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苏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苏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19 14:14:58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第1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及其与微观粒子间的关系。2.了解容量瓶的结构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及操作,并学会误差分析。
一、物质的量浓度
1.物质的量浓度
指      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      ,用符号    表示,常用单位为      。
2.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cB=,nB:溶质的物质的量,V:溶液的体积。
思考1 上面关系式中的V是指水的体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2 将53.0 g Na2CO3溶于水中,配成500 mL溶液,则所得溶液中c(Na2CO3)=    ,c(Na+)=    ,c(C)=     。
1.正误判断
(1)将58.5 g NaCl投入1 000 mL水中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  )
(2)从200 mL 0.1 mol·L-1盐酸中取出5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1 mol·L-1 (  )
(3)0.1 mol·L-1NaCl溶液中含有Na+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  )
(4)将25 g CuSO4·5H2O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40 g NaOH溶于1 L水中,c(NaOH)=1 mol·L-1
B.从1 L 1 mol·L-1的碳酸钠溶液中取出500 mL后,剩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
C.0.1 L 2.0 mol·L-1的氨水中n(NH3)=0.2 mol
D.100 mL溶液中含有28.4 g Na2SO4,则溶液中c(Na+)=4.0 mol·L-1
(1)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中,V表示溶液的体积,在进行简单计算时,一定要辨析所给体积是否为溶液的体积,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也不等于溶质、溶剂的体积和,应用溶液质量除以密度来求解溶液的体积。
(2)注意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
0.2 mol·L-1Na2SO4溶液中(3)找准溶质
①带有结晶水的物质如CuSO4·5H2O溶于水时,其溶质是CuSO4,而不是CuSO4·5H2O。
②NH3溶于水后溶质为NH3·H2O,但计算浓度时是以NH3分子作为溶质。
③某些物质溶于水后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此时溶质为反应后的生成物,如CaO溶于水,溶质是Ca(OH)2。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专用仪器——容量瓶
(1)容量瓶的结构与规格
(2)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检验程序:加水→塞瓶塞→倒立→查漏→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查漏。
②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专用仪器,选择容量瓶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所配溶液的体积等于或略小于容量瓶的容积。例如,配制450 mL 0.1 mol·L-1NaCl溶液,需选择500 mL容量瓶。
③使用容量瓶注意“五不”:不能溶解固体;不能稀释浓溶液;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长期贮存溶液。
④使用后应将容量瓶洗净、晾干。
2.配制过程
以配制100 mL 0.100 mol·L-1Na2CO3溶液为例
思考1 实验室需要配制480 mL 1.0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则用托盘天平称量多少克氢氧化钠固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2 定容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是否可用胶头滴管将超过刻度线的液体吸出?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应如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3 现用8.0 mol·L-1的H2SO4溶液配制浓度为0.5 mol·L-1的稀硫酸500 mL。
(1)配制该溶液的步骤应该为计算、   、   、   、移液、洗涤、定容、摇匀。
(2)配制该溶液应选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胶头滴管和     。
1.正误判断
(1)容量瓶在使用前一定要先检查是否漏水 (  )
(2)用托盘天平可称取5.85 g NaCl (  )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时,用量筒量取9.82 mL浓盐酸 (  )
(4)最后溶液定容时要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 (  )
(5)在使用容量瓶配制NaOH或稀H2SO4溶液时,必须要等溶液恢复至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  )
(6)实验室配制450 mL 2 mol·L-1的NaOH溶液,应称取36 g的NaOH固体 (  )
2.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 mol·L-1的溶液 22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需先称取氢氧化钠固体8.8 g
B.氢氧化钠在烧杯中溶解后,要立即转移至容量瓶中
C.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用蒸馏水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D.定容后将溶液振荡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水至刻度线
3.(2024·厦门高一检测)某同学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浓度为18.4 mol·L-1)配制100 mL 1 mol·L-1稀硫酸,进行如下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操作1量取5.4 mL浓硫酸可以选用10 mL量筒
B.操作2将水注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
C.操作5会使溶液的体积偏小
D.操作6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存放在容量瓶中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和仪器
三、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的方法
在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的误差时,要根据cB= 来分析,其中MB(溶质的摩尔质量)为定值。
(1)V不变,凡是使mB或nB增大(或减小)的操作均使cB偏大(或偏小)。
(2)nB或mB不变,凡是使V增大(或减小)的操作均使cB偏小(或偏大)。
思考 当用98.3%的浓H2SO4配制480 mL 2 mol·L-1的稀硫酸时,回答下列问题:
(1)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和仰视量筒的刻度线会对浓度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容时,俯视和仰视容量瓶刻度线会对浓度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正误判断
(1)若容量瓶中有少量水,应烘干后使用 (  )
(2)配制NaOH溶液时,溶解后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至容量瓶进行配制,会使配制的浓度偏大 (  )
(3)若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应对容量瓶加热使水挥发 (  )
(4)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  )
(5)称量NaOH固体时,称量时间过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  )
2.①转移溶液时不慎将少量液体洒到容量瓶外面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③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④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⑤容量瓶内有少量水
⑥称量4.0 g NaOH配制0.1 mol·L-1 NaOH溶液1 000 mL时,砝码错放在左盘
⑦称量Na2CO3固体时,砝码生锈
上述操作中,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填序号,下同),无影响的是    ,偏低的是    。
(1)配制时完全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因此容量瓶不必是干燥的,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实验结果。
(2)称量NaOH等易潮解的固体时应放在小烧杯中快速称量。
答案精析
一、
1.单位体积 物质的量 cB mol·L-1
2.思考1 V指溶液的体积,不是水的体积。
思考2 n(Na2CO3)===0.5 mol,c(Na2CO3)===1 mol·L-1,c(Na+)=2 mol·L-1,c(C)=1 mol·L-1。
应用体验
1.(1)× (2)√ (3)× (4)√
2.D
二、
1.(1)温度 容积 50 mL、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
2.0.01 mol 1.06 g 托盘天平 药匙 1.1 玻璃棒 烧杯
100 mL容量瓶 玻璃棒 2~3 容量瓶 1~2 cm 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思考1 配制480 mL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容量瓶的容积为500 mL。则计算应按照500 mL(0.5 L)计算。则n=c·V=1.00 mol·L-1×0.5 L=0.5 mol,m=n·M=0.5 mol×40 g·mol-1=20 g。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则用托盘天平称量20.0 g氢氧化钠固体。
思考2 不可以,因超过了刻度线的液体不是多加入的蒸馏水,而是含有溶质的溶液,用胶头滴管将其吸出,溶质会减少,实验失败,只能重新配制;洒落在容量瓶外的溶质的量无法确定,无法补加溶质,只能重新配制。
思考3 (1)量取 稀释 冷却
(2)量筒 500 mL容量瓶
应用体验
1.(1)√ (2)× (3)× (4)√ (5)√ (6)×
2.C 3.A
三、
思考 (1)图1:若俯视刻度线,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图2:若仰视刻度线,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2)图3: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
图4: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应用体验
1.(1)× (2)√ (3)× (4)√ (5)√
2.②③⑦ ⑤⑥ ①④(共80张PPT)
专题2 第二单元
<<<
物质的量浓度
第1课时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1.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及其与微观粒子间的关系。
2.了解容量瓶的结构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及操作,并学会误差分析。
内容索引
一、物质的量浓度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课时对点练
三、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
<

物质的量浓度
1.物质的量浓度
指     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     ,用符号  表示,常用单位为     。
2.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cB=,nB:溶质的物质的量,V:溶液的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
物质的量
cB
mol·L-1
上面关系式中的V是指水的体积吗?
思考1
提示 V指溶液的体积,不是水的体积。
将53.0 g Na2CO3溶于水中,配成500 mL溶液,则所得溶液中c(Na2CO3)=  ,c(Na+)=   ,c(C)     。
思考2
提示 n(Na2CO3)===0.5 mol,c(Na2CO3)=
==1 mol·L-1,c(Na+)=2 mol·L-1,c(C)=1 mol·L-1。
1.正误判断
(1)将58.5 g NaCl投入1 000 mL水中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2)从200 mL 0.1 mol·L-1盐酸中取出5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1 mol·L-1
(3)0.1 mol·L-1NaCl溶液中含有Na+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4)将25 g CuSO4·5H2O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40 g NaOH溶于1 L水中,c(NaOH)=1 mol·L-1
B.从1 L 1 mol·L-1的碳酸钠溶液中取出500 mL后,剩余溶液的物质的
 量浓度为0.5 mol·L-1
C.0.1 L 2.0 mol·L-1的氨水中n(NH3)=0.2 mol
D.100 mL溶液中含有28.4 g Na2SO4,则溶液中c(Na+)=4.0 mol·L-1

选项 选项分析 判断
A 水的体积为1 L,溶液体积大于1 L,c(NaOH)< 1 mol·L-1 ×
B 取出部分溶液,浓度不变,c(Na2CO3)=1 mol·L-1 ×
C 氨水中存在NH3、NH3·H2O等分子,NH3的物质的量小于0.2 mol ×
D n(Na2SO4)=mol=0.2 mol,c(Na2SO4)==2.0 mol·L-1,所以c(Na+)=4.0 mol·L-1 √
易错警示
(1)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中,V表示溶液的体积,在进行简单计算时,一定要辨析所给体积是否为溶液的体积,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也不等于溶质、溶剂的体积和,应用溶液质量除以密度来求解溶液的体积。
易错警示
(2)注意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
0.2 mol·L-1Na2SO4溶液中
易错警示
(3)找准溶质
①带有结晶水的物质如CuSO4·5H2O溶于水时,其溶质是CuSO4,而不是CuSO4·5H2O。
②NH3溶于水后溶质为NH3·H2O,但计算浓度时是以NH3分子作为溶质。
③某些物质溶于水后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此时溶质为反应后的生成物,如CaO溶于水,溶质是Ca(OH)2。
返回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专用仪器——容量瓶
(1)容量瓶的结构与规格
温度
容积
50 mL、100 mL、250 mL、
500 mL、1 000 mL
(2)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检验程序:加水→塞瓶塞→倒立→查漏→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查漏。
②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专用仪器,选择容量瓶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所配溶液的体积等于或略小于容量瓶的容积。例如,配制450 mL 0.1 mol·L-1NaCl溶液,需选择500 mL容量瓶。
③使用容量瓶注意“五不”:不能溶解固体;不能稀释浓溶液;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长期贮存溶液。
④使用后应将容量瓶洗净、晾干。
2.配制过程
以配制100 mL 0.100 mol·L-1Na2CO3溶液为例
0.01 mol
1.06 g
托盘天平
药匙
1.1
玻璃棒
烧杯
100 mL容量瓶
玻璃棒
2~3
容量瓶
1~2 cm
溶液
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实验室需要配制480 mL 1.0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则用托盘天平称量多少克氢氧化钠固体?
思考1
提示 配制480 mL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容量瓶的容积为500 mL。则计算应按照500 mL(0.5 L)计算。则n=c·V=1.00 mol·L-1×0.5 L=0.5 mol,m=n·M=0.5 mol×40 g·mol-1=20 g。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则用托盘天平称量20.0 g氢氧化钠固体。
定容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是否可用胶头滴管将超过刻度线的液体吸出?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应如何处理?
思考2
提示 不可以,因超过了刻度线的液体不是多加入的蒸馏水,而是含有溶质的溶液,用胶头滴管将其吸出,溶质会减少,实验失败,只能重新配制;洒落在容量瓶外的溶质的量无法确定,无法补加溶质,只能重新配制。
现用8.0 mol·L-1的H2SO4溶液配制浓度为0.5 mol·L-1的稀硫酸500 mL。
(1)配制该溶液的步骤应该为计算、   、    、    、移液、洗涤、定容、摇匀。
(2)配制该溶液应选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胶头滴管和      。
思考3
量取
稀释
冷却
量筒
500 mL容量瓶
1.正误判断
(1)容量瓶在使用前一定要先检查是否漏水
(2)用托盘天平可称取5.85 g NaCl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时,用量筒量取9.82 mL浓盐酸
(4)最后溶液定容时要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
(5)在使用容量瓶配制NaOH或稀H2SO4溶液时,必须要等溶液恢复至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6)实验室配制450 mL 2 mol·L-1的NaOH溶液,应称取36 g的NaOH固体

×
×


×
2.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 mol·L-1的溶液 22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先称取氢氧化钠固体8.8 g
B.氢氧化钠在烧杯中溶解后,要立即转移至容量瓶中
C.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用蒸馏水洗涤2~3次,并将洗
 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D.定容后将溶液振荡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水
 至刻度线

根据“大而近”的原则,应选用25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需要称取10.0 g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溶解时放热,要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
3.(2024·厦门高一检测)某同学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浓度为18.4 mol·
L-1)配制100 mL 1 mol·L-1稀硫酸,进行如下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1量取5.4 mL浓硫酸可以选用10 mL
 量筒
B.操作2将水注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
C.操作5会使溶液的体积偏小
D.操作6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存放在容量瓶中

选用量筒时应该遵循“大而近”的原则,A正确;
浓硫酸密度比水大,且溶于水放热,需将浓硫酸注入水中进行稀释,B错误;
仰视读数导致加水过多,溶液体积偏大,C错误;
容量瓶不能长时间放置溶液,配制好后需要转移到试剂瓶中,D错误。
归纳总结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和仪器
返回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的方法
在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的误差时,要根据cB== 来分析,其中MB(溶质的摩尔质量)为定值。
(1)V不变,凡是使mB或nB增大(或减小)的操作均使cB偏大(或偏小)。
(2)nB或mB不变,凡是使V增大(或减小)的操作均使cB偏小(或偏大)。
当用98.3%的浓H2SO4配制480 mL 2 mol·L-1的稀硫酸时,回答下列问题:
(1)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和仰视量筒的刻度线会对浓度产生什么影响?
思考
提示 图1:若俯视刻度线,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图2:若仰视刻度线,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2)定容时,俯视和仰视容量瓶刻度线会对浓度产生什么影响?
思考
提示 图3: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
图4: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1.正误判断
(1)若容量瓶中有少量水,应烘干后使用
(2)配制NaOH溶液时,溶解后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至容量瓶进行配制,会使配制的浓度偏大
(3)若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应对容量瓶加热使水挥发
(4)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5)称量NaOH固体时,称量时间过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

×

2.①转移溶液时不慎将少量液体洒到容量瓶外面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③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④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⑤容量瓶内有少量水
⑥称量4.0 g NaOH配制0.1 mol·L-1 NaOH溶液1 000 mL时,砝码错放在左盘
⑦称量Na2CO3固体时,砝码生锈
上述操作中,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填序号,下同),无影响的是   ,偏低的是   。
②③⑦
⑤⑥
①④
归纳总结
(1)配制时完全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因此容量瓶不必是干燥的,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实验结果。
(2)称量NaOH等易潮解的固体时应放在小烧杯中快速称量。
返回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5
题组一 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及简单计算
1.(2024·江苏徐州高一段考)下列溶液中,Cl-的浓度与200 mL 0.2 mol·L-1的AlCl3溶液中Cl-浓度相同的是
A.300 mL 0.2 mol·L-1的MgCl2溶液
B.200 mL 0.5 mol·L-1的NaCl溶液
C.100 mL 0.1 mol·L-1的FeCl3溶液
D.400 mL 0.3 mol·L-1的CuCl2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5
0.2 mol·L-1的AlCl3溶液中c(Cl-)=0.2 mol·L-1×3=0.6 mol·L-1。
A项,c(Cl-)=0.2 mol·L-1×2=0.4 mol·L-1;
B项,c(Cl-)=0.5 mol·L-1×1=0.5 mol·L-1;
C项,c(Cl-)=0.1 mol·L-1×3=0.3 mol·L-1;
D项,c(Cl-)=0.3 mol·L-1×2 =0.6 mol·L-1,故选D。
对点训练
2.(2023·江苏盐城高一期中)下列关于0.10 mol·L-1 Ba(OH)2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A.1 L该溶液中含有Ba2+的质量为1.71 g
B.该溶液中c(OH-)=0.10 mol·L-1
C.1 L该溶液中含有0.10 mol Ba2+
D.该溶液就是将17.1 g Ba(OH)2溶于1 L水中所得到的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n(Ba2+)=cV=0.1 mol·L-1×1 L=0.1 mol,m(Ba2+)=nM=0.1 mol×137 g·
mol-1=13.7 g,A项错误;
该溶液中c(OH-)=0.2 mol·L-1,B项错误、C项正确;
该溶液是将17.1 g Ba(OH)2溶于水配制成1 L溶液,D项错误。
对点训练
3.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0.3 mol·L-1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的总物质的量为0.9 mol
B.106 g Na2CO3·10H2O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1
C.标准状况下22.4 L NH3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浓度为1 mol·L-1
D.要配制100 mL 1 mol·L-1硫酸铜溶液,需要胆矾16 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溶液体积未知,不能计算物质的量,故A错误;
106 g Na2CO3·10H2O的物质的量不是1 mol,所以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后Na2CO3的浓度不是1 mol·L-1,故B错误;
标准状况下22.4 L NH3的物质的量为=1 mol,1 mol氨气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浓度为1 mol·L-1,故C正确;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0 mL 1 mol·L-1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1 mol·L-1×
0.1 L=0.1 mol,0.1 mol胆矾的质量为250 g·mol-1×0.1 mol=25.0 g,故D错误。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1 L H2SO4溶液中含有98 g H2SO4,则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98 g·L-1
B.1 L H2O中溶解了0.5 mol NaCl,则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5 mol·L-1
C.从1 L 1 mol ·L-1 蔗糖溶液中取出100 mL,剩余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浓度仍为1 mol·L-1
D.0.5 mol·L-1NaOH溶液中,含有0.5 mol Na+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常用单位为mol·L-1,故A错;
将0.5 mol NaCl配成1 L溶液才能得到0.5 mol·L-1NaCl溶液,故B错;
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故D错。
对点训练
题组二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5.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③不能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⑤需要24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用250 mL容量瓶配制;⑥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这些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使用前要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容量瓶不能加热;不能用容量瓶长期贮存配制好的溶液;容量瓶规格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等;容量瓶不用待配溶液润洗。
对点训练
6.(2024·天津高一期末)配制一定体积的2.0 mol·L-1 NaOH溶液,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配制一定体积的2.0 mol·L-1 NaOH溶液,实验步骤及仪器为计算(需要的NaOH固体质量)、称量(天平)、溶解(烧杯、玻璃棒)、冷却、转移液体(玻璃棒、一定体积容量瓶)、洗涤、转移、定容(胶头滴管)、摇匀;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7.(2024·扬州高一期末)配制100 mL 1.00 mol·L-1 Na2CO3溶液时,下列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A.溶解Na2CO3固体后冷却至室温
B.使用未经干燥的容量瓶
C.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及玻璃棒
D.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使溶液体积偏大,导致配制溶液浓度偏低,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8.某学习小组用烧碱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图示对应操作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量氢氧化钠应放在小烧杯中,而且应在左盘称量,故A错误;
图示为移液操作,操作正确,故B正确;
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图示为仰视操作,故C错误;
摇匀时用食指顶住瓶塞同时托住瓶底,上下颠倒摇匀而不是振荡,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题组三 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
9.(2023·江苏淮安高一期中)用11.9 mol·L-1的浓盐酸配制100 mL 1 mol·L-1的稀盐酸。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用1 mol·L-1的稀盐酸润洗容量瓶
B.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量筒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摇匀正立后,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A项,用1 mol·L-1的稀盐酸润洗会导致容量瓶中残留溶质,导致溶液浓度偏高;
B项,量取浓盐酸时俯视会导致量取浓盐酸偏少,溶质的量偏小,导致溶液浓度偏低;
C项,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超过容量瓶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
D项,摇匀后再加水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要配制100 mL 0.5 mol·L-1 NaOH溶液,具体操作如下: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2.0 g NaOH固体时所用时间较长;
②向小烧杯中加水使氢氧化钠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③把溶液转移到洗净但未干燥的容量瓶中,振荡摇匀;
④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⑤定容后塞上容量瓶瓶塞,上下颠倒摇匀,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用胶头滴管补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以上操作中会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有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用托盘天平称取2.0 g NaOH固体时所用时间较长,导致NaOH潮解,其物质的量偏小,根据c=可知,所得溶液的浓度偏低,故①符合题意;
向小烧杯中加水使氢氧化钠溶解并冷却至室温,该操作方法合理,不影响配制结果,故②不符合题意;
容量瓶不需要干燥,操作方法合理,不影响配制结果,故③不符合题意;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加入蒸馏水的体积偏小,根据c=可知,所得溶液的浓度偏高,故④不符合题意;
用胶头滴管补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根据c=可知,所得溶液的浓度偏低,故⑤符合题意。
对点训练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2024·福建泉州高一月考)实验室欲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1 mol·L-1 Na2CO3溶液1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完成实验需称取10.6 g Na2CO3·10H2O晶体
B.本实验需用到的仪器是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100 mL容量瓶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浓度偏高
D.配制时若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会导致浓度偏低

综合强化
配制1 mol·L-1的Na2CO3溶液100 mL,需要28.6 g Na2CO3·10H2O,A项错误;
本实验需用到的仪器是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100 mL容量瓶,还需要胶头滴管,B项错误;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造成加入水的量变少,会导致浓度偏高,C项正确;
配制时若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不会对配制溶液浓度产生影响,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12.实验室需要配制80 mL 2.2 mol·L-1的稀硫酸,操作步骤如下:用100 mL量筒量取18.4 mol·L-1的浓硫酸12.0 mL,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搅拌均匀后立即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重复操作2~3次,继续用烧杯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盖上瓶塞后摇匀,装入试剂瓶中。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错误有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配制80 mL 2.2 mol·L-1稀硫酸,需要用100 mL容量瓶,需要浓硫酸体积:≈12.0 mL,不能选择100 mL量筒量取浓硫酸,浓硫酸稀释会放出大量的热,应先冷却到室温后,再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定容时,继续用烧杯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到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到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所以操作中共3处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13.下列有关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后才能用于配制溶液
B.配制1 L 0.1 mol·L-1NaCl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时,药品与
 砝码位置颠倒,且使用游码,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D.用浓盐酸配制稀盐酸,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
 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配制溶液时需加蒸馏水定容,所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需要干燥就能用于配制溶液,A项错误;
配制1 L 0.1 mol·L-1NaCl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时,药品与砝码位置颠倒,且使用游码,称取NaCl的质量偏小,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B项错误;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C项错误。
综合强化
14.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 mol·L-1的NaOH溶液240 mL,根据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除了用到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外,还需用到的仪器有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玻璃棒、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配制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综合强化
(2)通过计算可知,该实验需要称量NaOH固体   g;某同学欲称量NaOH的质量,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则烧杯的实际为    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0
27.4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因配制溶液的体积为240 mL,而容量瓶的规格没有240 mL,只能选用250 mL,NaOH的质量m=cVM=1.0 mol·L-1×0.25 L×40 g·mol-1=
10.0 g。因天平的称量原理为左盘物体的质量=右盘物体的质量+游码的读数,所以烧杯的实际质量为30.0 g-2.6 g=27.4 g。
综合强化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
(4)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填字母)。
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BC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错,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小;
B对,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大;
C对,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冷却后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大;
D错,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小。
综合强化
15.(2023·江苏宿迁高一期中)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能延长鲜花的寿命。图表是500 mL“鲜花保鲜剂”中含有的成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成分 质量/g 摩尔质量/(g·mol-1) 成分 质量/g 摩尔质量/(g·mol-1)
蔗糖 25.00 342 阿司匹林 0.17 180
硫酸钾 0.87 174 高锰酸钾 0.316 158
综合强化
(1)配制500 mL上述“鲜花保鲜剂”所需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药匙、烧杯、托盘天平、胶头滴管、    (填写所缺仪器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00 mL容量瓶
配制500 mL“鲜花保鲜剂”所需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药匙、烧杯、托盘天平、胶头滴管、500 mL容量瓶。
综合强化
(2)配制时,有如下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填字母)。
a.把称量好的鲜花保鲜剂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
b.把a所得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 mL容量瓶中
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e.塞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bdce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配制过程中,操作步骤包括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abdce。
综合强化
(3)某同学的配制过程如图,该同学的错误操作步骤有   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该同学的错误操作步骤共有3处,分别为①称量时没有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④引流时玻璃棒没有伸入到刻度线以下;⑤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综合强化
(4)“鲜花保鲜剂”中K+(阿司匹林中不含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_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0.024
“鲜花保鲜剂”中K2SO4、KMnO4中含K+,n(K2SO4)==0.005 mol,n(KMnO4)==0.002 mol,c(K+)==0.024 mol·L-1。
返回作业11 物质的量浓度
                   (分值:100分)
(选择题1~13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题组一 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及简单计算
1.(2024·江苏徐州高一段考)下列溶液中,Cl-的浓度与200 mL 0.2 mol·L-1的AlCl3溶液中Cl-浓度相同的是 (  )
A.300 mL 0.2 mol·L-1的MgCl2溶液
B.200 mL 0.5 mol·L-1的NaCl溶液
C.100 mL 0.1 mol·L-1的FeCl3溶液
D.400 mL 0.3 mol·L-1的CuCl2溶液
2.(2023·江苏盐城高一期中)下列关于0.10 mol·L-1 Ba(OH)2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1 L该溶液中含有Ba2+的质量为1.71 g
B.该溶液中c(OH-)=0.10 mol·L-1
C.1 L该溶液中含有0.10 mol Ba2+
D.该溶液就是将17.1 g Ba(OH)2溶于1 L水中所得到的溶液
3.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0.3 mol·L-1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的总物质的量为0.9 mol
B.106 g Na2CO3·10H2O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C.标准状况下22.4 L NH3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浓度为1 mol·L-1
D.要配制100 mL 1 mol·L-1硫酸铜溶液,需要胆矾16 g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1 L H2SO4溶液中含有98 g H2SO4,则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8 g·L-1
B.1 L H2O中溶解了0.5 mol NaCl,则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
C.从1 L 1 mol ·L-1 蔗糖溶液中取出100 mL,剩余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1 mol·L-1
D.0.5 mol·L-1NaOH溶液中,含有0.5 mol Na+
题组二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5.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③不能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⑤需要24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用250 mL容量瓶配制;⑥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这些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⑥
6.(2024·天津高一期末)配制一定体积的2.0 mol·L-1 NaOH溶液,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
A.    B.     C.    D.
7.(2024·扬州高一期末)配制100 mL 1.00 mol·L-1 Na2CO3溶液时,下列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  )
A.溶解Na2CO3固体后冷却至室温
B.使用未经干燥的容量瓶
C.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及玻璃棒
D.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8.某学习小组用烧碱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图示对应操作正确的是 (  )
A.称量  B.转移 C.定容   D.摇匀
题组三 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
9.(2023·江苏淮安高一期中)用11.9 mol·L-1的浓盐酸配制100 mL 1 mol·L-1的稀盐酸。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
A.用1 mol·L-1的稀盐酸润洗容量瓶
B.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量筒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摇匀正立后,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10.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要配制100 mL 0.5 mol·L-1 NaOH溶液,具体操作如下: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2.0 g NaOH固体时所用时间较长;
②向小烧杯中加水使氢氧化钠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③把溶液转移到洗净但未干燥的容量瓶中,振荡摇匀;
④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⑤定容后塞上容量瓶瓶塞,上下颠倒摇匀,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用胶头滴管补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以上操作中会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有 (  )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11.(2024·福建泉州高一月考)实验室欲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1 mol·L-1 Na2CO3溶液1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要完成实验需称取10.6 g Na2CO3·10H2O晶体
B.本实验需用到的仪器是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100 mL容量瓶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浓度偏高
D.配制时若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会导致浓度偏低
12.实验室需要配制80 mL 2.2 mol·L-1的稀硫酸,操作步骤如下:用100 mL量筒量取18.4 mol·L-1的浓硫酸12.0 mL,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搅拌均匀后立即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重复操作2~3次,继续用烧杯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盖上瓶塞后摇匀,装入试剂瓶中。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错误有 (  )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13.下列有关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后才能用于配制溶液
B.配制1 L 0.1 mol·L-1NaCl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时,药品与砝码位置颠倒,且使用游码,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D.用浓盐酸配制稀盐酸,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14.(10分)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 mol·L-1的NaOH溶液240 mL,根据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除了用到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外,还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计算可知,该实验需要称量NaOH固体   g;某同学欲称量NaOH的质量,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则烧杯的实际为    g。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
(4)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填字母)。
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15.(12分,每空3分)(2023·江苏宿迁高一期中)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能延长鲜花的寿命。图表是500 mL“鲜花保鲜剂”中含有的成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质量/g 摩尔质量/(g·mol-1) 成分 质量/g 摩尔质量/(g·mol-1)
蔗糖 25.00 342 阿司匹林 0.17 180
硫酸钾 0.87 174 高锰酸钾 0.316 158
(1)配制500 mL上述“鲜花保鲜剂”所需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药匙、烧杯、托盘天平、胶头滴管、___________   (填写所缺仪器名称)。
(2)配制时,有如下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填字母)。
a.把称量好的鲜花保鲜剂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
b.把a所得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 mL容量瓶中
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e.塞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3)某同学的配制过程如图,该同学的错误操作步骤有   处。
(4)“鲜花保鲜剂”中K+(阿司匹林中不含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答案精析
1.D [0.2 mol·L-1的AlCl3溶液中c(Cl-)=0.2 mol·L-1×3=0.6 mol·L-1。A项,c(Cl-)=0.2 mol·L-1×2=0.4 mol·L-1;B项,c(Cl-)=0.5 mol·L-1×1=0.5 mol·L-1;C项,c(Cl-)=0.1 mol·L-1×3=0.3 mol·L-1;D项,c(Cl-)=0.3 mol·L-1×2=0.6 mol·L-1,故选D。]
2.C [n(Ba2+)=cV=0.1 mol·L-1×1 L=0.1 mol,m(Ba2+)=nM=0.1 mol×137 g·mol-1=13.7 g,A项错误;该溶液中c(OH-)=0.2 mol·L-1,B项错误、C项正确;该溶液是将17.1 g Ba(OH)2溶于水配制成1 L溶液,D项错误。]
3.C [溶液体积未知,不能计算物质的量,故A错误;106 g Na2CO3·10H2O的物质的量不是1 mol,所以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后Na2CO3的浓度不是1 mol·L-1,故B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 NH3的物质的量为=1 mol,1 mol氨气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浓度为1 mol·L-1,故C正确;100 mL 1 mol·L-1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1 mol·L-1×0.1 L=0.1 mol,0.1 mol胆矾的质量为250 g·mol-1×0.1 mol=25.0 g,故D错误。]
4.C [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常用单位为mol·L-1,故A错;将0.5 mol NaCl配成1 L溶液才能得到0.5 mol·L-1NaCl溶液,故B错;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故D错。]
5.A [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使用前要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容量瓶不能加热;不能用容量瓶长期贮存配制好的溶液;容量瓶规格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等;容量瓶不用待配溶液润洗。]
6.A [配制一定体积的2.0 mol·L-1 NaOH溶液,实验步骤及仪器为计算(需要的NaOH固体质量)、称量(天平)、溶解(烧杯、玻璃棒)、冷却、转移液体(玻璃棒、一定体积容量瓶)、洗涤、转移、定容(胶头滴管)、摇匀;故选A。]
7.D [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使溶液体积偏大,导致配制溶液浓度偏低,故选D。]
8.B [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量氢氧化钠应放在小烧杯中,而且应在左盘称量,故A错误;图示为移液操作,操作正确,故B正确;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图示为仰视操作,故C错误;摇匀时用食指顶住瓶塞同时托住瓶底,上下颠倒摇匀而不是振荡,故D错误。]
9.A [A项,用1 mol·L-1的稀盐酸润洗会导致容量瓶中残留溶质,导致溶液浓度偏高;B项,量取浓盐酸时俯视会导致量取浓盐酸偏少,溶质的量偏小,导致溶液浓度偏低;C项,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超过容量瓶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D项,摇匀后再加水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
10.B [用托盘天平称取2.0 g NaOH固体时所用时间较长,导致NaOH潮解,其物质的量偏小,根据c=可知,所得溶液的浓度偏低,故①符合题意;向小烧杯中加水使氢氧化钠溶解并冷却至室温,该操作方法合理,不影响配制结果,故②不符合题意;容量瓶不需要干燥,操作方法合理,不影响配制结果,故③不符合题意;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加入蒸馏水的体积偏小,根据c=可知,所得溶液的浓度偏高,故④不符合题意;用胶头滴管补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根据c=可知,所得溶液的浓度偏低,故⑤符合题意。]
11.C [配制1 mol·L-1的Na2CO3溶液100 mL,需要28.6 g Na2CO3·10H2O,A项错误;本实验需用到的仪器是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100 mL容量瓶,还需要胶头滴管,B项错误;定容时俯视刻度线,造成加入水的量变少,会导致浓度偏高,C项正确;配制时若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不会对配制溶液浓度产生影响,D项错误。]
12.B [配制80 mL 2.2 mol·L-1稀硫酸,需要用100 mL容量瓶,需要浓硫酸体积:≈12.0 mL,不能选择100 mL量筒量取浓硫酸,浓硫酸稀释会放出大量的热,应先冷却到室温后,再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定容时,继续用烧杯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到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到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所以操作中共3处错误。]
13.D [配制溶液时需加蒸馏水定容,所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需要干燥就能用于配制溶液,A项错误;配制1 L 0.1 mol·L-1NaCl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时,药品与砝码位置颠倒,且使用游码,称取NaCl的质量偏小,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B项错误;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C项错误。]
14.(1)玻璃棒、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10.0 27.4 (3)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4)BC
解析 (1)配制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因配制溶液的体积为240 mL,而容量瓶的规格没有240 mL,只能选用250 mL,NaOH的质量m=cVM=1.0 mol·L-1×0.25 L×40 g·mol-1=10.0 g。因天平的称量原理为左盘物体的质量=右盘物体的质量+游码的读数,所以烧杯的实际质量为30.0 g-2.6 g=27.4 g。
(4)A错,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小;B对,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大;C对,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冷却后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大;D错,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小。
15.(1)500 mL容量瓶 (2)abdce (3)3 (4)0.024
解析 (1)配制500 mL“鲜花保鲜剂”所需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药匙、烧杯、托盘天平、胶头滴管、500 mL容量瓶。(2)配制过程中,操作步骤包括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abdce。(3)该同学的错误操作步骤共有3处,分别为①称量时没有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④引流时玻璃棒没有伸入到刻度线以下;⑤定容时仰视刻度线。(4)“鲜花保鲜剂”中K2SO4、KMnO4中含K+,n(K2SO4)==0.005 mol,n(KMnO4)==0.002 mol,c(K+)==0.024 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