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中考历史模拟练习(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中考历史模拟练习(三)(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9 07:4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中考历史模拟练习(三)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44分。
1.如图描述的是“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 远古传说符合历史史实
B. 远古传说包含历史信息
C. 远古传说毫无史料价值
D. 历史记忆就是远古传说
2.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趋同性逐渐加强。元朝建立之后,进入中原的契丹人、金人都被称为汉人,正体现了这种趋同性。材料说明了这一时期(  )
A. 各族间实现长久和平 B. 社会经济繁荣
C. 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 D. 中外交流频繁
3.如图体现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国共关系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演变过程。其中“再合作”的根本原因是(  )
A. 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 西安事变的推动
C. 红军接受了改编,停止了国共内战
D. 日本入侵使民族矛盾成为国内最主要的矛盾
5.梳理知识结构图有利于厘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如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 中共十四大
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改变。我们将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题干中“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是(  )
A. 海峡两岸彻底结束军事对峙 B. 海峡两岸直按实现“大三通”
C. 海峡两岸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D.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7.《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据此可知,它(  )
A. 维护奴隶主利益 B. 主张君权神授 C. 提倡自由与平等 D. 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8.阿拉伯帝国幅员辽阔,古代文化遗产丰富。……阿拉伯学者把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阿拉伯人被称为(  )
A.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B. 西方文化的传播者
C. 感知宇宙万物的哲学家 D. 精明能干的大商人
9.1492年,哲学家费奇诺写道:“这个世纪是金色的,它照亮了之前被扑灭的‘自由艺术’之光:语法、诗歌、修辞、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在佛罗伦萨它也把柏拉图的律条从黑暗引入了光明。”材料中“这个世纪”()
A. 开启了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B. 理性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C. 鼓励人们追求个人的价值 D. 信仰自由冲击神学统治
10.它是湘博展厅中的顶流“明星”,作为“方罍之王”,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器身饰兽面纹,通体花纹都有细腻的雷纹衬地,十分精致。它是(  )
A. 四羊方尊 B. 皿方罍 C. 象纹大铜铙 D. 何尊
11.毛泽东称他为“邦之模范”,其学生朱德称“他是我黑暗时代的指路明灯”。他就是蔡锷,被誉为“再造共和第一人”和“护国军神”,下列属于蔡锷将军功绩的是(  )
A. 抗击日寇侵略 B. 拥护维新变法 C. 组织护国军讨袁 D. 推翻清王朝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上述材料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的角度,提炼一个观点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行文流畅,200字左右)
13.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历史长河中也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和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了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号召要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任保秋《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材料二:如图所示是贵州北部一个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材料三: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 材料一中“走俄国人的路”具体指的是什么?“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又指的是什么?
(2) 历史遗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请为材料二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是指什么。材料三中“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14.法律和制度建设是人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万民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古代史编》
材料二: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因受法国专制政权的迫害,流亡英国。他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认为英国政体以立法、执法分权为基础,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即君主可以尽一切力量行善,作恶却受到限制。
——摘编自[英]伊恩 布鲁玛《伏尔泰的椰子:欧洲的英国文化热》
材料三: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地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写出伏尔泰推崇的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治制度逐渐确立的标志。
(3) 材料三认为美国宪法依靠什么途径不断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的美国宪法对近代中国哪一政治民主化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综上,你对民主和法治建设有何认识?
15.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许多新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表为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
年份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年
国民生产总值(百万) 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
注: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单位“百万”为1990年国际元。(数据摘编自[英]安格斯 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材料二: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当今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的生产活动联系密切,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贸易国际化的程度空前扩展,世界贸易的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的增长率。2020年从出口角度计算的世界贸易总额(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达39万亿美元,相当于1980年的34倍。国际投资迅速增加,范围遍及全球,2020年国际直接投资是1980年的45倍。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欧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初,西欧诸国采取哪一举措来推动此趋势?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情况。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概括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如图描述的是“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远古传说包含历史信息,经过考古验证就是史实。故B符合题意;远古传说只有经过考古验证的才符合历史史实,排除A;远古传说毫无史料价值过于绝对,排除C;历史记忆就是远古传说说法错误,排除D。
故选:B。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辽宋夏金元时期......正体现了这种趋同性”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之间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C项正确;从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没有反映出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有战有和,以和为主,且和平时间长久。排除A项;从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民族关系,非社会经济和中外交流,排除BD项。
故选:C。
3.【答案】C
【解析】据图片信息“威海卫”“2月17日,日本联合舰队占领威海港和刘公岛提督府,北洋水师覆灭”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故C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排除A;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排除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发动的侵华战争,排除D。
故选:C。
4.【答案】D
【解析】A.“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
B.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共两党在蒋介石被张学良和杨虎城软禁的压力下,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共识,西安事件推动了国共合作的进程,但它是在民族危机加深、日本侵华威胁的背景下发生的,因此,西安事变只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外在推动因素,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
C.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后,红军接受了改编,开赴抗日前线,这不是实现“再合作”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间是1924年-1927年,这一时期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是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结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间是1937年-1945年,这一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国共关系经历了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演变,其中,“再合作”指的是抗日战争,实现“再合作”的根本原因是日本侵略加剧,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项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大力整顿,国民经济初步恢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B项正确;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排除A项;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排除C项;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排除D项。
故选:B。
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其核心内涵,D项正确;“彻底结束”说法错误,九二共识促进海峡两岸的往来。台独势力仍在台湾,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还存在,排除A项;“直接”说法错误,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了“大三通”,而材料是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间接利于“大三通”的开启,排除B项;“九二共识”加强了海峡经济文化的交流,C项是影响,而材料问题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应该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排除C项。
故选:D。
7.【答案】A
【解析】根据“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可知,材料直接反映了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A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君权神授,排除B项;
奴隶社会存在阶级压迫,并未提倡自由与平等,排除C项;
《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D项。
故选:A。
8.【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独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符合题意。
B.阿拉伯人传播的不仅是西方文化,排除。
C.材料没有体现哲学有关的内容,排除。
D.材料内容不能反映出阿拉伯人是精明能干的大商人,排除。
故选:A。
9.【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17世纪西欧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丰硕的成果,材料提及“佛罗伦萨”是因为文艺复兴运动最早起源于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城市,材料所述“把柏拉图的律条从黑暗引入了光明”是说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古典文化的复兴和文学艺术的繁荣。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了人的思想,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启了大工业时代,排除A项;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精神内核,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不包括信仰自由,排除D项。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皿方罍是商朝晚期青铜器,1922年出土于湖南,皿方罍被称为“方罍之王”。故B符合题意;被称为“方罍之王”的是皿方罍,不是四羊方尊、象纹大铜铙、何尊,排除ACD。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C项正确;蔡锷没有参加抗击日寇侵略的战争,排除A项;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与“再造共和第一人”不符,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本12.【答案】观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而必然的过程。
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北民南迁,江南地区的开发为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隋唐时期,国家统―促进了南北方经济共同发展,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结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自魏晋到南宋时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北方战乱较多,南方基本保持相对安定的环境,南方经济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成为必然。
13.【答案】【小题1】具体指:以城市为中心,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
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小题2】解说词: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后,中央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周恩来、毛泽东等负责军事。随后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小题3】是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标志性事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4.【答案】【小题1】由市民法变为万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
【小题2】特点:以立法、执法分权为基础,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或议会)限制;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
【小题3】谈判和妥协或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辛亥革命。民主是法治的基石﹔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保证﹔民主和法治建设有渐进性,需要与国情相结合等(任答一点即可)
15.【答案】【小题1】外部原因: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写美国的援助亦可)。发展趋势: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措施:建立欧盟
【小题2】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霸主。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
【小题3】趋势:经济全球化。
推动因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生产活动联系密切,相互依赖渗透;贸易国际化程度扩展,世界贸易增长;国际投资迅速增加且范围全球化;科技革命的推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市场经济理念被绝大多数国家认可
第3页,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