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9 11:2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本课分析】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选自人教版初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本课再现的是蒙古族兴起,元朝建立,并完成了祖国的大一统,同时元朝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政治制度实现创新,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的史实,鲜明的体现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阶段特征和主线。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国古代史上,分裂与统一曾经交替出现,但统一是主流。元朝的建立和统一结束了辽、宋、夏、金这一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开启了元、明、清这一长期的大一统时代。因此,元朝在历史发展阶段上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
作为老师,我们不但要正确分析我们的教学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要准确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在12、13岁左右,在身心发展阶段上,这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具体运演阶段到形式运演阶段的过渡期,对直观的材料很敏感,但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知识储备上,此时,学生已经进行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半年多的历史学习,初步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经验,在具体的知识关联上,本单元的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元世祖在隋朝大运河的基础上又开凿了两段新运河,在生活经验上,我校位于外来务工人员众多的西城,学生中有许多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对学生理解民族交往、形成民族平等的观念很有帮助。
【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大都的繁荣,马克·波罗来华,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加强等基本史实。
2.思考、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
3.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学习文天祥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教学重点】
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根据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课的学习重点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的发展。因为教材中对行省制度的阐释较为简单和学生受到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的限制,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行省制度
【教学难点】
全面理解行省制度(目的、内容、作用——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行省制度,过于理论化,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采用理清复杂的头绪,避免知识混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也可从网上下载,制成幻灯片。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收集有关蒙古的兴起的历史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本课通过图片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的兴趣和思维,通过讨论、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能力。通过材料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为以后解决材料奠定基础,主要采用比较法、归纳法、讨论法等。并且对本课知识进行理解掌握,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动脑筋”,引导学生学会全面评价历史现象。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听着美妙的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观看一组展示蒙古族生产生活的图片,并设问:这些图片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产、生活?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蒙古族。
一个勤劳勇敢的蒙古族是如何兴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新课: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这样展示蒙古族风情,烘托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提出问题] 对于“一代天骄”统一蒙古这一目内容,整合了以下两个史料。首先是动画视频史料《中华上下五千年》第219集《成吉思汗》。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简单扼要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确学习目标,直接指明思维方向,指导学生看书,构建知识整体结构,(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再加以总结补充)
设计这样的动画视频史料,学生乐看、乐学、乐思,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史料了解成吉思汗的贡献,并总结出来。
[提出问题](1)毛主席曾称哪一位历史人物是“一代天骄”?
(2)成吉思汗在中国历史上有怎样的历史功绩?
(3)蒙古政权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成吉思汗的最大历史功绩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提出问题]二、搜集展示文字史料:《沁园春 雪》。先是展现原版的《沁园春 雪》。
既能紧扣课本的标题“一代天骄”,又能让学生从整体把握比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评价,还能有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在“探”这一环节,可探究:为什么铁木真能统一蒙古各部?成吉思汗真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武夫吗?
这个探究题目避免了像“成吉思汗”的贡献这样白开水式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组织学生分小组探究,小组长记录探究要点,并由发言人将本小组的观点阐述一下。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课件展示要点。
这样学生就能对成吉思汗的的贡献和蒙古的兴起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教师总结:蒙古族是我国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的重要民族,其领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其孙子忽必烈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其在中国的封建专政,建立了元朝。那么,元朝是如何建立的?哪一年建立,都城在哪?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第二部分的内容,元朝的建立。(由此过渡到下一目)。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预设情况,善于在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提出问题]对于“忽必烈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立元朝和元朝的统一”这一目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我把元朝建立和统一的过程整合为一个动画视频,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叙述元朝统一的过程。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这样的动画演示,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
通过动画演示,再一次让学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整体把握。
[提出问题]通过看动画视频,请说出元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1271年,忽必烈,大都。)元朝在哪一年灭南宋?(1276年)
教师总结: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俘获南宋皇帝,南宋灭亡,但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请大家讲讲文天祥的故事。(由此过渡到下一目)
[提出问题]文天祥抗元部分是本课的非重点内容,我让学生在听诗朗诵《过零丁洋》后,学生再集体大声朗诵《过零丁洋》。
这样既有背景朗诵烘托,学生再自己朗诵体验,有利于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
[提出问题]通过听诗朗诵《过零丁洋》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应该从文天祥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崇高的气节?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我们应该学习他不畏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文天祥在抗元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有人说,他太傻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什么不退一步再说?何况忽必烈很赏识他的才能。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情况可以课下以开辩论会的形式进行)
教师要对大胆发言的学生给予充分的必要的肯定与鼓励,提醒其注意语言的概括性、条理性。
三、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
[提出问题]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学生自主学习即可。对于元世祖开凿两段新运河的目的和作用,我先动画演示元朝运河与隋朝大运河的路线、区别。
这样做的意图是为了与隋朝大运河进行知识整合,动画演示,形象生动,印象深刻。
[提出问题]接着再让学生概括元朝的大运河和隋朝的大运河有什么不同?元朝的对外交往较为简单,学生自主学习即可。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展示马可波罗画像,给学生直观感觉,非重点内容,学生了解名称即可。
[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组讨论归纳元朝在农业、水路交通运输业、商业和大都、中外往来等几方面的相关情况?通过合作探究,完成。
准备时间:3分钟;
学习方式: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讨论内容:合作探究题目
比赛方式:小组派代表自由答题;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通过学生合作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准备3分钟,采用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并且小组派代表自由答题。
依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合作探究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学科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要有合作探究的价值,避免简单的无效的问题。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交流,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学习小组长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农业方面,简 ( http: / / www.21cnjy.com )述蒙古贵族对农业的破坏,以突出元世祖对农业的重视。交通运输业结合地图,强调开通运河的直接目的及作用,结合地图,使学生了解粮食运输的另一条途径海运。商业以元大都为例,强调它是世界闻名的大都市,来自亚洲、东欧、非洲的商队和使节络绎不绝。
[提出问题]行省制度是本课的重点和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突破的方式是展示动画版元朝地图,特别突出中书省和西藏、台湾等地区。首先让学生在观察动画版元朝地图的基础上,再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学习:概述行省制度的内容。
动画版元朝地图直观、形象,学生动眼、动脑,自我总结,锻炼识图、概括能力。
[提出问题]对于元代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采用合作讨论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提出问题]民族融合的发展也是本课的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内容。对于民族融合发展的表现,让学生自主学习, 锻炼学生自我提炼概括能力。而回族的形成是元朝民族融合发展的典型,设计以下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了解回族:展示回族形成动画演示材料,学生简述回族的形成。
目的是生动的史料让学生印象深刻,问题设计让学生了解史实的同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个环节走进回族:请班内一个叫金泽锋的回族学生现身说法,讲一讲自己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来到临朐来到学校学习生活的感受。
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自己的同学,活生生的材料,学生倍感亲切、兴趣盎然。民族平等团结的观念油然而生,扎根心底。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引领学生用身边的材料来进行评价,学生热情参与,从中得到答案。
教师总结: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通过学习本课,并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为下一课做铺垫。
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能够积极学习,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
【板书设计】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蒙古的兴起
1.蒙古统一的时间
2.蒙古统一的人物
3.蒙古统一的意义
二、元朝的建立
1.元朝建立的时间及
南宋灭亡的时间
2.元朝的建立者及都城
3.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三、元朝的社会经济和对外交往
1.元世祖重视农业
2.水路交通运输
3.商业—大都繁荣
4.中外交往频繁
5.行省制度:目的、内容、作用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1.表现:
2.作用: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蒙古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认识了元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成吉思汗的史实让我们懂得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道理,从而要努力学习,同时培养坚强意志。从文天祥身上我们又领略了一个坚持信仰,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的气概。这都将使百万富翁获益匪浅。学习历史不但要了解历史史实、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重要的是从历史当中汲取养分,这样才能真正有提高、有收获。
简单和学生回顾本课内容,就是对所学内容作一总结,让学生再回忆一遍,加深印象,提高课堂效率。
【布置作业】将课堂中展示的学习成果,形成文字并编写历史小报,继续探究性讨论会。
★★★中考试题精选
1.(2013年·山东泰安)“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首诗写于元末,反映了元朝( )
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文化事业发展
C.中外交往频繁 D.民族融合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能力的考查。
答案:D
2.(2013年·山东东营)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 )
A.统一了蒙古 B.建立了元朝
C.灭亡了南宋 D.创立了行省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历史人物的功绩,成吉思汗即铁木真,他的主要功绩是统一蒙古,其后继者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并创立了行省制度。
答案:A
3.(2013年·山东泰安)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忽必烈 B.成吉思汗 C. 渥巴锡 D.阿保机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继者忽必烈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建立元朝。
答案:A
4.(2013年·江苏泰州)黄岩岛自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1279年我国处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能力。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