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津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2)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史料中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史料。下列可作为研究北京人情况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B. 《北京人生活状况》纪录片
C. 知名历史学家的著述 D.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2.21世纪,人们通过脸书、微信、微博、谷歌、百度、维基百科等工具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通过“优步”共享汽车,通过“奈飞”共享影视节目,大数据技术将促使商品的生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这说明( )
A. 人们日常生活过度依赖网络技术 B. 技术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C. 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D. 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式
3.范文澜指出,董仲舒把战国以来各家学说以及儒家各派在孔子的名义下统一起来。经过他的加工,向来被看作不达时宜的儒学,一变而成为霸王道杂之,合于汉家制度的儒学。据此可知董仲舒的贡献在于( )
A. 提倡以儒学改变汉朝官制 B. 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C. 注重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 D. 传承先秦儒学的思想主张
4.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以下两首诗可用于研究( )
唐胡曾《汴水》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皮日休《泞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A.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 B. 龙舟竞渡的节日习俗
C. 造船技术世界领先 D. 隋朝统一的根本原因
5.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印度发明的0到9的数字符号,印度的稻米、棉花和食糖等传入欧洲的是( )
A. 蒙古人 B. 阿拉伯人 C. 意大利人 D. 土耳其人
6.贾思勰在《齐民要术 自序》中引用了谚语:“智如禹汤,不如常耕。”意思是即使有大禹、商汤那样的智慧,终不如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高明。这主要说明贾思勰( )
A. 强调实践和积极劳动的重要性 B. 提出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思想
C.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D. 提倡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
7.西藏作为清朝的一个单独大行政区,末设行省。中央政府设置驻藏大臣的同时,又册封达赖和班禅,管理西藏地区宗教和行政事务。这体现出清朝边疆治理的政策为( )
A. 军事征服 B. 民族自治 C. 武装斗争 D. 因地制宜
8.闯关东与走西口再现了清朝背井离乡、历经磨难的移民生活,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
A. 民族关系紧张 B. 人地矛盾尖锐 C. 市民阶层壮大 D. 文化专制加强
9.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这四个内容放在一起,它们所宣扬的主题最合适的是( )
A. 外国列强的侵略 B.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 民族主义革命的开端 D. 近代化的探索
10.1892年11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
A. 北洋海军的组建及其训练情况 B. 中日海军在黄海战事进展
C. 谭嗣同为国捐躯 D. 东交民巷内中国人不得居住
11.“会议指出,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会议上,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该“会议”( )
A. 首先确定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 B. 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C. 宣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D. 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红军
12.如图是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这一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孟良崮战役 D. 淮海战役
13.史学家歌颂一位中国古代的伟大英雄,“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该英雄是( )
A. 黄帝 B. 神农氏 C. 大禹 D. 启
14.比较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和影响,共同点不包括()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废除土地私有制
C. 解放了生产力 D. 促进农村的发展
15.绘制思维导图利于我们理清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A. “两个凡是”方针的延续 B. 确立改革开放政策
C.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D.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16.“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 )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 B. 解放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C. 大跃进时期忍饥挨饿的农民 D. 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
17.一个美国记者在万隆会议发表评论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美国记者发出这样的评论,是由于周恩来提出了(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的方针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
18.中国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
①1945年8月15日
②1945年9月2日
③1997年7月1日
④1999年12月20日
A. ①② B. ③① C. ③② D. ③④
19.书中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社会的重要史料,该书应该是( )
A. 《荷马史诗》 B. 《天方夜谭》
C. 《马可 波罗行纪》 D. 《俄底浦斯王》
20.北京时间2012年11月7日,黑人总统奥巴马成功连任。与奥巴马能够以黑人身份竞选总统相关的事件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②黑奴贸易③《法典》的颁布④南北战争中黑人奴隶制的废除⑤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1.玻利瓦尔在领导拉美独立运动中,不但宣布取消西班牙殖民者对印第安人规定的赋税和劳役,还先后颁布了允诺分配土地给士兵以及废除奴隶制的法令,这说明这场运动( )
A. 以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为目标 B. 消除了拉美地区的阶级矛盾
C. 建立了代表性的资产阶级政权 D. 玻利瓦尔在其中的贡献最大
22.列宁是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他用自己的智慧、新政和革命灵活性为俄国、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下列事件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②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实施新经济政策
③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④领导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④
23.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俄、中法等发表倡导多极化的声明,法、德、俄决定建立三国年度首脑会晤制度,西欧一些国家领导人到拉美地区访问。这表明( )
A. 各国外交奉行利益优先原则 B. 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C. 欧洲国家坚持一致对外 D. 亚非国家联盟趋势增强
24.在和平与发展的当今世界,各国命运相连、休戚相关。不仅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世界和平的建设、全球发展的推进、国际秩序的维护,都需要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领和支撑。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下列历史事件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北大西洋公约》签订
②《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③通过《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④《联合国反恐怖主义公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5.当今世界,欧洲说“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日本也在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中国、俄罗斯等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现象表明( )
A.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 世界政治格局不断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C. 两极格局日趋走向崩溃
D. 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 皮日休《汴河怀古》
(1) 材料一中的“此河”指的是古代哪一重大工程?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来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 杜甫《忆昔》
(2) 材料二描绘了唐朝历史上的哪一盛世局面?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 材料三表明唐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什么样的政策?请举一例史实对该政策加以说明。
材料四:
(4) 根据图二所示人物口述记录而成的,可用于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是什么?
27.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
材料一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英雄人物。写出其中一位英雄人物的事迹及体现的精神。
材料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材料三抗日战争大事年表(部分)
序号 时间 事件
①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
② 1935年8月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③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④ 1937年7月 七七事变
⑤ 1937年8月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⑥ 1937年8月-1938年10月 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⑦ 1937年9月 平型关大捷
⑧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⑨ 1940年8月 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⑩ 1942年初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5年4至6月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9月2日 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3) 选择材料三中相互关联的事件(至少选择2个),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8.各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都会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或法律,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篇】
材料一: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
——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 依据材料一指出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
材料二:原始欧洲的全部文明在16世纪期间归纳成两大事实,即纯君主制和自由探索。英国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就是这两个事实的首次冲撞。
——摘编自基佐《欧洲文明史》
(2) 材料二中“英国革命”爆发在哪一年?英国为了平衡“纯君主制和自由探索”实行了什么制度?
【法律篇】
材料三:1800年8月,拿破仑任命4位著名法学家组成起草委员会,经过4个月的紧张工作,提出了民法草案,参政院先后召开了107次讨论会,其中拿破仑亲自主持了62次。1804年3月21日,《民法典》(《拿破仑法典》)正式颁布施行。由此,法国终于有了统一的、反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民法典》。而且,作为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这部法典在破坏欧洲封建制度和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起到了不容低估的示范作用。世界各国资产阶级在制定法典时,往往以它为范本。
——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
(3) 依据材料三概括《民法典》从起草到正式颁布施行进程中的特点。该法典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A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D
17.【答案】B
18.【答案】D
19.【答案】A
20.【答案】D
21.【答案】A
22.【答案】C
23.【答案】B
24.【答案】D
25.【答案】B
26.【答案】【小题1】隋朝大运河。
【小题2】开元盛世局面。
【小题3】实行和亲的政策;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小题4】《大唐西域记》。
27.【答案】【小题1】抗日英雄: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左权、杨靖宇等。英雄人物的事迹、精神:如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受党中央委派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后壮烈牺牲,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和顽强不屈的英雄主义精神等
【小题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
【小题3】选择的事件:④⑥⑨ ;观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合作和努力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论述: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起了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综上所述,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合作和努力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8.【答案】【小题1】土地的封赐;具有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小题2】1640年;君主立宪制。
【小题3】由拿破仑主导,他发起、主持、全程参与并颁布了法典。过程规范,经反复讨论、修改与审核。历时长,从1800到1804年。颁布较早,是资本主义国家第一部民法法典;《拿破仑法典》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民法典,对欧美各国民法典的制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