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9 19:4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科举制的创立,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人才选拔的垄断,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是(  )
A. 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B.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C.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D.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平民阶层能通过科举上升为政治精英,后来殿试常用的“多士来自田间”并非虚言。这表明科举制(  )
A. 侧重对下层民众选拔 B. 注重对思想品德的考察
C. 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D.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3.根据《唐朝人口统计表》,分析人口数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下正确的是(  )
时间 人口数
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 1900万人
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4141万人
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 4531万人
A. 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B. 唐玄宗重视文教事业
C. 唐朝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D.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4.如表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
时期 政治措施
唐太宗时期 完善三省六部制
武则天时期 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时期 改革税制和兵制
A. 皇权的平稳更替 B. 选官方式的调整 C. 制度的创新发展 D. 开放的社会风气
5.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
A. 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B. 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C.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D. 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
6.《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但也有人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认为武则天“不是坏皇帝”的主要依据是
A. 首创了选拔人才的科举制 B. 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
C.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 当政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7.下列对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科举制度重视考察人才的学识
②科举制度开创于唐朝
③科举制度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发展
④科举制度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九年级(1)班黑板报展示了如图一组图片,图片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
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A. 社会风气开放 B. 民族文化交融 C. 海外贸易发达 D. 社会经济繁荣
9.据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六月二十七日夜“东市失火,烧东市曹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由此可了解到的唐朝社会状况是(  )
A. 海陆交通便捷多样 B. 民族交融蔚然成风
C. 社会风气包容开放 D. 市场规模大商业繁荣
10.北方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
A. 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
B. 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
C. 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
D. 唐朝时北方各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
11.唐朝在借鉴波斯马球运动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创造,使马球运动兼具东西文化特色。在外来体育运动影响唐朝的同时,我国本土体育运动也向外传播,如唐朝时围棋传入印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 昂扬进取,充满活力 B. 恩威并重,怀柔为主
C. 政策开明,和同一家 D. 双向交流,兼收并蓄
12.如图所示人物的共同作用是(  )
A. 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B. 拓展了国家疆域
C. 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D. 维护了国家统一
13.如表是唐朝中期总人口数统计表。表中755-760年唐朝人口数量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725年 742年 755年 760年
总人口数 4141万 4531万 5291万 1690万
A. 黄巢起义的爆发 B. 五代十国的出现 C. 安史之乱的爆发 D. 澶渊之盟的签订
14.某次农民起义“四次横渡长江,两次横渡黄河,而且攻占了东都洛阳、西京长安,暴力扫荡了现有社会秩序,给予王朝致命打击。”该起义是(  )
A. 黄巢起义 B. 陈胜、吴广起义 C. 黄巾起义 D. 李自成起义
15.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这反映了(  )
A.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 北方统治者不注重发展经济
C. 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D. 社会局势影响经济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6.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曾经出现过一些“盛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在政治上有两个方面十分突出:一是用人,二是纳谏。在用人上,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的道理,多次下诏求贤。在纳谏上,唐太宗重视听取不同意见,处处鼓励大臣进谏。
材料二:见表
皇帝 政治 经济
唐太宗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唐玄宗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改革税制,弥补国家财政不足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开创“盛世”局面的措施。并列举出一位唐太宗时有名的贤臣。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两代帝王施政措施的相同点。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朝前期出现盛世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装束方式等也传入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继文《从现存若干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在朝廷中,有很多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摘自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意义。再举一例唐蕃交往的史实。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并概括唐朝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
(3)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
18.改革和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
A:“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朝皮日休 B:“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唐代诗人胡曾《汴水》
材料二(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1) 材料一中A、B两则材料评价的对象是什么?哪则材料对此对象的评价持肯定态度?(填序号即可)主要依据是什么?
(2) 结合材料二,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存在的这种问题,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对此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3) 材料三反映了隋朝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这一创新制度使选官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前期统治者不断地进行一系列改革,其中在对外关系上,唐政府实行友好开放政策,当时与唐通使交好的国家主要有七十多个,出现了“九夷重译,相望于道”的盛况。唐政府设置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在不少地方设商馆以招待外商,使来自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的使者、学者和商人的频繁交往;设互市监、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中外贸易的广泛展开,使唐都长安成为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也使唐朝得以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摘编自许敏《唐前期的改革与兴盛》
(1) 根据材料,指出唐朝实行的对外政策。
(2)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A
15.【答案】D
16.【答案】【小题1】措施: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用。
贤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任举一例)
【小题2】相同点:整顿吏治;减轻人民负担
【小题3】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者励精图治,重用人才,关注民生等
17.【答案】【小题1】积极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或促进了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史实: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碑
【小题2】开明的民族政策。方式:和亲、会盟、少数民族改革、册封、设置机构等
【小题3】我们要树立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友好的民族意识
18.【答案】【小题1】对象:隋朝大运河。材料及依据:A对大运河持肯定的态度,因为皮日休认为大运河沟通了南北(北通涿郡,南运江都),促进了渔商转运,“其为利也博哉”,肯定了大运河的积极作用
【小题2】原因: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指代:地方行政权、地方财权、地方兵权。措施:派文官担任地方州县长官,设通判监督知州;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定期换防军队
【小题3】制度:科举制;变化:从注重门第出身到以才学(考试成绩)为标准
19.【答案】【小题1】友好开放。
【小题2】观点:对外开放,促进盛世局面的形成。
论述:唐政府实行友好开放政策,当时与唐通使交好的国家主要有七十多个,出现了“九夷重译,相望于道”的盛况。唐政府设置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在不少地方设商馆以招待外商,使来自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的使者、学者和商人的频繁交往。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和唐朝文化;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鉴真东渡日本,加强了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逐步形成了大唐文化圈。设互市监、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交流,丰富了唐代文明,提高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中外贸易的广泛展开,使唐都长安成为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也使唐朝得以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