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生态安全同步练习(含答案)苏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8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生态安全同步练习(含答案)苏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20 20:1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生物学第8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生态安全
一、选择题
1.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旨在提高民众对现有环境问题的重视,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下列做法不利于环保的是(  )
A.绿色出行,节能减排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C.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D.光盘行动,杜绝浪费
2.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下列属于生态农业的是(  )
①多施化肥的种子田 ②稻鸭共生的水稻田 ③林下养鸡的果林场 ④蚕沙养鱼的桑基鱼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生活方式与倡导的“低碳生活”不相符的是(  )
A.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
B.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
C.出门就餐使用一次性木筷和塑料餐盒
D.垃圾分类,合理利用
4.某同学动手制作了小型生态瓶,瓶内放置的材料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依据图片制作的生态瓶必须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
B.此生态瓶中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但是没有分解者
C.从当地自然水域取材制作生态瓶,稳定性更好
D.此生态瓶的自我调节能力弱,不能永久维持自身的稳定性
5.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A.发展生态农业 B.直接焚烧秸秆 C.打造绿色社区 D.日常低碳出行
6.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内蒙古草原 B.热带雨林 C.北极冰原 D.沙漠地区
7.生态平衡是一种(  )
A.绝对平衡 B.动、植物数量相等的平衡 C.动态平衡 D.永久平衡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含下列哪几个方面的相对稳定平衡状态(  )
A.生物与非生物物质之间 B.生物与非生物能量之间
C.生物与生物之间 D.前三项都是
9.正常情况下,如图中能正确表示某草原兔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
A. B.
C. D.
10.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这一事实说明( )
A.不适宜在草原上放养牲畜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生物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不稳定
D.应引进其他生物维持草原生态平衡
近几年,盱眙县等地推广了“稻虾共作”模式。稻田为龙虾提供丰富的昆虫和杂草,同时龙虾为稻田除草、治虫,其粪便也能肥田,从而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收,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下图为某稻虾田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11.在稻虾田中,影响一株水稻生存的生态因素是(  )
A.阳光、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B.其他水稻
C.杂草、害虫、小龙虾、微生物等其他生物 D.以上都是
12.该食物网中包含多条食物链。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水稻→害虫→小龙虾→细菌 B.杂草→害虫→小龙虾
C.阳光→杂草→小龙虾 D.害虫→青蛙→蛇
13.在稻虾田中,能将龙虾粪便中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水稻再利用的成分是(  )
A.非生物成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14.若该稻虾田中的青蛙被大量捕捉,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A.不会影响其自我调节能力
B.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C.害虫数量迅速增加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15.下列有关稻虾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水稻和杂草
B.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图中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C.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不能逆转
D.蛇获得的能量比青蛙少
16.关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B.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各种生物成分之间才能长时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C.如果给生态系统的生物提供充足的食物,生物就能不断地繁殖下去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7.江苏省某生态农业特种养殖基地启用了“稻田养蛙、以蛙护稻、稻蛙共生”的绿色生态种养模式,蛙与稻和谐共存,既可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土壤,又可提高稻米的品质。下列关于“蛙稻共作”种养模式分析正确的是(  )
A.蛙对农田环境要求不高,农药随便用
B.该种养模式形成了一种自然生态系统
C.该种养模式说明蛙和水稻之间存在种内互助
D.蛙的排泄物可作为稻田肥料,助力绿色农业
1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面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B.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也会发生改变
C.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D.人为或自然因素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9.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这一事实说明(  )
A.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只能一成不变,否则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D.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越多越好
二、填空题
20.发展生态农业:根据作物生长的季节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科学地将不同的植物进行套种;果林、农田中饲养各种动物,植物落叶喂蚯蚓,蚯蚓用来养鱼,蚯蚓粪用来做肥料。 是生态农业区别于普通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
21.在一定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 和物质循环保持着相对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 。
22.自然资源可分为三类:(1)取之不尽的,如 、 (2)可以更新的,如 、 和土壤(3)不可更新的,如各种 。
23.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 ,提高了 。
2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总是在不断变化,但在正常情况和范围内,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三、判断题
25.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
26.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我们可以不停地、无限制地利用。( )
2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
(1)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
(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
(3)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 )
四、综合题
28.如图是一个农业人工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

(1)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2)在农村实验证明,该生态系统较为理想,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提高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充分利用了 中的能量。
(3)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由 通过 所固定的太阳能。
(4)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 等生物作为 。
(5)在该生态系统内,物质经重复利用,提高了 。
(6)该生态系统是根据 的原理建立的。
五、资料分析题
29.资料一:日本在2023年8月24日正式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并已完成三批次排放,前三批的累计排放量超过2.3万吨。
资料二:2024年1月29日,在广东汕头的东海岸线上,发现了一头须鲸陨落搁浅。相关专家赶到现场进行勘察,为防止“鲸爆”现象发生,专家进行了放气处理。“鲸爆”是指鲸鱼死亡后,其体内腐败产生的气体累积到一定程度,导致鲸鱼尸体膨胀并最终爆炸的现象。
资料三:据环球网3月5日报道:我国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实现稳中有升。其中大熊猫野外种群从上世纪80年代的约1100只,增长到现在的近1900只。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从40年前仅存2群、不到10只,增长到现在的6群、37只。朱鹮由发现之初的7只增加到现在的1万多只。藏羚羊野外种群由上世纪90年代末的6万到7万只,恢复到现在的30多万只。
(1)在资料一中,核污水中含有重金属等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 因素。海洋动物和人通过 直接或间接摄入这些有害物质,对生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科学家预测,日本此次事件造成被污染的海洋生态系统环境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恢复正常,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2)鲸鱼生活在水中,胎生哺乳,体温恒定,用 呼吸。鲸鱼死亡后,体内产生大量腐败气体,主要是由于大量厌氧细菌进入鲸骨和其它组织,分解其中的有机物,这些厌氧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的角色是 ,其营养方式为 。
(3)资料三中提到的几种动物中,跟其他三种属于不同类群的是 。请写出该生物与其主要运动方式相适应的特征之一: 。
(4)我国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实现稳中有升与人类的保护离不开关系,保护珍稀濒危生物最有效的措施是 。作为中学生,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么? 。(写出一个即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B B B C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D B D C A C D A B
20.废弃物的再循环率高
21. 能量流动 生态平衡
22. 太阳能 风能 生物 水 矿物
23. 多级利用 能量的利用率
24.自动调节
25.正确
26.错误
27. 错误 错误 正确
28.(1)人
(2) 使能量实现多级利用 生产者和消费者
(3) 生产者 光合作用
(4) 细菌、真菌 分解者
(5)能量的利用率
(6)能量流动
29.(1) 非生物 食物链(食物链和食物网) 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2) 肺 分解者 腐生(异养腐生)
(3) 朱鹮 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为翼,体表被羽毛,骨骼中空等
(4)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