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同步练习(含答案)鲁科版(五四制)(2024)六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3.1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同步练习(含答案)鲁科版(五四制)(2024)六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20 19:4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下册第3章第1节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是(  )
A.色斑 B.污点 C.菌落 D.聚合体
2.某同学为了研究饮水机中细菌的生存条件,做了下面的实验:将同一桶纯净水每隔两天,分别从冷水口和热水口接等量的饮用水,测定其中细菌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测定时间 第一天 第三天 第五天
冷水口细菌数 45个/mL 855个/mL 905个/mL
热水口细菌数 20个/mL 5个/mL 20个/mL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得出:①每天喝热水比较健康;②只是喝冷水的话,应尽快把桶中的水喝完;③喝纯净水不如喝自来水(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3.饵块是云南地方特色食品,放置时间久了,饵块上就会长出红色、黑色、黄色等不同颜色的“斑点”,这些“斑点”是(  )
A.一个细菌 B.一个真菌
C.细菌菌落 D.真菌菌落
4.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菌落比真菌菌落大
B.真菌菌落可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C.一个菌落可能由几种细菌共同组成
D.细菌菌落大多呈现红、绿等不同颜色
5.在检测教室内的细菌和真菌时,所制作的培养基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请你找出哪种是细菌的菌落( )
A.菌落小、表面光滑粘稠 B.菌落大、呈黄褐色
C.菌落大、呈蜘蛛网状 D.菌落小、呈绒毛状
6.下列关于细菌菌落的讨论,观点正确的同学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将硬币放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这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步骤中的( )
A.配制培养基 B.高温灭菌 C.接种 D.培养
8.下列各项,不适合作为细菌培养基的是( )
A.琼脂+水果汁 B.琼脂+牛肉汁
C.琼脂+肥皂水 D.琼脂+土壤浸出液
9.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如下图是他做的实验,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缺少对照组
B.实验证实了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C.实验变量是肉汤存放时间
D.巴斯德用鹅颈瓶盛肉汤是为了防止肉汤溢出
10.为了研究饮水机中细菌的分布情况,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每隔3天分别从放有同一桶纯净水的饮水机冷水口和热水口接等量的饮用水,测定细菌数量,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测定时间 第1天 第4天 第7天 第10天
冷水口细菌数 24 560 900 1120
热水口细菌数 15 20 30 45
A.本实验的实验变量只有时间
B.使用饮水机时,喝热水更卫生
C.冷水口接的饮用水中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
D.若只用饮水机喝冷水,应尽快将整桶水喝完
二、填空题
11.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 → → 。
1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 、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等。
三、实验探究题
13.某同学用培养基对甲、乙两种细菌进行培养,他在培养基上放了一片用浓盐水浸过的圆形小纸片,培养一天后发现纸片周围只有甲细菌生长,而远离纸片的位置除了有甲、乙两种细菌生长,还发现有另外一种微生物生长。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将少量的两种细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作 。
(2)该同学认为纸片周围有甲细菌生长的依据是他在纸片周围发现了甲细菌的菌落。他得出“培养基上存在第三种微生物”这一结论最可能的理由是他在培养基上发现了 。他推测这可能是某一菌种受到污染引起的,如果要验证该假设是否成立,可采取的简易方法是 (填字母)。
A.观察空白对照组
B.观察当前实验组
C.从甲、乙两种菌种中任选其一进行培养并观察
D.分别对甲、乙两种菌种进行单独培养并观察
E.对甲、乙两种菌种进行混合培养并观察
(3)如果确实有第三种微生物丙在培养基上生长,本实验的结果说明甲、乙、丙三种微生物中 对高盐环境的耐受能力更强。
四、判断题
14.菌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
15.微生物不仅存在于许多常见场所,科学家在温度极低的冰川等极端环境也发现了微生物的踪迹,说明了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 ( )
五、综合题
16.康康洗手前和洗手后,分别用同一只手在两个配方相同、经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各按了一下,并迅速盖上培养皿;然后将两个培养皿放在适宜且相同的温度下培养,几天后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菌落。该实验现象说明什么?这对你做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
17.某班同学做“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甲乙两组实验方法步骤如表,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 甲组 乙组
1 取两套一样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分别贴上编号为①、②的标签 取一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
2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①号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②号培养皿不做处理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
3 把①号、②号两套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其他实验条件都保持一致 把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
4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1)甲组同学要探究的问题是 ?该实验的变量是 。
(2)甲组同学设置的①号和②号培养皿的目的是 。
(3)方法步骤中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中的哪一步? 。
(4)推测甲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步骤4中,能在 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肉眼可见的菌落。
(5)甲组同学又经过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 。
(6)乙组同学的方法步骤不科学,原因是该组实验方法步骤中缺少 。
(7)通过该实验的实验结果,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B A D C C B A
11. 配制培养基 高温灭菌 无菌接种 恒温培养
12.水/水分
13.(1)接种
(2) 与甲、乙菌落不同的菌落 D
(3)甲
14.正确
15.正确
16.该实验现象说明手上有细菌和真菌,洗手可以有效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这提示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平时要勤洗手,餐前必须洗手
17.(1) 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吗? 有无擦取硬币(或是否接种细菌真菌)
(2)形成对照实验
(3)接种
(4)①
(5)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6)对照实验(或对照组)
(7)搞好个人卫生,勤洗手等有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