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实验器材:木块、定滑轮、砝码、光滑的水平面(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
实验步骤:
1.改变两端托盘中砝码的质量,使其质量不同,从而改变力的大小,放手后观察小木块的运动状态
现象:木块受到两边的拉力不相等,不平衡
2.将右边托盘上的砝码放到左边托盘上, 从而使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放手后观察小木块的运动状态
现象:木块受到两边的拉力方向相同,不平衡。
3.让小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 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使两细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 放手后观察小木块的运动状态;
现象:木块受到的两边的拉力不共线,不平衡
4.将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小车上,也就是说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放手后观察此时木块所处的状态;
现象:两边的拉力不相等,木块不平衡
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二力的情况 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大小 方向 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实验一 不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实验二 相等 相同 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实验三 相等 成一定角度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实验四 相等 相反 同一直线,但是不同物体 改变
实验结论:
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练习题1:如图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
(1)当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或 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平衡的;
(2)实验时,应该把小车放在 (填”光滑”或”粗糙”)水平桌面上;
(3)当两端的托盘里分别放入 的砝码时,小车静止在桌面上,这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 。
(4)当小车在桌面上静止时,为了探究平衡的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应当保持两边托盘里的砝码不变, ,观察小车能不能保持平衡状态;
(5)该实验装置不能探究二力平衡所需要的哪一个条件: 。
练习题2:这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如图(乙、丙、丁中两端悬挂等重的钩码)
(1)图甲中,调整好实验装置,左右两边同时挂上不等重的钩码,木块仍然保持静止,请画出此时木块对桌面的摩擦力的示意图;
(2)图乙中,用小车替换木块进行实验;图丙中,两个定轮在同一高度时,用轻质硬纸板替换木块进行实验。两方案中,图丙的方案更好,原因是: 。图丙中,小红将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瞬间卡片 (选”能”或”不能”)平衡;
(3)图丁中,若左轮低右轮高,但两轮槽共线,在轻质硬纸板两端的细绳上挂等重的钩码,手放开硬纸板后,可观察到硬纸板将 。
A. 向左下运动 B. 向右上运动 C. 静止不动 D. 转过一定角度
练习题3某实验小组同学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
(1)实验时应选择甲、乙两图中的乙图的实验装置更合理些,原因主要是小车与桌面的 更小,从而可以减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当左右两端挂不同的钩码时,小车静止,除了第(1)问中力的因素外,原因还可能是因为 ;
(3)保持两个托盘里的钩码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发现小车
(填”能”或”不能”)处于静止状态。这样做是为了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 ;
(4)小明同学又用轻质硬纸片代替小车继续实验,如图丙所示,他用剪刀将硬纸片从中间剪开,这样做是为了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 ,此时忽略了 。
练习题4:(2024青山区八年级下册期中)小明和小聪要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
(1)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测得铝块所受拉力大小为 N;他提出利用图甲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小聪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拉力和重力的大小来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无法测量 力的大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
(2)小明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当卡片平衡时,小明将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卡片不能平衡,这样做是证实 的两个力不能平衡;
(3)小明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下一步的做法是: ;
(4)小聪在进行探究时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他发现当左盘和右盘放置相同的砝码时,木块静止不动;当将图甲中的铝块放入左盘,右盘放三个重1N的相同砝码时木块仍静止不动,这是由于 。
练习题5:(2024粮道街八年级下册期中)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
(1)如图甲所示,小组同学在左边和右边各挂一个钩码,这时木块保持静止,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方向 ,大小相等.细心的小明在实验时发现,若左边挂一个钩码,右边挂两个钩码时,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状态,经过讨论,同学们发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木块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2)经过讨论,又设计出了如图丙所示装置,要求卡片 (选填”弹性要好”或”质量要小”).在图丙装置左边和右边各挂一个钩码后,将小卡片转动一小角度,松手后,小卡片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表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需要作用在 上;
(3)为了探究猜想”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如果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一步的操作是 (选填”剪开左侧绳子”、”剪开右侧绳子”或”剪开卡片”)。
练习题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把小车放在 (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加砝码。
(2)该同学把实验条件和现象记录在了下面的表格中:
次数 小车在水平方向所受二力的情况 小车①是否改变
大小 方向 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1 不相等 相反 在一条直线上 改变
2 相等 相同 在一条直线上 改变
3 相等 相反 不在一条直线上 改变
4 相等 ② 在一条直线上 不改变
请将表格中两处空白补充完整:① ② 。
(3)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并且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练习题7: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聪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老师指出图乙的装置更科学,原因是选用小车,可以减小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实验中判断小车是否受平衡力作用的依据是小车保持 (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左右两盘放质量相等的砝码,小车保持静止。将左盘中再添加一个砝码,小车将运动,说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大小 ;
(4)小车处于静止后,保持F1与F2的大小不变,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小车将转动,说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必须在 上。
练习题8:课后活动中,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
(1) 图甲的探究装置中,研究对象是 。
(2) 某次实验中,当左盘放入稍大一点的砝码时,两个拉力的大小不同,但小车仍处于静止状态,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小车受到 的影响。
(3) 为尽量减少以上影响,一名同学提出将图甲装置中的小车换成小卡片,如图乙,实际操作中还发现图乙装置具有更适合探究 的优点。
A.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B. 不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练习题9: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几种实验方案:
(1) 小丽同学利用图甲方案进行实验时所挂钩码如图所示,发现木块保持静止,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力 (填”平衡”或”不平衡”),根据该现象她 不能 (填”能”或”不能”)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2) 小明同学采用了图乙所示方案,他认为该方案比图甲方案更合理。原因是该设计较好地减小了 对实验的影响。
(3) 小红将实验设计为如图丙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用细线系住后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忽略 对实验的影响;实验时,小红还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如图丁),然后再松手,松手后小卡片 (填”能”或”不能”)平衡,此实验说明两个力使物体平衡时,这两个力要在 。
(4) 保持小卡片静止,用剪刀将小卡片从中间剪开,发现分开后的小卡片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由此可以得出二力平衡的两个力必须 。
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实验器材:木块、定滑轮、砝码、光滑的水平面(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
实验步骤:
1.改变两端托盘中砝码的质量,使其质量不同,从而改变力的大小,放手后观察小木块的运动状态
现象:木块受到两边的拉力不相等,不平衡
2.将右边托盘上的砝码放到左边托盘上, 从而使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放手后观察小木块的运动状态
现象:木块受到两边的拉力方向相同,不平衡。
3.让小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 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使两细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 放手后观察小木块的运动状态;
现象:木块受到的两边的拉力不共线,不平衡
4.将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小车上,也就是说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放手后观察此时木块所处的状态;
现象:两边的拉力不相等,木块不平衡
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二力的情况 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大小 方向 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实验一 不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实验二 相等 相同 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实验三 相等 成一定角度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实验四 相等 相反 同一直线,但是不同物体 改变
实验结论:
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练习题1:如图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
(1)当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平衡的;
(2)实验时,应该把小车放在 光滑 (填”光滑”或”粗糙”)水平桌面上;
(3)当两端的托盘里分别放入 质量相等 的砝码时,小车静止在桌面上,这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 相等 。
(4)当小车在桌面上静止时,为了探究平衡的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应当保持两边托盘里的砝码不变, 将小车桌面上旋转一定角度 ,观察小车能不能保持平衡状态;
(5)该实验装置不能探究二力平衡所需要的哪一个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
练习题2:这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如图(乙、丙、丁中两端悬挂等重的钩码)
(1)图甲中,调整好实验装置,左右两边同时挂上不等重的钩码,木块仍然保持静止,请画出此时木块对桌面的摩擦力的示意图;
(2)图乙中,用小车替换木块进行实验;图丙中,两个定轮在同一高度时,用轻质硬纸板替换木块进行实验。两方案中,图丙的方案更好,原因是: 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图丙中,小红将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瞬间卡片 不能 (选”能”或”不能”)平衡;
(3)图丁中,若左轮低右轮高,但两轮槽共线,在轻质硬纸板两端的细绳上挂等重的钩码,手放开硬纸板后,可观察到硬纸板将 C 。
A. 向左下运动 B. 向右上运动 C. 静止不动 D. 转过一定角度
练习题3某实验小组同学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
(1)实验时应选择甲、乙两图中的乙图的实验装置更合理些,原因主要是小车与桌面的 更小,从而可以减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当左右两端挂不同的钩码时,小车静止,除了第(1)问中力的因素外,原因还可能是因为 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力 ;
(3)保持两个托盘里的钩码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发现小车
不能 (填”能”或”不能”)处于静止状态。这样做是为了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 ;
(4)小明同学又用轻质硬纸片代替小车继续实验,如图丙所示,他用剪刀将硬纸片从中间剪开,这样做是为了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 同一物体上 ,此时忽略了 轻质硬纸片的质量 。
练习题4:(2024青山区八年级下册期中)小明和小聪要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
(1)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测得铝块所受拉力大小为 3.4 N;他提出利用图甲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小聪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拉力和重力的大小来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无法测量 重 力的大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
(2)小明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当卡片平衡时,小明将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卡片不能平衡,这样做是证实 不在同一直线上 的两个力不能平衡;
(3)小明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下一步的做法是: 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 ;
(4)小聪在进行探究时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他发现当左盘和右盘放置相同的砝码时,木块静止不动;当将图甲中的铝块放入左盘,右盘放三个重1N的相同砝码时木块仍静止不动,这是由于 木块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 。
练习题5:(2024粮道街八年级下册期中)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
(1)如图甲所示,小组同学在左边和右边各挂一个钩码,这时木块保持静止,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方向 相反 ,大小相等.细心的小明在实验时发现,若左边挂一个钩码,右边挂两个钩码时,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状态,经过讨论,同学们发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木块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 平衡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2)经过讨论,又设计出了如图丙所示装置,要求卡片 质量要小 (选填”弹性要好”或”质量要小”).在图丙装置左边和右边各挂一个钩码后,将小卡片转动一小角度,松手后,小卡片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表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需要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 上;
(3)为了探究猜想”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如果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一步的操作是 剪开卡片 (选填”剪开左侧绳子”、”剪开右侧绳子”或”剪开卡片”)。
练习题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把小车放在 光滑 (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加砝码。
(2)该同学把实验条件和现象记录在了下面的表格中:
次数 小车在水平方向所受二力的情况 小车①是否改变
大小 方向 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1 不相等 相反 在一条直线上 改变
2 相等 相同 在一条直线上 改变
3 相等 相反 不在一条直线上 改变
4 相等 ② 在一条直线上 不改变
请将表格中两处空白补充完整:① 相反 ② 运动状态 。
(3)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 在同一直线上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练习题7: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聪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老师指出图乙的装置更科学,原因是选用小车,可以减小 摩擦力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实验中判断小车是否受平衡力作用的依据是小车保持 静止 (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左右两盘放质量相等的砝码,小车保持静止。将左盘中再添加一个砝码,小车将运动,说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大小 相等 ;
(4)小车处于静止后,保持F1与F2的大小不变,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小车将转动,说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必须在 同一直线 上。
练习题8:课后活动中,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
(1) 图甲的探究装置中,研究对象是 小车 。
(2) 某次实验中,当左盘放入稍大一点的砝码时,两个拉力的大小不同,但小车仍处于静止状态,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小车受到 摩擦力 的影响。
(3) 为尽量减少以上影响,一名同学提出将图甲装置中的小车换成小卡片,如图乙,实际操作中还发现图乙装置具有更适合探究 B 的优点。
A.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B. 不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练习题9: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几种实验方案:
(1) 小丽同学利用图甲方案进行实验时所挂钩码如图所示,发现木块保持静止,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力 平衡 (填”平衡”或”不平衡”),根据该现象她 不能 (填”能”或”不能”)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2) 小明同学采用了图乙所示方案,他认为该方案比图甲方案更合理。原因是该设计较好地减小了 摩擦力 对实验的影响。
(3) 小红将实验设计为如图丙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用细线系住后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忽略 重力 对实验的影响;实验时,小红还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如图丁),然后再松手,松手后小卡片 不能 (填”能”或”不能”)平衡,此实验说明两个力使物体平衡时,这两个力要在 同一直线上 。
(4) 保持小卡片静止,用剪刀将小卡片从中间剪开,发现分开后的小卡片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由此可以得出二力平衡的两个力必须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