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原子核的构成(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苏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原子核的构成(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苏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19 14:26:21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第1课时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原子核的构成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培养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2.熟知原子的构成,会正确计算微粒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1.德谟克利特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指出,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微粒(即“    ”)构成的。
2.道尔顿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      ,认为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它们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
3.汤姆生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    ,推测这种粒子是均匀地嵌在云状的正电荷球体中,提出“         ”的原子结构模型。
4.卢瑟福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推测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在其周围高速运动,就像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一样,即“     ”或“     ”。
5.玻尔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引入    观点。他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    上运动,每个轨道都具有一个    的能量值;核外电子在这些稳定的轨道上运动时,既不   能量,也不    能量。
6.现代原子结构学说——电子云模型
原子结构理论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又有了新的飞速发展。
1.正误判断
(1)模型本质上是科学家描述事物的原型,解释和预测未知现象的一种思维方式 (  )
(2)从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一些理论会随着人们知识的积累和方法与技术的积累而不断完善或改进 (  )
(3)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认为正、负电荷均匀地分布在原子中 (  )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逐渐清晰和深化 (  )
2.(2024·河北保定高一上期末)人类对微观本质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认为原子不能被创造,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B.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C.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电子的存在
D.玻尔发现氢原子的光谱是连续的,并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3.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中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原子—分子学说的观点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
二、原子核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1)结构
原子
(2)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
2.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可有多种不同的核素。
(2)核素
①概念:具有一定    数和一定    数的    。
②表示方法X
A:质量数,Z:质子数,A(质量数)=      +       。
③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H(氕) H(氘) H(氚)
俗称 - 重氢 超重氢
符号
质子数 1 1 1
中子数
思考1 将下列有关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填入下表,与相对原子质量作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原子 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子数+中子数(A) 相对原子质量
F 10 18.998
Na 12 22.990
Al 14 26.982
结论:原子的                         。
(3)同位素
①    相同、    (或中子数)不同的    互称为同位素,同位素的       几乎相同,物理性质相差较大。
②同位素的应用
同位素的应用已遍及医学、工业、农业、考古和环境等众多领域。如:利用同位素的放射性进行医疗诊断、    用于考古断代、        可制造氢弹。
思考2 核武器是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其中主要利用铀 235(235U)或钚 239(239Pu)等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主要利用重氢(2H,氘)或超重氢(3H,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通常称为氢弹。
(1)问题一:235U与234U、238U属于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二:2H2与3H2互为同位素吗?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题三:原子弹爆炸是化学变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正误判断
(1)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中子不带电 (  )
(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 (  )
(3)质量数就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
(4)O2和O3、红磷和白磷均互为同位素 (  )
(5)一种单质中可能含有多种核素,如O2中可能含16O、17O、18O三种核素 (  )
(6)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  )
2.(2023·江苏盐城高一期中)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铯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B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
C.的核外电子数为55
D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82
3.R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20,其阳离子可用Rn+表示,且其最外层已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所含质子数为A-n
B.所含中子数为A-Z
C.所含电子数为Z+n
D.Z-n=8
4.现有下列基本微粒:
1H、2H、3H、1H+、234U、235U、238U、14、40K、40Ca、Cl2、14N、14C,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给出的微粒中,含有    种元素,属于氢元素的核素有    种,属于铀元素的核素有    种,互为同位素的原子分别是    ,    。
(2)质量数相等的微粒为     、     、     。
(3)氢的同位素1H、2H、3H与氧的同位素16O、17O、18O相互结合为水,可得水分子的种数为    ,可得   种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4)0.1 mol 14中共含     mol中子,含     个电子。
(1)一个信息丰富的符号解读
(2)粒子中的电性关系
①分子或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阳离子(Xn+):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n
③阴离子(Xn-):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n
答案精析
一、
1.原子
2.原子学说
3.电子 葡萄干面包式
4.有核模型 行星模型
5.量子论 轨道 确定 放出 吸收
应用体验
1.(1)√ (2)√ (3)√ (4)√
2.D
3.D [通过物理变化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①错误;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质量可能不相同,②错误;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③错误。]
二、
1.(1)质子 中子 核外电子 (2)质子数
2.(2)①质子 中子 原子 ②Z(质子数) N(中子数) ③H D T 0 1 2
思考1 9 19  11 23Na 13 27Al 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近似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 (3)①质子数 质量数 核素 化学性质 ②14CH、
思考2 (1)235U与234U、238U是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三者互为同位素。
(2)不是。2H2与3H2是分子,不互为同位素。
(3)原子弹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原子裂变生成了新原子,不是化学变化。
应用体验
1.(1)× (2)√ (3)× (4)× (5)√ (6)√
2.C 3.B
4.(1)7 3 3 1H、2H、3H 234U、235U、238U
(2)1H与1H+ 40K与40Ca 14N与14C (3)18 7
(4)2.1 2.2NA(或1.324 4×1024)
解析 (1)共有7种元素,氢元素中有1H、2H、3H三种核素,铀元素有234U、235U、238U三种核素,上述三种氢原子、三种铀原子各自互为同位素。(3)结合成水分子的种数:①每2个相同氢原子核素分别与3个氧原子结合成9种;②任意2个不同氢原子核素分别与3个氧原子结合成9种,共有18种;得到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19、20、21、22、23、24,共7种。(4)每个14中含质子数为7×3=21,中子数为(14-7)×3=21,电子数为22,则0.1 mol 14中含2.1 mol中子,含2.2NA或1.324 4×1024个电子。(共59张PPT)
专题2 第三单元
<<<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原子核的构成
第1课时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培养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
2.熟知原子的构成,会正确计算微粒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内容索引
一、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二、原子核的构成
课时对点练
>
<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1.德谟克利特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指出,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微粒(即“ ”)构成的。
2.道尔顿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     ,认为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它们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原子
原子学说
3.汤姆生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   ,推测这种粒子是均匀地嵌在云状的正电荷球体中,提出“  ”的原子结构模型。
4.卢瑟福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推测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在其周围高速运动,就像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一样,即“ ”或“ ”。
电子
葡萄干面包式
有核模型
行星模型
5.玻尔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引入    观点。他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   上运动,每个轨道都具有一个   的能量值;核外电子在这些稳定的轨道上运动时,既不 能量,也不   能量。
6.现代原子结构学说——电子云模型
原子结构理论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又有了新的飞速发展。
量子论
轨道
确定
放出
吸收
1.正误判断
(1)模型本质上是科学家描述事物的原型,解释和预测未知现象的一种思维方式
(2)从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一些理论会随着人们知识的积累和方法与技术的积累而不断完善或改进
(3)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认为正、负电荷均匀地分布在原子中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逐渐清晰和深化




2.(2024·河北保定高一上期末)人类对微观本质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认为原子不能被创造,在化学反应中不
 可再分
B.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C.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电子的存在
D.玻尔发现氢原子的光谱是连续的,并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3.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中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原子—分子学说的观点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

通过物理变化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①错误;
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质量可能不相同,②错误;
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③错误。
返回
原子核的构成
>
<


原子核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1)结构
原子
_____
_________
(2)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
质子数
2.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可有多种不同的核素。
(2)核素
①概念:具有一定    数和一定   数的   。
②表示方法:
A:质量数,Z:质子数,A(质量数)=      +  。
质子
中子
原子
Z(质子数)
N(中子数)
③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H(氕) H(氘) H(氚)
俗称 - 重氢 超重氢
符号 ____ ____ ____
质子数 1 1 1
中子数 ____ ____ ____
H
D
T
0
1
2
将下列有关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填入下表,与相对原子质量作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1
原子 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子数+中子数(A) 相对原子质量
F ____ 10 _____ 18.998 ______
Na _____ 12 ______ 22.990 ______
Al _____ 14 ______ 26.982 ______
9
19
11
23
13
27
结论: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
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近似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
(3)同位素
① 相同、 (或中子数)不同的 互称为同位素,同位素的     几乎相同,物理性质相差较大。
②同位素的应用
同位素的应用已遍及医学、工业、农业、考古和环境等众多领域。如:利用同位素的放射性进行医疗诊断、 用于考古断代、 、_____可制造氢弹。
质子数
质量数
核素
化学性质
14C
H
H
核武器是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其中主要利用铀-235(235U)或钚 239(239Pu)等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主要利用重氢(2H,氘)或超重氢(3H,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通常称为氢弹。
(1)问题一:235U与234U、238U属于什么关系?
思考2
提示 235U与234U、238U是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三者互为同位素。
(2)问题二:2H2与3H2互为同位素吗?原因是什么?
思考2
提示 不是。2H2与3H2是分子,不互为同位素。
(3)问题三:原子弹爆炸是化学变化吗?
提示 原子弹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原子裂变生成了新原子,不是化学变化。
1.正误判断
(1)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中子不带电
(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
(3)质量数就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O2和O3、红磷和白磷均互为同位素
(5)一种单质中可能含有多种核素,如O2中可能含16O、17O、18O三种核素
(6)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
×
×


2.(2023·江苏盐城高一期中)下列有关Cs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铯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B.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
C.的核外电子数为55
D.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82

为55号元素,核外电子数为55,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137-55-55=27,故选C。
3.R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20,其阳离子可用Rn+表示,且其最外层已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为A-n
B.所含中子数为A-Z
C.所含电子数为Z+n
D.Z-n=8

对于核素R所形成的最外层已达到8电子结构的阳离子Rn+而言,其质子数为Z,中子数为A-Z,电子数为Z-n,Z-n可能等于10(如Na+)或18(如K+)。
4.现有下列基本微粒:
1H、2H、3H、1H+、234U、235U、238U、14、40K、40Ca、Cl2、14N、14C,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给出的微粒中,含有  种元素,属于氢元素的核素有  种,属于铀元素的核素有  种,互为同位素的原子分别是   ,
     。
7
3
3
1H、2H、3H
234U、235U、238U
共有7种元素,氢元素中有1H、2H、3H三种核素,铀元素有234U、235U、238U三种核素,上述三种氢原子、三种铀原子各自互为同位素。
(3)氢的同位素1H、2H、3H与氧的同位素16O、17O、18O相互结合为水,可得水分子的种数为  ,可得  种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18
7
(2)质量数相等的微粒为     、     、     。
1H与1H+
40K与40Ca
14N与14C
结合成水分子的种数:①每2个相同氢原子核素分别与3个氧原子结合成9种;②任意2个不同氢原子核素分别与3个氧原子结合成9种,共有18种;得到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19、20、21、22、23、24,共7种。
(4)0.1 mol 14中共含   mol中子,含       个电子。
2.1
2.2NA(或1.324 4×1024)
每个14中含质子数为7×3=21,中子数为(14-7)×3=21,电子数为22,则0.1 mol 14中含2.1 mol中子,含2.2NA或1.324 4×1024个电子。
归纳总结
(1)一个信息丰富的符号解读
(2)粒子中的电性关系
①分子或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②阳离子(Xn+):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n
③阴离子(Xn-):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n
返回
课时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5
题组一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1.(2023·河北保定高一期中)人类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提出分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汤姆生
C.阿伏加德罗 D.门捷列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5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对点训练
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下列实验事实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关系正确的是
A.电子的发现: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
B.α粒子散射: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C.α粒子散射: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D.氢原子光谱: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是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是玻尔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吸收了量子论和光子学说的思想建立起来的。
对点训练
题组二 原子核的构成
3.(2024·苏州高一上段考)“嫦娥四号”使用了Pu核电池,核素Pu的中子数为
A.94 B.144
C.238 D.33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38-94=144,故选B。
4.(2023·江苏连云港高一期中)近日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公斤级高纯度钼 100同位素()。下列关于该核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42
B.中子数为58
C.核外电子数为100
D.所含质子数比Mo的多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的质量数为100,质子数为42,核外电子数为42,中子数为100-42=58,所含质子数与Mo一样多,故选B。
对点训练
5.YBa2Cu8Ox(Y为钇元素)是磁悬浮列车中的重要超导材料,下列关于Y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量数是89
B.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50
C.核外电子数是39
D.和Y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于原子Y,其质子数为39,质量数为89,中子数为89-39=50,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50-39=11,核外电子数为39;Y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
对点训练
6.科学家成功合成了118号元素Og,其反应过程为CfCa→Og +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f是一种核素
BCa和Ca互为同位素
C.核素Og的中子数是118
D.一个Og原子中含有118个电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核素Og的中子数是294-118=176,故选C。
对点训练
7.(2024·江苏盐城高一上段考)某X2-的核外共有36个电子,其质量数为79,则其核内的中子数为
A.39 B.41
C.43 D.4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X2-的核外有36个电子,则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6-2=34,其质子数也为34,核内中子数为79-34=45,故选D。
对点训练
8.某元素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Z。已知Bn-、Am+的核外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则A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用Z、n、m来表示,应为
A.Z+n-m B.Z-n+m
C.Z-n-m D.Z+m+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设A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x,则有Z+n=x-m,x=Z+m+n。
9.(2023·杭州高一检测)关于X和X+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
B.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C.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D.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同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只由质子、电子构成,A错误;
X是原子,X+是阳离子,化学性质不相同,B错误;
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外电子数不相等,C错误;
X与X+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前者小,中子数后者大,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2023·江苏淮安高一期中)15.8 g某钠盐Na2R含0.4 mol Na+,若R原子中含有16个质子,则R原子所含的中子数为
A.16 B.17
C.32 D.33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题意得:n(Na2R)==0.2 mol,则M(Na2R)==79 g·mol-1,M(R)=33 g·mol-1,即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3,与其质量数近似相等,其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7,故选B。
11.(2024·河北承德高一期末)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 g 98%的浓硫酸中所含氧原子数目为4NA
B.18 g H218O含有的中子数为9NA
C.常温常压下,22.4 L O2所含氧原子数为2NA
D.1 mol·L-1 Mg(NO3)2溶液中含有N的数目为2NA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100 g 98%的浓硫酸中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4 mol+
mol= mol,数目为NA,A项错误;
18 g H218O含有的中子的物质的量为×10 mol=9 mol,中子数为9NA,B项正确;
常温常压下,22.4 L O2的物质的量不是1 mol,C项错误;
溶液的体积不确定,其中含有N的数目不一定为2NA,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12.(2024·河北邢台高一期末)对于符号:35Cl和37Cl、H2和D2、1O和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35Cl和37Cl是同种核素
B.H2和D2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C.1O和2O化学性质相同
D.35Cl和37Cl物理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35Cl和37Cl的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A、D错误;
H2和D2均为氢分子,不互称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
1O和2O均是水分子,化学性质相同,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13.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构成HmX分子。在a g 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A-N+m) mol B.(A-N) mol
C.(A-N) mol D.(A-N+m) mo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14.(2024·江苏盐城高一月考)如图是卢瑟
福所做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示意图,请回
答问题:
(1)根据卢瑟福预测的结果,能看到α粒子的点是  (填“A”“B”或“C”),其理论依据是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模型,而实验结果α粒子绝大部分出现在  点,极少数出现在   点,有的甚至被弹回。此实验说明了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模型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B
AC
错误
综合强化
(2)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填字母)。
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
 个很小的核上
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三点:一是原子内有一质量很大的粒子存在;二是这一粒子带有较大的正电荷;三是这一粒子的体积很小,故选A。
①反氢原子中含有一个带   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   电荷的电子。
②反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所形成的离子符号   。(元素符号不变)
综合强化
(3)正电子、负质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与普通的电子、质子的质量与电量均相等,而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物质。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H-
综合强化
15.(1)写出表示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    。
(2)根据下列微粒回答问题:、14C、14N、16O、35Cl2、37Cl2。
①以上8种微粒中有  种核素,共包括  种元素。
②互为同位素的是       。
③质量数相等的是  和   ,中子数相等的是   和   。
(3)相同物质的量的14CO2与S18O2的质量之比为    ;所含中子数之比为    ;所含电子数之比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5
14C
14N
14C
16O
23∶34
2∶3
11∶16
返回作业15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
                   (分值:100分)
(选择题1~13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题组一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1.(2023·河北保定高一期中)人类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提出分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  )
A.道尔顿 B.汤姆生
C.阿伏加德罗 D.门捷列夫
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下列实验事实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电子的发现: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
B.α粒子散射: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C.α粒子散射: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D.氢原子光谱: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题组二 原子核的构成
3.(2024·苏州高一上段考)“嫦娥四号”使用了核电池,核素的中子数为 (  )
A.94 B.144
C.238 D.332
4.(2023·江苏连云港高一期中)近日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公斤级高纯度钼 100同位素)。下列关于该核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质量数为42
B.中子数为58
C.核外电子数为100
D.所含质子数比Mo的多
5.YBa2Cu8Ox(Y为钇元素)是磁悬浮列车中的重要超导材料,下列关于Y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质量数是89
B.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50
C.核外电子数是39
DY和Y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6.科学家成功合成了118号元素Og,其反应过程为Ca→ +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Cf是一种核素
BCa和Ca互为同位素
C.核素Og的中子数是118
D.一个Og原子中含有118个电子
7.(2024·江苏盐城高一上段考)某X2-的核外共有36个电子,其质量数为79,则其核内的中子数为 (  )
A.39 B.41
C.43 D.45
8.某元素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Z。已知Bn-、Am+的核外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则A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用Z、n、m来表示,应为 (  )
A.Z+n-m B.Z-n+m
C.Z-n-m D.Z+m+n
9.(2023·杭州高一检测)关于X和X+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
B.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C.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D.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同
10.(2023·江苏淮安高一期中)15.8 g某钠盐Na2R含0.4 mol Na+,若R原子中含有16个质子,则R原子所含的中子数为 (  )
A.16 B.17
C.32 D.33
11.(2024·河北承德高一期末)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00 g 98%的浓硫酸中所含氧原子数目为4NA
B.18 g H2 18O含有的中子数为9NA
C.常温常压下,22.4 L O2所含氧原子数为2NA
D.1 mol·L-1 Mg(NO3)2溶液中含有N的数目为2NA
12.(2024·河北邢台高一期末)对于符号:35Cl和37Cl、H2和D2、1O和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35Cl和37Cl是同种核素
B.H2和D2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C.1O和2O化学性质相同
D.35Cl和37Cl物理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13.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构成HmX分子。在a g 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
A.(A-N+m) mol
B.(A-N) mol
C.(A-N) mol
D.(A-N+m) mol
14.(11分)(2024·江苏盐城高一月考)如图是卢瑟福所做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4分)根据卢瑟福预测的结果,能看到α粒子的点是     (填“A”“B”或“C”),其理论依据是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模型,而实验结果α粒子绝大部分出现在     点,极少数出现在     点,有的甚至被弹回。此实验说明了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模型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2)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3)正电子、负质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与普通的电子、质子的质量与电量均相等,而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物质。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
①反氢原子中含有一个带   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   电荷的电子。
②(1分)反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所形成的离子符号   。(元素符号不变)
15.(11分,每空1分)(1)写出表示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    。
(2)根据下列微粒回答问题H、、14C、14N、16O、35Cl2、37Cl2。
①以上8种微粒中有     种核素,共包括     种元素。
②互为同位素的是    。
③质量数相等的是    和    ,中子数相等的是    和    。
(3)相同物质的量的14CO2与S18O2的质量之比为    ;所含中子数之比为    ;所含电子数之比为    。
答案精析
1.C 2.B 3.B
4.B [的质量数为100,质子数为42,核外电子数为42,中子数为100-42=58,所含质子数与Mo一样多,故选B。]
5.B [对于原子Y,其质子数为39,质量数为89,中子数为89-39=50,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50-39=11,核外电子数为39;和Y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
6.C [核素Og的中子数是294-118=176,故选C。]
7.D [X2-的核外有36个电子,则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6-2=34,其质子数也为34,核内中子数为79-34=45,故选D。]
8.D [设A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x,则有Z+n=x-m,x=Z+m+n。]
9.D [只由质子、电子构成,A错误;是原子,是阳离子,化学性质不相同,B错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外电子数不相等,C错误X与X+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前者小,中子数后者大,D正确。]
10.B [由题意得:n(Na2R)==0.2 mol,则M(Na2R)==79 g·mol-1,M(R)=33 g·mol-1,即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3,与其质量数近似相等,其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7,故选B。]
11.B [100 g 98%的浓硫酸中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4 mol+ mol= mol,数目为NA,A项错误;18 g H2 18O含有的中子的物质的量为×10 mol=9 mol,中子数为9NA,B项正确;常温常压下,22.4 L O2的物质的量不是1 mol,C项错误;溶液的体积不确定,其中含有N的数目不一定为2NA,D项错误。]
12.C [35Cl和37Cl的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A、D错误;H2和D2均为氢分子,不互称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1O和2O均是水分子,化学性质相同,C正确。]
13.A
14.(1)B B AC 错误 (2)A (3)①负 正 ②H-
解析 (2)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三点:一是原子内有一质量很大的粒子存在;二是这一粒子带有较大的正电荷;三是这一粒子的体积很小,故选A。
15.(1) (2)①6 5 、、 ③14C 14N 14C 16O (3)23∶34 2∶3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