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包括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和农业产量的提高。第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第三,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进步及其重要地位、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在叙述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教材最后点出了其对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经济方面的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古代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便于教师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但本课有一些抽象的知识,对初一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此,因此,在本课学习中,主要通过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趣味性问题情境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今天的改革开放措施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南宋商业的繁荣:
应讲清几个问题:第一,南方商业繁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条件。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自北宋开始,我国古代商业空前繁荣,为南方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南宋时期,北方地区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因此朝廷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第二,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①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以杭州的商业活动为典型,重点叙述了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特别强调以杭州为代表的南方商业都市水平在南宋以后超过了北方。②海外贸易的发展。教材主要叙述了宋代中国海外贸易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广州和泉州为代表的商港,海外贸易的范围及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③货币制度的变化,主要叙述了纸币出现的原因、发展状况、世界地位及对商业活动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中除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知识外,还应结合前面教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分析,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1.采用了热点问题导入的方式,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大家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
2.在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时,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对比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论从史出。
3.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学习,教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把握好时间,采用形象生动的叙述和刺激视觉的图片,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商业的发展用材料分析法步步深入,使学生理解深刻。
4.用列表格的方法进行小结,知识梳理会更加清晰。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幻灯片显示:
《史记·货殖列传》里面关于江南经济的情况,再展示白居易的《忆江南》,《宋书》关于江南经济发展的描述。
材料一:
楚地之越,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书》
[提出问题]为什么江南会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南方得到了怎样的发展?什么时间开始“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带着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一起来学习“经济重心南移”一课。
让学生观看史书记载和诗歌描述,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对比史料,感受历史情景,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讲授新课】
第一目——南方农业的发展
[提出问题] 学生看“南方农业的发展”一目的内容,结合以下材料,从中找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 吴越王弘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
材料三: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四:南方人口南迁图
问题:对以上四则材料进行分析归纳,说说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经济重心南移,首先知道原因,这一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本课难点,非常重要,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初步了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古文献资料和地图,让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知识,加深学生印象,牢固把握知识,同时训练使用历史地图能力。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农业发展的原因:
1.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2.这一时期自然条件南方要优于北方。
3.政府的鼓励提倡。
4.北方受战乱破坏,南北差距拉大。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归纳为三点原因:(幻灯片展示)1.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2.政府重视、扶持。3.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看书,从课本上找出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让学生自主学习提炼概括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初步掌握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1.为提高粮食产量,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扩。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2.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3.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
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多媒体展示各种作物的图片
教师小结:从上面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五代、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方面表现有三点:(用多媒体表示)
①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②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③茶树栽培有了很大发展。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图片,结合课本上的文字,学会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概括。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耕获图》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耕获图》,想一想,图中的农民都进行了哪些劳作?
通过动脑筋问题的设立,让学生通过小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讨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加强小组合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读图识图的方法,学会从图中汲取有效信息。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这张图里有牛耕、插秧、收获等场面,反映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再加以总结补充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幅《耕获图》藏于故宫博物院,描绘的是宋代农民从耕作到从收获的情景。整个画面是一个地主庄园,许多短衣赤膊的人正紧张地劳作着,他们有人播种、插秧,有人收割、打场、舂米、入仓,还有人用龙骨车浇地和堆积稻草,都画得清清楚楚,也展现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新发展
[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与表现,作为第一部分的小结。
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教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教学内容的预设情况,善于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提炼总结学习成果,善于发现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及时给予引导,梳理学习成果,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过渡]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步。宋代南方的手工业也非常的繁荣。下面我们主要从纺织业、陶瓷业和造船业三个方面来了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板书]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提出问题]教师多媒体展示:找一找南方手工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让学生从物产等方面更进一步的领会南方手工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兴旺。联系现实,让学生对当今使用的一些服装、瓷器的历史有明确的认识,更加喜爱历史课堂,了解造船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1.纺织业方面:
A.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B.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C.南宋时,棉纺织业发展稻了东南沿海。
2.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学生回答问题时,幻灯片展示相应的蜀锦、江浙丝绸、景德镇瓷器等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一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达。)
展示瓷器时,教师补充讲解: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们在投影中看到的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展品,高8.8厘米,口径11.9厘米,足径9.2厘米,为宋代哥窑的代表作鱼耳瓷炉。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由于窑址至今尚未发现,对哥窑的认识仅限于传世实物。哥窑的瓷器有两大特点:一是“开片”,即冰裂纹。釉面裂纹是由于瓷器冷却时胎釉收缩率不同造成的,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第二个特点是“紫口铁足”,紫口是由于釉面流淌后在器物口部形成脱釉,露出胎色。铁足是在瓷器底部施一种酱色釉。紫口铁足上下辉映,金丝铁线布满器身,形成哥窑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看到的瓷炉造型古朴典雅,瓷身釉面布满大小开片,大开片裂纹处色深,小开片色浅。口沿微敞,腹底稍宽,鱼形双耳对称,是哥窑制作的精品之一。
南宋的制瓷业,在规模和技术上比北宋有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步发展。景德镇已成为制瓷中心,窑区绵延数十里,有瓷窑300座。作坊内部分工很细,有土工、陶工、匣工、制坯、车坯、釉坯、印花、雕花、画花,“秩然规制,各不相紊”。各类产品数量很大,远销各地,有“饶玉”之称。以龙泉窑为主的两浙青瓷誉满海内外,福建和广东的瓷窑也应海外对瓷器的需求而迅速地增加。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幻灯片显示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图。
动脑筋:这是一艘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
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安排,依据合作探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目,迅速地对探究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在合作探究中,注意力要集中,同学之间要互相启发,学习小组长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讨论的结果由小组长做好纪录并选出中心发言人。合作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在相互帮助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这种船的水密舱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御风浪的能力,适应在深海中航行。
教师补充讲解: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 ( http: / / www.21cnjy.com )74年在泉州市后渚海港泥中挖出。船体甲板以上荡然无存,仅残留底部。船身残长24.2米,宽9.15米,平面近于椭圆形,尖底。船侧板以三层木板叠合,底板则以二层板叠合。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的木隔板,厚10~12厘米,隔板与船壳用扁铁紧紧相连,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这种舱在造船工艺上叫水密舱。据考证,该船系南宋晚期福建造的中型远洋货船,航行于东南亚一带。参考宋代船舶文献记载与造船传统经验复原,该船的长度应为34米,宽11米,深四米左右,载重量200吨以上。海船出土时,舱内有香料、药材、木牌、铜钱、陶瓷器、竹木器等。此船可说明南宋造船事业的成就及海外交通、贸易的发达。
[教师过渡]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的繁荣,宋代的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下面我们来学习具体内容。
[板书]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的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自北宋开始,我国的商业空前繁荣,为南方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南宋时期,北方地区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因此朝廷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关于南方商业发展的表现,请同学们看书,自己概括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1.宋代的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2.城市的商业十分繁荣,商品丰盛,店铺林立。
3.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4.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教师小结]由此看来,宋代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板书)
①商业都市:开封、临安
②对外贸易:地位重、商港多、范围广
③货币: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有这样一座城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业区和住宅区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你们知道是哪一朝代的哪一座城市吗?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长安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多媒体展示长安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东京城的对比图片,城市的布局与前代相比有了哪些发展?如果作为一个居民,从衣食住行方便的角度考虑,你愿意住在东京还是长安?
利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比较宋朝城市与长安的异同,使学生更加明白南宋商业的繁荣。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
营业时间:延长了营业的时间
产品种类:市场上的产品更加丰富
愿意住在东京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多媒体展示动脑筋: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和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哪些新的发展?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1.金属货币沉重,不便携带,因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
2.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3.今天的货币有国家同意发行,具有更高的信用度,使用范围更广,印刷更精美,防伪技术更高。同时纸币的发行和管理更加的科学。
(本题的思考和回答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答案可以是多样的,学生讨论回答可能不完整,老师补充)
[多媒体演示]
[教师讲解]屏幕中打出的是中国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今天我们以这幅图为代表,来了解一下宋代商业的发展状况。下面请看详细内容。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择端。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着“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教师组织]下面我们进入课堂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结阶段,一是同学们按自己在下面排练的情况演一个小短剧,剧中要把东京街上出现的现象重现一次以表明宋代商业的繁荣。二是我们通过投影把本课内容再系统一下。下面先进行第一个活动短剧表演。
(要求:活动中要以宋朝的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作背景,再现当年东京城的繁华景象。例如:可以以一个游客的身份逛京城,沿途见到的应该有丝织品、瓷器,瓦肆里听书、看卖艺,买东西可用纸币等。)
通过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锻炼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同学们能接受课本中的知识,加深印象。让本文的一些知识点如占城稻、茶叶、丝织品和棉纺织品、瓷器、交子等在学生的脑海里扎根。
(教师在学生演完之后,引导学生列表归纳总结)
幻灯片显示表格,这样便于加深学生印象,记忆基本史实,也便于把握众多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还能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小结:请同学们完成表格
类 别 发 展 成 就
农业 原因
状况
手工业 棉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商业都市
商业 对外贸易
货币
[投影显示]
[教师强调]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对五代辽宋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多媒体展示唐太宗说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样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这些知识,更主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借鉴很多经验和教训,更好为现实服务,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启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史实得出历史结论和归纳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史为今用”的原则,达到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1)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
(2)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3)要重视科技进步。
(4)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
布置课外作业:1982年国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院批准通过了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包括本课中的杭州、开封、景德镇、泉州、广州、苏州、成都等城市,现在邀请你当小市长,请就如何在发展现代工业的同时做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谈谈你的市长宣言,写一篇小论文。
【板书设计】
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劳动力:大量增加并带来先进技术
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二、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发展:水稻、棉花、茶叶
手工业兴盛:纺织、制瓷、造船
商业繁荣:城市、贸易、货币
三、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重心南
★★★中考试题精选
1.(2011·山西省)南宋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A)
A.市舶司 B.平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
2.(2012·江苏苏州)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其中不正确的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3.(2012 江苏苏州)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其中不正确的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4.(2012 江苏连云港)汉代“(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下列各项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有
①人口南迁 ②民族交往 ③大运河贯通 ④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2 贵州六盘水)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描述中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C
①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②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人们……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③“苏湖熟,天下足”
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2 湖北黄冈)有学者指出:“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7.(2012 湖北恩施)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方仍然是全国经济的重心
B.政府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立了宣政院管理海外贸易
C.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南宋的都城东京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商业都市
8.(2012 湖北随州)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事实不符,而遭到学者批评。下列情节违背史实的是
A.秦始皇“焚书坑儒“
B.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C.唐太宗鼓励商人用交子进行商品贸易
D.乾隆帝隆重招待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
9.(2012 山东潍坊)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丝绸之路开通 B. 生产工具改进
C. 市民阶层壮大 D. 南方经济发展
10.(2012 山东青岛)自战国到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中国经济的重心一直在北方。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南宋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由北方向南方的转移。下列关于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B.民问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浯
C.广州、泉州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D.长安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
11.(2013 山东临沂)纸币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该货币形式最早出现的地区是( )
A.北京 B.上海 C.四川 D.广州
12.(2013 山东滨州)右边示意图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东汉 B.唐朝 C.宋代 D.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