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9 08:4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考考你
图1
图2
1.图1反映的是哪部史书?编者是谁?成书于何时?
2.图2是什么时期的文物?由什么材料制成?
该文物表面刻画了哪些场景?见证了当时哪些
方面的历史?
3.图1、图2代表的文物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哪个属于第一手史料,哪个属于第二手史料?理由是什么?
《战国策》、刘向、 西汉
战国、铜、习射、采桑、宴乐、水陆攻战等
农业、手工业、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军事战争
图1属于文献史料
图2属于实物史料
图2属于第一手史料
图1属于第二手史料
图2直接源于战国时期,是历史的直接见证;
而图1是后人根据当时的历史资料编写的史书。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学习目标:知道战国七雄,以及商鞅变法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
BC100年
BC200年
BC300
BC400
BC500
1.请在时间轴上标记以下时间: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
元年
2.长平之战的交战 双方是?哪方获胜?长平之战与商鞅变法有无关系?
3.赵国也经过改革(胡服骑射),又有诸多名将(廉颇、李牧、赵奢等)为什么会惨败?
赵括 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战争性质有什么变化?战争特点?你还知道哪些经典战例和策略计谋?
经典战例
战役 交战双方 军事策略 结果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围魏救赵
减灶计
长平之战
反间计
孙膑/庞涓
齐、魏
孙膑/庞涓
齐、魏
赵、秦
白起/廉颇、赵括
齐胜魏败
魏大败,齐强盛
秦国大胜,
加速统一进程
参战兵力多
战争规模大
战争特点
交战区域广
持续时间长
苏秦合纵,张仪连横
战争性质:春秋时期的争霸转变为兼并
秦国 远交近攻
韩赵魏三家在春秋时期属于哪个诸侯国?
战国时期齐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课本34页地图上圈出来
三 家 分 晋
田氏代齐
晋和齐都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国,战国时期却被大夫瓜分或者取代,这反映了什么现象?
各种旧制度进一步走向瓦解
新制度是如何确立的?
商鞅变法
统一度量衡中的“量”
统一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
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还有哪些重要内容?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渴望获得政治权利
各诸侯国君主
渴望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大量私田被开垦
各国变法
商鞅变法
背景:
战国时期铁器使用日趋普遍
牛耕进一步推广
燕国乐毅改革
齐国邹忌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
韩国申不害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成效最大
政治 ①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①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②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军事 ,对有军功者赏赐爵位并授予土地
确立县制
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内容及作用:
商鞅变法
集权
富国
强兵
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掌权,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
提高生产积极性
确立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提高军队战斗力
有利于经济交流,促进商业贸易。增强财政收入。提高行政效率。
有利于法律执行。为秦日后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加强法制,严格执行,维护社会稳定,增强中央集权 。但是过于严苛会引起不满
例如连坐法
1人犯罪集体受牵连
原因: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②符合秦国富国强兵的目的。
成功的。顺应了历史潮流,增强了秦国的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商鞅因为剥夺了旧贵族的特权和改变了土地制度触动了统治阶层的核心利益而被车裂,说明改革变法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要付出代价,
商鞅变法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判断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双镰铁范
铁锄
铁犁铧
农业发展
青铜冰鉴
战国时期楚国龙凤虎纹丝织物
魏·安邑
铜桥足布
齐·齐返邦大刀币
楚·“匡”
仿贝铜钱
秦·文信
铜钱
燕·明刀
韩·唐是
方足布
赵·武平
尖足布
手工业
商业
发展
时间
主持修筑者
地点
作用
影响
公元前256 年
蜀郡郡守李冰
成都附近的岷江上
防洪、灌溉、水运
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阅读课文37页,归纳
都江堰的知识点
铁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
社会变革
政治
经济
军事
生产力发展分封制瓦解
思想文化
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决定
上层建筑
战国时期奴隶制瓦解
商鞅变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百 家 争鸣
中国古代走向封建社会
课堂小结
战国七雄
庞涓
孙膑
围魏救赵



桂陵
救命啊!


围魏救赵发生在公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八万,包围赵国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率军解邯郸之围,孙膑却率军进兵魏国。这是孙膑采取的避实击虚的方针,置魏军于被动地位。魏国内部空虚,都城大梁告急,庞涓赶忙从赵撤军,回师自救,当疲惫之师魏军行至桂陵时,被早已埋伏在此的齐军打得大败,生擒魏将庞涓,不久被放回国,再度为将。孙膑妙计,花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大的成功。围魏救赵之役从此成为经典的战
例,千百年来不断被人们研究,借鉴和传颂。
桂陵之战
庞涓孙膑魏齐公元前342年,齐魏两国又发生了马陵之战。齐国仍以孙膑为军师,魏国又派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饭用)。庞涓察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他轻敌猛进,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拔剑自刎。从此,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孙膑名扬天下。魏齐减灶计马陵之战齐 楚 燕 韩 赵 魏秦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苏秦他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锥刺股”的故事就是这么来的。他改变策略,游说六国合纵抗秦,身任六国宰相 ,苏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山东六国合纵,使强秦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又配六国相印,叱咤风云。燕赵齐魏韩楚秦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张仪远交近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