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生物学六年级下册第2章第四节鸟类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斑头秋沙鸭喜欢栖息在湖泊、河流、水塘等水域中,善游泳和潜水,迁徙时常呈20~30只的小群迁飞。下列结构特征与其适应飞行生活无关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 B.前肢变成翼 C.趾间有蹼 D.胸肌发达
2.“汕头湿地风景异,首批候鸟已飞抵。”某生物兴趣小组到汕头湿地公园进行观鸟活动,如图是鸟类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候鸟迁徙属于先天性行为 B.②和③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C.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③→② D.鸟飞行时靠发达的胸肌提供动力
3.在鸟类频繁出没的地方,人们常常发现鸟类随时随地地将粪便排出体外,其原因是( )
A.直肠很短 B.盲肠粗大
C.没有膀胱 D.小肠很短
4.2024年2月20日新加坡航展,中国生产的大型客机C919进行了正式飞行表演。飞机是对鸟类的仿生,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前肢特化成翼
B.身体一般呈流线型
C.骨骼轻便,利于飞翔
D.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5.古典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靠尾鳍的摆动提供前进的动力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龟和蛇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甲或鳞片
C.“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鹰能疾飞与它宽大的翅膀有关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属于动物界的最大类群——节肢动物
6.如图是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示意图。a、b、c、d四个框分别表示四种动物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a框动物:都用肺呼吸
B.b框动物:卵生,都有卵壳保护
C.c框动物:都有辅助呼吸的器官
D.d框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
7.生物经过漫长时间的进化,形成了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下列各类动物结构与其功能的匹配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河蚌具有两片坚硬的贝壳——保护内部柔软的身体
B.鱼的鳃——适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C.鸟的龙骨突——附着胸肌
D.爬行动物的皮肤——辅助呼吸
8.自然界有很多鸟,每一种鸟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如图为“中国最美的小鸟”——蓝喉蜂虎,下面哪一组是蓝喉蜂虎所属的类群特有的特征?( )
①体表有羽毛②前肢覆羽成翼③善于飞行④体温恒定⑤通过产卵繁殖后代⑥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②⑤⑥
9.下列动物中属于鸟的是( )
A.蝙蝠 B.蜻蜓 C.麻雀 D.蝴蝶
10.有关下图所示几种动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家蚕是节肢动物,成虫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B.麻雀体温恒定,飞行时利用气囊辅助呼吸
C.蚯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只依靠刚毛进行运动
D.蜥蜴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二、填空题
11.鸟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 ,有 辅助肺呼吸。
12.在大雁的肌肉中最发达的是 ,这与飞行时牵动两翼运动有密切关系。
13.鸟的主要特征:体温恒定;体表覆 ;前肢变成 ;有 无齿;有 辅助肺呼吸。
三、实验探究题
14.在学校模型制作大赛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小晋用铁丝和红色细线制作了鱼鳃的模型,并利用模型探究了鳃浸没在水中(图甲)和离开水后(图乙)的状态变化:小林利用吸管、皮筋、大气球、小气球、红蓝细线等材料制作了鸟类的呼吸系统模型(图丙)。请分析:
(1)鳃是鱼的呼吸器官,图甲中小晋用红色细线模拟鱼鳃中的 ,这个探究实验能很好地证明鱼的生活离不开水,原因是 。
(2)图丙中大气球模拟的是鸟类呼吸系统中进行气体交换的 ,小气球模拟的是鸟类呼吸系统中的 ;向吸管中鼓入新鲜空气,发现大小气球均鼓起,停止鼓气后一段时间,发现小气球中的气体通过大气球进入吸管后排出,这一过程模拟了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是: 。兴趣小组的小强说小气球也应该用红蓝细线包绕,你认为他说的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
四、判断题
15.鸟特有的、能够辅助肺完成呼吸作用的结构是气囊。( )
16.鱼类、两栖类和鸟类都属于变温动物。( )
五、综合题
17.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一只信鸽为了把情报送到总部,在双脚被炸弹炸飞的情况下,忍痛飞了回去,但在它完成任务后不久就死去了,人们把它的身体做成了模型来纪念它。其实,信鸽很早就有“军中不会说话的特殊兵种”的美称。
请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信鸽有哪些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适于飞翔生活。
(1)信鸽的体形为 型,这种体形可以减少飞行时 。
(2)它的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前肢变成[ ] ,身体被覆 。[ ] 发达,牵动两翼飞行。(括号内填带圏的数字序号,横线上填结构名称,下同)
(3)信鸽用[ ] 呼吸,并有[ ] 辅助呼吸,这种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叫做 。
18.家燕善飞行,大多数时间都成群地在村庄及其附近的田野上空不停地飞翔。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家燕的前肢变成 ,生有几排大型羽毛,是它的飞行器官。
(2)家燕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 有利于飞行。
(3)家燕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以 。
(4)家燕的胸骨上附着发达的 ,能为飞行提供动力。
六、资料分析题
19.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动物骨骼的出现是生物进化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最初具有骨骼的生物是寒武纪的无脊椎动物。这种骨骼位于体表,起到保护作用, 称为“外骨骼"。外骨骼还具有支撑作用——支持体内器官有相对稳定的空间位置。之 后,随着海洋无脊椎动物向陆地迁移,外骨骼又起到了防水保水的作用。而在这些历程中,外骨骼的成分也在发生变化(如下表)。古生物学研究显示,古代海水中的化学成分 变化可能也是促进骨骼进化的重要因素。
骨骼类型 出现时间 骨骼主要成分 代表物种
外骨骼 6亿年前 磷质、钙质 软舌螺
5.7亿年前 碳酸钙 软体动物,如贝类、蜗牛等
3.4亿年前 有机几丁质 节肢动物,如昆虫、虾、蟹等
内骨骼 4.4亿年前 碳酸钙、磷酸盐、胶质纤维 高等的脊椎动物,如狗等
当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上时,骨骼开始被肌肉、皮肤、鳞片或毛发包裹在内部,称作 “内骨骼”。内骨骼有支撑功能,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内骨骼胸廓的运动改变胸廓容积,从而使肺内外产生气压差,实现了肺的通气,这对适应陆地环境至关重要。另外,脊柱是脊 神经的支架,也加速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进化。
不同脊椎动物的内骨骼在结构上有很大不同。骨单位,是脊椎动物具有的适应骨骼 功能的结构:鱼类生活在水中,不需要骨骼来支撑身体的重量,没有形成骨单位;两栖类 和爬行类的肢体需要承担部分身体重量,已出现结构简单的骨单位;鸟类的骨骼出现了 面积较小、数量较多且相对简单的骨单位,满足其飞行要求;哺乳动物需要支撑身体的重 量,还要适应其长距离的运动,其骨单位形态比较复杂。
骨单位直径(μm) 骨单位面积(μm2) 环层骨板数(层)
鳖 96 6896 0.22
鸭 128 10191 3.5
狗 134 14148 3.8
人 242 35659 5.74
由此可见,骨骼结构和功能的不断演变,是推动生物体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重要因素,实现了进化历程的一次次飞跃。
(1)小明在树林里散步时,发现了一只硕步甲。硕步甲是具有细长而带钩口器的昆虫,可以把蜗牛肉从厚厚的甲壳里钩出来。硕步甲的外壳主要含 成分,而蜗牛壳的主要成分是 。
(2)结合文中信息,硕步甲外骨骼的作用包括___
A.具有防护功能
B.促进生物体的生长
C.重要器官在空间上得以合理配置
D.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3)硕步甲的天敌很多,有啄木鸟、燕隼等鸟类。根据文中所述,啄木鸟的骨具有 特点,适于飞行。
(4)比较不同脊椎动物骨单位特征,可知随着进化历程发展,骨单位直径和骨单位面积均 ,功能越来越完善,这是生物 环境的体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D A B D C C C
11. 体温恒定 有喙无齿 气囊
12.胸肌
13. 羽/羽毛 翼 喙 气囊
14.(1) 鳃丝 鱼离开水,鳃丝会粘连,无法呼吸
(2) 肺 气囊 双重呼吸 否
15.正确
16.错误
17.(1) 流线 空气的阻力
(2) ②翼 羽毛 ①胸肌
(3) ④肺 ③气囊 双重呼吸
18.(1)翼
(2)减小飞行时的阻力
(3)减轻体重
(4)胸肌
19.(1) 有机几丁质 碳酸钙
(2)ACD
(3)骨骼出现了面积较小、数量较多且相对简单的骨单位等
(4) 增大 适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