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新考向)4月模拟卷05(原卷版+解答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新考向)4月模拟卷05(原卷版+解答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9 13:02:46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年中考语文(新考向)4月模拟卷05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偶像”,这些偶像身上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学校开展“探寻真正偶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偶像光芒万丈,“光”是梦想,是偶像。“光”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汉字,右图是“光”的甲骨文写法,请你据此描述光的构字元素及本义,用一句话说说:光由人和火组成,人头顶着火苗,可以推测光字本义是明亮。
2.(2分)下面是小语摘录的关于“真正偶像”的文段,依次填入文段画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C)
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自己崇拜的英雄偶像,我从课文中找到了很多人物,身上都散发出偶像所特有的光辉。一个伟大的时代,呼唤的是有责任、有担当,具有使命感的偶像。________,死而后已的邓稼先是我们的偶像;做学问锲而不舍,献身革命的闻一多是我们的偶像;对青年潦草的来信________,却依然提供帮助的鲁迅是我们的偶像。
A.勤勤恳恳  茫然无措 B.勤勤恳恳  深恶痛绝
C.鞠躬尽瘁  深恶痛绝 D.鞠躬尽瘁  茫然无措
【解析】勤勤恳恳:指勤劳而踏实。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根据语境第一空应选“鞠躬尽瘁”。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茫然无措:神情迷茫,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根据语境第二空应选“深恶痛绝”。故选C。
3.(2分)小文搜集到一副关于“时代偶像”的对联,“胸怀祖国永葆初心”“情系边关不改本色”。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见右图)。
4.(8分)古诗文内涵深邃,蕴含着先贤的追求与理想,这些先贤自然成为我们的“人生偶像”。下面是小语整理的一段话,请你运用所学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在三年中学学习中,我们从课本上领略到偶像的抱负与追求。“报君黄金台上意,(1)提携玉龙为君死”是李贺舍生忘死以卫国,“身不得,(2)男儿列,心却比,(3)男儿烈”展现了秋瑾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的豪情;“(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负韶华,“长风破浪会有时,(5)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告诉我们要自信乐观,执着追求;“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6)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心忧百姓,舍己为人,“(7)先天下之忧而忧,(8)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范仲淹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回望历史,让我们崇拜的偶像比比皆是,你的偶像是谁呢?
5.(3分)清华大学是莘莘学子向往的学习圣地,每年考入清华的学生也成了“身边的偶像”。小文特地收集了清华大学的校徽与大家分享。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向大家介绍校徽的构成要素及寓意。
【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清华大学校训,来自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的题为“君子”的演讲。
示例:清华大学校徽由三个带有装饰性的同心圆环所组成。外环上下分别书有中英文校名以及建校年份;中环左右并列标有“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内环中有一个五角星。校徽寓意:勉励学生养成不屈不挠的治学精神、博大深广的担当意识,培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人格。
6.(3分)小语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  A.拘泥(ní)nì B.血雨腥(xīn)风xīng
(2)容易写错的词  A.不屑置辨辩 B.身临奇境其
(3)容易说错的话
A.百年以来,青年是革命者,血洒战场,奔赴前线;是开拓者,殚精竭虑,苦干惊天动地事。
将“血洒战场”和“奔赴前线”调换位置。
B.“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成为端午节中国人普遍追念的精神偶像是由于其人格高洁的结果。
删去“由于”。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
送友人归闽
王 毂
东南归思切,把酒且留连。
再会知何处,相看共黯然①。
猿啼梨岭路,月白建溪②船。
莫恋家乡住,酬③身在少年。
【注释】①黯然:情绪低落。②建溪:水名,在福建,为闽江北源。③酬:实现愿望。
7.(2分)批注一:诗歌颈联以“猿啼”和“月白”(填诗中词语)描绘归途情境,流露出关切之情。
(2分)批注二:尾联的“莫”写出了诗人在离别之际劝勉友人不要依恋故土,要趁着青春年少实现人生价值。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B)?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
冯异①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此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②诮③大司马④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C)。
(选自《容斋随笔·燕昭汉光武之明》)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玺书:诏书;③诮:责备;④大司马:官名。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语境推断法(联系上下文) 同“饲”,喂
(2)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课内迁移法(咸来问讯) 全,都
(3)执策而临之 链接成语(临危不乱) 面对
(4)称异功若丘山 查阅词典法(①称量;②叫做;③赞扬;④名号。) 称赞
10.(2分)请将“也”“矣”“邪”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也)    B.(邪)    C.(矣)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将军对于国家,恩情犹如父子,有什么嫌疑,何必害怕呢?
13.(4分)请简要概括甲、乙两文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
甲文“食马者”不能识别人才,导致人才被埋没(2分)。乙文中的光武帝相信人才(不听信谗言)并重用人才(2分)。
【乙文参考译文】冯异平定了关中,自己认为长时间待在京城之外,心里不踏实。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威势很大,百姓归心,称他为‘咸阳王’,陛下应该防范他谋反。”光武帝把奏章给冯异看。冯异上书谢罪。光武帝下诏说:“将军对于国家,恩情犹如父子,有什么嫌疑,何必害怕呢?”等到冯异大败了敌军,许多将领打算分享他的功劳。光武帝下诏斥责大司马领头的这些人,称赞冯异的功劳如同山丘那样高。现在人们都知道冯异是一员名将,然而君主如果不贤明,一定会被谗言所迷惑。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中国结,中有千千结
李自强
①一根红绳左缠右绕,被赋予生命;一种祝福编结而成,被给予时代内涵。
②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当时的绳结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还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③从最初的缝衣打结,推至礼仪记事,再演变成寓意深刻、造型别致的装饰工艺,在漫长的文化积淀中,中国结被不断赋予新的人文和情感内涵。“结”与“吉”谐音,一编一织中,蕴含着人们对吉祥美好的向往。《诗经》中有关结的诗句“亲结其缡①,九十其仪”,就是描写女子出嫁时,母亲为其编扎绳结,并嘱咐许多礼节的情景,这使“结编”成为古代成婚的代名词。《楚辞·九章·哀郢》中则有“心经结而不解兮,思蹇产②而不释”,用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牵挂。
④作为装饰艺术的中国结,兴起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唐朝诗人孟郊所作《结爱》有云:“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人们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都被凝结在这小小的结上。明清时期,中国结广泛流行,每逢重大节日,红彤彤一片甚是喜人。
⑤中国结不仅是美的形式和巧的结构的展示,更是自然灵性与人文精神的表露。它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却可以还原成最单纯的二维线条。中国结讲求一线到底,工艺多样,而且每一节都有名。很多商场和庙会里,都会看到制作中国结的师傅。在他们手中,一根红绳上下翻飞,绾、结、穿、绕、缠、编、抽,不多工夫,一个小巧精致的中国结就出现在眼前。
⑥今天的结艺,早已不是简单的传承,它更多地融入了现代人对生活的诠释。为了迎接国庆,北京天坛公园的“锦绣山河”花坛,便以传统的中国结为主景,运用花境的布置手法进行点缀衬托,整体利用飘带组成“山”“河”的轮廓,好似一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中国结象征着团结美好、幸福平安,以此歌颂锦绣山河,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福。
⑦中国结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文化面。它代表着质朴的人生,也蕴含着天地的哲学;它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也表达着对全人类一起向未来的美好希望。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伴随《欢乐颂》的旋律,在地屏呈现的彩色中国结里穿梭,与荧屏上借助AR技术呈现的空中巨型中国结交相呼应。中国结代表的美好祝福,联通世界各国人的心灵,更加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⑧“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中国结,让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中国结,使我们与世界情意相通。
(选自《阅读时代》)
【注释】①缡:古代妇女的佩巾。②蹇产:指思绪郁结,不顺畅。
14.(2分)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第②段引用《易·系辞》中关于绳结的记载,说明了上古时期绳结只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
B.第③段画横线句子中“新的人文和情感内涵”是指绳结蕴含着人们对吉祥美好的向往。
C.中国结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作为装饰艺术,兴起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D.中国结讲求一线到底,“绾、结、穿、绕、缠、编、抽”,工艺多样,但不是每一结都有名。
【解析】A.结合第②段“绳结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还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可知“说明了上古时期绳结只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理解错误;B.结合第③段可知,“‘新的人文和情感内涵’是指绳结蕴含着人们对吉祥美好的向往”理解错误;D.结合第⑤段可知,是“每一节都有名”。故选C。
15.(3分)中国结流传至今的原因很多,请你按照⑤⑥⑦三段三个方面向外国初中生做下介绍,每项不超过11个字。
一是形式美结构巧  二是融入现代人对生活的诠释  
三是显示中华文明情致与智慧
16.(2分)中国结的名称都有寓意。比如:如意结寓意万事如意。还有双蝶结、寿字结等很多中国结,请你选择你熟悉的中国结,并说出寓意。
比如蝴蝶结象征夫妻恩爱;寿字结寓意寿比南山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荠菜花
陈晓卿
①过了元旦,北京一家超市里就有荠菜卖,大塑料袋装着,碧绿碧绿的。每次从旁边经过,都忍不住上前摆弄两下,明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有工夫料理它,但还是愿意放纵自己假装购买的小冲动。
②三月三,荠菜赛灵丹。其实再过几天的清明时分,才是吃荠菜最好的时节。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满眼是正在开花的油菜和拔节的小麦。我和两个妹妹,每人拿着一把油漆工刮腻子的那种小铲子,行走在田埂上。这正是挖荠菜的时节:再早的荠菜味道不够明显,而且不多;晚半个月,它又老了,不能再吃。
③小妹跟着纯粹是起哄,顺带做一些户外运动,大妹则是挖荠菜的主力。她跟外公外婆长大的,天生认得荠菜的长相,就是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不得不服。一面挖,大妹一面讲解。但说实话,荠菜挺难辨别,认荠菜这件事,曾耗费了我好几年的时间。你说边缘是锯齿状吧,也不完全对,说像钥匙的齿牙,它的头又是圆的……当然,荠菜也有好辨认的时候——不过那时已经不能食用了——我指的是开了花的荠菜。荠菜开的花小小的,白色。在一本植物图谱(印象中为汪曾祺先生所绘)中我看到过,确实不打眼。花落结子,荠菜短暂的一生也就结束了。
④每次我们要挖满一篮子荠菜才会回家,我妈接过篮子开始择菜,择完只能剩下大半筐——主要因为我还是带回了诸如苦麻菜、灰灰菜等等一些近似野菜。
⑤荠菜也分两种,田埂上的和麦田里的。
⑥田埂上的伏地生长,每日光合作用充分,颜色略深,味道浓郁;麦田里的,也就是北京超市里卖的那种,碧绿油嫩,体形也大一些。前者适合做馅儿,后者更宜羹汤。但,不管哪一种,我们采回来之后,便是对父母的要挟——饺子、馄饨还是肉圆汤?每一种都能满足我们旺盛的肠胃以及馋猫般的味蕾。
⑦然而我们勤俭的妈,绝不会因为我们的劳动而牺牲口袋里的钱。她身边随处都能找到不买肉的理由,“这月家里财政紧张”“今天太晚,卖肉的下班了”“荠菜烩豆腐你没吃过吧”……我爹则是个乐观主义者,他发明过摊荠菜饼、炝炒荠菜、荠菜蛋花汤……更令人发指的是,他给我们做过凉拌荠菜:把荠菜焯熟,盐去水分,佐以香醋、香油,一道凉拌便上了桌。一家人,居然也吃得山响。
⑧我注意过父亲放香油的动作,香油瓶是医院的盐水瓶改装的,我爹每次会在凉菜里倒入两滴或三滴,收回的时候,他会在瓶口轻轻舔上一下,然后做一个很满足的表情。
⑨不加配搭的凉拌显然不是烹饪荠菜最佳的方法。荠菜的香味很素,很窄,需要用动物油做牵引,它本身的香味才会彰显出来,进而无限放大,这也是大家喜欢用荠菜来包饺子、汆肉圆汤的原因。
⑩可能我们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吃过素炒荠菜、荠菜清汤以及凉拌荠菜的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食欲,依然让我们甘荠菜若饴,以至于年复一年,我和妹妹们一到清明仍然有到城外挖荠菜的冲动。
后来,我和妹妹离开家乡,最后寄居北京。大概是十年前,大妹家买了房,孤零零的塔楼前面便是大片的麦地。我对麦子有兴趣,一路摸索过去,竟然在冬小麦丛中找到了大片大片的荠菜!我如获至宝。此时,超市里已经可以轻易买得到肉馅,那一天,我们以荠菜为主题,吃了饺子和冬瓜荠菜圆子汤,那种馨香让我们仿佛在刹那间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
春在溪头荠菜花。说得好,要体会春天,最好到乡野中去。稼轩词中的上句则是“城中桃李愁风雨”。是啊,不能老待在城市里,而要去乡下,有蓝天,有野花,没有沙尘,也没有堵车。
所以我准备收拾行装,回老家一趟,就今天,就走。
(选自《至味在人间》,有删改)
17.(3分)你会带着什么语气来朗读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简述理由。
A.充满温情    B.满怀豪迈    C.饱含不满
我选A(填选项),因为这些语段写的是“我”回忆童年时期父亲为我们做凉拌荠菜的温馨场景。
18.(3分)阅读全文,补全思维导图。
19.(3分)请完成下面的书摘卡,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
书摘卡(一) 书摘卡(二)
  但,不管哪一种,我们采回来之后,便是对父母的要挟——饺子、馄饨还是肉圆汤?   我爹则是个乐观主义者,他发明过摊荠菜饼、炝炒荠菜、荠菜蛋花汤……更令人发指的是,他给我们做过凉拌荠菜:把荠菜焯熟,盐去水分,佐以香醋、香油,一道凉拌便上了桌。一家人,居然也吃得山响。
示例:“要挟”原指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这里指“我”和妹妹们挖来荠菜后,“强迫”父母给我们做美食,写出了“我”和妹妹们对吃肉的渴望。这是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 “令人发指”原指令人愤怒得头发都竖了起来,十分厌恶。文中形象指出父亲有超乎寻常之多的荠菜的吃法,这是贬义褒用,表现了爸爸的积极乐观、热爱生活,也让作者的感情自然流露,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0.(3分)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理解。
结尾写出了“我”急切地想回老家的心情。因为老家有荠菜,有童年的温馨和美好的回忆,表达了“我”对荠菜的喜爱,对童年和故乡的深切怀念;老家有蓝天、野花,有美好的春天,没有城市的沙尘、堵车和喧嚣,隐含着作者对城市忙碌、喧嚣生活的厌倦和逃离,对纯净美好、闲适诗意生活的向往。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
【甲】
①不久以后,孙中山做西南联军总司令,并打败了傅督军,可是不幸他又被北洋军阀驱出湖南。彭德怀跟着孙的军队一同逃跑了。受了孙的一个军长程潜的委托去做侦探的工作,彭又回到长沙,可是他为人所出卖而遭受逮捕。那时候张敬尧正统治着湖南。彭德怀述说着他的经历说:
②“每天他们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拷打我一个钟头。有一天晚间,我的双脚被捆着,双手被绑在背后,狱卒站在我的周围用脚踢我,逼着我招供——因为他们对于我还没有证据。我好几次昏了过去。”
③“这种拷打持续将近一个月之久。在每次拷打之后我总是想着再一次我就要招供了。因为我实在受不起了。可是每一次我总是决定不等到第二天我不会放弃的。结果他们没有从我这里得到任何东西,而且使我非常惊讶的是他们后来终于将我释放了。在我一生中最满意的事,是几年以后,当我攻下了长沙以后,我们把那所折磨人的老房子拆毁了。我们释放了好几百个政治犯,他们里面有许多人,遭受了毒打,凶恶的待遇,以及饥饿,已经是半死的人了。”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乙】
①盼望已久的木柴已经近在咫尺。但是筑路进度特别缓慢,因为伤寒病每天要夺去几十双有用的手。
②有一天,保尔像喝醉酒似的,两腿发软,身子摇摇晃晃地走回车站。他发烧已经好几天了,但是今天的热度比以往哪天都高得多。
③那吮吸着筑路队血液的肠伤寒也在悄悄地向保尔本人进攻,但是他健壮的身体仍在抵抗它。一连五天他都强打精神,挣扎着从铺着麦秸的水泥地上爬起来,跟别人一道去上工,但无论是那件暖和的皮短大衣,还是朱赫来送给他的那双已经套在冻坏的双脚上的毡靴,都帮不上他的忙了。
④他每走一步,都像有什么东西猛刺一下他的胸口。他浑身发冷,上下牙直打架,两眼发黑,只觉得树木像旋转着的木马似的围着他直打转。
⑤他好不容易才走到车站。异常的喧哗声使他吃了一惊。他仔细一看,只见站台旁边停着一列跟站台一样长的平板列车,上面装着小火车头、铁轨和枕木,许多随车同来的人正在忙着卸车。他又向前走了几步,身子便失去了平衡。他只觉得头一晕,就栽倒在地上。积雪贴着他那灼热的脸颊,他觉得很舒服。
⑥几个小时以后才有人偶然发现他,把他抬进板棚里。柯察金呼吸困难,已经认不出周围的人了。从列车上请来的医生说:“大叶性肺炎兼肠伤寒。体温四十一点五度。至于关节炎和脖子上的两个毒疮,那倒不值一提了。光是上面那两种主要病症,就足以把他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1.(2分)回忆故事情节,完成下面练习。
《红星照耀中国》中被称为“红色窑工”的人是徐海东(填人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填人名)在追逐溃逃的敌军时,大腿中弹受伤。
22.(2分)两篇选文都写了人物面对困境时的态度。《红星照耀中国》选文中彭德怀有着坚韧的意志,他面对严刑拷打,虽然有时也想妥协,但最终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下来。请结合乙选段,分析保尔面对困境时的态度。
保尔有着坚强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他即使发烧,得了严重的肠伤寒,仍然顽强抵抗,强打精神,继续工作,直到晕倒。
23.(2分)两篇选文的体裁不同,语言特点也各异。乙选段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形象细腻,富有表现力。请从体裁、表达方式、语言特点三个方面分析甲选段。
《红星照耀中国》体裁是纪实文学作品。甲选段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语言特点是平实、准确和客观。
24.(2分)《红星照耀中国》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都给人以极大的鼓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在历练与考验中成长,锻造了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路标,其厚重感和担当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富有生命力。请探究《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纪实作品的意义。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5分)班级准备召开一次诗歌朗诵会。请你从下列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小雯邀请你担任本次展示会的主持人,请你为本次活动撰写一段开场白。(80字左右)
示例:同学们,大家好!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浪漫的中国人用诗歌咏山川名胜,抒人生情怀。今天,让我们轻叩诗歌大门,漫步诗苑,含英咀华,在朗诵和倾听中感受诗意人生。
任务二:“青春”是人生最热烈的诗篇。请你以“青春”为主题,写一首小诗在朗诵会上分享。(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示例:青春是白色的/是无瑕的纸张/静待,奋斗的涂抹/青春是红色的/是燃烧的火焰/散发,梦想的光芒
26.(50分)从下列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青春是一首歌,唱出了成长中的悲欢离合;青春是一首诗,写出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请以“我的青春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憧憬未来,你一定充满无限遐想……请发挥想象,以“青春的畅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有人说:“青春本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只有浴过火,才能成为真正的凤凰。”关于青春,你一定有很多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请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年中考语文(新考向)4月模拟卷05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偶像”,这些偶像身上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学校开展“探寻真正偶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偶像光芒万丈,“光”是梦想,是偶像。“光”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汉字,右图是“光”的甲骨文写法,请你据此描述光的构字元素及本义,用一句话说说:光由人和火组成,人头顶着火苗,可以推测光字本义是明亮。
2.(2分)下面是小语摘录的关于“真正偶像”的文段,依次填入文段画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C)
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自己崇拜的英雄偶像,我从课文中找到了很多人物,身上都散发出偶像所特有的光辉。一个伟大的时代,呼唤的是有责任、有担当,具有使命感的偶像。________,死而后已的邓稼先是我们的偶像;做学问锲而不舍,献身革命的闻一多是我们的偶像;对青年潦草的来信________,却依然提供帮助的鲁迅是我们的偶像。
A.勤勤恳恳  茫然无措 B.勤勤恳恳  深恶痛绝
C.鞠躬尽瘁  深恶痛绝 D.鞠躬尽瘁  茫然无措
【解析】勤勤恳恳:指勤劳而踏实。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根据语境第一空应选“鞠躬尽瘁”。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茫然无措:神情迷茫,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根据语境第二空应选“深恶痛绝”。故选C。
3.(2分)小文搜集到一副关于“时代偶像”的对联,“胸怀祖国永葆初心”“情系边关不改本色”。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见右图)。
4.(8分)古诗文内涵深邃,蕴含着先贤的追求与理想,这些先贤自然成为我们的“人生偶像”。下面是小语整理的一段话,请你运用所学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在三年中学学习中,我们从课本上领略到偶像的抱负与追求。“报君黄金台上意,(1)提携玉龙为君死”是李贺舍生忘死以卫国,“身不得,(2)男儿列,心却比,(3)男儿烈”展现了秋瑾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的豪情;“(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负韶华,“长风破浪会有时,(5)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告诉我们要自信乐观,执着追求;“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6)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心忧百姓,舍己为人,“(7)先天下之忧而忧,(8)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范仲淹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回望历史,让我们崇拜的偶像比比皆是,你的偶像是谁呢?
5.(3分)清华大学是莘莘学子向往的学习圣地,每年考入清华的学生也成了“身边的偶像”。小文特地收集了清华大学的校徽与大家分享。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向大家介绍校徽的构成要素及寓意。
【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清华大学校训,来自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的题为“君子”的演讲。
示例:清华大学校徽由三个带有装饰性的同心圆环所组成。外环上下分别书有中英文校名以及建校年份;中环左右并列标有“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内环中有一个五角星。校徽寓意:勉励学生养成不屈不挠的治学精神、博大深广的担当意识,培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人格。
6.(3分)小语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  A.拘泥(ní)nì B.血雨腥(xīn)风xīng
(2)容易写错的词  A.不屑置辨辩 B.身临奇境其
(3)容易说错的话
A.百年以来,青年是革命者,血洒战场,奔赴前线;是开拓者,殚精竭虑,苦干惊天动地事。
将“血洒战场”和“奔赴前线”调换位置。
B.“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成为端午节中国人普遍追念的精神偶像是由于其人格高洁的结果。
删去“由于”。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
送友人归闽
王 毂
东南归思切,把酒且留连。
再会知何处,相看共黯然①。
猿啼梨岭路,月白建溪②船。
莫恋家乡住,酬③身在少年。
【注释】①黯然:情绪低落。②建溪:水名,在福建,为闽江北源。③酬:实现愿望。
7.(2分)批注一:诗歌颈联以“猿啼”和“月白”(填诗中词语)描绘归途情境,流露出关切之情。
(2分)批注二:尾联的“莫”写出了诗人在离别之际劝勉友人不要依恋故土,要趁着青春年少实现人生价值。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B)?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
冯异①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此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②诮③大司马④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C)。
(选自《容斋随笔·燕昭汉光武之明》)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玺书:诏书;③诮:责备;④大司马:官名。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语境推断法(联系上下文) 同“饲”,喂
(2)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课内迁移法(咸来问讯) 全,都
(3)执策而临之 链接成语(临危不乱) 面对
(4)称异功若丘山 查阅词典法(①称量;②叫做;③赞扬;④名号。) 称赞
10.(2分)请将“也”“矣”“邪”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也)    B.(邪)    C.(矣)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将军对于国家,恩情犹如父子,有什么嫌疑,何必害怕呢?
13.(4分)请简要概括甲、乙两文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
甲文“食马者”不能识别人才,导致人才被埋没(2分)。乙文中的光武帝相信人才(不听信谗言)并重用人才(2分)。
【乙文参考译文】冯异平定了关中,自己认为长时间待在京城之外,心里不踏实。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威势很大,百姓归心,称他为‘咸阳王’,陛下应该防范他谋反。”光武帝把奏章给冯异看。冯异上书谢罪。光武帝下诏说:“将军对于国家,恩情犹如父子,有什么嫌疑,何必害怕呢?”等到冯异大败了敌军,许多将领打算分享他的功劳。光武帝下诏斥责大司马领头的这些人,称赞冯异的功劳如同山丘那样高。现在人们都知道冯异是一员名将,然而君主如果不贤明,一定会被谗言所迷惑。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中国结,中有千千结
李自强
①一根红绳左缠右绕,被赋予生命;一种祝福编结而成,被给予时代内涵。
②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当时的绳结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还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③从最初的缝衣打结,推至礼仪记事,再演变成寓意深刻、造型别致的装饰工艺,在漫长的文化积淀中,中国结被不断赋予新的人文和情感内涵。“结”与“吉”谐音,一编一织中,蕴含着人们对吉祥美好的向往。《诗经》中有关结的诗句“亲结其缡①,九十其仪”,就是描写女子出嫁时,母亲为其编扎绳结,并嘱咐许多礼节的情景,这使“结编”成为古代成婚的代名词。《楚辞·九章·哀郢》中则有“心经结而不解兮,思蹇产②而不释”,用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牵挂。
④作为装饰艺术的中国结,兴起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唐朝诗人孟郊所作《结爱》有云:“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人们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都被凝结在这小小的结上。明清时期,中国结广泛流行,每逢重大节日,红彤彤一片甚是喜人。
⑤中国结不仅是美的形式和巧的结构的展示,更是自然灵性与人文精神的表露。它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却可以还原成最单纯的二维线条。中国结讲求一线到底,工艺多样,而且每一节都有名。很多商场和庙会里,都会看到制作中国结的师傅。在他们手中,一根红绳上下翻飞,绾、结、穿、绕、缠、编、抽,不多工夫,一个小巧精致的中国结就出现在眼前。
⑥今天的结艺,早已不是简单的传承,它更多地融入了现代人对生活的诠释。为了迎接国庆,北京天坛公园的“锦绣山河”花坛,便以传统的中国结为主景,运用花境的布置手法进行点缀衬托,整体利用飘带组成“山”“河”的轮廓,好似一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中国结象征着团结美好、幸福平安,以此歌颂锦绣山河,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福。
⑦中国结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文化面。它代表着质朴的人生,也蕴含着天地的哲学;它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也表达着对全人类一起向未来的美好希望。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伴随《欢乐颂》的旋律,在地屏呈现的彩色中国结里穿梭,与荧屏上借助AR技术呈现的空中巨型中国结交相呼应。中国结代表的美好祝福,联通世界各国人的心灵,更加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⑧“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中国结,让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中国结,使我们与世界情意相通。
(选自《阅读时代》)
【注释】①缡:古代妇女的佩巾。②蹇产:指思绪郁结,不顺畅。
14.(2分)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第②段引用《易·系辞》中关于绳结的记载,说明了上古时期绳结只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
B.第③段画横线句子中“新的人文和情感内涵”是指绳结蕴含着人们对吉祥美好的向往。
C.中国结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作为装饰艺术,兴起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D.中国结讲求一线到底,“绾、结、穿、绕、缠、编、抽”,工艺多样,但不是每一结都有名。
【解析】A.结合第②段“绳结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还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可知“说明了上古时期绳结只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理解错误;B.结合第③段可知,“‘新的人文和情感内涵’是指绳结蕴含着人们对吉祥美好的向往”理解错误;D.结合第⑤段可知,是“每一节都有名”。故选C。
15.(3分)中国结流传至今的原因很多,请你按照⑤⑥⑦三段三个方面向外国初中生做下介绍,每项不超过11个字。
一是形式美结构巧  二是融入现代人对生活的诠释  
三是显示中华文明情致与智慧
16.(2分)中国结的名称都有寓意。比如:如意结寓意万事如意。还有双蝶结、寿字结等很多中国结,请你选择你熟悉的中国结,并说出寓意。
比如蝴蝶结象征夫妻恩爱;寿字结寓意寿比南山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荠菜花
陈晓卿
①过了元旦,北京一家超市里就有荠菜卖,大塑料袋装着,碧绿碧绿的。每次从旁边经过,都忍不住上前摆弄两下,明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有工夫料理它,但还是愿意放纵自己假装购买的小冲动。
②三月三,荠菜赛灵丹。其实再过几天的清明时分,才是吃荠菜最好的时节。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满眼是正在开花的油菜和拔节的小麦。我和两个妹妹,每人拿着一把油漆工刮腻子的那种小铲子,行走在田埂上。这正是挖荠菜的时节:再早的荠菜味道不够明显,而且不多;晚半个月,它又老了,不能再吃。
③小妹跟着纯粹是起哄,顺带做一些户外运动,大妹则是挖荠菜的主力。她跟外公外婆长大的,天生认得荠菜的长相,就是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不得不服。一面挖,大妹一面讲解。但说实话,荠菜挺难辨别,认荠菜这件事,曾耗费了我好几年的时间。你说边缘是锯齿状吧,也不完全对,说像钥匙的齿牙,它的头又是圆的……当然,荠菜也有好辨认的时候——不过那时已经不能食用了——我指的是开了花的荠菜。荠菜开的花小小的,白色。在一本植物图谱(印象中为汪曾祺先生所绘)中我看到过,确实不打眼。花落结子,荠菜短暂的一生也就结束了。
④每次我们要挖满一篮子荠菜才会回家,我妈接过篮子开始择菜,择完只能剩下大半筐——主要因为我还是带回了诸如苦麻菜、灰灰菜等等一些近似野菜。
⑤荠菜也分两种,田埂上的和麦田里的。
⑥田埂上的伏地生长,每日光合作用充分,颜色略深,味道浓郁;麦田里的,也就是北京超市里卖的那种,碧绿油嫩,体形也大一些。前者适合做馅儿,后者更宜羹汤。但,不管哪一种,我们采回来之后,便是对父母的要挟——饺子、馄饨还是肉圆汤?每一种都能满足我们旺盛的肠胃以及馋猫般的味蕾。
⑦然而我们勤俭的妈,绝不会因为我们的劳动而牺牲口袋里的钱。她身边随处都能找到不买肉的理由,“这月家里财政紧张”“今天太晚,卖肉的下班了”“荠菜烩豆腐你没吃过吧”……我爹则是个乐观主义者,他发明过摊荠菜饼、炝炒荠菜、荠菜蛋花汤……更令人发指的是,他给我们做过凉拌荠菜:把荠菜焯熟,盐去水分,佐以香醋、香油,一道凉拌便上了桌。一家人,居然也吃得山响。
⑧我注意过父亲放香油的动作,香油瓶是医院的盐水瓶改装的,我爹每次会在凉菜里倒入两滴或三滴,收回的时候,他会在瓶口轻轻舔上一下,然后做一个很满足的表情。
⑨不加配搭的凉拌显然不是烹饪荠菜最佳的方法。荠菜的香味很素,很窄,需要用动物油做牵引,它本身的香味才会彰显出来,进而无限放大,这也是大家喜欢用荠菜来包饺子、汆肉圆汤的原因。
⑩可能我们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吃过素炒荠菜、荠菜清汤以及凉拌荠菜的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食欲,依然让我们甘荠菜若饴,以至于年复一年,我和妹妹们一到清明仍然有到城外挖荠菜的冲动。
后来,我和妹妹离开家乡,最后寄居北京。大概是十年前,大妹家买了房,孤零零的塔楼前面便是大片的麦地。我对麦子有兴趣,一路摸索过去,竟然在冬小麦丛中找到了大片大片的荠菜!我如获至宝。此时,超市里已经可以轻易买得到肉馅,那一天,我们以荠菜为主题,吃了饺子和冬瓜荠菜圆子汤,那种馨香让我们仿佛在刹那间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
春在溪头荠菜花。说得好,要体会春天,最好到乡野中去。稼轩词中的上句则是“城中桃李愁风雨”。是啊,不能老待在城市里,而要去乡下,有蓝天,有野花,没有沙尘,也没有堵车。
所以我准备收拾行装,回老家一趟,就今天,就走。
(选自《至味在人间》,有删改)
17.(3分)你会带着什么语气来朗读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简述理由。
A.充满温情    B.满怀豪迈    C.饱含不满
我选A(填选项),因为这些语段写的是“我”回忆童年时期父亲为我们做凉拌荠菜的温馨场景。
18.(3分)阅读全文,补全思维导图。
19.(3分)请完成下面的书摘卡,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
书摘卡(一) 书摘卡(二)
  但,不管哪一种,我们采回来之后,便是对父母的要挟——饺子、馄饨还是肉圆汤?   我爹则是个乐观主义者,他发明过摊荠菜饼、炝炒荠菜、荠菜蛋花汤……更令人发指的是,他给我们做过凉拌荠菜:把荠菜焯熟,盐去水分,佐以香醋、香油,一道凉拌便上了桌。一家人,居然也吃得山响。
示例:“要挟”原指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这里指“我”和妹妹们挖来荠菜后,“强迫”父母给我们做美食,写出了“我”和妹妹们对吃肉的渴望。这是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 “令人发指”原指令人愤怒得头发都竖了起来,十分厌恶。文中形象指出父亲有超乎寻常之多的荠菜的吃法,这是贬义褒用,表现了爸爸的积极乐观、热爱生活,也让作者的感情自然流露,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0.(3分)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理解。
结尾写出了“我”急切地想回老家的心情。因为老家有荠菜,有童年的温馨和美好的回忆,表达了“我”对荠菜的喜爱,对童年和故乡的深切怀念;老家有蓝天、野花,有美好的春天,没有城市的沙尘、堵车和喧嚣,隐含着作者对城市忙碌、喧嚣生活的厌倦和逃离,对纯净美好、闲适诗意生活的向往。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
【甲】
①不久以后,孙中山做西南联军总司令,并打败了傅督军,可是不幸他又被北洋军阀驱出湖南。彭德怀跟着孙的军队一同逃跑了。受了孙的一个军长程潜的委托去做侦探的工作,彭又回到长沙,可是他为人所出卖而遭受逮捕。那时候张敬尧正统治着湖南。彭德怀述说着他的经历说:
②“每天他们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拷打我一个钟头。有一天晚间,我的双脚被捆着,双手被绑在背后,狱卒站在我的周围用脚踢我,逼着我招供——因为他们对于我还没有证据。我好几次昏了过去。”
③“这种拷打持续将近一个月之久。在每次拷打之后我总是想着再一次我就要招供了。因为我实在受不起了。可是每一次我总是决定不等到第二天我不会放弃的。结果他们没有从我这里得到任何东西,而且使我非常惊讶的是他们后来终于将我释放了。在我一生中最满意的事,是几年以后,当我攻下了长沙以后,我们把那所折磨人的老房子拆毁了。我们释放了好几百个政治犯,他们里面有许多人,遭受了毒打,凶恶的待遇,以及饥饿,已经是半死的人了。”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乙】
①盼望已久的木柴已经近在咫尺。但是筑路进度特别缓慢,因为伤寒病每天要夺去几十双有用的手。
②有一天,保尔像喝醉酒似的,两腿发软,身子摇摇晃晃地走回车站。他发烧已经好几天了,但是今天的热度比以往哪天都高得多。
③那吮吸着筑路队血液的肠伤寒也在悄悄地向保尔本人进攻,但是他健壮的身体仍在抵抗它。一连五天他都强打精神,挣扎着从铺着麦秸的水泥地上爬起来,跟别人一道去上工,但无论是那件暖和的皮短大衣,还是朱赫来送给他的那双已经套在冻坏的双脚上的毡靴,都帮不上他的忙了。
④他每走一步,都像有什么东西猛刺一下他的胸口。他浑身发冷,上下牙直打架,两眼发黑,只觉得树木像旋转着的木马似的围着他直打转。
⑤他好不容易才走到车站。异常的喧哗声使他吃了一惊。他仔细一看,只见站台旁边停着一列跟站台一样长的平板列车,上面装着小火车头、铁轨和枕木,许多随车同来的人正在忙着卸车。他又向前走了几步,身子便失去了平衡。他只觉得头一晕,就栽倒在地上。积雪贴着他那灼热的脸颊,他觉得很舒服。
⑥几个小时以后才有人偶然发现他,把他抬进板棚里。柯察金呼吸困难,已经认不出周围的人了。从列车上请来的医生说:“大叶性肺炎兼肠伤寒。体温四十一点五度。至于关节炎和脖子上的两个毒疮,那倒不值一提了。光是上面那两种主要病症,就足以把他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1.(2分)回忆故事情节,完成下面练习。
《红星照耀中国》中被称为“红色窑工”的人是徐海东(填人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填人名)在追逐溃逃的敌军时,大腿中弹受伤。
22.(2分)两篇选文都写了人物面对困境时的态度。《红星照耀中国》选文中彭德怀有着坚韧的意志,他面对严刑拷打,虽然有时也想妥协,但最终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下来。请结合乙选段,分析保尔面对困境时的态度。
保尔有着坚强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他即使发烧,得了严重的肠伤寒,仍然顽强抵抗,强打精神,继续工作,直到晕倒。
23.(2分)两篇选文的体裁不同,语言特点也各异。乙选段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形象细腻,富有表现力。请从体裁、表达方式、语言特点三个方面分析甲选段。
《红星照耀中国》体裁是纪实文学作品。甲选段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语言特点是平实、准确和客观。
24.(2分)《红星照耀中国》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都给人以极大的鼓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在历练与考验中成长,锻造了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路标,其厚重感和担当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富有生命力。请探究《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纪实作品的意义。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5分)班级准备召开一次诗歌朗诵会。请你从下列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小雯邀请你担任本次展示会的主持人,请你为本次活动撰写一段开场白。(80字左右)
示例:同学们,大家好!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浪漫的中国人用诗歌咏山川名胜,抒人生情怀。今天,让我们轻叩诗歌大门,漫步诗苑,含英咀华,在朗诵和倾听中感受诗意人生。
任务二:“青春”是人生最热烈的诗篇。请你以“青春”为主题,写一首小诗在朗诵会上分享。(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示例:青春是白色的/是无瑕的纸张/静待,奋斗的涂抹/青春是红色的/是燃烧的火焰/散发,梦想的光芒
26.(50分)从下列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青春是一首歌,唱出了成长中的悲欢离合;青春是一首诗,写出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请以“我的青春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憧憬未来,你一定充满无限遐想……请发挥想象,以“青春的畅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有人说:“青春本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只有浴过火,才能成为真正的凤凰。”关于青春,你一定有很多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请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