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主题串讲8 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
化零为整·构体系
主题素养立意
认识资源配置、经济结构优化、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主题内容阐释
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主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为例,考查认识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对有效地推动各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及促进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主题体系构建
核心项目聚焦
“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内容综合性强,命题时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为例进行命题分析,所以做这类题时要学会提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特点,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1)探究京津冀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同、教育和医疗资源协同以及创新驱动等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
(2)探究长江经济带发展“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空间布局及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和城镇化发展格局。
(3)探究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融合和发展,推动区域内各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4)探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推动西部地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国经济的均衡增长。
知识融合·搭项目
项目1 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北京某中学的同学们开展了探究“京津冀”的活动。下图为京津冀地区示意图及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定位图。
第一小组:探究京津冀的自然条件
(1)京津冀地区位置优越,处于华北平原西北端,东临我国的内海——________。
(2)京津冀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地缘相近,山水相连。京津冀地区有我国的京津唐工业基地,分析该地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至少答出两点)
渤海
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科技水平高;劳动力丰富。
第二小组:探究京津冀发展遇到的问题
(3)京津冀地区区域发展差距____________,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京津冀“建立朋友圈”,可发挥北京的首都优势、天津的港口优势、河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势,加强区际联系,缓解北京和天津由于人口密度________(填“大”或“小”)、城市规模庞大而产生的________(填“劳动力”或“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较大(或悬殊)
资源(或矿产、劳动力)
大
水资源
第三小组:探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措施
某同学在活动日志上记下了自己的收获:“我了解了京津冀之间的交通联系,有高速公路和高铁贯通,有黄骅港和天津港,还有机场和无人机产业园,太方便了!还知道了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联合治理措施,建了太阳能发电站和京津冀防护林、湿地公园等,环境越来越美了!”
(4)请结合日志,联系地理学习,概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采取的有效措施。(至少答出两点)
建立现代化交通体系;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加强产业联系。
项目2 长江经济带发展问题
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完成2~5题。
2.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原因有( )
①干流长、支流多、水量足 ②具有江海联运的优势 ③流经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 ④地势落差大,流速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从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角度思考,下列关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游依托自然环境大力发展畜牧业
B.中游地区大力扩大耕地,发展种植业
C.下游地区水量丰富、流速平缓,发展航运
D.下游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传统重工业产业
√
4.图中长江下游经济圈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
①工农业基础好 ②地处内陆地区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市场范围广大 ⑤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
5.位于长江中游经济圈的武汉是一座创新型城市,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影响武汉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A.高素质的人才 B.濒临长江的位置
C.广阔的消费市场 D.便利的水陆交通
√
项目3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问题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和占用土地多的企业逐渐转移,广西主动加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湾企入桂”行动。广西将充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经济区共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共享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二 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北部湾经济区示意图。
(1)广西深入实施“湾企入桂”行动,促进了当地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这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至少两条)
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广阔的腹地;缓解了能源紧张的局面;减轻了环境污染;提供了产业升级的机会。(任意两条即可)
(2)对比北部湾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条件,请把资料包中的序号填在表格中。
资料包
①廉价的劳动力和地租;②科技力量雄厚;③矿产资源丰富;④水能丰富;⑤国家政策支持;⑥多华人华侨投资;⑦水陆交通便利
(3)粤港澳大湾区能成为“中国第一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至少两条)
经济区 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
异 同
北部湾经济区 ___________ ________
粤港澳大湾区 ___________
①③④
②⑥
⑤⑦
地理位置优越,邻近东南亚;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珠江三角洲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开放态势等
(4)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涌现大批“双城打工人”。试分析形成该现象的首要条件。
便捷的交通
项目4 西部大开发问题
2022年2月17日,“东数西算”工程(将东部地区所产生的数据传输到西部地区去进行存储和计算)正式全面启动。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消耗电能巨大、占地面积广,该工程是中国新基建工程之一。右图示意我国启动建设的算力枢纽节点。读图,完成7~8题。
7.西部地区建设算力枢纽节点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
A.交通条件便利 B.科技力量雄厚
C.气候干旱少雨 D.可再生能源丰富
8.“东数西算”工程建成后可能( )
A.加剧东部地区的土地压力
B.缓解东部地区的电力紧张
C.加剧西电东送的输电压力
D.缓解西部地区的土地压力
√
√主题串讲1 气候类型的全球分布及影响
知识融合·搭项目
1.C 2.D 3.A 4.D 5.B 6.B 7.D 8.B 9.D 10.A
11.D 12.A
主题串讲2 区域位置的判读、影响及评价知识融合·搭项目
1.C 2.A 3.C 4.B 5.C 6.A 7.D 8.A
主题串讲3 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衣、食、住、行)
知识融合·搭项目
1.(1)A B C
(2)高或较高 多为毛皮衣服
(3)以丝绸为主要材料或质地轻柔薄爽
(4)宽大或透气性好
(5)气候复杂多样
2.B
3.(1)南方 排水
(2)水稻 潮湿
(3)B
(4)旱地 位于黄河下游,靠近海洋,气候温和,省内汇集有大河、大湖、丘陵、平原、大海等多样性的地貌,造就了鲁菜的食材选料品种异常丰富与均衡,多海鲜类食物等
(5)自然环境原因:我国外流区的中低纬度地区多为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地形多为山地丘陵,为不同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沿海地区水产品丰富,内陆地区则因河流众多,有利于多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人文原因:这些菜系多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如鲁菜与山东的儒家文化、川菜与四川的巴蜀文化等;人口众多,对饮食的需求量大且多样化;交通便利,促进了烹饪技艺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4.D 5.B 6.A
7.(1)B 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沙漠面积广大,骆驼是常见的牲畜。
(2)D 乙地位于青藏高原,气温低,牦牛体毛密而长,可御寒防湿,适宜寒冷气候。
(3)C 丙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当地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
(4)A 丁地所在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交通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主题串讲4 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知识融合·搭项目
1.C 2.D 3.C 4.C 5.B 6.C 7.C 8.D 9.B 10.D
主题串讲5 自然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知识融合·搭项目
1.(1)海拔高 河谷
(2)纬度高,冬季气温低,雪期较长;有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山地,坡度适宜开展滑雪运动;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降雪丰富
(3)反对开垦。理由:湿地起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蓄洪、防洪等作用
(4)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5)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2.B 3.A
4.(1)华南 长江流域 旱地
(2)秦岭 淮河 小麦(玉米、大豆等) 水稻(油菜、甘蔗等)
(3)降水 畜牧
(4)高 热量 一
(5)河流分布广泛,水源充足;以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合理即可)
5.B 6.D
7.(1)①少 ②畜牧业 ③灌溉农业
(2)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水土流失严重
(3)地势低洼,农田易受渍涝灾害 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4)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农业、旅游业等。
8.(1)黑 水稻
(2)①牧民 ②湿润
(3)禁止焚烧(或可以焚烧) 焚烧秸秆会污染空气,易引发火灾(或焚烧秸秆可以肥沃土壤,降低病虫害)
主题串讲6 自然环境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知识融合·搭项目
1.B 2.B 3.A 4.B 5.B 6.C
7.(1)乌拉尔 管道
(2)重 圣彼得堡工业区 矿产
主题串讲7 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防沙治沙、保护湿地、保护海洋环境)
知识融合·搭项目
1.(1)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2)丘陵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3)自然原因:梯田不利于开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水利设施落后,灌溉条件较差;人文原因: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短缺等(符合题意即可) 利用梯田景观发展旅游业、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保护功能等(符合题意即可)。
(4)珍惜和合理利用耕地,保护优质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增加优质产田面积,提高产量等
2.D 3.C 4.D 5.D 6.C
7.(1)黄土高原 西高东低
(2)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坡耕地变梯田,荒山变果园
(3)森林(植被)
(4)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合理开采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发展林果业等
8.B 9.A 10.C
主题串讲8 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
知识融合·搭项目
1.(1)渤海
(2)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科技水平高;劳动力丰富。
(3)较大(或悬殊) 资源(或矿产、劳动力) 大 水资源
(4)建立现代化交通体系;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加强产业联系。
2.A 3.C 4.B 5.A
6.(1)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广阔的腹地;缓解了能源紧张的局面;减轻了环境污染;提供了产业升级的机会。(任意两条即可)
(2)异:北部湾经济区①③④ 粤港澳大湾区②⑥
同:⑤⑦
(3)地理位置优越,邻近东南亚;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珠江三角洲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开放态势等
(4)便捷的交通
7.D 8.B主题素养立意
认识资源配置、经济结构优化、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主题内容阐释
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主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为例,考查认识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对有效地推动各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及促进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主题体系构建
核心项目聚焦
“区域联系与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内容综合性强,命题时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为例进行命题分析,所以做这类题时要学会提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特点,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1)探究京津冀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同、教育和医疗资源协同以及创新驱动等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
(2)探究长江经济带发展“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空间布局及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和城镇化发展格局。
(3)探究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融合和发展,推动区域内各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4)探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推动西部地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国经济的均衡增长。
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北京某中学的同学们开展了探究“京津冀”的活动。下图为京津冀地区示意图及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定位图。
第一小组:探究京津冀的自然条件
(1)京津冀地区位置优越,处于华北平原西北端,东临我国的内海——________。
(2)京津冀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地缘相近,山水相连。京津冀地区有我国的京津唐工业基地,分析该地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至少答出两点)
第二小组:探究京津冀发展遇到的问题
(3)京津冀地区区域发展差距________,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京津冀“建立朋友圈”,可发挥北京的首都优势、天津的港口优势、河北的________优势,加强区际联系,缓解北京和天津由于人口密度________(填“大”或“小”)、城市规模庞大而产生的________(填“劳动力”或“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第三小组:探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措施
某同学在活动日志上记下了自己的收获:“我了解了京津冀之间的交通联系,有高速公路和高铁贯通,有黄骅港和天津港,还有机场和无人机产业园,太方便了!还知道了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联合治理措施,建了太阳能发电站和京津冀防护林、湿地公园等,环境越来越美了!”
(4)请结合日志,联系地理学习,概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采取的有效措施。(至少答出两点)
长江经济带发展问题
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完成2~5题。
2.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原因有( )
①干流长、支流多、水量足 ②具有江海联运的优势 ③流经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 ④地势落差大,流速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从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角度思考,下列关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游依托自然环境大力发展畜牧业
B.中游地区大力扩大耕地,发展种植业
C.下游地区水量丰富、流速平缓,发展航运
D.下游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传统重工业产业
4.图中长江下游经济圈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
①工农业基础好 ②地处内陆地区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市场范围广大 ⑤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5.位于长江中游经济圈的武汉是一座创新型城市,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影响武汉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A.高素质的人才 B.濒临长江的位置
C.广阔的消费市场 D.便利的水陆交通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问题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和占用土地多的企业逐渐转移,广西主动加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湾企入桂”行动。广西将充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经济区共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共享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二 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北部湾经济区示意图。
(1)广西深入实施“湾企入桂”行动,促进了当地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这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至少两条)
(2)对比北部湾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条件,请把资料包中的序号填在表格中。
资料包
①廉价的劳动力和地租;②科技力量雄厚;③矿产资源丰富;④水能丰富;⑤国家政策支持;⑥多华人华侨投资;⑦水陆交通便利
经济区 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
异 同
北部湾经济区 ________ ________
粤港澳大湾区 ________
(3)粤港澳大湾区能成为“中国第一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至少两条)
(4)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涌现大批“双城打工人”。试分析形成该现象的首要条件。
西部大开发问题
2022年2月17日,“东数西算”工程(将东部地区所产生的数据传输到西部地区去进行存储和计算)正式全面启动。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消耗电能巨大、占地面积广,该工程是中国新基建工程之一。下图示意我国启动建设的算力枢纽节点。读图,完成7~8题。
7.西部地区建设算力枢纽节点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
A.交通条件便利 B.科技力量雄厚
C.气候干旱少雨 D.可再生能源丰富
8.“东数西算”工程建成后可能( )
A.加剧东部地区的土地压力
B.缓解东部地区的电力紧张
C.加剧西电东送的输电压力
D.缓解西部地区的土地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