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科学期中冲刺押题卷(一)(到第2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科学期中冲刺押题卷(一)(到第2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19 14:4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下科学期中押题卷(一)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镓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元素周期表中有关镓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镓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
B.镓原子核外有31个电子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克
D.镓的元素符号为Ga
2.下列四个图中,磁感线方向标注错误的是(  )
A. B.
C. D.
3.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气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的气体一定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氢气
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C.只有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
D.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就不能分解
4.市面上热卖一款滑板车,本身不带电源,但当小朋友脚蹬滑板车在地面上滑动时,轮子就会发光,它的原理与哪幅图相同( )
A. B.
C. D.
5.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摄入三价铬对人体有益,但六价铬对人体是有毒的,下列化合物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价的是(  )
A. B.
C. D.
6.某同学自制了一款节能夜跑灯,其结构如图甲所示:线圈缠绕在塑料水管外壳上并与LED灯构成闭合电路,磁体在水管中会随着跑步者摆臂而来回移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夜跑灯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B.运动时加速摆臂,线圈中的感应电压大小不变
C.为提高LED灯的亮度,可换用磁性更强的磁体
D.跑步摆臂时,图甲的夜跑灯适合平放于图乙Q处
7.凉拌折耳根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西南民间菜。折耳根含有的鱼腥草素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下列关于鱼腥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1个氧分子 B.1个分子中含有36个原子
C.相对分子质量为198g D.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8.如图所示,小江同学将一条形磁体放在小车上,并靠近固定好的螺线管。开关闭合,电流表指针偏转,但小车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把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时,小车一定会运动起来
B.条形磁铁左端一定为N极
C.若a处放一枚小磁针,其静止时N极水平指向右
D.若将通电螺线管中铁芯移出,则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9.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O ②2NH3 ③SO2 ④ ⑤Mg2+ ⑥2OH- ⑦H2O
A.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①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⑥
10.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C.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水分子由氢气和氧气构成
11.小金在进行氧气制取及其性质研究时,部分实验装置及操作如图,正确的是(  )
A.制取 B. 收集
C.验满 D.性质
12.化学用语中数字位置不同意义不同,对下列数字“2”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
① ②2O ③ ④
A.①表示氧气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B.②表示两个氧原子
C.③表示一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D.④表示氧化镁中氧元素显负二价
13.很多科学实验都要用到水,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水的作用 吸收放出的二氧化硫 提供所需的温度,隔绝空气 溶解铁丝燃烧后的生成物 观察进入钟罩内水的体积,确定其中氧气体积
A.A B.B C.C D.D
14.如图是家庭电路图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户线a为零线,b为火线
B.控制插座通断的开关应接在c处
C.若将测电笔插入三孔式插座左孔,氖管发光
D.若在导线a和b之间接一个灯泡L ,则L 与灯泡L 并联
15.白磷的着火点为40℃,现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步骤为:集气瓶里先装适量a体积的水,在酒精灯灯焰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装置如图密封。用力把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白磷燃烧。燃烧停止后,稍振荡,完全冷却后,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b)和整个集气瓶容积(c)。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过程中集气瓶内液面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
B.该实验测得氧气与空气的体积比为(a-b):(c-a)
C.燃烧匙中的白磷不能换成木炭或硫粉
D.该装置没有用止水夹,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9分)
16.用符号和数字表示:
(1)碳酸钾 ;
(2)3个二氧化硫分子 ;
(3)3个硫酸根离子 ;
(4)氧化钠 ;
(5)1个铁离子 ;
(6)5个氩原子 ;
17.(1)地面附近的小磁针能指南北,是因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 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 极附近。
(2)地磁两极和地理两极并不重合,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偏差角度,叫做磁偏角。我国宋代学者—— 是第一个发现磁偏角的人。
1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硫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
(2)第15号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3)下列各组元素不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字母)。
A.Li 和Na B.Be 和 Mg C.Al 和 Si D.F 和 Cl
19.用一个铁钉、一节电池、一根电线和一个纽扣形强磁铁(磁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弱),可组装成一个演示用的简易电动机,组装过程如图所示。电流通过磁铁和铁钉,铁钉旋转。
(1)该简易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 。
(2)演示时,若要改变铁钉的转动方向,可以改变 的方向。
(3)电动机的导线下端应间歇性地接触磁铁,这样做的好处是(  )(填字母)。
A.防止铁钉被磁化
B.防止电流通过时产生过多热量
20.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二氮都是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通常为无色气体,熔点为-163.6℃,沸点为-151.7℃,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通常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会发生反应生成硝酸(无色)和一氧化氮。请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二氮的化学式为 。
(2)请写出一氧化氮的一种物理性质: 。
(3)如图所示,将充满二氧化氮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在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液面上升。
(4)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21.如图是粉尘爆炸模拟装置,连接好装置,在敞口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面粉,盖上塑料盖,再快速鼓入大量空气
(1)“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可以使面粉即刻充斥整个金属筒,从而增大面粉与空气的 。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
②蜡烛没有点燃
③小塑料瓶中改装干燥煤粉
22.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装置用代号表示):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比较干燥的氧气时,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用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
(2)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
(3)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在氧气钢瓶和病人吸氧器之间连接一个类似下图所示的装置,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导气管 (填“a”或“b”)端连接在供氧气的钢瓶上。
23.下列是学校用电安全宣传册上的部分学习内容,请结合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测电笔使用正确的是图 (填“a”或“b”)。
(2)插座安装完成后,需要检测电线是否连接正确,用测电笔接触插座的d孔时,氖管发光,说明d孔内的电线与进户线中的 线相连接,由此判断,插座内电线连接 (填“正确”或“错误”)。
(3)如图丙所示,一人赤脚站地上,触摸胶皮破损的火线, (填“会”或“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三、探究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4.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实验室准备的器材有: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两根完全相同的铁钉、表面绝缘的铜线、大头针若干。
小明利用上述器材,制成简易电磁铁甲、乙,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实验中通过观察电磁铁 的不同,可以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不同。
(2)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磁铁甲、乙吸引大头针的个数 (填“增加”或“减少”)。
(3)根据图示实验的情境可知, (填“甲”或“乙”)的磁性强,说明电流一定时, ,电磁铁磁性越强。
25.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超过,有的甚至几乎达到,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大多数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
A.B.C.
(4)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玻尔的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6.如图所示是“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实验装置。
(1)实验中,AB棒的材料可能是 ;
①铜 ②银 ③塑料 ④木棒 ⑤石墨
(2)本实验中,灵敏电流计的作用是 ;
(3)闭合开关,实验探究过程记录如表所示:
次数 AB棒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 灵敏电流计指针
1 静止 不偏转
2 沿磁场方向运动 不偏转
3 向右切割磁感线运动 向右偏转
4 向左切割磁感线运动 向左偏转
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 运动;若使AB棒保持静止,将磁铁水平向右运动,且将磁体N、S极对调,重复上述实验,灵敏电流计的指针 。(填“不偏转”、“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
27.氧气的性质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个实验,请依图回答:
(1)①实验二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火柴将要烧完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铁丝燃烧的现象是 。
②实验二装置中水的作用是 ,若将铁丝改为少量木炭进行实验,为了检验产物,可将水换成 (填名称)。
(2)从微观角度看,实验三中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说明物质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单位体积的空间里 反应就越剧烈。
28.为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因素,小实进行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A、B、C三个容积不同的烧杯。
②将A烧杯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方,立即用橡皮泥密封住烧杯尖嘴口。
③直至蜡烛熄灭,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④换用B、C烧杯重复步骤②和③,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烧杯容积/毫升 蜡烛燃烧的时间/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时间
A 240 16 18 14 16
B 460 27 28 40  
C 1020 68 73 69 70
(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2)小实发现B组第三次实验的实验数据有误,你认为造成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
(3)为此,小实增做了第四次实验,测得蜡烛燃烧的时间为29秒,则B组蜡烛燃烧的平均时间为 秒。
四、解答题(共5小题,第29、30、31、32题8分,第33题4分,共46分)
29.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如图1,根据放在两个磁极间小磁针的指向,标出两个磁极的名称及a、b两条磁感线的方向;
(2)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在如图2所示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板和电磁上加速;
(3)小李同学观察学校楼道里的消防应急灯,平时灯是熄的,一旦停电,两盏灯泡就会正常发光。请按要求连接好如图3所示电路;
(4)请把图4电路元件接入照明电路中,开关控制小灯泡,且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30.如图甲所示是一家庭燃气报警器的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控制电路中的R1是由气敏电阻制成的传感器,R1的阻值与燃气浓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出厂预设,当燃气浓度达到4%时报警,出厂测试时U1为3伏且保持恒定,闭合开关S1、S2,移动滑动变阻器R2滑片P的位置,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为0.03安,电磁铁A恰好能将衔铁B吸下(电磁铁线圈的阻值忽略不计)
(1)电磁铁上方 极;
(2)小科认为报警时只有灯亮还不能起到很好的报警作用,最好灯亮同时发出警报声,他建议加接蜂鸣器与 并联(选填“L1”或“L2”);
(3)该报警器要达到出厂预设值,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有多大?(写出计算过程)
(4)小科想让该报警器报警时的燃气浓度值调到比出厂预设值更低一些,下列操作理论上可行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下滑动 B.控制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
C.增大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 D.减少电磁铁线圈匝数
31.新装修房间中往往会含有较多的甲醛,人体长期摄入超标的甲醛会对健康造成影响,甲醛的化学式为HCHO,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由 种元素组成。
(2)甲醛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写最简整数比)
(3)计算甲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32.陶山甘蔗,又名陶山果蔗,主要成分为蔗糖(C12H22O11) ,是浙江省优良果蔗品种之一、它皮薄而脆,渣松而软,汁多甘甜。历史悠久,入选2021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1)蔗糖(C12H22O11)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其 。
(2)甘蔗在种植过程中要施肥,其中氮肥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化肥。硫酸铵[(NH4)2SO4]、尿素[CO(NH2)2]都是常用的氮肥,某市场中硫酸铵和尿素每千克售价分别为1.5元和2.0元,根据它们含氮的质量分数分析肥效,购买哪种化肥更经济?(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产品名称 外观 分子式 规格 别名
硫酸铵 白色结晶粉末 (NH4)2SO4 50kg 硫铵
尿素 无色或白色针状或棒状结晶体 CO(NH2)2 50kg 碳酰胺
33.如图所示,小科把一条粗铜丝绕成线圈,罩在第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接着将这条粗铜丝马上罩在第二支蜡烛的火焰上,蜡烛却能继续燃烧。则第一支蜡烛火焰熄灭的原因是什么?请分析说明。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八下科学期中押题卷(一)》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B A B B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C D B
1.C
【详解】A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 质子数,镓的原子序数为 31,所以镓原子核内有 31 个质子,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镓原子核内有 31 个质子,所以镓原子核外有 31 个电子,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通常省略不写,不是 “g”,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9.72,分析错误,符合题意;
D、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镓的元素符号为 Ga,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A.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在螺线管的外部,磁感线从N极发出回到S极)。本选项中,四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反方向,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磁感线都是从N极发出回到S极,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磁感线都是从N极发出,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磁感线从地磁北极发出回到地磁南极,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A、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A错误;
B、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说明过氧化氢在伤口处遇到了能使它分解的物质,即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故B正确;
C、过氧化氢的催化剂可以是二氧化锰,也可以是其它物质,故C错误;
D、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过氧化氢溶液确实会分解,但反应速率非常缓慢。当温度升高时,分解速率会有所加快 ,故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滑板车本身不带电源,但当小朋友脚蹬滑板车在地面上滑动时,轮子就会发光,说明滑板车滑动时能产生过感应电流给灯泡供电,是电磁感应现象;
A.该图为小灯泡的简单电路,带电源,滑板车本身不带电源,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图中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是电磁感应现象,与该滑板车的工作原理相同,故B符合题意;
C.此图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力而运动,反映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图为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详解】A、化合物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K2CrO4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选项正确;
B、化合物中,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Cr(OH)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选项错误;
C、化合物中,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Cr2(SO4)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选项错误;
D、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Cr2O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选项错误,故选A。
6.B
【详解】A.根据“夜跑灯”的特点可知,当运动时,磁体在水管中反复运动,线圈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其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故A合理,不符合题意;
B.运动时加速摆臂,线圈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变大,线圈中的感应电压变大,故B不合理,符合题意;
C.感应电流的大小和磁场强弱、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有关,为提高LED灯的亮度,可换用磁性更强的磁体,故C合理,不符合题意;
D.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可知为了夜跑时,灯达到最亮,应将夜跑灯佩戴在Q处,因为前臂Q位置主要做水平往返运动,能使强磁铁在水管内往返运动,连续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使灯发光,且手臂摆时,Q处速度大于P处的速度,故D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鱼腥草素由鱼腥草素分子构成,每个鱼腥草素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每个鱼腥草素分子中含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共36个原子,符合题意;
C、鱼腥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D、鱼腥草素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A.当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小,电流变大,那么电磁铁的磁性变强,小车受到的磁力变大。如果磁力小于车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那么小车不会运动,故A错误;
B.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下,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尖向下,大拇指指向右侧,那么电磁铁的右端为N极。由于不知道条形磁铁受到的是斥力还是引力,所以无法确定它的左端是哪个碰极,故B错误;
C.由于电磁铁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a、b两点的小磁针的N极都是向左的,故C错误;
D.如果将螺线管中的铁芯拔出,那么它的磁场会变弱,因此条形磁铁受到的磁力会变小。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小车受到的静摩擦力和磁力是平衡力,因此它也会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①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O中的“2”表示氧原子的个数为2;
②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NH3中的“2”表示氨分子的个数为2;
③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S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④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⑤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中的“2”表示1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⑥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OH-中的“2”表示氢氧根离子的个数为2;
⑦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故选C。
10.B
【详解】A.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改变,此选项错误;
B.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此选项正确;
C. 水是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此选项错误;
D.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A、图中实验,长颈漏斗的末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会造成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错误;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错误;
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A、表示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故说法错误;
B、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2O表示两个氧原子,故说法正确;
C、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表示一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说法正确;
D、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表示氧化镁中氧元素显负二价,故说法正确。
故选A。
13.C
【详解】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能够溶于水,因此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水的作用是提供所需的温度(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隔绝空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水的作用是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水的作用是观察进入钟罩内水的体积,确定其中氧气体积,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4.D
【详解】A.开关要接在火线与灯之间,所以a为火线、b为零线,故A错误;
B.三孔插座的左孔接的是零线,开关不能接在零线与插座之间,要接在火线与插座之间,故B错误;
C.三孔插座的左孔接的是零线,测电笔插入左孔 ,氖管不发光,故C错误;
D.若在导线a和b之间接一个灯泡L2,L1与L2并联,故D正确。
故选D。
15.B
【详解】A、白磷燃烧放热,装置中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则集气瓶中的水会进入烧杯中,液面下降,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的气体会减小,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中,液面又会上升,该选项说法正确;
B、集气瓶中液面上升的体积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则该实验测得氧气与空气的体积比为(b-a):(c-a),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木炭或硫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气体,装置中的压强几乎不变,则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集气瓶中的导管伸入水下,形成液封,则该装置没有用止水来,也不会影响实验结果,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6.(1)K2CO3
(2)3SO2
(3)3
(4)Na2O
(5)Fe3+
(6)5Ar
【详解】(1)碳酸钾由钾元素与碳酸根组成,其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碳酸钾的化学式写为K2CO3,故填K2CO3。
(2)1个二氧化硫分子由1个硫原子与2个氧原子构成,则二氧化硫分子的符号写为SO2,表示多个分子时,在相应的分子符号前面写出分子数目即可,故3个二氧化硫分子的符号写为3SO2。
(3)书写离子符号时,先写出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再写出电荷的电性,1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则硫酸根离子的符号为,表示多个离子时,在相应的离子符号前面写出离子数目即可,故3个硫酸根离子的符号写为3。
(4)氧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氧化钠的化学式写为Na2O,故填Na2O。
(5)书写离子符号时,先写出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再写出电荷的电性,1个铁离子低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铁离子的符号写为Fe3+。
(6)元素符号从微观上表示1个原子,则氩原子的符号为Ar,表示多个原子时,在相应的元素符号前面写出原子数目即可,故5个氩原子的符号写为5Ar。
17. 南 北 沈括
【详解】(1)[1][2]地面附近的小磁针能指南北,是因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叫做地磁场,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2)[3]地磁两极和地理两极并不重合,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偏差角度,叫做磁偏角。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是第一个发现磁偏角的人。
18. 16 非金属 C
【详解】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一格可知,元素周期表的一格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硫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6。故填:16。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第15号元素是磷元素,磷是石字旁,所以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非金属。
在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同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即同族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
A、Li 和Na 是同族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A不符合题意;
B、Be 和 Mg 是同族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B不符合题意;
C、Al 和 Si 不是同族元素不具有相似化学性质。C符合题意;
D、F 和 Cl是同族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故填:C。
19.(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磁场/电流
(3)B
【详解】(1)该简易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转动的方向取决于其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其受力方向改变则其转动方向就改变。而其受力方向与导体中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因此要改变铁钉转动方向可以改变铁钉中的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
(3)电动机的导线下端应间歇性地接触磁铁,这样做的好处是防止电流通过时产生过多的热量,故B正确,A错误。
故选B。
20. N2O 无色(或通常为气体、熔点为-163.6℃等) 红棕色气体逐渐消失 分子结构不同
【详解】(1)一氧化二氮的化学式为N2O;
(2)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通常为无色气体,熔点为-163.6℃,沸点为-151.7℃;
(3)二氧化氮能溶于水并反应生成硝酸和NO,试管内的气压降低,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中,观察到试管内的红棕色气体逐渐消失,液面上升;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NO和NO2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21.(1)接触面积
(2)①②/②①
【详解】(1)根据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就会剧烈燃烧,导致有限空间里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从而引起爆炸;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面粉充满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可知:①金属筒不加盖时,不是有限空间,不会发生爆炸;②蜡烛没有点燃时,没有遇明火不会爆炸;③小塑料瓶中改装干燥煤粉,煤粉在有限的空间发生燃烧,会发生爆炸。故填:①②。
22. AD BC AE a
【分析】根据发生装置选择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干燥,但排水法收集的较纯净分析。
【详解】(1)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干燥,但排水法收集的较纯净,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比较干燥的氧气时,发生装置需选择A,收集装置需选用D,用液体双氧水和固体二氧化锰来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收集装置为C。
(2)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所以要选择A发生装置,NH3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需用E收集。
(3)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可用所给装置观察氧气的输入速率,因此气体要长导管进,即a端连接在供氧钢瓶上。
23. a 火 错误 会
【详解】(1)[1]在使用测电笔时,拇指和中指不要接触测电笔前端的金属体,食指必须接触测电笔末端的金属体,使电源、测电笔、人体和大地之间形成通路,故a是正确的测量方法。
(2)[2]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能使氖管发光的是火线,不能使氖管发光的是零线,根据题意知道,d孔内的电线与进户线中的火线相连接。
[3]三孔插座接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由于d孔是左孔,应接零线,故错误。
(3)[4]丙图中,人站在地上,单手接触火线,有电流流过人体,会发生触电事故。
24.(1)吸引大头针的数量
(2)增加
(3) 乙 线圈匝数越多
【详解】(1)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无法用眼睛直接观察,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反映磁性的强弱。
(2)由图知,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甲、乙的磁性增强,吸引大头针的个数都增加。
(3)[1][2]由图知,两电磁铁串联,电流相等,乙的线圈匝数较多,吸引的大头针较多,磁性强,说明电流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25. 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空间很大 不会 C ABD
【详解】(1)[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空间很大。
(2)[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粒子不会遇到大质量的原子核而反生明显的“反弹”现象,也就不会出现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
(3)[3]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在原子内部有质量很大、体积很小的原子核,同时,原子核外空间很大,因此,图C的原子结构最为符合,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4]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因此选项ABD说法符合题意,玻尔的原子模型的建立并没有达到完美的境界,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BD。
26.(1)①②⑤
(2)判断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
(3) 切割磁感线 向右偏转
【详解】(1)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必须保证处于磁场中的这部分是导体,铜、银、石墨是导体,所以应选择①②⑤。
(2)图中的灵敏电流计,在电路中没有感应电流时,指针指在表盘中央,当有感应电流时,指针发生了偏转。由此可知,根据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可判断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
(3)[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和图示可知,前两次实验中,AB棒都没有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没有感应电流产生;后两次实验中,AB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有感应电流产生,则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
[2]保持AB棒静止不动,使磁铁水平向右运动,则AB棒相对磁铁向左切做割磁感线运动,由表中信息可知指针应向左偏转,但此时将磁体N、S极对调,磁场方向改变,所以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将向右偏转。
27.(1)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防止铁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澄清石灰水
(2)氧气浓度越高
【详解】(1)①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②实验二装置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若将铁丝改为少量木炭进行实验,为了检验产物,可将水换成澄清石灰水,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从微观角度看,实验三中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说明物质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单位体积的空间里氧分子越多,反应就越剧烈。
28.(1)蜡烛燃烧时间长短是否受氧气多少影响
(2)橡皮泥未完全封住烧杯尖嘴口
(3)28
【详解】(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蜡烛燃烧时间长短是否受氧气多少影响;
(2)若橡皮泥未完全封住烧杯尖嘴口,有氧气进入到烧杯中,烧杯中的氧气含量增多,蜡烛的燃烧时间将变长;
(3)第四次实验,测得蜡烛燃烧的时间为29秒。则B组蜡烛燃烧的平均时间为(27秒+28秒+29秒)÷3=28秒。
29.(1)
(2)
(3)
(4)
【详解】(1)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两条形磁体相对的磁极为S极,磁体外部磁感线是由N极出发回到S极,因此a、b两条磁感线的方向均指向两条形磁体,如下图所示:
(2)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螺线管右端为S极,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上导线的电流向上,则电源右端为正极,左端为负极,作图如下图所示:
(3)根据题意,一旦停电,即螺线管中无电流时,螺线管无磁性,两灯发光,电磁铁有磁性,衔铁被吸下,此时工作电路为断路,因此两灯泡并联应与上方静触电连接,作图如下所示:
(4)家庭电路中开关控制灯泡与灯泡串联,且开关接火线,与灯泡顶端相连,灯泡侧面螺纹与零线相连;三孔插座满足“左零右火,上接地”,作图如下图所示:
30.(1)N
(2)L2
(3)60欧姆
(4)AC
【详解】(1)甲图中螺线管中电流由下方流入,上方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上方为N极。
(2)甲图中当衔铁被吸下时电路报警,控制电阻此时灯泡L2工作,因此为了灯亮同时发出警报声,蜂鸣器应与L2并联。
(3)燃气浓度达到4%时,据乙图可知,R1的阻值为40Ω,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为0.03安,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4)A.该报警器报警时的燃气浓度值调到比出厂预设值更低一些,需要R气敏增大,如果线圈匝数不变,电流不变,根据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变小,故A符合题意;
B.在控制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总电阻更大,电路中电路变小,电磁铁线圈的磁性变小,达到报警浓度时,不能闭合报警回路,故B不符合题意;
C.R气敏增大时,若滑动变阻器不动,控制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变大,要保证电流不变,可以适当增大电源电压,故C符合题意;
D.R气敏增大时,若滑动变阻器不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磁性减弱,若再减小电磁铁线圈匝数,磁性更弱,到达报警浓度时,不能吸下衔铁报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31.(1)3/三
(2)6:1:8
(3)甲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
答:甲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详解】(1)甲醛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
(2)甲醛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6=6:1:8;
(3)见答案。
32.(1)8:1
(2)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某市场中硫酸铵和尿素每千克售价分别为1.5元和2.0元,1元钱能购买的硫酸铵和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别为、;0.14kg<0.23kg,购买尿素更经济。
【详解】(1)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等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蔗糖(C12 H22 O11)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6×11):(1×22)=176:22=8:1;
(2)见答案。
33.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当常温的金属罩在蜡烛上,金属与烛陷有较大温度差,蜡烛的热量很快传给金属,蜡烛的温度降低,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熄灭了
【详解】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当常温的金属罩在蜡烛上,金属与烛陷有较大温度差,蜡烛的热量很快传给金属,蜡烛的温度降低,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蜡烛就熄灭了,故填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当常温的金属罩在蜡烛上,金属与烛陷有较大温度差,蜡烛的热量很快传给金属,蜡烛的温度降低,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蜡烛就熄灭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