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复习第十八章:青藏地区(课件62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地理复习第十八章:青藏地区(课件62张+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21 16:12:43

文档简介

(共62张PPT)
第十八章 青藏地区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任务一 区域特征
1.填表
位置 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地形 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青藏地区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素有“__________”之称。显著的特征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气候 具有独特的________气候。其特点是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________强烈
河湖 青藏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________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世界屋脊
高寒
太阳辐射
长江
黄河
青海
2.填图
在我国青藏地区的地形图上写出A、B、C、D、E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横断
昆仑
祁连
青藏
雅鲁藏布
川藏铁路起于四川省成都市,向西穿越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进入西藏,经藏南至终点拉萨。线路呈台阶式,川藏铁路“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 000米,预计2026年全线通车。读图,完成1~3小题。
世界屋脊
1.川藏铁路沿途经过的地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成都所在的地形区为四川盆地
B.拉萨所在地区有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
C.成都所在地区种植水稻,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D.成都到拉萨经过横断山区,适合发展林业

2.拉萨所在的地形单元及特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
C.云贵高原—千沟万壑
D.黄土高原—地势平坦
3.川藏铁路沿途经过的地形区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  )
①干旱 ②地震 ③台风 ④泥石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茶马古道是历史上汉、藏之间茶马互换而形成的交通要道。读茶马古道局部示意图,完成4~5题。
高寒农牧业
4.从拉萨到成都,沿着茶马古道依次可以看到(  )
A.河谷农业、林业、水田农业
B.旱作农业、渔业、水田农业
C.河谷农业、林业、旱作农业
D.高寒牧业、灌溉农业、旱作农业

5.途中他们对青藏地区的利用和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
B.制定法律法规,加强生态建设
C.大量种植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
D.加大森林砍伐量,增加财政收入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农业特征
(1)青藏地区的种植业是河谷农业,西北地区的种植业是绿洲农业。
(2)制约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因素是热量不足,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因素是水资源不足。
(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都以畜牧业为主。
填空
任务二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1)江河的源地
①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________省南部、青藏高原的腹地,是________源区、________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___________”。
②补给水源:________和________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________和________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青海
长江
黄河
中华水塔
雪山
冰川
湖泊
沼泽
(2)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①重要性: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________,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________最集中的地区。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________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湿地
多样性
下游
②生态环境恶化
a.自然原因: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这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________,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b.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________。
补给
恶化
c.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③保护措施:国家设立了_________________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三江源自然保护
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读三江源地区图,完成1~2题。
生态环境保护
1.“中华水塔”水量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2.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主要作用有(  )
①防风固沙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 ③提高木材产出量 ④保护三江水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受自然条件影响,西藏的特色产品很难销往全国,为此援藏人员通过“直播带货”助推藏货出藏。直播带货正成为西藏农牧民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据此完成3~4题。
3.“直播带货”的西藏特色产品有(  )
A.牦牛肉 B.葡萄干
C.糯米粽 D.竹筒饭

资源开发
4.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种植业
B.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C.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
D.研发高新技术,发展航天工业

下图为柴达木盆地地图。读图,完成5~6题。
5.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的原因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稀土资源丰富
C.生物资源丰富 D.森林资源丰富
6.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地应治理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耕地退化 B.湿地退化
C.林地退化 D.草地退化


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或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等人工湿地。
限时提能训练(二十四) 青藏地区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读图,完成1~3题。
1.该区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地处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D]地形平坦,水量丰富
2.该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D]当地科技水平发达


3.下列关于图中甲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拔较高,气候湿热 [B]主食为米饭
[C]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D]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

1.B 2.A 3.D [第1题,图示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该地地处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故选B。第2题,该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是制约本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故选A。第3题,甲区域位于青藏地区,海拔较高,气候高寒;当地人们的主食是糌粑,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黑土广布,沃野千里”指的是东北地区。故选D。]
下图是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青藏地区冬寒夏凉,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河谷地势平坦开阔
[B]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稍高
[C]晴天多,光照时间长
[D]降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5.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青海省的西宁有“日光城”之称
[B]畜牧业是当地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
[C]当地优良畜种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
[D]主要的农作物是青稞、小麦和豌豆等

4.B 5.A [第4题,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发展农业生产条件较好,被称为河谷农业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为典型。故选B。第5题,西藏的拉萨有“日光城”之称,A符合题意;畜牧业是青藏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当地优良畜种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是青稞、小麦和豌豆等,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青海省塔拉滩地处三江源地区,以戈壁沙丘为主,风沙灾害严重。这里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如今的塔拉滩已形成了“光伏+牧场+生态”的绿色发展新模式(图b)。图a为青海省简图。读图,完成6~7题。
6.塔拉滩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A]海拔高,空气稀薄
[B]纬度低,热量充足
[C]气温高,晴天较多
[D]风沙大,风力强劲

7.“光伏+牧场+生态”模式的优势有(  )
①牧草生长改变了当地的气候,影响发电效率 ②清洗电池板后的水,有助于板下植被的恢复 ③牧草生长为羊群提供饲料,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④养羊增加了牧民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A 7.D [第6题,青海省位于“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是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所以太阳能丰富,A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B、C错误;风沙大,风力强劲会导致风力资源丰富,与太阳能资源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第7题,由材料可知,“光伏+牧场+生态”是将太阳能光伏板铺设在养殖场屋顶,实现“棚下养殖、棚上发电”的新型生态农业方式。清洗电池板后的水,有助于板下植被的恢复;牧草生长为羊群提供饲料,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养羊增加了牧民经济收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②③④正确;牧草生长不能改变当地的气候,①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
三江平原和三江源地区水草丰美,湿地面积广大,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被称为生态的净土。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三江平原和三江源地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是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C]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的东南部,是长江、黄河和雅鲁藏布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D]图中①③两阴影地区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湿地面积锐减

9.④为雅鲁藏布江,这里河谷宽阔,种植的油菜籽粒大,千粒重比东部平原高一倍。下列关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 ②光合作用强 ③海拔低,气温高 ④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C 9.D [第8题,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A正确;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是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B正确;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C错误;图中①③两阴影地区共同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湿地面积减少,为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国家分别设立了三江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它们共同的生态意义有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第9题,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是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①②④正确,③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
读我国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图,完成10~12题。
10.读图,比较拉萨和重庆两个城市的7月平均气温,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地人口数量不同 [B]两地纬度位置不同
[C]两地海拔不同 [D]两地耕作制度不同
11.图中数码①代表的河流是(  )
[A]澜沧江 [B]塔里木河
[C]额尔齐斯河 [D]雅鲁藏布江


12.图中数码①河河谷地带种植的农作物是喜温凉的________、小麦、豌豆等。 (  )
[A]玉米 [B]水稻
[C]青稞 [D]棉花

10.C 11.D 12.C [第10题,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萨的7月平均气温远远低于重庆7月的平均气温。虽然两者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但由于拉萨位于青藏地区,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远低于重庆,即两地的海拔不同,导致了两地气温的差异,C正确,B错误;与人口数量和耕作制度无关,A、D错误。故选C。第11题,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河流经拉萨,为雅鲁藏布江,D正确;澜沧江未经过拉萨,A错误;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新疆地区,而该地区为青藏地区,B错误;额尔齐斯河从新疆自南向北流淌,为中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C错误。故选D。第12题,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该地区海拔较高,气候较为寒冷,而青藏地区的河谷由于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水源较为充足,土壤较为肥沃,光照较强,因此在当地发展了相应的特色河谷农业,主要种植喜温凉的青稞、小麦、豌豆等,C正确;玉米虽然耐寒,但低于 10 ℃ 时,幼苗可能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因此当地未大规模种植,A错误;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作物,B错误;棉花虽然能够忍耐一定程度上的低温,但它并不是非常的耐寒,D错误。故选C。 ]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13~15题。
13.①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干旱 [B]高寒
[C]湿热 [D]冷湿
14.因地制宜,②地区最适宜发展(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划分开来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B]秦岭和它东侧的河流共同构成我国南、北方地区的界线
[C]③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D]④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13.B 14.B 15.B [第13题,读图可知,①是青藏地区,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B正确;干旱是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A错误;湿热是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C错误;冷湿是北方地区内的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D错误。故选B。第14题,②是西北地区,该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草场广布,最适宜发展畜牧业,B正确;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林业主要分布在山区,渔业分布在河湖密布或沿海地区,A、C、D错误。故选B。第15题,①是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划分开来的主导因素是地势,A错误;秦岭和它东侧的淮河共同构成我国南、北方地区的界线,B正确;③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熟制是一年两熟至三熟,C错误;④是北方地区,地形平坦,水能资源缺乏,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25分。)
16.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其农业发展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利用图文材料完成探究问题。(8分)
(1)认识自然环境
①位置:该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
②气温: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最暖月平均气温仅在10~18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降水:青藏地区森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填方位)部。根据青藏地区植被分布,推测其降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________。

海拔高,气温低
东南
减少
(2)探究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①农业部门与环境:青藏地区以________业(填农业部门)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河谷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任答一点即可)
②农作物、畜种与环境: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和小麦,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它们都有________(填“耐旱”或“耐寒”)的特点。
畜牧
水热条件较好
耐寒
(3)青藏高原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同学们对青藏地区农业发展提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多项选择)(  )
[A]发挥草场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
[B]为解决粮食问题,大力发展种植业
[C]保护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
[D]控制养殖数量,防止土地沙化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
材料二 “茶马古道”是历史上汉、藏之间茶马互换而形成的交通要道。暑期成都的几位旅游爱好者徒步茶马古道。图丙中A省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全国最大的名优早茶优势产区。
(1)三江源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地区,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和__________源区的总称。
(2)读图乙,青藏地区河流流量较大的季节是________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候变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得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其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青藏
澜沧江

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多
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乱采滥挖
(4)青藏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____,青藏铁路的修建促进了我国民族的共同繁荣,该铁路修建对青藏地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国家致力于在西藏贫困县建设“贫困村光伏农场”,该项目利用高原丰富的__________资源,将光伏发电与现代化科技农业有机融合,提高农作物产量。
藏族
改善交通条件,促进青藏地区经济发展等
太阳能
18.读三江源头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河流A是________,发源于________省,注入________洋。
(2)乘火车经铁路线B段,我们可能看到的野生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________省南部,其中的“三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条大河。
(4)图中所示地区清洁能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地热能。
(5)三江源地区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任答三点即可)
澜沧江
青海
太平
藏羚羊
藏野驴
青海
长江
黄河
澜沧江
太阳能
风能
湖泊萎缩、冰川消融、湿地水源补给不足、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任答三点即可)任务一 区域特征
1.填表
位置 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地形 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青藏地区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素有“________”之称。显著的特征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气候 具有独特的________气候。其特点是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________强烈
河湖 青藏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________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2.填图
在我国青藏地区的地形图上写出A、B、C、D、E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世界屋脊
川藏铁路起于四川省成都市,向西穿越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进入西藏,经藏南至终点拉萨。线路呈台阶式,川藏铁路“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 000米,预计2026年全线通车。读图,完成1~3小题。
1.川藏铁路沿途经过的地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成都所在的地形区为四川盆地
B.拉萨所在地区有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
C.成都所在地区种植水稻,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D.成都到拉萨经过横断山区,适合发展林业
2.拉萨所在的地形单元及特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
C.云贵高原—千沟万壑
D.黄土高原—地势平坦
3.川藏铁路沿途经过的地形区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  )
①干旱 ②地震 ③台风 ④泥石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高寒农牧业
茶马古道是历史上汉、藏之间茶马互换而形成的交通要道。读茶马古道局部示意图,完成4~5题。
4.从拉萨到成都,沿着茶马古道依次可以看到(  )
A.河谷农业、林业、水田农业
B.旱作农业、渔业、水田农业
C.河谷农业、林业、旱作农业
D.高寒牧业、灌溉农业、旱作农业
5.途中他们对青藏地区的利用和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
B.制定法律法规,加强生态建设
C.大量种植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
D.加大森林砍伐量,增加财政收入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农业特征
(1)青藏地区的种植业是河谷农业,西北地区的种植业是绿洲农业。
(2)制约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因素是热量不足,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因素是水资源不足。
(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都以畜牧业为主。
任务二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填空
(1)江河的源地
①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________省南部、青藏高原的腹地,是________源区、________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________”。
②补给水源:________和________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________和________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2)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①重要性: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________,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________最集中的地区。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________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②生态环境恶化
a.自然原因: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这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________,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b.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________。
c.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③保护措施:国家设立了________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生态环境保护
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读三江源地区图,完成1~2题。
1.“中华水塔”水量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2.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主要作用有(  )
①防风固沙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 ③提高木材产出量 ④保护三江水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资源开发
受自然条件影响,西藏的特色产品很难销往全国,为此援藏人员通过“直播带货”助推藏货出
藏。直播带货正成为西藏农牧民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据此完成3~4题。
3.“直播带货”的西藏特色产品有(  )
A.牦牛肉 B.葡萄干
C.糯米粽 D.竹筒饭
4.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种植业
B.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C.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
D.研发高新技术,发展航天工业
下图为柴达木盆地地图。读图,完成5~6题。
5.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的原因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稀土资源丰富
C.生物资源丰富 D.森林资源丰富
6.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地应治理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耕地退化 B.湿地退化
C.林地退化 D.草地退化
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或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等人工湿地。
课后检测,请完成限时提能训练(二十四)第十二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任务一
基础知识储备
1.(1)√ (2)× (3)√ (4)√
2.A旱地 B水田  C林地 D草地
任务目标达成
1.B 2.A 3.A 4.A 5.D 6.A
任务二
基础知识储备
1.递减 跨流域调水 夏秋 冬春 兴建水库
2.下游 京杭运河 山东 丹江口 北京 上 黄 西北
3.喷灌、滴灌 一水多用
任务目标达成
1.B  2.A 3.B 4.B 5.D 6.D
任务三
基础知识储备
1.(1)可再生 非可再生
2.(1)√ (2)× (3)× (4)√
任务目标达成
1.D 2.D 3.D 4.A 5.C第十八章 青藏地区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任务一
基础知识储备
1.世界屋脊 高寒 太阳辐射 长江 黄河 青海
2.A横断 B昆仑 C祁连 D青藏 E雅鲁藏布
任务目标达成
1.C 2.A 3.D 4.A 5.B
任务二
基础知识储备
(1)①青海 长江 黄河 中华水塔 ②雪山 冰川 湖泊 沼泽
(2)①湿地 多样性 下游 ②补给 恶化 ③三江源自然保护
任务目标达成
1.C 2.C 3.A 4.C 5.A 6.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