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13课卖油翁(原卷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13课卖油翁(原卷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9 12:24:57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小人物”
第13课 卖油翁
板块导航
01/学习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02/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
03/课前导学 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延申思考探究,深入理解知识;预习判断检测,及时效果验收
04/课堂探究 课堂知识探究,全面学会知识
05/考点导航 依据课本知识,探究中考考点
06/分层训练 基础提升拓展,突破学习任务
1.语言构建与运用: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学常识。(重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根据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重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根据人物形象设计朗读情境,深入感受人物身上的品质。(难点)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老翁身上自信、自谦的做人品质(难点)
基础感知
1.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2.补充资料
《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3.写作背景
陈尧咨性情刚戾,但办事决断。他做地方官时注重水利,知永兴军(今陕西)时,发现长安饮水十分困难。便组织人力,疏通了龙首渠,解决了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但陈尧咨为人盛气凌人,为政“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在出知亳州时作该文,记载了关于陈尧咨的一个故事。欧阳修想通过这件小事,表达熟能生巧的道理。
4.文章主旨
这则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告诫人们,即使有长处也不能过分骄傲。
5.重点字词
(1)重点词语
善射:擅长射箭。
以:凭借。
自矜(jīn):自夸。
家圃(pǔ):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
释担:放下担子。释,放。而:表承接。
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去:离开。
发:射,射箭。
但微颔(hàn)之:只是微微对此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不过。颔之,就是”对之颔”。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但手熟尔:不过手熟罢了。但,只,不过。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忿然:气愤的样子。然,........的样子。
安:怎么。轻吾射:看轻我射箭(的本领)。轻,作动词用。
以我酌(zhuó)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酌,斟酒,这里指倒油。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覆:盖。
徐:慢慢地。杓:同“勺”。
沥之:注入葫芦。沥,注。之,指葫芦。
惟:只,不过。
遣之:让他走,打发。
古今异义
但手熟尔(但:只,不过。今常用为转折连词。句意:只是手熟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尔<吾:人称代词。尔,“你”的意思;吾,“我”的意思。现已无此义。)
安:疑问代词,怎么。今常用于“安静”<“安全”讲。)
(2)一词多义
【之】
①但微颔之(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②以我酌油知之(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③以杓酌油沥之(之:代词,指葫芦。)
④笑而遣之(之:代词,代卖油翁,译为“他”。)
【其】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其:代陈尧咨。)
②以钱覆其口(其:代词,代葫芦,译为“它的”。)
【以】
①以我酌油知之(以:介词,凭。)
②以钱覆其口(以:介词,用。)
【射】
①尝射于家圃(射:动词,射箭。)
②尔安敢轻吾射(射:名词,射箭的本领。)
【而】
①释担而立(而:表顺接的连词。)
②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而:转折连词。)
③康肃笑而遗之(而:修饰连词。)
(3)词类活用
【轻】
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做动词,看轻。句意:你怎么能看轻我射箭的本领?)
【遣】
康肃笑而遗之(“遣”:使动用法,“使……走”,打发。句意: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射】
汝亦知射乎(“射”:动词做名词,射术。句意:你也知道射术吗?)
(4)特殊句式
倒装句
尝射于家圃(状语后置。句意:曾经在家中的菜园里射箭。)
省略句
自钱孔入(句首承前省略了主语“油”,译时补出。句意:油从钱孔滴入。)
思考提升
(1)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卖油翁。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意近即可)
(2)描述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这两段文字,哪一段写得比较详细,哪一段写得比较简略,这是为什么?
答:写卖油翁沥油一段详细,为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服对方的形象;略写陈尧咨的射技,只用“十中八九”略写,对他恃技骄横则较详,便于突出各自性格,突出文章中心。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不行。“睨”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其他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4)概括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性格特点:
尧咨因善射而自以为是,骄傲自大,不可一世;卖油翁身怀绝技,但含而不露,而又谦虚谨慎。
(5)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词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①睨、颔自矜
②吾射不亦精乎;忿然;尔安敢轻吾射。
(6)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本文通过康肃公“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小事,说明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7)出现在本文中的成语是:熟能生巧
探究一 朗读·明事件
1.请同学们大声诵读课文,并在头脑中自行翻译。
师:同学们,老师请你来找茬!下列译文中有六处词语的翻译错误,请独具慧眼的你快速找出,找出后不要做声,速速举手抢答。
明确:
善:喜欢 自矜:自夸 睨之:斜着眼看 忿然:气愤的样子。
惟:只,不过。 遣:打发。
2. 对联形式复述课文。
同学们,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大家能复述出来吗?今天我们换一种形式——对对联明事件。请同学们回答问题,问题的答案就是对联的内容,快展现它的全貌吧!
注意:对联是需要工整对仗的!
本文写了哪两个人?——陈尧咨卖油翁
本文写了哪两件事?——陈尧咨射箭卖油翁酌油
请在事件后面加上故事结果。——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卖油翁酌油钱不沾湿
请在故事结果后面再加上对方的反应。
——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卖油翁但微颔之。
卖油翁酌油钱不沾湿,康肃公笑而遣之。
探究二 赏读 析人物
请你做评委,全方位考量北宋参评选手,评选出“德艺双馨”的大国工匠。
陈尧咨担任朝廷尚书工部侍郎,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状元郎,身份地位显赫无比;卖油翁无名无氏,是一位年迈的市井老人,没有任何显赫的背景。
1.请同学们找出双方技艺的句子,比拼其“艺”,找出相应句子后请举手回答。
明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发矢十中八九。
陈尧咨:当世无双的神箭手
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卖油翁:手艺精湛的民间绝手
2.同学们请在陈尧咨和卖油翁说话前添加表达语气、神态、动作的词语,说明理由,同桌
小组展示演读,比拼其“德”。
师:康肃( )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
明确:
(傲慢无礼)语言描写,通过“亦、乎”两个虚词和结尾的两个“?”连续两问,语气盛气凌人,一是对卖油翁的态度表示不满;二是言语之间不乏轻蔑和质问之意,“自矜”之状跃然纸上。
翁( )曰:“无他,但手熟尔。”
明确:(平静)语言描写,通过结尾的句号,看出卖油翁谦虚、平静、自信的态度。
师:本轮“德”的比拼,结果显而易见,卖油翁胜!我们再来看两处细节:
康肃( 忿然 )曰:“尔安敢轻吾射!”
明确:(用手指着)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忿然”表现的是他遭否定后的暴躁神态,这是陈尧咨在被人轻视后的恼怒和不善罢甘休的蛮横语言。“忿然”的神态和盛气凌人的语气,把他的骄横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翁( )曰:“以我酌油知之。”
明确:(冷静)语言描写,通过“以”和结尾的“。”看出卖油翁很镇定、很自信。
“康肃笑而遣之”。你怎么看待这个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笑?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请对“笑”进行“补白”并解释理由。
康肃( )笑而遣之。思考:康肃公的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呢?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明确:
▲赞赏地笑。通过一个“笑”字可以看出陈尧咨对卖油翁倒油技术的肯定和欣赏。
▲尴尬地笑。因为康肃公很难为情,从卖油翁的言行里,他感觉到了自己之前言行的
骄傲,认识到了错误,所以不好意思。
▲羞愧地笑。康肃公为自己之前傲慢的言行感到了自责与惭愧,认识到天外有天,人
外有人,自己只是十中八九,却如此骄傲,而老翁滴油不漏,却如此内敛,自己竟然不如一个卖油的老翁。
▲无奈地笑。康肃公从卖油翁的言行里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他又放不下自己的
身份和脸面向老翁承认错误和道歉,所以只能苦笑着让老翁走了。
3.梳理形象,综合评价
卖油翁:身怀绝技却不张扬;懂得如何教育人,聪明谦虚;不卑不亢。
陈尧咨:骄傲自大,虚荣;但有知错就改的精神。
我们今天的“寻访北宋大国工匠”活动,获得“德艺双馨匠人奖”的是——卖油翁!请大家一起朗读老师为其撰写的颁奖词。
探究三比读 探主旨
师:同学们,其实课本选文和欧阳修的终稿还有区别,编入教材时删去了最后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庖丁解牛”、“轮扁斫轮”这两个故事都出自《庄子》。
1.读一读《庖丁解牛》这篇文章。
(学生读,教师评价)
《庖丁解牛》讲述的是庖丁为梁惠王宰牛的故事。庖丁在宰牛时,动作熟练自如,能够根据牛的身体结构,巧妙地避开筋骨相连的地方,使用刀刃的空隙进行切割,使得宰牛过程既不伤害刀刃,又节省了体力。庖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观察,掌握了牛的身体结构规律,使得宰牛成为了一种艺术。他的这种做法被用来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2.我们再来找同学给大家读一读《轮扁斫轮》这篇文章。
《轮扁斫轮》讲述的是轮扁认为齐桓公的书是圣人留下的糟粕,齐桓公要求轮扁说明白否则就杀了他。轮扁说他的观点是从自己几十年的木工生涯中推断出来的,即使把经验教给儿子,也只是糟柏。齐桓公读的书是已死的古圣人写的,他们已把自己的精华带入了坟墓,那留下来的只是糟柏。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长期实践而技艺精湛的老手就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3.师:请同学们思考,《卖油翁》、《庖丁解牛》、《轮扁斫轮》这三个故事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同学们,一个真正在技术上达到很高境界的人,是不会骄傲的,而是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这就是“工匠精神”。
老师请大家看一看真正的大国工匠!(播放视频)
这样高超的技艺是如何练就的呢?不难想象,这就是在一次次的尝试、探索和实践,一次次的总结、反思、改进中得来的。
4.文中的卖油翁达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
第一,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给了自己行走江湖的底气;
第二,他认同自己,肯定自己、欣赏自己 ,获得内心的安定与从容。
教师寄语:
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用“工匠精神”做好一件事,哪怕生命渺小,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既能抵达出神入化的人生境界,也能享受内心的自信与从容 。
拓展探究,布置作业
1.思考: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葫芦里灌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再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联系北宋重文轻武的风气和欧阳修的写作意图)
2.寻找身边的“大国工匠”,为其完成一份信息卡片,并为其撰写一段颁奖词。

考点一:人物形象
【原文】文中两个人物,你认为谁是主人公呢?请你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至少两条理由)
【分析】示例一:主人公是“卖油翁”。结合“文章题目是‘卖油翁’”可知,题目作为文章的重要标识,通常与主要人物紧密相关。以“卖油翁”为题,暗示了卖油翁在故事中的核心地位。由此可知,卖油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结合“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翁曰:‘无他,但手熟尔’”“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等多处对卖油翁言行的详细描写可知,文章在内容上对卖油翁的着墨较多,细致刻画了卖油翁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由此可知,卖油翁是文章重点刻画的对象,是主人公。结合“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可知,卖油翁通过自己酌油的演示,阐述了“熟能生巧”这一关键道理,而这正是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由此可知,卖油翁是体现中心思想的关键人物,理应是主人公。结合“本单元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卖油翁就是文中的小人物”可知,从单元整体编排意图来看,卖油翁符合单元所聚焦的“小人物”范畴,更能体现单元主题。由此可知,卖油翁是文章主人公。
示例二:主人公是“陈康肃公”。结合“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康肃笑而遣之”可知,文章开篇点明陈康肃公的善射及自矜,引出故事;结尾以陈康肃公“笑而遣之”结束,整个情节围绕陈康肃公的情绪变化展开,如从自矜到忿然,再到最后的“笑”。由此可知,陈康肃公在文章结构中起到了串联情节的关键作用,是故事的核心人物。
结合“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可知,陈康肃公恃技而骄,卖油翁的出现及言行是为了点醒他,让他认识到不应骄傲自满。作者通过对陈康肃公这一人物的刻画及他思想转变的过程,表达了对恃技而骄这种态度的讥讽。由此可知,陈康肃公是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人物,是主人公。
【答案】示例一:主人公是“卖油翁”。文章题目是“卖油翁”,说明卖油翁就是主要人物;内容方面,关于卖油翁的描写较多;从中心来看,卖油翁是体现中心思想的人,作者想通过卖油翁来表达“熟能生巧”的道理;从单元设置来看,本单元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卖油翁就是文中的小人物。
示例二:主人公是“陈康肃公”。从结构来看,文章以陈康肃公开头,又以陈康肃公结束,情节随着陈尧咨的情绪起伏行进;从主旨来看,作者写此文的主旨在于讥讽陈康肃公的恃技而骄,作者设置卖油翁这一角色,是为了点醒他。
考点二:描写方法
【原文】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试举例说明。
【分析】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来说,语言是最直接展示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方式之一。在文中,陈尧咨的语言充分体现了他的傲慢。例如,“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两句话,通过反问的形式,将陈尧咨自恃射箭技艺高超、轻视他人的心态展露无遗。他用这种带有挑衅和炫耀的语言,向卖油翁传达出一种“你根本不懂射箭,我的射箭技术才是最精湛的”这样的想法。再看“尔安敢轻吾射!”这句话,当卖油翁用“无他,但手熟尔”来评价他的射箭技术时,陈尧咨被激怒,用愤怒的语气表达自己的不满。“安敢”一词加强了语气,显示出他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射箭技艺的轻视,这一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他傲慢无礼、不容置疑的性格特点。
动作描写能够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行为特点和熟练程度。卖油翁的动作描写体现了他倒油技艺的娴熟。如“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这一系列动作,“取”“置”“覆”“酌”“沥”这些连续的动词,清晰地展示了卖油翁倒油的过程。“徐”字更是表现出他不慌不忙、从容淡定的状态,让读者仿佛看到了卖油翁熟练而精准地进行倒油的画面,从而形象地展现出他倒油技艺的高超。这些动作描写与他沉稳自信的性格相呼应,使卖油翁的形象更加立体。
【答案】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如“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等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等动作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卖油翁倒油技艺的娴熟。
基础过关练
1.(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文学常识填空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卷一,作者是 ,字永叔,号 ,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有唐朝的 、 ,宋朝的 、 、 、 、 、 。
【答案】 欧阳修 醉翁 北宋 韩愈 柳宗元 苏轼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卖油翁》的作者是欧阳修。他是北宋时期极为重要的一位人物,在政治和文学领域都有着深远影响。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取自他的“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老于其间”这六个“一”。他去世后谥号为文忠,谥号往往是对一个人一生品德、功绩等方面的一种评定性称呼。
“唐宋八大家”是对唐朝和宋朝八位散文大家的合称。唐朝的两位:分别是韩愈和柳宗元。韩愈,他的散文气势磅礴、笔力雄健,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的散文传统,摒弃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像《师说》等作品影响深远。柳宗元,其散文题材多样,山水游记尤为出色,如《永州八记》,将写景与抒情、哲理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文学魅力,同时他也在文学理论等方面有着重要贡献。宋朝的六位:除了欧阳修外,还有苏轼,他是北宋文学大家,诗词文俱佳,散文风格挥洒自如、豪放自如,如《赤壁赋》等作品尽显其文学才华;苏洵是苏轼的父亲,其文章以议论见长,笔锋老辣,《六国论》是其经典之作;苏辙是苏轼的弟弟,散文汪洋澹泊,有自己独特的韵味,著有《栾城集》等;王安石,不仅在政治上推行变法影响巨大,其散文简洁峻切,往往针砭时弊,像《伤仲永》就很有代表性;曾巩,其文以“古雅、平正、冲和”著称,叙事条理清晰,比如《墨池记》等作品体现了他的文学功底。
2.(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陈康肃公善射( )
(2)公亦以此自矜( )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4)但微颔之( )
(5)尔安敢轻吾射( )
(6)以我酌油知之( )
(7)以钱覆其口( )
(8)康肃笑而遣之( )
【答案】 擅长 自夸
放下 点头 怎么 凭、靠 盖 打发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1)句意: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善:擅长。
(2)句意: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自矜:自夸。
(3)句意: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释:放下。
(4)句意:(卖油翁)只是对此微微点头。颔:点头。
(5)句意: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安:怎么。
(6)句意: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以:凭、靠。
(7)句意:(卖油翁)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覆:盖。
(8)句意: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遣:打发。
3.(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一词多义
(1)射:陈康肃公善射( ) 尔安敢轻吾射( )
(2)尔:但手熟尔( ) 尔安敢轻吾射( )
(3)自:公亦以此自矜( ) 自钱孔入( )
(4)以:公亦以此自矜( ) 以我酌油知之( )
(5)而: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6)之:睨之久而不去( ) 以我酌油知之( )
【答案】 射箭 射箭的本领 同“耳”,相当于“罢了” 你 自己 从 凭借 凭、靠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件事 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1)陈康肃公善射:陈尧咨擅长射箭。射:射箭。
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射:射箭的本领(技艺)。
(2)但手熟尔:只是手法熟练罢了。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你。
(3)公亦以此自矜:康肃公也凭这个自夸。自:自己。
自钱孔入:油从钱孔注入。自:从。
(4)公亦以此自矜:康肃公也凭这个自夸。以:凭借。
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
(5)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而:连词,表顺承,可不译。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油从钱孔注入,可是钱却不被沾湿。而: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6)睨之久而不去: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件事。
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4.(2024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文言虚词
(1)以:
以我酌油知之
以钱覆其口
(2)而: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康肃笑而遣之
(3)之:
以我酌油知之
康肃笑而遣之
(4)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以钱覆其口
(5)于:尝射于家圃
(6)然:康肃忿然曰
(7)乃: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答案】 介词,凭、靠 介词,用 连词,表状态,可不译 连词,表状态,可不译 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代词,指卖油翁 代词,指陈尧咨 代词,指葫芦 介词,在 ……的样子 连词,于是,便
【解析】略
5.(2024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通假字
(1)但手熟尔
同 ,意思是:
(2)徐以杓酌油沥之
同 ,意思是:
【答案】 尔 耳 相当于“罢了” 杓 勺 勺子
【解析】略
6.(2024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通假字
(1)但手熟尔
同 ,意思是:
(2)徐以杓酌油沥之
同 ,意思是:
【答案】 尔 耳 相当于“罢了” 杓 勺 勺子
【解析】略
能力提升练
(23-24七年级下·黑龙江齐齐哈尔·阶段练习)
卖油翁
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7.写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释担:( ) 睨之:( )
忿然:( ) 遣之:( )
尔安敢轻吾射:( ) ( )
释担而立:( ) 以钱覆其口:( )
8.翻译下列句子。
①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无他,但手熟尔。
9.“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10.概括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性格特点。
陈尧咨:
卖油翁:
11.文中 、 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12.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7. 放下 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气愤 打发 怎么 轻视 连词表顺承,然后 代词,代指葫芦 8.①他曾经在自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②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9.不可以。“睨”表示斜着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换成其他词,表达不出这种效果。 10. 陈尧咨:因善射而自以为是,骄傲自大,不可一世。 卖油翁:身怀绝技,但含而不露,谦虚谨慎。 11. 睨 颔 12.本文通过康肃公“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小事,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导语】《卖油翁》篇幅短小却意味深长。通过陈尧咨善射与卖油翁酌油的故事,生动展现两人形象,陈尧咨自矜暴躁,卖油翁沉稳谦逊。以对话和动作描写推动情节,用“熟能生巧”这一道理,引发人们对技艺学习和为人处世的思考,通俗易懂又富有哲理。
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释担(句意):放下担子。释:放下。
睨之(句意):斜着眼看他。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忿然(句意):气愤的样子。忿:气愤。
遣之(句意):打发了他。遣:打发。
尔安敢轻吾射(句意):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安:怎么。轻:轻视。
释担而立(句意):放下担子站在一旁。而:连词表顺承,然后。
以钱覆其口(句意):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其:代词,代指葫芦。
8.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注意:
①尝:曾经。圃:园子。释:放下。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去:离开。
②无:没有。但:只,只是。尔:罢了。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睨”字在句中的意思是斜着眼看,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技艺的不以为意和轻视的态度。如果将“睨”换成“看”“望”“观”等词,这些词表达的都是正眼看或者仔细观察的意思,无法准确传达出卖油翁斜眼旁观、略带不屑的神态。因此,换成其他词不可以。
10.本题考查人物性格分析。
根据第①段中的“公亦以此自矜”和第②段“尔安敢轻吾射”等质问卖油翁的话语中可以看出陈尧咨的性格特点自负骄傲、傲慢无礼、自大狂妄且暴躁易怒。
根据第②段“以我酌油知之”可知,他用酌油的技巧证明“手熟”的道理,表现出他的技艺高超、智慧沉稳、从容不迫和自信。根据第①段“但微颔之”可知,他既不卑不亢,也不过分夸赞,表现出谦逊和理性。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第①段中的“睨之久而不去”可知,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箭术不以为意,并不十分赞赏。“睨”体现了他的轻视;根据第①段中的“但微颔之”可知,卖油翁看见他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点头,认为不过是“手熟”的原因。“颔”表示有一定认可但又认为不过如此。因此“睨”和“颔”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12.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根据第②段的“惟手熟尔”可知,这篇短文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通过卖油翁倒油的技艺和对陈尧咨射箭的评价,强调了任何技艺只要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就能掌握其中的技巧。同时也告诉人们不要骄傲自满,即使有长处也不应自矜。
【点睛】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没有第二人能比得上,他也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他曾经在自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卖油的老翁见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滴入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而铜钱却没有被沾湿。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打发了他。
(23-24七年级下·浙江金华·期中)甘凤池传
甘凤池,江南江宁人。少以勇闻。康熙中,客京师贵邸①。力士张大义者慕其名,自济南来见。酒酣,命与凤池角,凤池辞,固强之。大义身长八尺余,胫力强大,以铁裹拇②,腾跃若风雨之骤至。凤池却立倚柱,俟其来,承以手,大义大呼仆。血满靴,解视,拇尽嵌铁中。即墨③马玉麟,长躯大腹,以帛约身,缘墙升木,捷于猱④。客扬州巨贾家,凤池后至,居其上。玉麟不平,与角技,终日无胜负。凤池曰:"此劲敌,非张大义比!"明日又角,数蹈其瑕,玉麟直前擒凤池,以骈指却之,玉麟仆地,惭遁。凤池尝语人曰:“吾力不逾中人所以能胜人者善借其力以制之耳。”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释】:①贵邸:指王侯宅第。 ②拇:这里指脚趾。 ③即墨:地名。 ④猱:猿猴类动物。
13.运用表格中提供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
文言语句 方法 示例 释义
凤池辞 课内迁移法 蒙辞以军中多务 ①
凤池尝语人曰 尝射于家圃 ②
以驻指却之 查阅字典法 A.拒绝,推辞;B。退;C。除,消除。 ③ (填字母)
腾跃若风雨之骤至 联系成语法 疾风骤雨 ④
14.用“/”给划线句断句。(限2处)
吾力不逾中人所以能胜人者善借其力以制之耳
1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玉麟不平,与角技,终日无胜负。
16.本文尾句中的“耳”与“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卖油翁》)中的“尔”表达的情感相同吗?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17.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1号挑战者:张大义从“(1)(填文中句子)”看出张大义(2)的特点。 (3)本文写了两场结局相同的对决,是否多余?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2号挑战者:马玉麟从“缘墙升木,捷于猱”看出马玉麟敏捷的特点。
【答案】13. 推脱 曾经 C 迅速 14.吾力不逾中人/所以能胜人者/善借其力以制之耳 15.马玉麟心中愤愤不平,与甘凤池较量技艺,一整天也没分出胜负。 16.相同。“耳”和“尔”都译为“罢了”,都体现了人物谦虚、不骄不躁的性格特点。卖油翁有着高超娴熟的技术,却仍然毫不夸饰地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体现了卖油翁沉着冷静、从容不迫的态度和朴实谦逊的品德;甘凤池武艺高强,几乎无人能敌,却对别人说,自己只是“善借其力以制之耳”,写出了甘凤池武艺高强却毫不骄矜、从容冷静的特点。 17.(1)腾跃若风雨之骤至(2)腿部力量强大(3)不多余。两场对决虽然结局相同,但与甘风池对决的人物特点并不相同,甘凤池取胜的方法也不相同。两场对决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甘风池的人物形象。
【分析】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注意联系课内迁移的句子并结合语境,来确定词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大意是:吕蒙用军中事物多这个理由推脱。辞:推脱;(1)句大意是:凤池推脱,(张大义)坚持要比试。辞:推脱。
②“尝射于家圃”大意是,曾经在自己家园子中练习射箭。尝:曾经;(2)句大意是,甘凤池曾经对别人说。尝:曾经。
③句意是:(甘凤池)用合并的手指除去了他的攻击。却:除去;故填C。
④成语“疾风骤雨”的意思是,风雨来的突然而猛烈。骤:突然而猛烈;(4)句大意是,腾空跃起而下就好像猛烈的狂风暴雨到来一样。骤:突然而猛烈。
1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的力气没有超过中等人,我能够战胜别人的原因是,我擅长借助外力来制服他们罢了。“吾”是主语,“逾”是谓语,“吾力不逾中人”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在“人”后面断开第一处;“所以能胜人者”是一个因果结构,其中“所以”表示原因,“能胜人者”是结果,在“者”后断开第二处;“善借其力以制之耳”是对“能胜人者”的进一步解释,说明是如何战胜别人的。
故断句为:吾力不逾中人/所以能胜人者/善借其力以制之耳
1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有:角技:比赛技艺;终日:一整天。
16.本题考查文言情感的分析。
《卖油翁》中“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是卖油翁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尔”是而已、罢了的意思,写出了卖油翁纯朴厚直、怀技而谦谨的特点,也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本文中“善借其力以制之耳”是甘凤池自述能胜过他人的原因,“尔”也是而已、罢了的意思,甘凤池多次战胜他人却能冷静,理智的分析自己取胜的技能,表现了人物不骄不躁谦逊理智的特点。因此,情感是相同的。都体现了人物谦虚、不骄不躁的性格特点。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主旨的概括。
(1)文中句子“大义身长八尺余,胫力强大,以铁裹,腾跃若风雨之骤至”意思是,张大义身高八尺有余,小腿力量强大,用铁皮包住小腿,腾空跃起而下就好像猛烈的狂风暴雨到来一样。写出了张大义身长、力大的特点。
(2)“腾跃若风雨之骤至”意思是,(张大义)腾空跃起而下就好像猛烈的狂风暴雨到来一样。形象具体的写了张大义腿部力量强大。
(3)本文中的两场对决,分别从不同的两个方面来刻画甘凤池的形象特点。与甘凤池对决的两个人物特点不同,句子“大义身长八尺余,胫力强大,以铁裹,腾跃若风雨之骤至”表明张大义的特点是力量强大,句子“长躯大腹,以帛约身,缘墙升木,捷于猱”表明马玉麟的特点是敏捷。甘凤池战胜他们的方法也不同,面对力量强大的张大义,凤池取胜的方法是“凤池却立倚柱,俟其来,承以手”;而战胜敏捷的马玉麟甘凤池则采取“以骈指却之”的方法取胜,不管是力量强大的对手还是迅速敏捷的对手,甘凤池都能轻易的化解对方的攻击,说明甘凤池武艺高超。
【点睛】【参考译文】
甘凤池,是江南江宁人。小时候就凭借勇猛闻名。康熙年间,客居在京城中往后第宅。大力士张大义仰慕甘凤池的大名,从济南来京城拜见他。酒喝得正畅快时,(张大义)招呼甘凤池与自己比试,凤池推脱,(张大义)坚持要比试。张大义身高八尺有余,小腿力量强大,用铁皮包住小腿,腾空跃起而下就好像猛烈的狂风暴雨到来一样。甘凤池后退,靠着柱子站立,等到张大义袭来,用手制止了张大义,大义大叫一声扑倒在地。血流满了他的靴子,解开靴子来看,只见他的脚趾都深深的埋入了铁片中。即墨的马玉麟身材高肚子大,用布帛束住身体,沿着墙攀援到高高的树上,比猴子还要敏捷。(马玉麟)客居在扬州一巨商人家,甘凤池后来到了巨商家,职位在马玉麟之上。马玉麟心中愤愤不平与甘凤池较量技艺,一整天也没分出胜负。甘凤池说: “这是一位强有力的敌人,不是张大义能比的!”第二天又比试,多次攻击他的弱点,马玉麟直身上前去擒甘凤池,(甘凤池)用合并的手指击退了他,马玉麟扑倒在地,惭愧的逃走了。甘凤池曾经对人说:“我的力气没有超过中等人,我能够战胜别人的原因是,我擅长借助外力来制服他们罢了。”
思维拓展练
18.(23-24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核心素养 学了《卖油翁》这篇课文后,班级开展了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图的面塑与课文内容相关,请你仔细观察,适当展开联想,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至少运用两种描写方法)
(2)通过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那么,是不是任何事情,“熟”了就一定能“生巧”,一定能提高效率、达到目的呢?
正方观点:做任何事情都可以“熟能生巧”。
①请你仿照正方观点的形式写出反方的观点。
②如果你是反方一辩,请阐述你方的理由。
(3)某同学根据课文内容拟写了一个上联,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补写出下联。
上联:康肃公百发百中,天下无双
下联:
【答案】(1)(示例)卖油翁神态自若地将勺子高高举起,慢慢地用勺子往葫芦里倒油,一股油如同一条直线,从铜钱方孔注入葫芦而钱币没有湿一点儿。陈尧咨目不转睛地看着,心中大为震惊。
(2)①做事情不一定“熟能生巧”。②(示例)各位老师、同学、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做事情不一定“熟能生巧”。勤学苦练固然可以“熟”,却不一定能达到“巧”的境界。如果一条路走到黑,一味死学、死做,势必一事无成。所以,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要善于动脑,善于变通,善于质疑,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试问,古今中外有所成就者,哪一个不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最佳途径、最佳方式而成功的呢?
(3)(示例)卖油翁技艺超群,世间罕见
【详解】(1)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运用。
首先要仔细观察图中的元素和人物动作,理解其背后的含义。从图中可以看到两位主要人物——卖油翁和陈尧咨,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卖油翁正在展示他的倒油技巧,而陈尧咨则在观看并表现出震惊的神态。再结合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和人物特征,通过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生动地再现画面内容。
示例:卖油翁慢倒油,技艺精湛,陈尧咨静观之,神情凝重。油入葫芦不湿钱,陈尧咨面露震惊,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2)本题考查辩论。
反方在辩论中需要质疑“熟能生巧”这一观点。可以提出,虽然许多技能确实可以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程度从而提高效率,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事情都适用这一规律。例如,创新性的工作、需要创造性思维的任务、以及某些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等,这些因素可能无法通过单纯的“熟练”来实现“生巧”。可得反方观点:并非所有事情都能通过“熟能生巧”来提高效率或达到目的。
反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有些知识和技能是高度复杂和抽象的,仅仅通过重复练习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在许多领域,如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等,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技能的熟练;不同的任务和目标有不同的要求,有些可能需要特定的天赋、灵感或洞察力,这些无法通过简单的重复练习获得。
通过这些方面的论述,反方可以挑战正方观点,并强调“熟能生巧”并不总是成立。
(3)本题考查对联补写。
上联提到了“康肃公百发百中,天下无双”,这是在描述康肃公的射箭技艺非常高超,无人能敌。下联需要对应地描述卖油翁的特点或技艺。上联有七个字,下联也应有七个字,同时上下联的结构应相对一致。上联是“人物+行为+结果”,下联也应遵循这一结构。
下联需要对应地描述卖油翁的特点或技艺。在《卖油翁》这篇课文中,卖油翁通过倒油的技术展示了其卓越的技能,可以用“技艺超群”“技艺精湛”等来形容其技能的高超,用“世间罕见”“世间少有”等来形容这种技能的独特和稀有。
示例:卖油翁技艺精湛,世间少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三单元 “小人物”
第13课 卖油翁
板块导航
01/学习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02/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
03/课前导学 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延申思考探究,深入理解知识;预习判断检测,及时效果验收
04/课堂探究 课堂知识探究,全面学会知识
05/考点导航 依据课本知识,探究中考考点
06/分层训练 基础提升拓展,突破学习任务
1.语言构建与运用: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学常识。(重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根据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重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根据人物形象设计朗读情境,深入感受人物身上的品质。(难点)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老翁身上自信、自谦的做人品质(难点)
基础感知
1.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2.补充资料
《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3.写作背景
陈尧咨性情刚戾,但办事决断。他做地方官时注重水利,知永兴军(今陕西)时,发现长安饮水十分困难。便组织人力,疏通了龙首渠,解决了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但陈尧咨为人盛气凌人,为政“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在出知亳州时作该文,记载了关于陈尧咨的一个故事。欧阳修想通过这件小事,表达熟能生巧的道理。
4.文章主旨
这则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告诫人们,即使有长处也不能过分骄傲。
5.重点字词
(1)重点词语
善射:擅长射箭。
以:凭借。
自矜(jīn):自夸。
家圃(pǔ):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
释担:放下担子。释,放。而:表承接。
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去:离开。
发:射,射箭。
但微颔(hàn)之:只是微微对此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不过。颔之,就是”对之颔”。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但手熟尔:不过手熟罢了。但,只,不过。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忿然:气愤的样子。然,........的样子。
安:怎么。轻吾射:看轻我射箭(的本领)。轻,作动词用。
以我酌(zhuó)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酌,斟酒,这里指倒油。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覆:盖。
徐:慢慢地。杓:同“勺”。
沥之:注入葫芦。沥,注。之,指葫芦。
惟:只,不过。
遣之:让他走,打发。
古今异义
但手熟尔(但:只,不过。今常用为转折连词。句意:只是手熟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尔<吾:人称代词。尔,“你”的意思;吾,“我”的意思。现已无此义。)
安:疑问代词,怎么。今常用于“安静”<“安全”讲。)
(2)一词多义
【之】
①但微颔之(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②以我酌油知之(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③以杓酌油沥之(之:代词,指葫芦。)
④笑而遣之(之:代词,代卖油翁,译为“他”。)
【其】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其:代陈尧咨。)
②以钱覆其口(其:代词,代葫芦,译为“它的”。)
【以】
①以我酌油知之(以:介词,凭。)
②以钱覆其口(以:介词,用。)
【射】
①尝射于家圃(射:动词,射箭。)
②尔安敢轻吾射(射:名词,射箭的本领。)
【而】
①释担而立(而:表顺接的连词。)
②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而:转折连词。)
③康肃笑而遗之(而:修饰连词。)
(3)词类活用
【轻】
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做动词,看轻。句意:你怎么能看轻我射箭的本领?)
【遣】
康肃笑而遗之(“遣”:使动用法,“使……走”,打发。句意: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射】
汝亦知射乎(“射”:动词做名词,射术。句意:你也知道射术吗?)
(4)特殊句式
倒装句
尝射于家圃(状语后置。句意:曾经在家中的菜园里射箭。)
省略句
自钱孔入(句首承前省略了主语“油”,译时补出。句意:油从钱孔滴入。)
思考提升
(1)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卖油翁。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意近即可)
(2)描述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这两段文字,哪一段写得比较详细,哪一段写得比较简略,这是为什么?
答:写卖油翁沥油一段详细,为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服对方的形象;略写陈尧咨的射技,只用“十中八九”略写,对他恃技骄横则较详,便于突出各自性格,突出文章中心。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不行。“睨”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其他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4)概括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性格特点:
尧咨因善射而自以为是,骄傲自大,不可一世;卖油翁身怀绝技,但含而不露,而又谦虚谨慎。
(5)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词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①睨、颔自矜
②吾射不亦精乎;忿然;尔安敢轻吾射。
(6)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本文通过康肃公“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小事,说明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7)出现在本文中的成语是:熟能生巧
探究一 朗读·明事件
1.请同学们大声诵读课文,并在头脑中自行翻译。
师:同学们,老师请你来找茬!下列译文中有六处词语的翻译错误,请独具慧眼的你快速找出,找出后不要做声,速速举手抢答。
明确:
善:喜欢 自矜:自夸 睨之:斜着眼看 忿然:气愤的样子。
惟:只,不过。 遣:打发。
2. 对联形式复述课文。
同学们,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大家能复述出来吗?今天我们换一种形式——对对联明事件。请同学们回答问题,问题的答案就是对联的内容,快展现它的全貌吧!
注意:对联是需要工整对仗的!
本文写了哪两个人?——陈尧咨卖油翁
本文写了哪两件事?——陈尧咨射箭卖油翁酌油
请在事件后面加上故事结果。——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卖油翁酌油钱不沾湿
请在故事结果后面再加上对方的反应。
——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卖油翁但微颔之。
卖油翁酌油钱不沾湿,康肃公笑而遣之。
探究二 赏读 析人物
请你做评委,全方位考量北宋参评选手,评选出“德艺双馨”的大国工匠。
陈尧咨担任朝廷尚书工部侍郎,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状元郎,身份地位显赫无比;卖油翁无名无氏,是一位年迈的市井老人,没有任何显赫的背景。
1.请同学们找出双方技艺的句子,比拼其“艺”,找出相应句子后请举手回答。
明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发矢十中八九。
陈尧咨:当世无双的神箭手
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卖油翁:手艺精湛的民间绝手
2.同学们请在陈尧咨和卖油翁说话前添加表达语气、神态、动作的词语,说明理由,同桌
小组展示演读,比拼其“德”。
师:康肃( )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
明确:
(傲慢无礼)语言描写,通过“亦、乎”两个虚词和结尾的两个“?”连续两问,语气盛气凌人,一是对卖油翁的态度表示不满;二是言语之间不乏轻蔑和质问之意,“自矜”之状跃然纸上。
翁( )曰:“无他,但手熟尔。”
明确:(平静)语言描写,通过结尾的句号,看出卖油翁谦虚、平静、自信的态度。
师:本轮“德”的比拼,结果显而易见,卖油翁胜!我们再来看两处细节:
康肃( 忿然 )曰:“尔安敢轻吾射!”
明确:(用手指着)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忿然”表现的是他遭否定后的暴躁神态,这是陈尧咨在被人轻视后的恼怒和不善罢甘休的蛮横语言。“忿然”的神态和盛气凌人的语气,把他的骄横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翁( )曰:“以我酌油知之。”
明确:(冷静)语言描写,通过“以”和结尾的“。”看出卖油翁很镇定、很自信。
“康肃笑而遣之”。你怎么看待这个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笑?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请对“笑”进行“补白”并解释理由。
康肃( )笑而遣之。思考:康肃公的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呢?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明确:
▲赞赏地笑。通过一个“笑”字可以看出陈尧咨对卖油翁倒油技术的肯定和欣赏。
▲尴尬地笑。因为康肃公很难为情,从卖油翁的言行里,他感觉到了自己之前言行的
骄傲,认识到了错误,所以不好意思。
▲羞愧地笑。康肃公为自己之前傲慢的言行感到了自责与惭愧,认识到天外有天,人
外有人,自己只是十中八九,却如此骄傲,而老翁滴油不漏,却如此内敛,自己竟然不如一个卖油的老翁。
▲无奈地笑。康肃公从卖油翁的言行里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他又放不下自己的
身份和脸面向老翁承认错误和道歉,所以只能苦笑着让老翁走了。
3.梳理形象,综合评价
卖油翁:身怀绝技却不张扬;懂得如何教育人,聪明谦虚;不卑不亢。
陈尧咨:骄傲自大,虚荣;但有知错就改的精神。
我们今天的“寻访北宋大国工匠”活动,获得“德艺双馨匠人奖”的是——卖油翁!请大家一起朗读老师为其撰写的颁奖词。
探究三比读 探主旨
师:同学们,其实课本选文和欧阳修的终稿还有区别,编入教材时删去了最后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庖丁解牛”、“轮扁斫轮”这两个故事都出自《庄子》。
1.读一读《庖丁解牛》这篇文章。
(学生读,教师评价)
《庖丁解牛》讲述的是庖丁为梁惠王宰牛的故事。庖丁在宰牛时,动作熟练自如,能够根据牛的身体结构,巧妙地避开筋骨相连的地方,使用刀刃的空隙进行切割,使得宰牛过程既不伤害刀刃,又节省了体力。庖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观察,掌握了牛的身体结构规律,使得宰牛成为了一种艺术。他的这种做法被用来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2.我们再来找同学给大家读一读《轮扁斫轮》这篇文章。
《轮扁斫轮》讲述的是轮扁认为齐桓公的书是圣人留下的糟粕,齐桓公要求轮扁说明白否则就杀了他。轮扁说他的观点是从自己几十年的木工生涯中推断出来的,即使把经验教给儿子,也只是糟柏。齐桓公读的书是已死的古圣人写的,他们已把自己的精华带入了坟墓,那留下来的只是糟柏。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长期实践而技艺精湛的老手就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3.师:请同学们思考,《卖油翁》、《庖丁解牛》、《轮扁斫轮》这三个故事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同学们,一个真正在技术上达到很高境界的人,是不会骄傲的,而是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这就是“工匠精神”。
老师请大家看一看真正的大国工匠!(播放视频)
这样高超的技艺是如何练就的呢?不难想象,这就是在一次次的尝试、探索和实践,一次次的总结、反思、改进中得来的。
4.文中的卖油翁达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
第一,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给了自己行走江湖的底气;
第二,他认同自己,肯定自己、欣赏自己 ,获得内心的安定与从容。
教师寄语:
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用“工匠精神”做好一件事,哪怕生命渺小,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既能抵达出神入化的人生境界,也能享受内心的自信与从容 。
拓展探究,布置作业
1.思考: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葫芦里灌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再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联系北宋重文轻武的风气和欧阳修的写作意图)
2.寻找身边的“大国工匠”,为其完成一份信息卡片,并为其撰写一段颁奖词。

考点一:人物形象
【原文】文中两个人物,你认为谁是主人公呢?请你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至少两条理由)
【分析】示例一:主人公是“卖油翁”。结合“文章题目是‘卖油翁’”可知,题目作为文章的重要标识,通常与主要人物紧密相关。以“卖油翁”为题,暗示了卖油翁在故事中的核心地位。由此可知,卖油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结合“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翁曰:‘无他,但手熟尔’”“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等多处对卖油翁言行的详细描写可知,文章在内容上对卖油翁的着墨较多,细致刻画了卖油翁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由此可知,卖油翁是文章重点刻画的对象,是主人公。结合“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可知,卖油翁通过自己酌油的演示,阐述了“熟能生巧”这一关键道理,而这正是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由此可知,卖油翁是体现中心思想的关键人物,理应是主人公。结合“本单元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卖油翁就是文中的小人物”可知,从单元整体编排意图来看,卖油翁符合单元所聚焦的“小人物”范畴,更能体现单元主题。由此可知,卖油翁是文章主人公。
示例二:主人公是“陈康肃公”。结合“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康肃笑而遣之”可知,文章开篇点明陈康肃公的善射及自矜,引出故事;结尾以陈康肃公“笑而遣之”结束,整个情节围绕陈康肃公的情绪变化展开,如从自矜到忿然,再到最后的“笑”。由此可知,陈康肃公在文章结构中起到了串联情节的关键作用,是故事的核心人物。
结合“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可知,陈康肃公恃技而骄,卖油翁的出现及言行是为了点醒他,让他认识到不应骄傲自满。作者通过对陈康肃公这一人物的刻画及他思想转变的过程,表达了对恃技而骄这种态度的讥讽。由此可知,陈康肃公是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人物,是主人公。
【答案】示例一:主人公是“卖油翁”。文章题目是“卖油翁”,说明卖油翁就是主要人物;内容方面,关于卖油翁的描写较多;从中心来看,卖油翁是体现中心思想的人,作者想通过卖油翁来表达“熟能生巧”的道理;从单元设置来看,本单元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卖油翁就是文中的小人物。
示例二:主人公是“陈康肃公”。从结构来看,文章以陈康肃公开头,又以陈康肃公结束,情节随着陈尧咨的情绪起伏行进;从主旨来看,作者写此文的主旨在于讥讽陈康肃公的恃技而骄,作者设置卖油翁这一角色,是为了点醒他。
考点二:描写方法
【原文】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试举例说明。
【分析】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来说,语言是最直接展示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方式之一。在文中,陈尧咨的语言充分体现了他的傲慢。例如,“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两句话,通过反问的形式,将陈尧咨自恃射箭技艺高超、轻视他人的心态展露无遗。他用这种带有挑衅和炫耀的语言,向卖油翁传达出一种“你根本不懂射箭,我的射箭技术才是最精湛的”这样的想法。再看“尔安敢轻吾射!”这句话,当卖油翁用“无他,但手熟尔”来评价他的射箭技术时,陈尧咨被激怒,用愤怒的语气表达自己的不满。“安敢”一词加强了语气,显示出他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射箭技艺的轻视,这一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他傲慢无礼、不容置疑的性格特点。
动作描写能够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行为特点和熟练程度。卖油翁的动作描写体现了他倒油技艺的娴熟。如“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这一系列动作,“取”“置”“覆”“酌”“沥”这些连续的动词,清晰地展示了卖油翁倒油的过程。“徐”字更是表现出他不慌不忙、从容淡定的状态,让读者仿佛看到了卖油翁熟练而精准地进行倒油的画面,从而形象地展现出他倒油技艺的高超。这些动作描写与他沉稳自信的性格相呼应,使卖油翁的形象更加立体。
【答案】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如“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等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等动作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卖油翁倒油技艺的娴熟。
基础过关练
1.(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文学常识填空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卷一,作者是 ,字永叔,号 ,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有唐朝的 、 ,宋朝的 、 、 、 、 、 。
2.(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陈康肃公善射( )
(2)公亦以此自矜( )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4)但微颔之( )
(5)尔安敢轻吾射( )
(6)以我酌油知之( )
(7)以钱覆其口( )
(8)康肃笑而遣之( )
3.(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一词多义
(1)射:陈康肃公善射( ) 尔安敢轻吾射( )
(2)尔:但手熟尔( ) 尔安敢轻吾射( )
(3)自:公亦以此自矜( ) 自钱孔入( )
(4)以:公亦以此自矜( ) 以我酌油知之( )
(5)而: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6)之:睨之久而不去( ) 以我酌油知之( )
4.(2024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文言虚词
(1)以:
以我酌油知之
以钱覆其口
(2)而: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康肃笑而遣之
(3)之:
以我酌油知之
康肃笑而遣之
(4)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以钱覆其口
(5)于:尝射于家圃
(6)然:康肃忿然曰
(7)乃: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5.(2024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通假字
(1)但手熟尔
同 ,意思是:
(2)徐以杓酌油沥之
同 ,意思是:
6.(2024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通假字
(1)但手熟尔
同 ,意思是:
(2)徐以杓酌油沥之
同 ,意思是:
能力提升练
(23-24七年级下·黑龙江齐齐哈尔·阶段练习)
卖油翁
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7.写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释担:( ) 睨之:( )
忿然:( ) 遣之:( )
尔安敢轻吾射:( ) ( )
释担而立:( ) 以钱覆其口:( )
8.翻译下列句子。
①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无他,但手熟尔。
9.“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10.概括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性格特点。
陈尧咨:
卖油翁:
11.文中 、 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12.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23-24七年级下·浙江金华·期中)
甘凤池传
甘凤池,江南江宁人。少以勇闻。康熙中,客京师贵邸①。力士张大义者慕其名,自济南来见。酒酣,命与凤池角,凤池辞,固强之。大义身长八尺余,胫力强大,以铁裹拇②,腾跃若风雨之骤至。凤池却立倚柱,俟其来,承以手,大义大呼仆。血满靴,解视,拇尽嵌铁中。即墨③马玉麟,长躯大腹,以帛约身,缘墙升木,捷于猱④。客扬州巨贾家,凤池后至,居其上。玉麟不平,与角技,终日无胜负。凤池曰:"此劲敌,非张大义比!"明日又角,数蹈其瑕,玉麟直前擒凤池,以骈指却之,玉麟仆地,惭遁。凤池尝语人曰:“吾力不逾中人所以能胜人者善借其力以制之耳。”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释】:①贵邸:指王侯宅第。 ②拇:这里指脚趾。 ③即墨:地名。 ④猱:猿猴类动物。
13.运用表格中提供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
文言语句 方法 示例 释义
凤池辞 课内迁移法 蒙辞以军中多务 ①
凤池尝语人曰 尝射于家圃 ②
以驻指却之 查阅字典法 A.拒绝,推辞;B。退;C。除,消除。 ③ (填字母)
腾跃若风雨之骤至 联系成语法 疾风骤雨 ④
14.用“/”给划线句断句。(限2处)
吾力不逾中人所以能胜人者善借其力以制之耳
1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玉麟不平,与角技,终日无胜负。
16.本文尾句中的“耳”与“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卖油翁》)中的“尔”表达的情感相同吗?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17.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1号挑战者:张大义从“(1)(填文中句子)”看出张大义(2)的特点。 (3)本文写了两场结局相同的对决,是否多余?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2号挑战者:马玉麟从“缘墙升木,捷于猱”看出马玉麟敏捷的特点。
思维拓展练
18.(23-24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核心素养 学了《卖油翁》这篇课文后,班级开展了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图的面塑与课文内容相关,请你仔细观察,适当展开联想,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至少运用两种描写方法)
(2)通过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那么,是不是任何事情,“熟”了就一定能“生巧”,一定能提高效率、达到目的呢?
正方观点:做任何事情都可以“熟能生巧”。
①请你仿照正方观点的形式写出反方的观点。
②如果你是反方一辩,请阐述你方的理由。
(3)某同学根据课文内容拟写了一个上联,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补写出下联。
上联:康肃公百发百中,天下无双
下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