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乡愁》
余光中(1972年)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望大陆》
于右任(1962年)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不得大陆,不能回乡,
大陆乎,何日光复
于右任
余光中
诗歌朗诵,导入新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
海
峡
两
岸
的
交
往
学习目标
1.列举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意义,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
2.知道海协会、海基会,了解“九二共识”及其意义;认识江泽民的八项主张、胡锦涛会见连战、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等史实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作用;了解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情况。
3.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增强祖国统一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政策和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党。
回顾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
吴国大将卫温到达夷洲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
澎湖
巡检司
郑成功
收复台湾
正式纳入清版图,设置台湾府
台湾省
荷兰侵占台湾
《马关条约》
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收复台湾
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
三国
隋朝
清朝
(康熙)
清初
元朝
清朝
(光绪)
明末
1895
1945
1949
第一次分离
第一次回归
第二次回归
第三次分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壹·离愁——台湾问题的由来
第二次分离
海峡两岸的这道“鸿沟”是如何形成的?
1949年5月,台湾实行《台湾省戒严令》。禁止台湾人民与大陆通邮、通商、通航。
国民党军队逃往台湾
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碍了中国统一进程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推翻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他把台湾作为国民党 “反攻大陆、复兴党国”的基地。
(1)内战遗留问题
(2)反华势力介入
(3)台湾当局的人为隔绝
壹·离愁——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异同点?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材料一 港澳问题等历史遗留问题是关系国家主权独立、统一和安全的重要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孙翠萍《试析1949~1978年新中国对港澳问题政策的制定及意义》
材料二 中国人的事只能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一时难于解决,可以从长商议。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再告台湾同胞书》
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遗留的主权问题,是国与国之间的问题,是外交问题。解决途径是外交方式;现已通过“一国两制”构想和平解决。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属于内政问题(实质),与他国无关。
解决途径只能通过两岸人民自主解决,决不允许外国势力干涉。
壹·离愁——台湾问题的由来
港澳台都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祖国统一大业问题。
相同点:
不同点:
1、新中国成立后:
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新中国建国初期,大陆解放台湾旧宣传画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在1950年的光荣战斗任务,就是解放台湾、海南岛和西藏,歼灭蒋介石匪帮的最后残余,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 —1949年12月31日《为祝贺新年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
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贰·召唤——对台政策的变化
2、20世纪50年代中期:
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国际形势逐渐由战争转向和平。而国内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已接近尾声,社会主义建设随之全面展开。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台湾的战略开始萌芽,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当然,再打三十年,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究竟以早日和平解决较为妥善。
——1958.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告台湾同胞书》
贰·召唤——对台政策的变化
3、改革开放以后:
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不动,但是要统一。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贰·召唤——对台政策的变化
1979年
叁·交往——两岸关系发展
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倡议实行通邮、通航、通商。(三通)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今天是1979年元旦……在这欢度新年的时刻,我们更加想念自己的亲骨肉——台湾的父老兄弟姐妹……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为什么近在咫尺的大陆和台湾的同胞却不能自由来往呢?……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
台
湾
省
马祖列岛
金门岛
意义:实现了两岸三十年来真正的停火
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两岸应该立即“通商、通邮、通航”,是为三通。
结合教材梳理:改革开放后,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叁·交往——两岸关系发展
1979年
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 政策
1987年
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倡议实行通邮、通航、通商。(三通)
“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1987年,在台北街头,一群五六十岁的台湾老兵,穿着写有“想家”字样的上衣,高唱着《母亲你在何方》。他们宁可被枪毙,也要走上街头高喊口号,游行集会,目的只有一个:回大陆,回家!“我,何文德,湖北省房县人。今生今世不能活着见父母,死也要回大陆!不达目的,死不罢休!你要抓、要杀、要活埋,听清楚,动手吧!”
1988年,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激动地高呼:“到家了!”
一名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情景
分离52年的母女再次相逢
阔别57年后的姐弟重逢
意义: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叁·交往——两岸关系发展
1979年
1987年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
1990年
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1991年
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倡议实行三通
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 政策
1990年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 成立。主要功能是接受“陆委会”委托,办理两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项事务。
1991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在北京成立。根据章程其为社会团体法人,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
两岸授权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叁·交往——两岸关系发展
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倡议实行“三通”
1979年
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 政策
1987年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
1990年
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1991年
两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2年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叁·交往——两岸关系发展
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倡议实行“三通”
1979年
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 政策
1987年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
1990年
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1991年
两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2年
汪辜会谈
1993年
1993年
新加坡
内容:
意义:
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时间:
地点:
人物:
海协会会长汪道涵
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
汪道涵
辜振甫
叁·交往——两岸关系发展
1995年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
(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
(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五)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
(六)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七)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的一切正当权益。
(八)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可以共商国是,也可以先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
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叁·交往——两岸关系发展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1995年
通过《反国家分裂法》
2005年
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三个月后,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抛出“李六条”,全面拒绝“江八点”。甚至抛出“两国论”的主张。
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抛出两岸“一边一国”的分裂主张,力图通过所谓的“台湾加入联合国公投”,谋求“台湾法理上的独立”。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反国家分裂法》
意义: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明了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叁·交往——两岸关系发展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1995年
通过《反国家分裂法》
2005年
胡连会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胡锦涛会见连战
内容:
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影响: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
——胡锦涛
连战称大陆“和平之旅”取得了丰硕成果,是一次历史性的访问。他表示希望国际社会能够鼓励两岸,尤其是台湾执政者把握机会和接受善意,恢复两岸对话。
叁·交往——两岸关系发展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1995年
通过《反国家分裂法》
2005年
胡连会
启动“三通”
2008年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多地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
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台北举行两岸空运、海运、通邮和安全协议签署仪式
“三通”后庞大的人流、物流将不再通过日本、香港等第三地中转,将会降低一半以上的运费,缩短两天的到货时间。“三通”将会给两岸创造超过6700亿美元的间接贸易额,这将给海峡两岸的运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特别会给两岸的港口和物流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意义: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叁·交往——两岸关系发展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1年两岸贸易额为1600.3亿美元,2021年两岸贸易额增长至3283.4亿美元,10年间两岸贸易额翻了一番。
——《人民日报》:《国台办:十年间两岸贸易额翻了一番》
想一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
两岸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等。
肆·新发展——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习马会
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
习近平同马英九会晤
跨越66年的世纪之握
习近平在通马英九的会晤中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结合教材梳理:新时代为推动祖国统一采取了哪些活动和措施?
肆·新发展——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习马会
两岸领导人即将在新加坡举行的会面堪称“历史性”,将是两岸关系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刊登评论)
“习马会”可能会被评价为习近平的又一历史性举措。
—— (美国《华尔街日报》文章称)
意义: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
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习马会”是历史性的一刻,不仅开启两岸新局、两岸互动的全新里程碑。
——(台立法机构负责人王金平表示)
肆·新发展——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李登辉,1988年至2000年期间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及中国国民党主席,任内鼓吹“台独”,提出“两国论”,导致两岸关系恶化
陈水扁,2000年-2008年任台湾地区第十至十一届领导人,任内提出“一边一国”论,积极推动“台独”,导致两岸关系恶化。
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正式就任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成为中国台湾地区首位女性领导人,在李登辉执政时期曾参与所谓“特殊两国论”的起草
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肆·新发展——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2、十八大以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湾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
意义: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肆·新发展——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3、2022年,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意义: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两岸同胞有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肆·新发展——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4、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党的二十大党章修正案在总纲第二十三自然段,增写“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的内容。这明确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意志。
1、阻碍两岸发展的势力:
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就职以来,多次声称不接受“一国两制”,也不承认“九二共识”。否认一个中国原则,破坏两岸关系发展。她的言行,日渐清晰地勾勒出她搞分裂的面目。
1990年到1995年间,台湾从美国采购的军备就达83亿美元,仅次于沙特阿拉伯,是美国军火外售第二大客户。2008年到2015年间,台湾从美国采购的军备更上升至205.2亿美元。
—— 《环球时报》相关报道
合作探究:海峡两岸现今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和不利因素
国内:“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内部);
国际: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外部);
合作探究:海峡两岸现今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材料二: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
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
——根本保证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政策保障
材料三 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反分裂国家法》
《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法律保障
材料四:港澳回归后,中央政府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范例借鉴
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现实情况
台湾“反台独”大游行
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民心所向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历史依据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民心所向
台湾势必回归祖国
2.有利于两岸统一的因素:
作为中学生能为祖国统一做些什么?
①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③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
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
如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
②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③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两岸人员往来。
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课堂小结
建国初
改革开放后
20世纪50年代
1979年
1987年
2022年
2015年
2008年
2005年
1995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武力解放
和平解放
停止炮击金门和妈祖
《告台湾同胞书》
台湾当局调整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台湾成立
海基会
大陆成立
海协会
达成
“九二共识”
汪辜会谈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颁布《反分裂国家法》
胡连会
实现“三通”
习马会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2.台湾老兵高秉涵在回忆录《回家的路》中写道:“回家的路是那么漫长,从台北到菏泽,这条回家的路,我走了四十三年。从少年走到了白头……1991年5月1日,我终于回家了。”标志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的是( )
A.“九二共识”的达成 B.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C.八项主张的提出 D.汪辜会谈
随堂训练
1.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表达了台湾同胞对回归祖国的渴望。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 B.坚持一个中国
C.“三不”政策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B
3.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 )
A.五项原则 B.“九二共识” C.八项主张 D.“三通”协议
B
随堂训练
4.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道:“70年来,我们顺应两岸同胞共同愿望,推动打破两岸隔绝状态……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两岸交流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 )
A.民族区域自治 B.《反分裂国家法》
C.社会主义制度 D.一个中国的原则
D
随堂训练
6.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段话针对的是( )
A.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B.破坏海峡两岸“三通”的逆流
C.刻意诬蔑抹黑新疆的外国政客和反华媒体 D.制造香港动乱的“港独”分子
5.2023年3月,中国台湾地区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拜谒南京中山陵并宣读祭文。其祭文写道:“两岸人民,同属中华,炎黄子孙,振兴民族,共创未来,薪传绵延。九二共识,和平基础。苍生为念,百姓谋福,共同发展,永继无疆。”这体现马英九等台湾同胞( )
①有浓厚民族认同感 ②主张两岸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③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④倡导两岸和平发展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