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单元名称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设计者学校
设计者姓名
选用教材 2019统编版 所需教学课时数 3课时
单元主题阐释 伟大转折 大国之风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举世瞩目。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历史是在实事求是基础上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段历史既是中国最新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高峰。
课程标准解读 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伟大意义;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单元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认识其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时空观念】利用时间轴和地图册,记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建立的时间和方位;了解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的时间与方位;了解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形成的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建立起时间、空间上的联系;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史料实证】对比分析前后不同时期的各类型史料,认识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效果;了解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的腾飞情况;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与加入世贸组织、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意义;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探究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中国化的成果。【历史解释】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带一路”倡议等历史概念。【家国情怀】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辉煌成就,体会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民族自豪感。结合港澳回归和两岸关系的发展,感悟“一国两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实现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加深爱国主义情怀;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意义;概述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表现,分析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2.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过程、不同历史阶段的理论贡献及其内在逻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
教法与学法 教法:正面讲授、史料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史料研读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的电视剧《大江大河》中的片段,向学生介绍这部电视剧以1978至1992年间改革开放为背景,讲述了宋运辉、雷东宝、杨巡这三位不同领域的先行者在改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浮沉故事。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40年前,回到1978年的12月18日,看看那一天发生了什么。【讲授新课】 本课分为三大部分:(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二)改革开放(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四)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五)“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合作探究: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学生结合学法资料及教材讨论)抽学生展示:路线内容转折(意义)思想路线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作为指导思想;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左”倾→实事求是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经济路线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二)改革开放学生自学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学生展示:内容对内改革农村(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1984):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1980):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又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建立海南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具体内涵是什么?生:土地所有权:集体所有——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人民公社——包产到户,家庭;分配方式:平均分配——按劳分配。师:展示材料提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具体影响是什么?材料一:1978年前的小岗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上》材料二:包产到户后的小岗村:包干制竟十分灵验,第二年小岗村就实现了大丰收,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上》生: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师: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开来,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此后,中国在经济领域又发生了哪些重要的正常改变呢?生: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对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部署。同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在进行试点到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2年在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师:展示改革开放图提问学生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生:经历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点面结合;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自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的概况阶段理论领导人解决问题写入党章意义/地位形成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2002年中共十六大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2007年中共十七大集中体现、重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7年中共十九大(2018年写入宪法)继承和发展最新成果重要组成部分行动指南(四)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自学: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教育文化事业、产业;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以联合国为核心发挥积极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师: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五)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师:“一国两制”内涵: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香港问题上首次取得成功的实践。随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还遗留着台湾问题,台湾与大陆关系演进如何?生:结合教材总结时间事件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两岸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1992年11月“九二共识”: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代表会晤,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1993年4月“汪辜会谈”:海协会会长与海基会董事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2005年3月《反国家分裂法》: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国家分裂法》,表现了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2015年11月7日习马会:两位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师:同学们思考思考推动和阻碍祖国统一大业的因素有哪些?生:有利因素:(1)国际反华势力推行“以华制华”战略,谋求其所谓的全球化战略利益与国家利益。(2)“台独”势力采取“公投制宪”、渐进式“台独”、去中国化等措施分裂祖国。(3)两岸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分歧。不利因素:(1)两岸人民同宗同祖、血肉相连,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2)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3)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为和平统一大业提供了条件。(4)切实可行的“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5)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6)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7)两岸关系的缓和,经济合作的交流,等等。师:台湾问题迟早要解决,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越来越强大。 【课堂小结】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此后我国各方面都在稳步发展,2010年起,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2位。【板书设计】(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二)改革开放(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四)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五)“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即学即练】1.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 )A.完成了拨乱反正 B.推动了工作重心转移C.有利于思想解放 D.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答案】C2. 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黑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理论怎样的思想精髓(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B3.邓小平曾明确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统一问题,也是一种和平共处”。以上材料表明我国对香港实施“一国两制”是( )A.国际社会应该遵循的基本交往准则 B.为了防止外国干涉中国内政而实施C.基于大陆和香港历史、现状的考虑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原则的再体现【答案】C4. 邓小平曾指出,香港问题能够谈成,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据此可知,香港回归主要得益于( )A.中国政府的正义立场 B.外交人员的谈判努力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 D.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答案】C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答案】B6.1984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反映出( )A.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发生质变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C.农业经济发展障碍得以消除 D.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答案】B7.《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必要时可以解雇,其手续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办理。这一规定有利于( )A.推进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建立 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C.确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自主权 D.激发工人积极性,提升企业效益【答案】C【作业布置】第十单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内容多,时间跨度大,教师能够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构架时空脉络,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但学生预习不到位,初中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于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缺乏深度,对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爱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进设想: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预习,一定要有监督措施。重新调整课堂每一环节的教学时间,多引用史料,突破重难点。多给一些小组探究的时间,让探究活动更深入一些。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注意学生课堂上学习生成的问题,教师能够及时解决。
学习评价设计 学生历史学习评价量表班级评价内容姓名日期评价项目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优良中差自评互评师评学习
态度1、学习目标明确,.重视学习过程的反思, 积极优化学习方法积极热情
主动积极热情
但欠主动态度一般较差2、逐步形成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3、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4重视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拓展视野学习
方法1、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强,
会倾听、思考、表达和质疑自主学习能力强,会倾听、思考、表达和质疑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会倾听、思考、表达自主学习能力一般
,会倾听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会思考2、普遍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高3、学生之间能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在合作中分工明确,进行有序且有效的探究4、在学习中能自主反思,质疑,积极提出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知识
的获
得与
应用1、深入理解前后知识的联系深入理解前后知识的联系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理解前后知识的联系,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不能理解前后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一般不理解前后知识的联系,不会运用知识2、积极体验所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价值和作用3、自觉养成运用知识解题的意识,增强综合应用能力能力
提升1、对历史事件理性分析、客观评判对历史事件能理性分析、客观评判;能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能将历史事件或现象放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观察与分析对历史事件能理性分析、能理解历史事件;能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观察与分析对历史事件能理性分析,不能正确理解历史事件;没有时空观念对历史事件不能理性分析,不能正确理解历史事件;没有时空观念2、正确理解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3、将历史事件或现象放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价值观念1、热爱祖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热爱祖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增强了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热爱祖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道路自信;增强了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热爱祖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道路自信;增强了历史责任感。热爱祖国,坚持中国共
产党领导;坚定道路自信;2、坚定道路自信,
制度自信3、增强历史责任感
与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