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生物学科
专项三 生物与环境
[主题大概念构建]
直接考查(无图、无材料)
1 .(2024·齐齐哈尔)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 ,形成了多种 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是( B )
A.湿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2 .(2024·眉山)在自然界中 ,一方面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受很多生态因素的 影响 ,另一方面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B .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C.生物既受环境影响 ,也能影响环境
D. 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以食物网为载体
3. [七上P24“练习”T2改编](2024·福建)太阳升起 ,草原上野兔正在吃苜蓿, 一只鹰从天而降 ,野兔成为它的美食 ,残骸最终被细菌分解。下列食物 链正确的是( B )
A. 阳光→野兔→鹰
B.苜蓿→野兔→鹰
C.野兔→鹰→细菌
D .苜蓿→野兔→细菌
考向3 以所含能量、相对数量、有毒物质积累为载体
4 .★(2024·聊城)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图中增加非生物部分即构 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 图中包含4条食物链
C.物质和能量在此食物网中都是循环流动的
D.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 , 图中重金属积累最多的是鹰
以物质循环为载体
5 .★(2024·滨州)为确定某湖泊中几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研究者分析 了动物消化道内的食物成分 ,结果如表所示;如图是整个湖泊的碳循环 和能量流动示意图 ,① ~ ⑤表示有关生理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 字母)。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成分
水蚤 小球藻 、硅藻
脊尾白虾 水蚤
鳙鱼 水蚤 、 脊尾白虾
(1)表中5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中 ,鳙鱼和脊尾白虾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竞 争。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 除含有表中列出的部分外 ,还包括图中的 [D] 分解者。 图中的成分A包含表中的小球藻、硅藻。
(2)碳以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 境的途径有②③④⑤ (填序号)。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 , 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若此湖泊受到 废旧电池污染 ,则5种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鳙鱼;如果污染严重, 会造成整个生态系统被破坏 ,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是有 限度的 ,所以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食物网结合能量、有毒物质或物质循环关系图
6 .★(2024·天门一模)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 ,假 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 ,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D )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 甲→丁→丙
B. 图中的四种生物数量最多的是乙
C. 图中甲与乙两种生物是竞争和捕食关系
D.在一段时间内 ,如果甲的数量增加 ,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以生态农业为载体
7. [生态观](2024·邛崃模拟)2021年农业部印发了《“十四五”全国农业绿 色发展规划》 ,对我国进入生态循环农业时代提供了顶层设计。其中四 川打造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区249.5万亩 , 图1是某个种养循环示范区生产流 程示意图 , 图2是该区的“稻鱼鸭共育”中部分生物构成的农田生态系统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示范区内的水稻、大豆、蔬菜等农作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的特点。
(2)为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 ,该示范区 采取了秸秆和动物粪便进入沼气池处理的措施 ,这是因为沼气池内有大 量的甲烷细菌, 它们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3)在生物学上 ,示范区内的温度、水分、 阳光、鸡、猪等影响农作物的 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据图2分析 ,蝗虫和鸭的种间关系 是竞争关系。
(4)根据图2分析 ,这个农田生态系统内有 3 条食物链 ,其中包含鸭的最 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稻田植物→鸭→鹰 。
材料分析题
8. [社会责任](2024·广西)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鳄蜥(如图) ,广西特有物种 ,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目前 处于珍稀濒危状态 ,被誉为原始蜥蜴类的“活化石” 、爬行界的“大熊猫”。 鳄蜥主要分布在溪流纵横交错的常绿阔叶林地区 , 常栖息于溪流积水坑上方的枝条上; 当遇到蛇类或鸟类时 ,立即跃入水中避险;食物以昆虫 为主 ,也吃小鱼、虾等。
材料二 ①过去,由于人们在鳄蜥栖息地开采煤矿、改造林地,导致溪流两 岸的水土流失加剧,水质恶化,难以恢复,鳄蜥失去生存家园。②在宠物贸 易和药用价值等的经济利益驱动下,不断有不法分子捕捉和倒卖鳄蜥,造成 其数量骤减。
材料三 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鳄蜥数量有所回升。广西鳄蜥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已成功人工繁育并野外放归鳄蜥。2024年5月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全球首个鳄蜥科普研学基地在广西启用,提高了社会对鳄蜥的关注度,引导 群众依法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
(1)据材料一分析 ,鳄蜥的栖息地属于森林(选填“森林”或“草原”)生态系统。 请补充完整一条食物链:植物→ 昆虫(或小鱼、虾) →鳄蜥→蛇。鳄蜥属 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
(2)材料二中画线部分 ① (填序号)表明 , 当人类活动对鳄蜥栖息地的干 扰超过其自动调节能力时 ,会导致鳄蜥失去生存家园。
(3)由材料三可知 ,保护鳄蜥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某同学参 加鳄蜥科普研学后 ,认识到不能买卖鳄蜥 ,理由是 保护鳄蜥能保护生物 种类(物种)的多样性 ,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9 .★(2024·湖南)美洲牛蛙、尼罗罗非鱼曾经作为水产类经济动物引入某些 地区,却造成当地原有生物种类数量下降,成为两大典型入侵动物。美洲 牛蛙是杂食性的,可捕食体型小于其口宽的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两栖类、 爬行类、鸟类等;尼罗罗非鱼不耐寒,在北方无法过冬,却能在长江以南 大量繁殖。请回答问题。
(1)美洲牛蛙属于题干画波浪线部分中的两栖类 , 它和尼罗罗非鱼都有由 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属于脊椎动物。
(2)造成尼罗罗非鱼在我国南北分布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3)从题干中找出美洲牛蛙成为典型入侵动物的一个自身原因美洲牛蛙是 杂食性的 ,可捕食体型小于其口宽的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两栖类、爬行 类、鸟类等 。 当美洲牛蛙入侵农田生态系统后 ,可形成如图所示的食物 网 ,其中美洲牛蛙与本土青蛙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
(4)生物入侵往往会危害本土生物 ,造成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 ,导致当地 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 能力减弱。
(5)[做法类开放性]调查发现 , 随意放生外来生物是水体受到生物入侵的重 要原因。针对随意放生现象 ,写出你的两点做法: 坚决制止、反映给执 法部门(或积极进行宣传普及生物入侵的危害等 ,合理即可)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中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
2025年中考生物 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新理念题)
专项三 生物与环境
专项综合突破
知识梳理
实验突破
考点过关
直接考查(无图、无材料)
1.(2024·齐齐哈尔)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B
2.(2024·眉山)在自然界中,一方面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受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B.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C.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C
以食物网为载体
3.[七上P24“练习”T2改编](2024·福建)太阳升起,草原上野兔正在吃苜蓿,一只鹰从天而降,野兔成为它的美食,残骸最终被细菌分解。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阳光→野兔→鹰
B.苜蓿→野兔→鹰
C.野兔→鹰→细菌
D.苜蓿→野兔→细菌
B
以所含能量、相对数量、有毒物质积累为载体
4.★(2024·聊城)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增加非生物部分即构
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图中包含4条食物链
C.物质和能量在此食物网中都是循环流动的
D.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图中重金属积累最多的是鹰
D
以物质循环为载体
5.★(2024·滨州)为确定某湖泊中几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研究者分析了动物消化道内的食物成分,结果如表所示;如图是整个湖泊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①~⑤表示有关生理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字母)。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成分
水蚤 小球藻、硅藻
脊尾白虾 水蚤
鳙鱼 水蚤、脊尾白虾
(1)表中5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中, 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除含有表中列出的部分外,还包括图中的[ ] 。图中的成分A包含表中的 。
(2)碳以 的形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 (填序号)。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3)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若此湖泊受到废旧电池污染,则5种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 ;如果污染严重,会造成整个生态系统被破坏,这说明 .
,所以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鳙鱼和脊尾白虾
D
分解者
小球藻、硅藻
有机物
②③④⑤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鳙鱼
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是有
限度的
食物网结合能量、有毒物质或物质循环关系图
6.★(2024·天门一模)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图中的四种生物数量最多的是乙
C.图中甲与乙两种生物是竞争和捕食关系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D
以生态农业为载体
7.[生态观](2024·邛崃模拟)2021年农业部印发了《“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对我国进入生态循环农业时代提供了顶层设计。其中四川打造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区249.5万亩,图1是某个种养循环示范区生产流程示意图,图2是该区的“稻鱼鸭共育”中部分生物构成的农田生态系统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示范区内的水稻、大豆、蔬菜等农作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2)为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该示范区采取了秸秆和动物粪便进入沼气池处理的措施,这是因为沼气池内有大量的 ,它们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3)在生物学上,示范区内的温度、水分、阳光、鸡、猪等影响农作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据图2分析,蝗虫和鸭的种间关系是 关系。
(4)根据图2分析,这个农田生态系统内有 条食物链,其中包含鸭的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
生产者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甲烷细菌
分解者
生态因素
竞争
3
稻田植物→鸭→鹰
材料分析题
8.[社会责任](2024·广西)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鳄蜥(如图),广西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处于珍稀濒危状态,被誉为原始蜥蜴类的“活化石”、爬行界的“大熊猫”。鳄蜥主要分布在溪流纵横交错的常绿阔叶林地区,常栖息于溪流积水坑上方的枝条上;当遇到蛇类或鸟类时,立即跃入水中避险;食物以昆虫为主,也吃小鱼、虾等。
材料二 ①过去,由于人们在鳄蜥栖息地开采煤矿、改造林地,导致溪流两岸的水土流失加剧,水质恶化,难以恢复,鳄蜥失去生存家园。②在宠物贸易和药用价值等的经济利益驱动下,不断有不法分子捕捉和倒卖鳄蜥,造成其数量骤减。
材料三 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鳄蜥数量有所回升。广西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功人工繁育并野外放归鳄蜥。2024年5月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球首个鳄蜥科普研学基地在广西启用,提高了社会对鳄蜥的关注度,引导群众依法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
(1)据材料一分析,鳄蜥的栖息地属于 (选填“森林”或“草原”)生态系统。请补充完整一条食物链:植物→ →鳄蜥→蛇。鳄蜥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2)材料二中画线部分 (填序号)表明,当人类活动对鳄蜥栖息地的干扰超过其自动调节能力时,会导致鳄蜥失去生存家园。
(3)由材料三可知,保护鳄蜥最有效的措施是 。某同学参加鳄蜥科普研学后,认识到不能买卖鳄蜥,理由是 .
。
森林
昆虫(或小鱼、虾)
消费者
①
建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鳄蜥能保护生物
种类(物种)的多样性,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9.★(2024·湖南)美洲牛蛙、尼罗罗非鱼曾经作为水产类经济动物引入某些地区,却造成当地原有生物种类数量下降,成为两大典型入侵动物。美洲牛蛙是杂食性的,可捕食体型小于其口宽的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尼罗罗非鱼不耐寒,在北方无法过冬,却能在长江以南大量繁殖。请回答问题。
(1)美洲牛蛙属于题干画波浪线部分中的 类,它和尼罗罗非鱼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 动物。
(2)造成尼罗罗非鱼在我国南北分布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3)从题干中找出美洲牛蛙成为典型入侵动物的一个自身原因 .
.
。当美洲牛蛙入侵农田生态系统后,可形成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其中美洲牛蛙与本土青蛙的关系是 。
两栖
脊椎
温度
美洲牛蛙是
杂食性的,可捕食体型小于其口宽的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两栖类、爬行
类、鸟类等
捕食和竞争
(4)生物入侵往往会危害本土生物,造成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 能力减弱。
(5)[做法类开放性]调查发现,随意放生外来生物是水体受到生物入侵的重要原因。针对随意放生现象,写出你的两点做法: .
。
自动调节
坚决制止、反映给执
法部门(或积极进行宣传普及生物入侵的危害等,合理即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生物学科
专项三 生物与环境
[主题大概念构建]
直接考查(无图、无材料)
1 .(2024·齐齐哈尔)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 ,形成了多种 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是( B )
A.湿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2 .(2024·眉山)在自然界中 ,一方面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受很多生态因素的 影响 ,另一方面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B .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C.生物既受环境影响 ,也能影响环境
D. 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以食物网为载体
3. [七上P24“练习”T2改编](2024·福建)太阳升起 ,草原上野兔正在吃苜蓿, 一只鹰从天而降 ,野兔成为它的美食 ,残骸最终被细菌分解。下列食物 链正确的是( B )
A. 阳光→野兔→鹰
B.苜蓿→野兔→鹰
C.野兔→鹰→细菌
D .苜蓿→野兔→细菌
考向以所含能量、相对数量、有毒物质积累为载体
4 .★(2024·聊城)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图中增加非生物部分即构 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 图中包含4条食物链
C.物质和能量在此食物网中都是循环流动的
D.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 , 图中重金属积累最多的是鹰
以物质循环为载体
5 .★(2024·滨州)为确定某湖泊中几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研究者分析 了动物消化道内的食物成分 ,结果如表所示;如图是整个湖泊的碳循环 和能量流动示意图 ,① ~ ⑤表示有关生理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 字母)。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成分
水蚤 小球藻 、硅藻
脊尾白虾 水蚤
鳙鱼 水蚤 、 脊尾白虾
(1)表中5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中 ,鳙鱼和脊尾白虾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竞 争。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 除含有表中列出的部分外 ,还包括图中的 [D] 分解者。 图中的成分A包含表中的小球藻、硅藻。
(2)碳以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 境的途径有②③④⑤ (填序号)。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 , 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若此湖泊受到 废旧电池污染 ,则5种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鳙鱼;如果污染严重, 会造成整个生态系统被破坏 ,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是有 限度的 ,所以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食物网结合能量、有毒物质或物质循环关系图
6 .★(2024·天门一模)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 ,假 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 ,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D )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 甲→丁→丙
B. 图中的四种生物数量最多的是乙
C. 图中甲与乙两种生物是竞争和捕食关系
D.在一段时间内 ,如果甲的数量增加 ,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以生态农业为载体
7. [生态观](2024·邛崃模拟)2021年农业部印发了《“十四五”全国农业绿 色发展规划》 ,对我国进入生态循环农业时代提供了顶层设计。其中四 川打造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区249.5万亩 , 图1是某个种养循环示范区生产流 程示意图 , 图2是该区的“稻鱼鸭共育”中部分生物构成的农田生态系统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示范区内的水稻、大豆、蔬菜等农作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的特点。
(2)为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 ,该示范区 采取了秸秆和动物粪便进入沼气池处理的措施 ,这是因为沼气池内有大 量的甲烷细菌, 它们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3)在生物学上 ,示范区内的温度、水分、 阳光、鸡、猪等影响农作物的 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据图2分析 ,蝗虫和鸭的种间关系 是竞争关系。
(4)根据图2分析 ,这个农田生态系统内有 3 条食物链 ,其中包含鸭的最 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稻田植物→鸭→鹰 。
材料分析题
8. [社会责任](2024·广西)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鳄蜥(如图) ,广西特有物种 ,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目前 处于珍稀濒危状态 ,被誉为原始蜥蜴类的“活化石” 、爬行界的“大熊猫”。 鳄蜥主要分布在溪流纵横交错的常绿阔叶林地区 , 常栖息于溪流积水坑上方的枝条上; 当遇到蛇类或鸟类时 ,立即跃入水中避险;食物以昆虫 为主 ,也吃小鱼、虾等。
材料二 ①过去,由于人们在鳄蜥栖息地开采煤矿、改造林地,导致溪流两 岸的水土流失加剧,水质恶化,难以恢复,鳄蜥失去生存家园。②在宠物贸 易和药用价值等的经济利益驱动下,不断有不法分子捕捉和倒卖鳄蜥,造成 其数量骤减。
材料三 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鳄蜥数量有所回升。广西鳄蜥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已成功人工繁育并野外放归鳄蜥。2024年5月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全球首个鳄蜥科普研学基地在广西启用,提高了社会对鳄蜥的关注度,引导 群众依法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
(1)据材料一分析 ,鳄蜥的栖息地属于森林(选填“森林”或“草原”)生态系统。 请补充完整一条食物链:植物→ 昆虫(或小鱼、虾) →鳄蜥→蛇。鳄蜥属 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
(2)材料二中画线部分 ① (填序号)表明 , 当人类活动对鳄蜥栖息地的干 扰超过其自动调节能力时 ,会导致鳄蜥失去生存家园。
(3)由材料三可知 ,保护鳄蜥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某同学参 加鳄蜥科普研学后 ,认识到不能买卖鳄蜥 ,理由是 保护鳄蜥能保护生物 种类(物种)的多样性 ,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9 .★(2024·湖南)美洲牛蛙、尼罗罗非鱼曾经作为水产类经济动物引入某些 地区,却造成当地原有生物种类数量下降,成为两大典型入侵动物。美洲 牛蛙是杂食性的,可捕食体型小于其口宽的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两栖类、 爬行类、鸟类等;尼罗罗非鱼不耐寒,在北方无法过冬,却能在长江以南 大量繁殖。请回答问题。
(1)美洲牛蛙属于题干画波浪线部分中的两栖类 , 它和尼罗罗非鱼都有由 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属于脊椎动物。
(2)造成尼罗罗非鱼在我国南北分布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3)从题干中找出美洲牛蛙成为典型入侵动物的一个自身原因美洲牛蛙是 杂食性的 ,可捕食体型小于其口宽的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两栖类、爬行 类、鸟类等 。 当美洲牛蛙入侵农田生态系统后 ,可形成如图所示的食物 网 ,其中美洲牛蛙与本土青蛙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
(4)生物入侵往往会危害本土生物 ,造成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 ,导致当地 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 能力减弱。
(5)[做法类开放性]调查发现 , 随意放生外来生物是水体受到生物入侵的重 要原因。针对随意放生现象 ,写出你的两点做法: 坚决制止、反映给执 法部门(或积极进行宣传普及生物入侵的危害等 ,合理即可)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