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复习主题串讲1:气候类型的全球分布及影响(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地理复习主题串讲1:气候类型的全球分布及影响(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21 15:54:16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主题串讲1 气候类型的全球分布及影响
化零为整·构体系
主题素养立意
初中认识全球自然的基本状况,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提高学生对关于全球问题的理解能力。
主题内容阐释
气候类型的全球分布及影响是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一般分为多变的天气、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多种考查类型,将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作为学习对象,让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基本状况以及气候要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主题体系构建
核心项目聚焦
“气候类型的全球分布及影响”这一主题内容庞杂,命题时往往会运用全球或区域资料,结合具体内容,设计不同的情境,根据情境中涉及的知识进行命题,所以做这类题时要学会提取有用信息,再联系教材知识作答。
(1)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关注天气变化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阅读某地区气温、降水数据资料,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着时间变化的特点。
(3)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以及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
(4)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5)结合实例,说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融合·搭项目
项目1 关注天气变化及影响问题
“回南天”一般出现在2、3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暖,湿度回升,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大多数“回南天”会因为冷空气到来而消失。读2019年某次“回南天”形成示意图(如图)和某市部分天气数据表,完成1~3题。
日期 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
天气状况 阴 中雨 小雨 阴 多云 多云
最高温度/℃ 20 19 18 17 25 27
最低温度/℃ 16 15 11 11 16 19
1.由图可知,本次“回南天”现象发生在(  )
A.长江流域 B.四川盆地
C.粤桂地区 D.闽赣地区
2.读某市2020年2月部分天气数据表,可知最有可能出现“回南天”现象的是(  )
A.22日 B.23日
C.24日 D.26日


3.“回南天”现象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是(  )
A.多雾,影响交通出行
B.多暴雨,发生水灾
C.天气干燥,适合晾晒衣物
D.气温回升,大量积雪融化

项目2 阅读相关数据资料,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着时间变化问题
2023年12月15日,恩施市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给家乡量体温”的地理实践活动,同学们准备好工具,并分组人工观测不同时间的气温。下表示意恩施市某日气温变化。据此完成4~5题。
时间 2:00 8:00 14:00 20:00
气温/℃ 4 6 12 10
4.参加活动的四个小组分别绘制了一份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5.活动结束,同学们及时总结,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为8 ℃
B.日平均气温为8 ℃
C.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
D.最低气温出现在20时

6.如图为某地气候类型图,下列对该地降水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②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③全年降水季节差异大
④全年降水季节差异小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项目3 阅读相关地图,归纳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问题
气候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由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可知(  )
A.赤道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
B.年平均气温从赤道向北极地区逐渐增加
C.亚洲中部年平均气温最低
D.同纬度地区陆地和海洋年平均气温不同
8.由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可知(  )
A.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降水多
B.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
C.南极地区降水多
D.年降水量由低纬度向南极地区逐渐减少


项目4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世界气候类型特征、分布及影响因素问题
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对图中反映的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B.反映了草原地区的气候特点
C.巴西有此气候类型
D.夏季降水少,阳光充足
10.该地可能分布在(  )
A.地中海沿岸 B.非洲中部
C.俄罗斯北部地区 D.我国东部季风区


项目5 结合实例,说明气候影响问题
如图中阴影区示意我国冬、春油菜主要分布区。读图,完成11~12题。
11.在冬油菜分布区,我们跟随油菜花盛开的金色足迹,赏花旅行的最佳方向是(  )
A.由东向西 B.由西向东
C.由北向南 D.由南向北
12.青海省东部甲地油菜花盛开时间较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光照
C.降水 D.纬度

√主题串讲1 气候类型的全球分布及影响
知识融合·搭项目
1.C 2.D 3.A 4.D 5.B 6.B 7.D 8.B 9.D  10.A
11.D 12.A
主题串讲2 区域位置的判读、影响及评价知识融合·搭项目
1.C 2.A 3.C 4.B 5.C 6.A 7.D 8.A
主题串讲3 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衣、食、住、行)
知识融合·搭项目
1.(1)A B C
(2)高或较高 多为毛皮衣服
(3)以丝绸为主要材料或质地轻柔薄爽
(4)宽大或透气性好
(5)气候复杂多样
2.B
3.(1)南方 排水
(2)水稻 潮湿
(3)B
(4)旱地 位于黄河下游,靠近海洋,气候温和,省内汇集有大河、大湖、丘陵、平原、大海等多样性的地貌,造就了鲁菜的食材选料品种异常丰富与均衡,多海鲜类食物等
(5)自然环境原因:我国外流区的中低纬度地区多为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地形多为山地丘陵,为不同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沿海地区水产品丰富,内陆地区则因河流众多,有利于多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人文原因:这些菜系多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如鲁菜与山东的儒家文化、川菜与四川的巴蜀文化等;人口众多,对饮食的需求量大且多样化;交通便利,促进了烹饪技艺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4.D 5.B 6.A
7.(1)B 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沙漠面积广大,骆驼是常见的牲畜。
(2)D 乙地位于青藏高原,气温低,牦牛体毛密而长,可御寒防湿,适宜寒冷气候。
(3)C 丙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当地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
(4)A 丁地所在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交通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主题串讲4 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知识融合·搭项目
1.C 2.D 3.C 4.C 5.B 6.C 7.C 8.D 9.B 10.D
主题串讲5 自然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知识融合·搭项目
1.(1)海拔高 河谷
(2)纬度高,冬季气温低,雪期较长;有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山地,坡度适宜开展滑雪运动;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降雪丰富
(3)反对开垦。理由:湿地起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蓄洪、防洪等作用
(4)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5)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2.B 3.A
4.(1)华南 长江流域  旱地
(2)秦岭 淮河 小麦(玉米、大豆等)  水稻(油菜、甘蔗等)
(3)降水 畜牧
(4)高 热量 一
(5)河流分布广泛,水源充足;以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合理即可)
5.B 6.D
7.(1)①少 ②畜牧业 ③灌溉农业
(2)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水土流失严重
(3)地势低洼,农田易受渍涝灾害 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4)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农业、旅游业等。
8.(1)黑 水稻
(2)①牧民 ②湿润
(3)禁止焚烧(或可以焚烧) 焚烧秸秆会污染空气,易引发火灾(或焚烧秸秆可以肥沃土壤,降低病虫害)
主题串讲6 自然环境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知识融合·搭项目
1.B 2.B 3.A 4.B 5.B 6.C
7.(1)乌拉尔 管道
(2)重 圣彼得堡工业区 矿产
主题串讲7 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防沙治沙、保护湿地、保护海洋环境)
知识融合·搭项目
1.(1)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2)丘陵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3)自然原因:梯田不利于开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水利设施落后,灌溉条件较差;人文原因: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短缺等(符合题意即可) 利用梯田景观发展旅游业、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保护功能等(符合题意即可)。
(4)珍惜和合理利用耕地,保护优质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增加优质产田面积,提高产量等
2.D 3.C 4.D 5.D 6.C
7.(1)黄土高原 西高东低
(2)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坡耕地变梯田,荒山变果园
(3)森林(植被)
(4)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合理开采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发展林果业等
8.B 9.A 10.C
主题串讲8 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
知识融合·搭项目
1.(1)渤海
(2)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科技水平高;劳动力丰富。
(3)较大(或悬殊) 资源(或矿产、劳动力) 大 水资源
(4)建立现代化交通体系;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加强产业联系。
2.A 3.C 4.B 5.A
6.(1)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广阔的腹地;缓解了能源紧张的局面;减轻了环境污染;提供了产业升级的机会。(任意两条即可)
(2)异:北部湾经济区①③④ 粤港澳大湾区②⑥ 
同:⑤⑦
(3)地理位置优越,邻近东南亚;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珠江三角洲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开放态势等
(4)便捷的交通
7.D 8.B主题素养立意
初中认识全球自然的基本状况,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提高学生对关于全球问题的理解能力。
主题内容阐释
气候类型的全球分布及影响是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一般分为多变的天气、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多种考查类型,将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作为学习对象,让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基本状况以及气候要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主题体系构建
核心项目聚焦
“气候类型的全球分布及影响”这一主题内容庞杂,命题时往往会运用全球或区域资料,结合具体内容,设计不同的情境,根据情境中涉及的知识进行命题,所以做这类题时要学会提取有用信息,再联系教材知识作答。
(1)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关注天气变化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阅读某地区气温、降水数据资料,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着时间变化的特点。
(3)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以及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
(4)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5)结合实例,说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关注天气变化及影响问题
“回南天”一般出现在2、3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暖,湿度回升,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大多数“回南天”会因为冷空气到来而消失。读2019年某次“回南天”形成示意图(如图)和某市部分天气数据表,完成1~3题。
日期 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
天气状况 阴 中雨 小雨 阴 多云 多云
最高温度/℃ 20 19 18 17 25 27
最低温度/℃ 16 15 11 11 16 19
1.由图可知,本次“回南天”现象发生在(  )
A.长江流域 B.四川盆地
C.粤桂地区 D.闽赣地区
2.读某市2020年2月部分天气数据表,可知最有可能出现“回南天”现象的是(  )
A.22日 B.23日
C.24日 D.26日
3.“回南天”现象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是(  )
A.多雾,影响交通出行
B.多暴雨,发生水灾
C.天气干燥,适合晾晒衣物
D.气温回升,大量积雪融化
阅读相关数据资料,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着时间变化问题
2023年12月15日,恩施市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给家乡量体温”的地理实践活动,同学们准备好工具,并分组人工观测不同时间的气温。下表示意恩施市某日气温变化。据此完成4~5题。
时间 2:00 8:00 14:00 20:00
气温/℃ 4 6 12 10
4.参加活动的四个小组分别绘制了一份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5.活动结束,同学们及时总结,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为8 ℃
B.日平均气温为8 ℃
C.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
D.最低气温出现在20时
6.如图为某地气候类型图,下列对该地降水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②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③全年降水季节差异大
④全年降水季节差异小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阅读相关地图,归纳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问题
气候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由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可知(  )
A.赤道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
B.年平均气温从赤道向北极地区逐渐增加
C.亚洲中部年平均气温最低
D.同纬度地区陆地和海洋年平均气温不同
8.由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可知(  )
A.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降水多
B.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
C.南极地区降水多
D.年降水量由低纬度向南极地区逐渐减少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世界气候类型特征、分布及影响因素问题
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对图中反映的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B.反映了草原地区的气候特点
C.巴西有此气候类型
D.夏季降水少,阳光充足
10.该地可能分布在(  )
A.地中海沿岸 B.非洲中部
C.俄罗斯北部地区 D.我国东部季风区
结合实例,说明气候影响问题
如图中阴影区示意我国冬、春油菜主要分布区。读图,完成11~12题。
11.在冬油菜分布区,我们跟随油菜花盛开的金色足迹,赏花旅行的最佳方向是(  )
A.由东向西 B.由西向东
C.由北向南 D.由南向北
12.青海省东部甲地油菜花盛开时间较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光照
C.降水 D.纬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