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一级校联盟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联考
高一生物学试题
(考试时间:75 分钟 总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题,其中 1—10 题,每题 2 分;11—15 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玉米雄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植株雌花的柱头上属于自交 B.细胞中形状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
C.杂合子自交可以产生纯合子,纯合子杂交也可能产生杂合子
D.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2.果蝇的体细胞有 8 条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只雌果蝇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组合一般是相同的 B.受精时,雌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是形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果蝇的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D.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3.下图是一种常见动物细胞在某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与其有关的正确叙述是( )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B.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C.该动物受精卵含 3 条染色体
D.该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最多可达 12 条
4.下列为四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
A.①② B.① C.④ D.②④
5.家蚕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Z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D、d 分别控制正常蚕、油蚕性状,常染色体上的等 位基因 E、e 分别控制黄茧、白茧性状。现有 EeZDW×EeZDZd 的杂交组合,其 F1 中白茧、油蚕雌性个体所 占比例为( )
A.1/2 B.1/4 C.1/8 D.1/16
6.人的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 Ⅱ )和非同源区段( Ⅰ 、Ⅲ),如 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Ⅰ 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 片段上基因在 X、Y 染色体上可以有等位基因
C.Ⅱ 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其后代男女发病率相等 D.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7.很多科学家在对遗传物质的本质和遗传规律的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通过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断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存在转化因子
C.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同位素标记技术,推断 DNA 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D.赫尔希和蔡斯利用 T2 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8.细菌在 15N 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 DNA 的含氮碱基都含有 15N ,然后移入 14N 培养基中培养,抽
取其子代的 DNA 离心,下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根据 DNA 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二次分裂的子代 DNA 应为图②
B.该实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和差速离心法
C.第三次分裂的子代 DNA 中含 14N 的 DNA 比例为 3/4
D.本实验可作为对 DNA 复制方式假设的验证
9.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 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 不合理的是( )
A.与 R 型细菌相比,S 型细菌的毒性可能与其荚膜多糖有关
B.加热致死 S 型细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 DNA 功能可能不受影响
C.S 型细菌的 DNA 能够进入 R 型细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D.将 S 型细菌的 DNA 经 DNA 酶处理后与 R 型细菌混合可得到 S 型细菌
10.某生物兴趣学习小组在“ 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前,准备了如表所示材料及相关连接物若干, 充分利用相关材料,最后成功搭建出了一个完整的 DNA 分子模型。下列关于他们构建的 DNA 模型的叙述, 错误的是( )
500 个 500 个 110 个 110 个 120 个 120 个
A.该模型中含有 440 个脱氧核苷酸
B.该模型中嘌呤总数和嘧啶总数之比是 1 :1
C.该模型中需要代表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的连接物 550 个
D.该模型为理论上能搭建出的 4220 种不同 DNA 分子模型之一
11.某科研小组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用 35S 和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以下为部分操作步骤如 图甲,经搅拌、离心后的检测放射性强度的实验数据如图乙,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含 35S 的培养基培养可获得被 35S 标记的噬菌体
B.图甲实验结果证明了蛋白质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C.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细菌的 DNA 及其氨基酸 D.图乙中搅拌 4min 后,上清液 32P 含量为 30%左右是因为混合培养时间过短
12.鸽子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腹部羽毛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现将纯合白色雌鸽与纯合 灰色雄鸽交配,F1 中雌鸽均为灰色,雄鸽均为白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灰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
B.亲本基因型分别是 Za W、ZAZA
C. 自然界中白色雄鸽的比例比白色雌鸽的大
D.F1 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 雌、雄鸽中白色鸽比例不同
13.下图为某植物( 2n=24 ,基因型为 AaBb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 期的细胞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应取该植物的子房壁制成临时装片,才能观察到上面的图像
B.图甲、乙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均有 48 条姐妹染色单体
C.与图丙细胞相比,图丁的每个细胞中染色体和核 DNA 的数目均加倍
D.图戊中 4 个细胞的基因型最可能为 AB、Ab、aB、ab
14.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XY 型,其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探究这对基因的遗传方式, 某同学用一只灰体雌虫与一只黄体雄虫杂交,子代中♀灰体: ♀ 黄体:♂灰体:♂黄体为 1 :1 :1 :1。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无法确定显隐性
B.若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则黄体为隐性性状 C.若黄体为显性,则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D.若灰体为显性,则基因一定位于 X 染色体上
15.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 色体上的分布。下列有关过程不考虑染色体的互换,叙述错误的是( )
显性 D :高茎 Y :黄色 R :圆粒 隐性 d :矮茎 y :绿色 r :皱粒
A. 甲、乙、丙、丁均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
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高茎皱粒:绿色矮茎皱粒=3 :1
C.图甲、乙所表示的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型比例为 9 :3 :3 :1 ,不属于假说—演绎的验证阶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
16.( 10 分)基因在生物进化中有“ 绝对自私性”。某种自花受粉的植物的花色受到一对等位基因 R/r 的控制, 其花色有红花、粉红花和白花三种。R 基因是一种“ 自私基因”,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R 基因会使体内含 r 基因的雄配子一半致死。选择红花( RR )植株和白花( rr )植株杂交,正反交结果均为 F1 全部开粉红花, F1 植株自交得 F2。请回答以下问题:
( 1 )利用该种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在对 去雄和人工授粉后均需要套袋,目的是 。
( 2 )F1 植株自交得 F2 ,F2 表型及比例为 。以 F1 粉红花植株作父本,测交后代中粉红花占 。 ( 3 )若将 F1 的一个花粉母细胞中的基因 R 用荧光物质标记(基因 r 不做标记),则该花粉母细胞在产生配 子的过程中, 一个细胞中含有荧光点的个数可能是 0 个或 。不含荧光点的细胞产生的原因是 。 17.( 12 分)某二倍体动物( 2n=4 )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 DNA 含量的关系如图 1 ,该动物某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图像如图 2。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 1 )据图可判断该生物的性别是_____ ,判断的依据是_____。
( 2 )图 1 中 a、b、c 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 ,Ⅰ 至Ⅳ中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
( 3 )图 2 中,①细胞对应图 1 中的______时期;②细胞的名称是_____。
( 4 )图 2 中③细胞此时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是_____。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 AaDd(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 图 2 中③细胞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
( 5 )请在坐标图中画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的曲线:
18.( 12 分)当科学家调查生活在隐蔽环境中的大熊猫种群数量时,可通过分析粪便中的微卫星 DNA 分子 标记从而确定来自不同大熊猫个体。微卫星 DNA 分子标记是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中的序列。图甲是某 只大熊猫 DNA 的局部结构图,该 DNA 复制的部分过程如图乙。请据图回答问题:
( 1 )甲图中序号②代表的结构名称是_____。DNA 复制时催化合成图甲中⑥的酶是_____。图乙中 rep 蛋 白的作用是_____。
( 2 )从图乙可看出,该 DNA 复制的特点是_____ ,DNA 独特的______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_____ 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 3 )科学家是依据通过微卫星 DNA 分子标记的_____差异,从而确定来自不同大熊猫个体。
( 4 )将大熊猫一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上的全部 DNA 分子用 32P 标记后,置于不含 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 若让该细胞只完成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过程,则含有 32P 的子细胞数为_____个;若让该细胞完成两次连续
的有丝分裂过程,则含有 32P 的子细胞数为_____个。
19.( 12 分)下图为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其中甲病(由 A、a 控制)和乙病(由 B、b 控制)中有 一种为红绿色盲,请据图回答:
( 1 )系谱图中_____(填“ 甲”或“ 乙”)病为红绿色盲。另外一种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 ,判断依据是_____。
( 2 )Ⅱ 4 的基因型是_____ ,Ⅲ10 的色盲基因来自Ⅰ 代中的_____号个体。
( 3 )若某基因型与Ⅲ9 相同的女性与Ⅲ12 结婚,生两病兼患孩子的概率为_____。
20.( 14 分)中国有大量盐碱地资源,开发海水稻可以利用盐碱地种植水稻,增加粮食产量,在一定程度上 缓解耕地压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回答下列问题:
( 1 )“ 海水稻”存在高秆和矮秆( D/d )、抗病和感病( R/r )两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让纯合
高秆抗病品种和矮秆感病品种杂交获得 F1 ,F1 全为高秆抗病,F1 自交得 F2。·
①高秆和矮秆、抗病和感病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为_____。
②F2 矮秆抗病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 ,F2 矮秆抗病植株自交,F3 植株中纯合矮秆抗病植株所占比 例是_____。
( 2 )“ 海水稻”可种植在盐碱地上,其耐盐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的,当 A 和 B 同时存 在时表现为耐盐,其他情况表现为不耐盐。
①让两种不耐盐的纯种水稻植株相互授粉,子代( F1 )表现为耐盐,则亲本基因型为_____。
②欲探究 A/a 和 B/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以上水稻植株设计一个最 简便的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
a.若 ,则 A/a 和 B/b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若 ,说明 A/a 和 B/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高一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题,其中 1—10 题,每题 2 分;11—15 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D B D C B D D D D C B D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 16.( 10 分,除标记外每空 2 分)
( 1 )母本( 1 分) 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 1 分)
( 2 )红花:粉红花:白花=2 :3 :1 2/3
( 3 )1 个或 2 个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含 R 的染色体和含 r 的染色体进入不同细胞,使有的 细胞不含 R 基因,只含 r 基因
17.( 12 分,除标记外每空 1 分)
( 1 )雌性 图 2 中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 2 )a Ⅲ、Ⅳ( 2 分)
( 3 )Ⅱ 次级卵母细胞
( 4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 分) AD
( 5 )( 2分)
18.( 12 分,除标记外每空 1 分)
( 1 )脱氧核糖 DNA 聚合酶 将 DNA 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或催化 DNA 双链之间的氢键断裂)( 2 分)
( 2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半不连续复制(答出两点即可)( 2 分) 双螺旋结构 碱基互补配对(原 则)
( 3 )脱氧核苷酸数目和排列顺序(答到“ 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可给分)
( 4 )4 2、3 或 4(答对 2 个给 1 分,全对 2 分) 19.( 12 分,每空 2 分)
( 1 )乙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Ⅱ 7 和Ⅱ 8 都患甲病,其女儿Ⅲ11、儿子Ⅲ13 均不患病,说明甲病为显性遗传 病;由于父亲Ⅱ 7 患甲病,女儿Ⅲ11 不患甲病,说明甲病的致病基因不位于 X 染色体上
( 2 )AaXBXb 2
( 3 )1/12
20.( 14 分,每空 2 分)
( 1 )高秆、抗病 1/3 1/2
( 2 )AAbb、aaBB 让 F1(耐盐水稻)植株自交,鉴定并统计 F2 的表型及比例若 F2 表型及比例为耐盐植 株:不耐盐植株:=9 :7 若 F2 表型及比例为耐盐植株:不耐盐植株:=1 :1(或 F2 表型及比例为耐盐植株: 不耐盐植株 ≠ 9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