(浙江专用)猜押10无机推断及性质综合题(学生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化学抢押秘籍(浙江专用)猜押10无机推断及性质综合题(学生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20 19:49:59

文档简介

猜押10无机推断及性质综合题
猜押考点 3年真题 考情分析 押题依据
以无机物质转化为主 (2025年1月第17题) (2023年6月第18题) 2023年6月选考、2024年1月和6月选考该题又有了微调,转向以简单工艺流程中无机物之间的转化,2025年1月又把“物质结构与性质”纳入其中,可谓变化多端。本题常以物质的转化、陌生无机综合推断、工艺流程等切入口,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方案设计等,是浙江选考试题的非选择题中变动较大的题型。 考试通常会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本题将继续与“物质结构与性质”融合,重在对问题设计与呈现方式适度创新,考点分布有调整,做到稳中求新、稳中有变。
以矿物综合利用为主 (2024年6月第18题)
以废旧资料利用为主
陌生物质推断为主 (2024年1月第18题) (2023年1月第18题)
类型一 以无机物质转化为主
1.(2025·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选考模拟)NH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按如下流程充分利用
已知:
N2H4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②水溶液中,ClO-可与NO2-反应生成Cl-;AgNO2是一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物质A的化学式为 。
(2) NaN3是离子化合物,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写出NaN3的电子式 。
(3)写出途径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工业上制备硝酸时,应该将NH3与纯O2混合反应
B.结合H+能力:N2H4>CH3NH2
C.物质A发生水解反应后可以得到NH4HSO4溶液
D.途径Ⅰ可以采用将氨水滴入NaClO溶液中的方法制备N2H4
(5)途径Ⅱ除生成B外,另一种产物为HF,设计实验验证化合物B中含有Cl元素 。写出实验过程中涉及的第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2025·浙江省第一届NBchem高三选考模拟考试)LiPF6是常用的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材料,有关的化合物的转换关系如下,请完成有关问题。
提示:为三角双锥结构,且为非极性分子。
(1)请尝试写出的化学式 ,的同分异构体有几种 。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
A.PCl3易水解生成H3PO3与HCl
B.热稳定性:PBr5>PCl5>PF5
C.反应2可以看成是取代反应,反应1可以看成复分解反应
D.反应3能发生是因为PF5仍具有空轨道
(3)请写出反应1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磷酸根易发生脱水缩合多聚,如焦磷酸(H4P2O7)等,请写出链状多聚磷酸根的通式 。
(5)设计实验检验PCl5中的氯元素 。
3.某矿石的组成为Fe4Cu2Si8O23,以此为原料实现如下转化:
已知:矿石与HF反应时,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
请回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SiF4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
B.[FeF6]3-的氧化性弱于Fe3+
C.矿石中Si与O形成相互独立的正四面体结构
D.固体A中含有FeF2
(2)与矿石中金属阳离子的配位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生成深蓝色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Na2FeO4遇酸会迅速分解,请设计实验证明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Na2FeO4遇酸分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
4.Na2SO3固体发生如下转化。
请回答:
(1) Na2SO3固体中所含的化学键为 ,写出加“过量氯水”后的溶液中的所有阴离子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SO32-的键角比SO42-的键角大
B.只用稀硝酸不能验证Na2SO3是否全部氧化为Na2SO4
C.气体1可用作高温炼铁的原料气
D.过滤时,滤纸要对折两次后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且紧贴内壁
(3)请依据非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实验验证“固体混合物”中含硫元素的微粒 。
(4)写出Na2SO3与足量炭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类型二 以废旧资料利用为主
5.(2025·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高三三地市一模)某工业废液中含有Fe2(SO4)3、CuSO4,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下转化:
已知:①白色沉淀C中,Cu、S、N元素的物质的量相同。C的晶体中有一种三角锥形的阴离子和一种正四面体形的阳离子。
②Ksp[Fe(OH)3]=2.8×10-39,Ksp[Cu(OH)2]=2.2×10-20,Kb(NH3·H2O)=1.8×10-5,水溶液中恰好完全沉淀时的。
③通常条件下,Au在FeCl3溶液中的溶解度极小。
请回答:
(1)依据步骤I的结果,与Cu2+的结合能力OH- NH3(填“>”、“<”或“=”)。当废液中Fe3+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中 。
(2)D中的金属阳离子是 ;步骤Ⅲ中CS(NH2)2的作用为 。
(3)生成C的离子方程式 ,设计实验验证C中所含的阳离子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溶液A呈深蓝色的原因是含有[Cu(NH3)4]2+
B.分子间氢键的强度CS(NH2)2弱于CO(NH2)2
C.离子恰好完全沉淀时对应溶液的pH:Fe3+>Cu2+
D.CS(NH2)2与Au+形成配位键的是碳原子
6.(2025·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精炼铜产生的铜阳极泥含Cu、Ag、Au多种单质。某研究小组设计从Cu、Ag、Au的混合物中分离提收金和银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电沉积时生成Ag的电极反应为:[Ag(S2O3)2]3-+ e-=Ag↓+2S2O32-。
回答下列问题:
(1)“浸出液1”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是 。
(2)“浸取2”步骤中,单质Au转化为HAuCl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两次“浸取”所加的酸均可为硫酸或盐酸
B.“浸取3”步骤中,“浸渣2”中的AgCl转化为[Ag(S2O3)2]3-
C.在“浸取2”步骤中,加入适量可提高混合物中Au的收率
D.上述流程中的H2O2、N2H4、Na2S2O3均为还原剂
(4)Na2S2O3可被I2氧化为Na2S4O6,从物质结构的角度分析Na2S4O6中阴离子的结构应为下图中的 (填“甲”或“乙”)。
(5)设计实验验证Cu、Ag、Au混合物中含有Ag 。
7.(2025·浙江省Z20名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以含铬废水(含Cr3+、Fe3+、Cu2+)和草酸泥渣(含PbC2O4、PbSO4)为原料制备铬酸铅(PbCrO4)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Cr(OH)3性质与Al(OH)3类似;pH>7时,Pb2+开始转化为Pb(OH)2沉淀。
请回答:
(1)“焙烧”时加入稍过量的碳酸钠是为了将硫酸铅转化为PbO,同时放出CO2,该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草酸泥渣“粉碎”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B.“氧化”工序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rO2-+3H2O2+10OH-=2CrO42-+8H2O
C.加入H2O2氧化后加热煮沸,是为了除去过量的H2O2
D.6 mol·L-1醋酸溶液可用浓度约为3 mol·L-1的硫酸代替
(4)“酸溶”过程中所加硝酸应适量,且混合后须用醋酸调至pH=5的原因是 。
(5)“滤液2”经一系列操作可制得CrO5(Cr为+6价),1 mol该物质的过氧键个数为 。
(6)设计实验验证“滤液1”中含有的主要阴离子 。
8.(2025·浙江省强基联高三联考)1000多年前我国就利用“细菌氧化”法将铜矿石中的硫化物转化为硫酸盐,并用形成的天然“胆水”来冶炼铜。现代采用电解精炼铜会产生阳极泥,其中含有铜、金、银等金属单质。某科研小组设计提纯金和银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AgCl能与Na2S2O3反应生成[Ag(S2O3)2]3-。
(1)“胆水”的主要溶质是 ;浸出液1含有的金属离子主要是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浸渣1的主要成分是金和银,浸渣2的主要成分是银
B.电沉积阴极反应式是[Ag(S2O3)2]3-+e-=Ag+2S2O32-
C.浸取2中盐酸有利于Au转化为HAuCl4,Ag转化为AgCl,实现有效分离
D.还原步骤中,N2H4与Au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3)浸取1中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细菌氧化”时,FeS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设计实验检验反应产物中的离子: 。
类型三 以矿物综合利用为主
9.(2025·浙江省宁波市高三第一次模拟)以锗石矿(成分为GeS、Cu2S、FeS)为原料,可以实现如下转化。
已知:①Ge与Si同族;②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溶于稀硝酸;
③HNO2是一元弱酸,常温下易分解为NO、NO2。
请回答:
(1)固体氧化物C的化学式为 。步骤Ⅱ中,加入CuO的作用是 。步骤IV可以用来构建Ge-C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工业生产中可以选择铝或铂作为盛装大量浓硝酸的罐体材料
B.在足量氧气情况下,1L0.1mol·L-1 Na2CO3溶液最多可吸收92g气体A
C.步骤Ⅲ中浓盐酸的作用仅作为反应物
D.工业上可通过电解液体D制备金属Ge
(3)NOCl()是一种红褐色液体,易水解。设计实验验证该化合物中含有N、Cl元素。
①实验方案:取NOCl液体,加入足量NaOH溶液,然后 。
②写出NOC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0.(2025·浙江省绍兴市高三第一次模拟)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含少量Fe、Ag、Au、As等元素)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黄铜矿粉末浮选时,浮选剂分子的一端与矿粉结合,另一端为烃基,属于亲水基团,插入空气泡中,随空气泡上浮至液体表层
B.工业上,气体A经催化氧化、用水吸收后制得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强酸
C.炉渣C的主要成分为FeSiO3
D.B中主要含Cu2S,若忽略杂质参与的反应,每获得1mol Cu,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2)粗铜经电解精炼可得到精铜和阳极泥(含有Ag、Au等贵金属)。
①工业上,在富氧条件下,可用NaCN溶液溶解Ag、Au。其中Au转化为[Ag(CN)2]-,写出Au溶解时的离子反应式: 。
②实验室分离金银合金中的Ag和Au。实验方案:取一定量合金,与足量 充分反应,过滤、洗涤沉淀并干燥,得到Au。滤液用N2H4还原得到Ag。
(3)一元酸D中的阴离子呈四面体,As2O3溶于浓盐酸的过程,体现As2O3的性质是 (选填“氧化性”、“还原性”、“酸性氧化物的性质”、“碱性氧化物的性质”、“热稳定性”之一)。B中除了Cu2S外,含有少量铁元素。验证B中含有铁元素的方法如下:取少量B与热的浓硝酸充分反应,然后 。写出Cu2S溶于热的浓硝酸时的离子方程式 。
11.(2025·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高三选考模拟)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FeCuS2,含少量SiO2)为原料,相关转化关系如下。
已知:①反应1中Fe不变价,且固体A为单一化合物;
②Cu2(OH)3Cl具有疏松结构。
(1)固体A的化学式为 ;SOCl2的电子式为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CuCl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
B.在该环境生锈后,铜锈可隔绝空气,减缓生锈速度
C.气体B具有还原性所以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SOCl2与AlCl3·6H2O混合共热可制得无水AlCl3
(3)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 。
(4)①反应4生成的物质D难溶于水,同时生成两种酸性气体,则反应4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设计实验验证物质D中的氯元素 。
12.钒主要用于钢铁工业,钒钢用于国防尖端工业。钒钛磁铁矿精矿中主要有用物相为FeTiO3、Fe3O4、FeO、V2O3,主要杂质为MgO、Al2O3、SiO2和CaO,用钒钛磁铁矿精矿制备五氧化二钒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V2O3中V的化合价为 价;基态V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
(2)在进行钠化焙烧时,钒转化为水溶性的偏钒酸钠(NaVO3),写出“焙烧”时生成偏钒酸钠的化学方程式: 。
(3)常温下,在钒液中加入NH4HCO3和(NH4)2CO3溶液,通过两者的比例不同,调节适当的值进行沉钒,“沉钒”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沉钒”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结合图中信息,获得偏钒酸铵晶体的最佳温度和为 。
(4)钛渣可用于生产氮化钛,氮化钛广泛用于耐高温、耐磨损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氮化钛的一种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中A点原子的坐标为(0,0,0),B点原子的坐标为,则晶胞中距离A点最远的白球的坐标参数为 ;若晶胞的棱长为,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则该氮化钛的密度为 g· cm-3(用含a、NA的代数式表示)。
(5)钒液流电池具有高安全性等优点,在电化学储能领域中脱颖而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由含有不同价态钒离子的硫酸溶液构成,放电时,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写出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
类型四 陌生物质推断为主
13.某固态化合物Y的组成为Sr4FeMnO6(CO3),以Y为原料可实现如下转化:
已知:溶液C中金属离子与NH3均不能形成配合物。请回答:
(1)写出溶液C中的所有阳离子 。
(2)步骤V中的反应为3Fe+4H2O(g)Fe3O4+4H2,请说明能够较完全转化为Fe3O4的两个原因是:①生成Fe3O4降低了体系的能量;②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固体B中含有单质
B.步骤Ⅱ反应促进了NH4+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C.步骤Ⅲ可推断碱性Sr(OH)2>Mn(OH)2
D.直接加热SrCl2·6H2O不能得到SrCl2
(4)固体Y可与溶液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气体中除H2以外的两种主要成分 。
14.某固体混合物A由FeSO4、ZnCl2和Cu(NO3)2组成,3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①Zn2+的化学性质与Al3+相似,但会形成[Zn(NH3)4]2+。
②一些阳离子的开始沉淀至完全沉淀的范围:Fe2+(6.3~8.3)、Fe3+(1.5~2.8)、Zn2+(5.4~8.0)、Cu2+(4.7~6.2)。
③Ag2SO4微溶于硝酸。
请回答:
(1)气体B的主要成分为 ,2mol气体B与1mol Cl2化合生成2mol C,C的空间构型为 。
(2)溶液F中除OH-、Cl-外的阴离子还有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实验中的转化关系可得:Ksp[Fe(OH)3]<Ksp[Cu(OH)2)]
B.调pH范围应控制在2.8~5.4
C.X可以使用氨水或NaOH
D.气体B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之一
(4)请设计实验检验A中的氯离子 。
(5)新制蓝色沉淀的悬浊液中通入SO2,产生紫红色固体,写出该反应离子方程式: 。
15.已知难溶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Ba4MnFeO6CO3,对进行如下实验,部分产物已经略去。
已知:中的金属元素在该实验条件下不能与NH3产生配合物。
(1)高温下在H2气流中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填“属于”或“不属于”),中钡元素的化合价为 。
(2)步骤Ⅳ可以进行的原因除了生成Fe3O4降低体系的能量之外,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能够发生的原因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溶液D中阳离子只有NH4+
B.若磁铁能吸引反应Ⅳ的剩余固体,则证明铁有剩余
C.步骤Ⅱ中的氯化铵溶液也可以用盐酸代替
D.依据步骤Ⅲ可知碱性强弱Ba(OH)2>Mn (OH)2
(4)固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溶液反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设计实验检验混合气体A(除H2外)的成份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猜押10无机推断及性质综合题
猜押考点 3年真题 考情分析 押题依据
以无机物质转化为主 (2025年1月第17题) (2023年6月第18题) 2023年6月选考、2024年1月和6月选考该题又有了微调,转向以简单工艺流程中无机物之间的转化,2025年1月又把“物质结构与性质”纳入其中,可谓变化多端。本题常以物质的转化、陌生无机综合推断、工艺流程等切入口,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方案设计等,是浙江选考试题的非选择题中变动较大的题型。 考试通常会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本题将继续与“物质结构与性质”融合,重在对问题设计与呈现方式适度创新,考点分布有调整,做到稳中求新、稳中有变。
以矿物综合利用为主 (2024年6月第18题)
以废旧资料利用为主
陌生物质推断为主 (2024年1月第18题) (2023年1月第18题)
类型一 以无机物质转化为主
1.(2025·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选考模拟)NH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按如下流程充分利用
已知:
N2H4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②水溶液中,ClO-可与NO2-反应生成Cl-;AgNO2是一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物质A的化学式为 。
(2) NaN3是离子化合物,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写出NaN3的电子式 。
(3)写出途径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工业上制备硝酸时,应该将NH3与纯O2混合反应
B.结合H+能力:N2H4>CH3NH2
C.物质A发生水解反应后可以得到NH4HSO4溶液
D.途径Ⅰ可以采用将氨水滴入NaClO溶液中的方法制备N2H4
(5)途径Ⅱ除生成B外,另一种产物为HF,设计实验验证化合物B中含有Cl元素 。写出实验过程中涉及的第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1) NH4HSO4
(2)
(3) 2NH3+NaClO=N2H4+NaCl+H2O
(4)ABD
(5)取样品与试管中,先滴加少许亚硝酸,再滴加硝酸银,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稀硝酸,发现沉淀部分溶解,即证明化合物B中含有Cl元素 ClO-+NO2-=Cl-+NO3-
【解析】氨气和次氯酸钠反应,有N2H4生成,和亚硝酸钠反应生成NaN3,氨气和三氧化硫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产物为NH4HSO4,氨气多步反应,催化氧化反应,会生成硝酸,硝酸和氟化氯反应生成氟化氢。
(1)流程图可知,NH3和SO3等物质的量反应,方程式为:NH3+H2O+SO3=NH4HSO4,得到产物为NH4HSO4。
(2)NaN3是离子化合物,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写出NaN3的电子式。
(3)氨气和次氯酸钠反应,有N2H4生成,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可知化学式为2NH3+NaClO=N2H4+NaCl+H2O;
(4)A项,NH3和纯净的O2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反应:4NH3+3O22N2+6H2O,不利用制备HNO3,故A错误;B项,甲基为推电子基团,使得-NH2氮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比N2H4增大,易给出孤电子对与H+形成配位键,结合H+能力:N2H4<CH3NH2,故B错误;C项,物质A发生水解反应后可以得到NH4HSO4溶液,故C正确;D项,将氨水滴入NaClO溶液中,溶液中过量的HClO会氧化N2H4,不能生成N2H4,故D错误;故选ABD;
(5)验证化合物B中含有Cl元素,取样品与试管中,先滴加少许亚硝酸,再滴加硝酸银,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稀硝酸,发现沉淀部分溶解,即证明化合物B中含有Cl元素,实验过程中涉及的第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O-+NO2-=Cl-+NO3-。
2.(2025·浙江省第一届NBchem高三选考模拟考试)LiPF6是常用的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材料,有关的化合物的转换关系如下,请完成有关问题。
提示:为三角双锥结构,且为非极性分子。
(1)请尝试写出的化学式 ,的同分异构体有几种 。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
A.PCl3易水解生成H3PO3与HCl
B.热稳定性:PBr5>PCl5>PF5
C.反应2可以看成是取代反应,反应1可以看成复分解反应
D.反应3能发生是因为PF5仍具有空轨道
(3)请写出反应1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磷酸根易发生脱水缩合多聚,如焦磷酸(H4P2O7)等,请写出链状多聚磷酸根的通式 。
(5)设计实验检验PCl5中的氯元素 。
【答案】(1) PF3Cl2 3种 (2)B
(3) PCl3+3HF=PF3+3HCl (4)或
(5)取样于试管,加入过量的H2O,加热试管,收集气体通入HNO3酸化的AgNO3中,若生成白色沉淀,则有Cl元素
【解析】根据元素守恒可得,反应1为,PCl3+3HF=PF3+3HCl,生成的A为PF3,PF3与Cl2物质的量之比1:1发生反应生成B,B为PF3Cl2,PF3Cl2与HF发生反应2生成C和HCl,且C为三角双锥结构的非极性分子,可得C为PF5,PF5与LiF发生反应3生成LiPF6。
(1)B的化学式PF3Cl2,PF3Cl2为不规则的三角双锥结构,相当于三角形的上下各有一个顶点的双锥体,P原子位于结构中心,与两个Cl原子与3个F原子相连,则其同分异构体有3种;
(2)A项,PCl3溶于水时,P原子与水分子中的羟基结合,而氯原子与水分子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H3PO3与HCl,A正确;B项,非金属性F>Cl>Br,且键长越短,键能越大,故键能P-F键> P-Cl键> P-Br键,所以热稳定性:PBr5<PCl5<PF5,B错误;C项,反应2为PF3Cl2与HF反应生成PF5和HCl,可以看成是取代反应,反应1为PCl3+3HF=PF3+3HCl,可以看成复分解反应,C正确;D项,PF5仍具有空轨道,才能与LiF发生反应3是再形成配位键从而生成LiPF6,D正确; 故选B;
(3)根据分析,反应1为PCl3+3HF=PF3+3HCl;
(4)磷酸根离子为PO43-,焦磷酸根离子为P2O74-,每增加一个P原子,O原子增加3个,离子所带负电荷数增加1,故可推出离子通式为,分子通式为;
(5)PCl5溶于水时水解产生HCl,要检验PCl5中的氯元素,可取样于试管,加入过量的H2O,加热试管,收集气体通入HNO3酸化的AgNO3中,若生成白色沉淀,则有Cl元素。
3.某矿石的组成为Fe4Cu2Si8O23,以此为原料实现如下转化:
已知:矿石与HF反应时,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
请回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SiF4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
B.[FeF6]3-的氧化性弱于Fe3+
C.矿石中Si与O形成相互独立的正四面体结构
D.固体A中含有FeF2
(2)与矿石中金属阳离子的配位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生成深蓝色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Na2FeO4遇酸会迅速分解,请设计实验证明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Na2FeO4遇酸分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1)BD (2) Fe3+>Cu2+>Fe2+
(3) H2[CuF4] +6NH3=[Cu(NH3)4]F2 +2NH4F
(4) 取少量Na2FeO4固体,加稀硫酸溶解,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气体,复燃,说明是氧化产物O2;取反应后的溶液,加KSCN,变红,说明还原产物是Fe3+ 4FeO42-+20H+=4Fe3++3O2↑+10H2O
【解析】Fe4Cu2Si8O23加入足量浓HF并加热,其中Si转化为SiF4,是稳定的气态物质,通过产物可以判断出Si为+4价,Cu为+2价,铁为+2和+3价,Cu2+、Fe3+与F-形成稳定的配合物H2[CuF4]和H3[FeF6],Fe2+与F-生成固体A(FeF2),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得到深蓝色溶液,说明生成了[Cu(NH3)4]2+,Fe4Cu2Si8O23也可直接通过多步处理得到Na2FeO4。
(1)A项,SiF4呈正四面体,是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A项错误;B项,形成配合物后,[FeF6]3-中心离子Fe3+的电子云密度增大,对电子吸引力减小,氧化性弱于Fe3+,B项正确;C项,如果是独立的正四面体,则8个Si原子需要32个O原子,C项错误;D项,由固体组成Fe4Cu2Si8O23可知,Fe元素呈+2、+3价,故固体A中含有FeF2,D项正确;故选BD;
(2)由FeF2可知,F-不能与Fe2+形成配合物。[CuF4]2-的配体F-可被NH3替代,而[FeF6]3-不能,故与F-配位能力:Fe3+>Cu2+>Fe2+;
(3)生成蓝色溶液是[CuF4]2-转化为[Cu(NH3)4]2+,据此可写出方程式:H2[CuF4] +6NH3=[Cu(NH3)4]F2 +2NH4F;
(4)由氧化还原知识可知,Na2FeO4分解生成Fe3+与O2,据此可设计实验进行证明:取少量Na2FeO4固体,加稀硫酸溶解,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气体,复燃,说明氧化产物是O2;取反应后的溶液,加KSCN,变红,说明还原产物是Fe3+。相应的方程式4FeO42-+20H+=4Fe3++3O2↑+10H2O。
4.Na2SO3固体发生如下转化。
请回答:
(1) Na2SO3固体中所含的化学键为 ,写出加“过量氯水”后的溶液中的所有阴离子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SO32-的键角比SO42-的键角大
B.只用稀硝酸不能验证Na2SO3是否全部氧化为Na2SO4
C.气体1可用作高温炼铁的原料气
D.过滤时,滤纸要对折两次后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且紧贴内壁
(3)请依据非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实验验证“固体混合物”中含硫元素的微粒 。
(4)写出Na2SO3与足量炭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 离子键,共价键 Cl-、SO42、ClO-、OH-
(2)AB
(3)取样,加水溶解,加硫酸铜溶液,产生黑色沉淀,则含S2-
(4) Na2SO3+3CNa2S+3CO↑
【解析】Na2SO3固体被氧气氧化为Na2SO4固体,Na2SO3固体与足量炭黑在1100℃时反应,生成CO和Na2S,即气体1为CO,固体混合物中有Na2S和未完全反应的炭黑,加水溶解后过滤,滤渣为炭黑,滤液为Na2S溶液,加入过量氯水,先将S2-氧化为S,即黄色沉淀,S被继续氧化为硫酸根离子,黄色沉淀消失。
(1)Na2SO3由Na+和亚硫酸根离子构成,所含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共价键;由分析得,加“过量氯水”后,S2-最终被氧化为硫酸根,氯水中含有阴离子Cl-、ClO-、OH-,加“过量氯水”后的溶液中的所有阴离子为:Cl-、SO42、ClO-、OH-;
(2)A项,SO32-有1个孤电子对,为sp2杂化,SO42无孤电子对,为sp3杂化,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SO42的键角更大,故A错误;B项,Na2S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a2SO4和NO,NO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NO2,用稀硝酸验证Na2SO3是否全部氧化为Na2SO4时,若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即Na2SO3未全部氧化为Na2SO4,故B错误;C项,气体1为CO,可用作高温炼铁的原料气,故C正确;D项,过滤时,滤纸要对折两次后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且紧贴内壁,故D正确;故选AB。
(3)“固体混合物”中含硫元素的微粒为Na2S,验证S2-的操作为:取样,加水溶解,加硫酸铜溶液,产生黑色沉淀,则含S2-;(4)Na2SO3固体与足量炭黑在1100℃时反应,生成CO和Na2S,化学方程式为:Na2SO3+3CNa2S+3CO↑。
类型二 以废旧资料利用为主
5.(2025·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高三三地市一模)某工业废液中含有Fe2(SO4)3、CuSO4,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下转化:
已知:①白色沉淀C中,Cu、S、N元素的物质的量相同。C的晶体中有一种三角锥形的阴离子和一种正四面体形的阳离子。
②Ksp[Fe(OH)3]=2.8×10-39,Ksp[Cu(OH)2]=2.2×10-20,Kb(NH3·H2O)=1.8×10-5,水溶液中恰好完全沉淀时的。
③通常条件下,Au在FeCl3溶液中的溶解度极小。
请回答:
(1)依据步骤I的结果,与Cu2+的结合能力OH- NH3(填“>”、“<”或“=”)。当废液中Fe3+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中 。
(2)D中的金属阳离子是 ;步骤Ⅲ中CS(NH2)2的作用为 。
(3)生成C的离子方程式 ,设计实验验证C中所含的阳离子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溶液A呈深蓝色的原因是含有[Cu(NH3)4]2+
B.分子间氢键的强度CS(NH2)2弱于CO(NH2)2
C.离子恰好完全沉淀时对应溶液的pH:Fe3+>Cu2+
D.CS(NH2)2与Au+形成配位键的是碳原子
【答案】(1) < 1.8×106.2
(2) Fe3+ 与Au+形成配合物,促进Au在FeCl3中的溶解
(3)2[Cu(NH3)4]2++3SO2+4H2O=2NH4CuSO3↓ +6NH4++SO42- 取少量固体C,加入稀硫酸溶解,若溶液呈蓝色且有紫红色不溶物生成,则含有Cu+;取溶解后的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若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含有NH4+
(4)AB
【解析】含有Fe2(SO4)3、CuSO4废液中通入NH3,得到红褐色Fe(OH)3沉淀和深蓝色[Cu(NH3)4]SO4溶液,红褐色Fe(OH)3沉淀加入盐酸,得到黄色的FeCl3溶液D,最后在加热和CS(NH2)2作用下将Au氧化溶解,深蓝色[Cu(NH3)4]S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白色沉淀C,白色沉淀C中Cu、S、N元素的物质的量相同,C的晶体中有一种三角锥形的阴离子和一种正四面体形的阳离子,C为:NH4CuSO3。
(1)CuSO4中通入NH3,得到深蓝色[Cu(NH3)4]SO4溶液,说明Cu2+结合NH3的能力大于结合OH-离子的能力,故与Cu2+的结合能力OH-(2)D中的金属阳离子是Fe3+,步骤Ⅲ中CS(NH2)2的作用为:与Au+形成配合物,促进Au在FeCl3中的溶解;
(3)由分析可知,白色沉淀为NH4CuSO3,生成C的离子方程式为2 2[Cu(NH3)4]2++3SO2+4H2O=2NH4CuSO3↓ +6NH4++SO42-;C中的阳离子为NH4+和Cu+,Cu+遇酸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2+和Cu单质,NH4+遇碱加热生成氨气,验证C中所含的阳离子方案是:取少量固体C,加入稀硫酸溶解,若溶液呈蓝色且有紫红色不溶物生成,则含有Cu+;取溶解后的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若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含有NH4+;
(4)A项,Cu2+与氨气反应,先生成Cu(OH)2沉淀,继续通入氨气,沉淀溶解得到[Cu(NH3)4]2+溶液,A呈深蓝色的原因是含有[Cu(NH3)4]2+,A正确;B项,O的电负性大于S,CO(NH2)2中的N-H键的极性强于CS(NH2)2中的N-H键的极性,极性越强,形成的氢键越强,分子间氢键的强度CS(NH2)2弱于CO(NH2)2,B正确;C项,根据Ksp[Fe(OH)3]=2.8×10-39,Ksp[Cu(OH)2]=2.2×10-20可知,Cu2+和Fe3+完全沉淀时,浓度为1×10-5mol/L,由Ksp[Fe(OH)3]=2.8×10-39和c(Fe3+)=1×10-5mol/L,可以计算出Fe3+恰好完全沉淀时c(OH-)=,由Ksp[Cu(OH)2]=2.2×10-20和c(Cu2+)=1×10-5mol/L可以计算出Cu2+完全沉淀时对应溶液的c(OH-)=,对应的pH:Fe3+<Cu2+,C错误;D项,CS(NH2)2的C原子没有孤电子对,与Au+形成配位键的不是碳原子,D错误;故选AB。
6.(2025·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精炼铜产生的铜阳极泥含Cu、Ag、Au多种单质。某研究小组设计从Cu、Ag、Au的混合物中分离提收金和银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电沉积时生成Ag的电极反应为:[Ag(S2O3)2]3-+ e-=Ag↓+2S2O32-。
回答下列问题:
(1)“浸出液1”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是 。
(2)“浸取2”步骤中,单质Au转化为HAuCl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两次“浸取”所加的酸均可为硫酸或盐酸
B.“浸取3”步骤中,“浸渣2”中的AgCl转化为[Ag(S2O3)2]3-
C.在“浸取2”步骤中,加入适量可提高混合物中Au的收率
D.上述流程中的H2O2、N2H4、Na2S2O3均为还原剂
(4)Na2S2O3可被I2氧化为Na2S4O6,从物质结构的角度分析Na2S4O6中阴离子的结构应为下图中的 (填“甲”或“乙”)。
(5)设计实验验证Cu、Ag、Au混合物中含有Ag 。
【答案】(1)Cu2+ (2)2Au+8HCl+3H2O2=2HAuCl4+6H2O
(3)BC (4)甲
(5)向混合物中加入稀硝酸浸取,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银
【解析】由题给流程可知,向铜、银、金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浸取,将铜转化为硫酸铜,银、金不反应,过滤得到含有硫酸铜的浸出液1和含Ag、Au的浸渣1;向滤渣1中加入盐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浸取,将银转化为氯化银,金转化为HAuCl4,过滤得到含有氯化银的浸渣2和含有HAuCl4的浸出液2;向浸渣2中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将氯化银转化为[Ag(S2O3)2]3-离子,过滤得到含有[Ag(S2O3)2]3-的浸出液3;浸出液3电沉积得到银;向含有HAuCl4的浸出液2中加入肼,将溶液中HAuCl4转化为金。
(1) “浸出液1”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是Cu2+;
(2)加入盐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浸取的目的是将金转化为HAuCl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u+8HCl+3H2O2=2HAuCl4+6H2O;
(3)A项,浸取1加入稀硫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浸取的目的是将铜转化为硫酸铜,浸取2加入盐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浸取的目的是将银转化为氯化银,金转化为HAuCl4,所以两次“浸取”所加的酸不同,故A错误;B项,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的目的是将氯化银转化为[Ag(S2O3)2]3-离子,故B正确;C项,在“浸取2”步骤中,加入适量氯化钠,有利于增大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使金尾气转化为HAuCl4,从而提高混合物中金的收率,故C正确;D项,浸取1和浸取2中加入的过氧化氢使反应的氧化剂,故D错误;故选BC;
(4)甲结构中电子云分布较均衡,结构较为稳定,乙结构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极性较大,较不稳定,且离子中存在过氧根,过氧根的氧化性大于单质碘,不能被碘单质氧化,所以Na2S4O6中阴离子的结构应为图中的甲;
(5)Cu和Ag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u2+和Ag+,Au不溶于稀硝酸,溶液中Cu2+不能与Cl-反应,Ag+能与Cl-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所以证明混合物中含有Ag的实验方案为向混合物中加入稀硝酸浸取,过滤,向滤液中加入N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Ag。
7.(2025·浙江省Z20名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以含铬废水(含Cr3+、Fe3+、Cu2+)和草酸泥渣(含PbC2O4、PbSO4)为原料制备铬酸铅(PbCrO4)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Cr(OH)3性质与Al(OH)3类似;pH>7时,Pb2+开始转化为Pb(OH)2沉淀。
请回答:
(1)“焙烧”时加入稍过量的碳酸钠是为了将硫酸铅转化为PbO,同时放出CO2,该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草酸泥渣“粉碎”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B.“氧化”工序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rO2-+3H2O2+10OH-=2CrO42-+8H2O
C.加入H2O2氧化后加热煮沸,是为了除去过量的H2O2
D.6 mol·L-1醋酸溶液可用浓度约为3 mol·L-1的硫酸代替
(4)“酸溶”过程中所加硝酸应适量,且混合后须用醋酸调至pH=5的原因是 。
(5)“滤液2”经一系列操作可制得CrO5(Cr为+6价),1 mol该物质的过氧键个数为 。
(6)设计实验验证“滤液1”中含有的主要阴离子 。
【答案】(1)PbSO4+Na2CO3Na2SO4+CO2↑+PbO
(2)Fe(OH)3、Cu(OH)2
(3)BD
(4)调为弱酸性,可以防止产生Pb(OH)2沉淀;pH过小,c(H+)增大,平衡2CrO42-+H2OCr2O72-+2H+右移,CrO42-含量降低,导致沉铬率降低
(5)2NA
(6)取滤液1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在沉淀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说明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为SO42-、CO32-
【解析】由题给流程可知,向烘干粉碎的草酸泥渣中加入碳酸钠焙烧,将铅元素转化为PbO,将焙烧渣水洗得到的PbO溶于硝酸溶液得到硝酸铅溶液;向含铬废水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将溶液中的铬离子转化为偏铬酸钠,铁离子和铜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铜沉淀,过滤得到含氢氧化铁、氢氧化铜的滤渣和含偏铬酸钠的滤液;向滤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溶液中的偏铬酸钠转化为铬酸钠,加热煮沸除去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向硝酸铅和铬酸钠混合溶液中加入醋酸溶液调节溶液pH为5,将溶液中的铬酸根离子和铅离子转化为铬酸铅沉淀,过滤得到铬酸铅和滤液;滤液经再处理达标排放。
(1)由题意可知,“焙烧”时发生的反应为硫酸铅和碳酸钠高温条件下煅烧反应生成硫酸钠、氧化铅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SO4+Na2CO3Na2SO4+CO2↑+PbO;
(2)由分析可知,“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铜;
(3)A项,草酸泥渣粉碎可以增大固体的表面积,有利于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A正确;B项,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偏铬酸钠转化为铬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rO2-+3H2O2+2OH-=2CrO42-+4H2O,故B错误;C项,加热煮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防止过氧化氢干扰铬酸铅沉淀的生成,故C正确;D项,硫酸溶液能与溶液中的铅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铅沉淀,所以不能用硫酸溶液替代醋酸溶液,故D错误;故选BD;
(4)加入醋酸将溶液调为弱酸性,可以防止产生Pb(OH)2沉淀,若溶液pH过小,溶液中c(H+)增大,平衡2CrO42-+H2OCr2O72-+2H+右移,溶液中CrO42-含量降低,不利于铬酸铅沉淀的生成,导致沉铬率降低,所以“酸溶”过程中所加硝酸应适量,且混合后须用醋酸调至pH为5;
(5)设过氧化铬中—1价、—2价氧元素的个数分别为a、b,由化学式可得:a+b=5,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a+2b=6,解得a=4、b=1,则1mol过氧化铬中含有过氧键个数为1mol×2×NAmol—1=2NA;
(6)由题意可知,“焙烧”时发生的反应为硫酸铅和碳酸钠高温条件下煅烧反应生成硫酸钠、氧化铅和二氧化碳,则滤液1中含有硫酸钠和碳酸钠,检验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操作为取滤液1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在沉淀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说明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为SO42-、CO32-。
8.(2025·浙江省强基联高三联考)1000多年前我国就利用“细菌氧化”法将铜矿石中的硫化物转化为硫酸盐,并用形成的天然“胆水”来冶炼铜。现代采用电解精炼铜会产生阳极泥,其中含有铜、金、银等金属单质。某科研小组设计提纯金和银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AgCl能与Na2S2O3反应生成[Ag(S2O3)2]3-。
(1)“胆水”的主要溶质是 ;浸出液1含有的金属离子主要是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浸渣1的主要成分是金和银,浸渣2的主要成分是银
B.电沉积阴极反应式是[Ag(S2O3)2]3-+e-=Ag+2S2O32-
C.浸取2中盐酸有利于Au转化为HAuCl4,Ag转化为AgCl,实现有效分离
D.还原步骤中,N2H4与Au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3)浸取1中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细菌氧化”时,FeS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设计实验检验反应产物中的离子: 。
【答案】(1) 硫酸铜 Cu2+ (2)BC
(3) Cu+H2O2+H2SO4=CuSO4+2H2O
(4)4FeS2+15O2+2H2O4Fe3++8SO42-+4H+
取样于三支试管中,向A试管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有Fe3+;向B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有SO42-
【解析】精炼铜产生的铜阳极泥富含Cu、Ag、Au等元素,铜阳极泥加入硫酸、H2O2浸取,Cu被转化为Cu2+进入浸出液1中,Ag、Au不反应,浸渣1中含有Ag和Au;浸渣1中加入盐酸、H2O2浸取,Au转化为HAuCl4进入浸出液2,Ag转化为AgCl,浸渣2中含有AgCl;浸出液2中加入N2H4将HAuCl4还原为Au,同时N2H4被氧化为N2;浸渣2中加入Na2S2O3,将AgCl转化为[Ag(S2O3)2]3-,得到浸出液3,利用电沉积法将[Ag(S2O3)2]3-还原为Ag。
(1)“胆水”的主要溶质是硫酸铜;由分析可知,铜阳极泥加入硫酸、H2O2浸取,Cu被转化为Cu2+以及过量的酸进入浸取液1中,故浸出液1含有的金属离子主要是Cu2+;
(2)A项,浸渣1的主要成分是金和银,浸渣2的主要成分是AgCl,故A错误;B项,电沉积步骤中,阴极发生还原反应,[Ag(S2O3)2]3-得电子被还原为Ag,电极反应式为[Ag(S2O3)2]3-+e-=Ag+2S2O32-,故B正确;C项,浸取2中浸渣1中加入盐酸、H2O2浸取,Au转化为HAuCl4进入浸出液2,Ag转化为AgCl,实现有效分离,故C正确;D项,还原步骤中,N2H4将HAuCl4还原为Au,同时N2H4被氧化为N2,根据化合价升降可知,N2H4与Au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故D错误;故选BC;
(3)浸取1中是铜在硫酸作用下被双氧水氧化生成硫酸铜和水,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H2O2+H2SO4=CuSO4+2H2O;
(4)“细菌氧化”时,将铜矿石中的硫化物转化为硫酸盐,FeS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FeS2+15O2+2H2O4Fe3++8SO42-+4H+,设计实验检验反应产物中的离子,铁离子、硫酸根离子,实验为:取样于三支试管中,向A试管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有Fe3+;向B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有SO42-。
类型三 以矿物综合利用为主
9.(2025·浙江省宁波市高三第一次模拟)以锗石矿(成分为GeS、Cu2S、FeS)为原料,可以实现如下转化。
已知:①Ge与Si同族;②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溶于稀硝酸;
③HNO2是一元弱酸,常温下易分解为NO、NO2。
请回答:
(1)固体氧化物C的化学式为 。步骤Ⅱ中,加入CuO的作用是 。步骤IV可以用来构建Ge-C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工业生产中可以选择铝或铂作为盛装大量浓硝酸的罐体材料
B.在足量氧气情况下,1L0.1mol·L-1 Na2CO3溶液最多可吸收92g气体A
C.步骤Ⅲ中浓盐酸的作用仅作为反应物
D.工业上可通过电解液体D制备金属Ge
(3)NOCl()是一种红褐色液体,易水解。设计实验验证该化合物中含有N、Cl元素。
①实验方案:取NOCl液体,加入足量NaOH溶液,然后 。
②写出NOC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1)GeO2 调节溶液的pH使Fe(NO3)3转化为Fe(OH)3沉淀析出
GeCl4+C6H5MgCl→C6H5GeCl3+MgCl2
(2)B
(3)加入足量的稀硝酸,若出现红棕色气体,则有氮元素;再加入AgNO3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有氯元素。(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NOCl+2OH-=NO2-+Cl-+H2O
【解析】在锗石矿(成分为GeS、Cu2S、FeS)中加入足量浓硝酸,根据流程图可知得到三部分成分,一是得到气体A,根据后面与HCl反应得到产物为NOCl可知气体A为NO2;二是得到溶液B,结合流程图可知其中含有Fe(NO3)3、Cu(NO3)2和过量HNO3,加入CuO消耗硝酸调节溶液pH使Fe(NO3)3转化为Fe(OH)3沉淀析出与Cu2+分离;三是得到固体氧化物C,根据题目,可知C中含Ge元素,则固体氧化物C为GeO2,加入浓盐酸将GeO2转化为液体D(GeCl4)后通过分液进行分离,再将GeCl4与等物质的量的C6H5MgCl反应得到MgCl2和最终产物化合物E:C6H5GeCl3。
(1)固体氧化物C的化学式为GeO2;在步骤Ⅱ中,加入CuO的作用为消耗硝酸调节溶液的pH使Fe(NO3)3转化为Fe(OH)3沉淀析出与Cu2+分离;根据分析,步骤IV为GeCl4与等物质的量的C6H5MgCl反应得到MgCl2和最终产物化合物E C6H5GeCl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GeCl4+C6H5MgCl→C6H5GeCl3+MgCl2。
(2)A项,工业生产中可以选择铝或铂作为盛装大量浓硝酸的罐体材料:铂为贵重金属,从安全和成本考虑一般不能用作盛放大量浓硝酸罐体材料,A错误;B项,在足量氧气情况下,1L0.1mol·L-1 Na2CO3溶液最多可吸收92g气体A:1L0.1mol·L-1 Na2CO3为1mol,气体A为NO2,根据反应2Na2CO3+4NO2+O2=4NaNO3+2CO2可知需要消耗NO2为2mol,质量为92g,B正确;C项,步骤Ⅲ中浓盐酸的作用仅作为反应物:浓盐酸还作为水相的萃取剂使用,C错误;D项,工业上可通过电解液体D制备金属Ge:液体D为液态GeCl4,属于分子晶体,不电离,所以无法用电解液体D制备金属Ge,D错误;故选B。
(3)根据NOCl液体易水解得2种酸:NOCl+H2O=HNO2+ HCl,得到其在碱性中会完全水解后得到相应的盐:NOCl+2NaOH=NaNO2+ NaCl+H2O。①要验证该化合物中含有N、Cl元素,具体操作为:取NOCl液体,加入足量NaOH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将NaNO2转化为HNO2,根据题目已知③HNO2是一元弱酸,常温下易分解为NO、NO2,此时若出现红棕色气体,则证明有氮元素;再加入AgNO3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有氯元素;②根据NOCl液体在碱性中水解的方程式,得到NOC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Cl+2OH-=NO2-+Cl-+H2O。
10.(2025·浙江省绍兴市高三第一次模拟)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含少量Fe、Ag、Au、As等元素)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黄铜矿粉末浮选时,浮选剂分子的一端与矿粉结合,另一端为烃基,属于亲水基团,插入空气泡中,随空气泡上浮至液体表层
B.工业上,气体A经催化氧化、用水吸收后制得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强酸
C.炉渣C的主要成分为FeSiO3
D.B中主要含Cu2S,若忽略杂质参与的反应,每获得1mol Cu,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2)粗铜经电解精炼可得到精铜和阳极泥(含有Ag、Au等贵金属)。
①工业上,在富氧条件下,可用NaCN溶液溶解Ag、Au。其中Au转化为[Ag(CN)2]-,写出Au溶解时的离子反应式: 。
②实验室分离金银合金中的Ag和Au。实验方案:取一定量合金,与足量 充分反应,过滤、洗涤沉淀并干燥,得到Au。滤液用N2H4还原得到Ag。
(3)一元酸D中的阴离子呈四面体,As2O3溶于浓盐酸的过程,体现As2O3的性质是 (选填“氧化性”、“还原性”、“酸性氧化物的性质”、“碱性氧化物的性质”、“热稳定性”之一)。B中除了Cu2S外,含有少量铁元素。验证B中含有铁元素的方法如下:取少量B与热的浓硝酸充分反应,然后 。写出Cu2S溶于热的浓硝酸时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1)CD
(2) 4Au+O2+8CN-+2H2O=4[Au(CN)2]-+4OH- 硝酸
(3)碱性氧化物的性质 加入足量浓氨水,过滤;沉淀用稀硫酸溶解,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含有铁元素 Cu2S+12H++10NO3-=2Cu2++10NO2↑+SO42-+6H2O
【解析】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含少量Fe、Ag、Au、As等元素),粉碎浮选后得到精矿,通入空气焙烧,主要发生反应2CuFeS2+O2Cu2S+ 2FeS+SO2,混合气冷却后,气体A为SO2,固体为As2O3,固体加入浓盐酸的反应为As2O3+6HCl(浓)=2AsCl3+3H2O,得到一元酸D,且D中的阴离子呈四面体,则其杂化方式为sp3,则该阴离子为[AsCl4]-,则一元酸D为H[AsCl4];含Cu2S、FeO等固体加入沙子(主要成分是SiO2)高温反应生成熔渣C为FeSiO3,B中主要含Cu2S,通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反应Cu2S+O22Cu+SO2。
(1)A项,烃基为疏水基团,A错误;B项,气体A为SO2,经催化氧化、用浓硫酸吸收后制得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强酸,即H2SO4,B错误;C项,FeO与SiO2高温反应生成FeSiO3,则熔渣C主要成分为FeSiO3,C正确;D项,由方程式可知,氧元素和铜元素化合价均降低,Cu2S+O22Cu+SO2,则每获得1mol Cu,转移的电子数为3NA,D正确;故选CD;
(2)①在富氧条件下,可用NaCN溶液溶解Ag、Au。其中Au转化为[Au(CN)2]-,其中氧气做氧化剂,CN-做配离子,配平反应为4Au+O2+8CN-+2H2O=4[Au(CN)2]-+4OH-;②由已知信息可知,分离Ag和Au,最后得到的沉淀为Au,则Ag被溶解过滤除掉,能溶解Ag则选用硝酸,得到硝酸银后,用N2H4还原得到Ag;
(3)由分析可知,一元酸D为H[AsCl4];则As2O3溶于浓盐酸的过程,发生的反应是As2O3+6HCl(浓)=2AsCl3+3H2O,体现的是碱性氧化物的性质;取少量B与热的浓硝酸充分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剩余的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若直接加入KSCN溶液,KSCN溶液会被硝酸氧化,故应加入足量浓氨水,过滤;沉淀用稀硫酸溶解,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含有铁元素;Cu2S溶于热的浓硝酸时的离子方程式,Cu元素被氧化为Cu2+,S元素被氧化为SO42-,浓硝酸被还原为NO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离子反应为Cu2S+12H++10NO3-=2Cu2++10NO2↑+SO42-+6H2O。
11.(2025·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高三选考模拟)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FeCuS2,含少量SiO2)为原料,相关转化关系如下。
已知:①反应1中Fe不变价,且固体A为单一化合物;
②Cu2(OH)3Cl具有疏松结构。
(1)固体A的化学式为 ;SOCl2的电子式为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CuCl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
B.在该环境生锈后,铜锈可隔绝空气,减缓生锈速度
C.气体B具有还原性所以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SOCl2与AlCl3·6H2O混合共热可制得无水AlCl3
(3)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 。
(4)①反应4生成的物质D难溶于水,同时生成两种酸性气体,则反应4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设计实验验证物质D中的氯元素 。
【答案】(1) FeSiO3
(2)BC
(3)4CuCl+O2+4H2O=2Cu2(OH)3Cl+2HCl
(4) SOCl2+CH3CH2OH→CH3CH2Cl+ SO2+HCl 取少量CH3CH2Cl与NaOH溶液共热至溶液不再分层,加稀硝酸酸化至溶液呈酸性。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CH3CH2Cl中有氯元素
【解析】根据流程可知气体B中含S元素,B为SO2,固体A中含Fe和Si,黄铜矿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uS2+SiO2+5O2Cu+2FeSiO3+4SO2,故B为SO2,A为FeSiO3;粗铜与HCl和氧气反应得到CuCl,CuCl与O2和水反应得到Cu2(OH)3Cl,反应方程式为:4CuCl+O2+4H2O=2Cu2(OH)3Cl+2HCl;SO2与等物质的量的氯气反应得C:SO2Cl2,SO2Cl2与SCl2反应得到SOCl2,SOCl2与乙醇反应得到D,方程式为:SOCl2+CH3CH2OH→CH3CH2Cl+ SO2+HCl,D为CH3CH2Cl。
(1)根据分析,固体A的化学式为:FeSiO3;SOCl2中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电子式为:。
(2)A项,CuCl不溶于水,但能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能溶于稀硝酸,A正确;B项,Cu在该环境生锈后,铜锈为多孔结构,不能隔绝空气,故不能减缓生锈速度,B错误;C项,气体B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错误;D项,SOCl2与AlCl3·6H2O混合共热可制得无水AlCl3、HCl和SO2,D正确;故选BC。
(3)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4CuCl+O2+4H2O=2Cu2(OH)3Cl+2HCl。
(4)①根据分析,反应4的化学方程式为:SOCl2+CH3CH2OH→CH3CH2Cl+ SO2+HCl;②卤代烃需要先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再用硝酸调至酸性后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沉淀颜色,故实验方案为:取少量CH3CH2Cl与NaOH溶液共热至溶液不再分层,加稀硝酸酸化至溶液呈酸性。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CH3CH2Cl中有氯元素。
12.钒主要用于钢铁工业,钒钢用于国防尖端工业。钒钛磁铁矿精矿中主要有用物相为FeTiO3、Fe3O4、FeO、V2O3,主要杂质为MgO、Al2O3、SiO2和CaO,用钒钛磁铁矿精矿制备五氧化二钒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V2O3中V的化合价为 价;基态V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
(2)在进行钠化焙烧时,钒转化为水溶性的偏钒酸钠(NaVO3),写出“焙烧”时生成偏钒酸钠的化学方程式: 。
(3)常温下,在钒液中加入NH4HCO3和(NH4)2CO3溶液,通过两者的比例不同,调节适当的值进行沉钒,“沉钒”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沉钒”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结合图中信息,获得偏钒酸铵晶体的最佳温度和为 。
(4)钛渣可用于生产氮化钛,氮化钛广泛用于耐高温、耐磨损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氮化钛的一种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中A点原子的坐标为(0,0,0),B点原子的坐标为,则晶胞中距离A点最远的白球的坐标参数为 ;若晶胞的棱长为,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则该氮化钛的密度为 g· cm-3(用含a、NA的代数式表示)。
(5)钒液流电池具有高安全性等优点,在电化学储能领域中脱颖而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由含有不同价态钒离子的硫酸溶液构成,放电时,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写出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
【答案】(1) +3 3d34s2
(2)V2O3+O2+ Na2CO32NaVO3+CO2
(3) VO3-+NH4+=NH4VO3↓ 15℃、9.34
(4) (1,1,1)
(5) VO2++2H++e-=VO2++H2O
【解析】(1)V2O3中O的化合价为-2价,则V的化合价为+3价;V的原子序数为23,基态V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34s2;
(2)“焙烧”过程中V的化合价发生改变,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V2O3+O2+ Na2CO32NaVO3+CO2;
(3)钒液中含有VO3-,加入铵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的盐,则“沉钒”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VO3-+NH4+=NH4VO3↓;由图可知,获得偏钒酸铵晶体的最佳温度和pH值为15℃、9.34;(4)由图可知,距离A点最远的白球的坐标为(1,1,1);N原子位于晶胞的8个顶点和6个面的面心位置,所以晶胞中N原子的个数为,Ti原子位于12条棱的中点和晶胞的中心,所以晶胞中Ti原子的个数为,则晶胞的密度为;(5)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因而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VO2++2H++e-=VO2++H2O。
类型四 陌生物质推断为主
13.某固态化合物Y的组成为Sr4FeMnO6(CO3),以Y为原料可实现如下转化:
已知:溶液C中金属离子与NH3均不能形成配合物。请回答:
(1)写出溶液C中的所有阳离子 。
(2)步骤V中的反应为3Fe+4H2O(g)Fe3O4+4H2,请说明能够较完全转化为Fe3O4的两个原因是:①生成Fe3O4降低了体系的能量;②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固体B中含有单质
B.步骤Ⅱ反应促进了NH4+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C.步骤Ⅲ可推断碱性Sr(OH)2>Mn(OH)2
D.直接加热SrCl2·6H2O不能得到SrCl2
(4)固体Y可与溶液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气体中除H2以外的两种主要成分 。
【答案】(1) Sr2+、Mn2+、NH4+、H+
(2)水蒸气带出H2,促进平衡正向移动
(3)BC
(4)Sr4FeMnO6(CO3)+2I-+14H+=4Sr2++Fe2++Mn2++CO2↑+I2+7H2O
(5)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CuSO4粉末的硬质玻璃管中,固体变蓝,说明有水蒸气,再继续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说明有CO2气体。
【解析】固体D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3O4,则D为Fe,溶液C和一水合氨反应生成Mn(OH)2和溶液E,溶液E经一系列操作得到SrCl2·6H2O,则溶液E中含Sr2+,溶液C中含有Sr2+、Sr2+,固体B为Fe、MnO、SrO,气体A为H2、CO2和水蒸气。
(1)由步骤Ⅳ知,溶液E中含Sr2+,由步骤Ⅱ和步骤Ⅲ知,则溶液C中的所有阳离子:Sr2+、Mn2+、NH4+、H+;
(2)由反应3Fe+4H2O(g)Fe3O4+4H2可推测,Fe能够较完全转化为Fe3O4的两个原因:①生成Fe3O4降低了体系的能量;②水蒸气带出H2,促进平衡正向移动;
(3)A项,固体B中含有MnO而不含Mn单质,A错误;B项,步骤Ⅱ中,MnO、SrO可与NH4+水解产生的H+反应,从而促进了NH4+水解平衡正向移动,B正确;C项,步骤Ⅲ生成了Mn(OH)2沉淀而未生成Sr(OH)2沉淀,说明碱性:Sr(OH)2>Mn(OH)2,C正确;D项,Sr与Ca处于同一主族,Sr比Ca活泼,SrCl2属于强酸强碱盐,直接加热SrCl2·6H2O可得到SrCl2,D错误;故选BC。
(4)固体Y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Y具有氧化性,HI溶液中的I-离子具有还原性,Y与HI溶液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r4FeMnO6(CO3)+2I-+14H+=4Sr2++Fe2++Mn2++CO2↑+I2+7H2O;(5)气体A为H2、CO2和水蒸气,除H2以外的两种气体为CO2和水蒸气,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CuSO4粉末的硬质玻璃管中,固体变蓝,说明有水蒸气,再继续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说明有CO2气体。
14.某固体混合物A由FeSO4、ZnCl2和Cu(NO3)2组成,3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①Zn2+的化学性质与Al3+相似,但会形成[Zn(NH3)4]2+。
②一些阳离子的开始沉淀至完全沉淀的范围:Fe2+(6.3~8.3)、Fe3+(1.5~2.8)、Zn2+(5.4~8.0)、Cu2+(4.7~6.2)。
③Ag2SO4微溶于硝酸。
请回答:
(1)气体B的主要成分为 ,2mol气体B与1mol Cl2化合生成2mol C,C的空间构型为 。
(2)溶液F中除OH-、Cl-外的阴离子还有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实验中的转化关系可得:Ksp[Fe(OH)3]<Ksp[Cu(OH)2)]
B.调pH范围应控制在2.8~5.4
C.X可以使用氨水或NaOH
D.气体B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之一
(4)请设计实验检验A中的氯离子 。
(5)新制蓝色沉淀的悬浊液中通入SO2,产生紫红色固体,写出该反应离子方程式: 。
【答案】(1) NO V形
(2) SO42-、NO3-、ZnO2-
(3)AD
(4)取少量固体A用蒸馏水溶解,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后过滤,取滤液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有Cl-(或取少量固体A用蒸馏水溶解,滴加少量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有Cl-)
(5) Cu(OH)2+SO2+2OH-=Cu+SO42-+2H2O
【解析】混合物中的NO3-遇到H+可表现强氧化性,被Fe2+还原成NO气体,Fe2+被氧化为Fe3+,无色气体B为NO,溶液D加入NaOH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若加入过量NaOH溶液,Zn2+与过量的OH-反应生成ZnO2-,Cu2+与过量的OH-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若加入过量氨水,Zn2+、Cu2+都转化为配离子,没有沉淀产生。
(1)B为NO无色气体,2NO+Cl2=2NOCl,NOCl分子中,以N为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则空间构型为V形。
(2)根据分析,Fe2+最终生成Fe(OH)3沉淀,Zn2+与过量的OH-生成ZnO2-,则溶液F中含有的阴离子有OH 、Cl 、SO42-、NO3-、ZnO2-。
(3)A项,溶液D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时,先生成Fe(OH)3沉淀,则Ksp[Fe(OH)3]<Ksp[Cu(OH)2)],A正确;B项,调pH范围时,要确保Fe3+完全沉淀,而Cu2+、Zn2+不能生成沉淀,也就是溶液的pH应控制在2.8~4.7,B不正确;C项,X可以使用NaOH,但不能使用氨水,否则没有蓝色沉淀产生,C不正确;D项,气体B为NO,它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之一,D正确;故选AD。
(4)在溶液中,检验Cl-时,通常加入Ag+,但SO42-也能与Ag+产生白色沉淀,从而干扰Cl-的检验,所以设计实验时,应注意排除SO42-的干扰。Ag2SO4微溶于HNO3,也可不使用Ba(NO3)2,而是直接加入AgNO3溶液,将生成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从而得出检验A中的氯离子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固体A用蒸馏水溶解,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后过滤,取滤液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有Cl-(或取少量固体A用蒸馏水溶解,滴加少量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有Cl-)。
(5)新制蓝色沉淀Cu(OH)2的悬浊液中通入SO2,产生紫红色固体Cu,则SO2被氧化为SO42-,该反应离子方程式:Cu(OH)2+SO2+2OH-=Cu+SO42-+2H2O。
15.已知难溶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Ba4MnFeO6CO3,对进行如下实验,部分产物已经略去。
已知:中的金属元素在该实验条件下不能与NH3产生配合物。
(1)高温下在H2气流中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填“属于”或“不属于”),中钡元素的化合价为 。
(2)步骤Ⅳ可以进行的原因除了生成Fe3O4降低体系的能量之外,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能够发生的原因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溶液D中阳离子只有NH4+
B.若磁铁能吸引反应Ⅳ的剩余固体,则证明铁有剩余
C.步骤Ⅱ中的氯化铵溶液也可以用盐酸代替
D.依据步骤Ⅲ可知碱性强弱Ba(OH)2>Mn (OH)2
(4)固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溶液反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设计实验检验混合气体A(除H2外)的成份 。
【答案】(1)属于 +2价
(2)水蒸气流不断带出生成的氢气促进反应正向移动
(3)D
(4)Ba4MnFeO6CO3+14H++2I-=4 Ba2++Mn2++Fe2++I2+CO2↑+7H2O
(5)先将混合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若变蓝,说明有水蒸气,再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若出现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固体单质C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3O4,C为Fe,混合溶液C和氨水反应生成Mg(OH)2和NH4Cl溶液,混合溶液C中含有Mg2+,固体混合物B中含有Fe和MgO,气体混合物A为H2和CO2。
(1)Y高温下在氢气气流中高温分解生成了Fe,元素价态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钡元素价态为+2。
(2)步骤Ⅳ能够进行的原因,从化学平衡角度进行解释的话是因为通入氢气气流,带走了水蒸气产物,平衡正移。
(3)A项,溶液D的阳离子除了铵根离子,还有氢离子和钡离子,故A错误;B项,发生反应Ⅳ后固体有四氧化三铁,磁铁能吸引四氧化三铁,因此不能证明有铁剩余,B错误;C项,步骤II中的氯化铵溶液有两个作用,一是防止铁离子水解,二是调节pH,因此不能用盐酸代替,C错误;D项,由步骤III可以判断出氢氧化钡的碱性大于氢氧化锰的碱性,D正确;故选D。
(4)固体Y在HI溶液下发生反应,生成碘单质,钡离子,锰离子,亚铁离子和二氧化碳,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为:Ba4MnFeO6CO3+14H++2I-=4 Ba2++Mn2++Fe2++I2+CO2↑+7H2O 。(5)混合气体A除了氢气外还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首先可以通过无水硫酸铜,若呈蓝色,则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接着再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有二氧化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