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的过程
1.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瓶温度①__ __,乙瓶温度②__ __ 种子的呼吸作用释放③__ __
澄清的石灰水④__ __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释放⑤__ __
甲瓶蜡烛⑥__ __,乙瓶蜡烛⑦__ __ 种子的萌发过程中吸收⑧__ __
2.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需要__ __的参与。
二、呼吸作用的实质
1.概念:细胞利用__ __,将有机物分解成__ __和__ __,并且将储存在__ __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的过程。
2.表达式:__ __。
3.场所:主要是__ __。
4.实质:__ __。
三、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1.保证呼吸作用:农田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及时__ __。
2.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储藏粮食时,__ __;储藏蔬菜、水果时,__ __。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互补的过程,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并消耗氧气的过程。
易错字:呼吸作用 氧气 有机物
知识点1 呼吸作用的过程
1.(贵州铜仁德江县期末)如图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的现象可能发生在夜间?( )
A B
C D
2.(江苏泰州期末)如图是某小组同学探究大豆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过程,甲瓶内是萌发的种子,乙瓶内是煮熟的种子。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呼吸作用产生水
B.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C.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D.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山东泰安月考)我国北方农村常将马铃薯或甘薯储藏在地窖里,进入地窖取物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吊入地窖内,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照明
B.测量地窖内的氧气的含量
C.测量地窖内的二氧化碳含量
D.测量地窖内的一氧化碳含量
4.(贵州遵义播州区期中)粮食放久了会发热,原因是( )
A.光合作用放出热量
B.呼吸作用放出热量
C.蒸腾作用放出热量
D.空气不流通引起发热
知识点2 呼吸作用的实质
5.能够正确表达呼吸作用过程的式子是( )
A.有机物+氧→水+二氧化碳+能量
B.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能量
C.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能量
D.水+氧→有机物+二氧化碳+能量
6.(贵州毕节期末)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是( )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7.(广东珠海期末)小金把做实验用到的金鱼养在了窗台附近的金鱼缸中,并放入金鱼藻。一昼夜中,下列哪个选项是金鱼最可能缺氧的时间?( )
A.上午10: 00 B.中午12: 00
C.凌晨4: 00 D.下午17: 00
8.(内蒙古模拟)选择植物不同器官各30克置于黑暗密闭容器中,9小时后测定容器中氧气含量,记录数据并绘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植物器官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不同
B.种子消耗氧气量最多,萌发过程中需要的能量最多
C.本实验说明植物的各个器官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D.装叶的容器要进行遮光处理,避免呼吸作用的干扰
知识点3 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9.下列生产、生活中的措施,能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①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低温储藏 ②在储藏粮食的密封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③农田及时松土 ④小麦种子晒干入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黑龙江中考)新疆的哈密瓜特别甜,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哈密瓜的生长季节,新疆的昼夜温差比较大,白天的温度高、光照强,从而使哈密瓜的糖分含量高。与哈密瓜的糖分含量密切相关的生理作用是( )
A.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
11.(黑龙江中考)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光合作用速率减去呼吸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
B.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乙
C.若种植密度过大,乙比甲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快
D.若甲、乙植物进行立体种植,在适宜条件下应将甲种植在上方,乙种植在下方
12.(贵州黔东南州期末)下列有关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活的植物体在光下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
C.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理密植和经常松土,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3.下图为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大棚蔬菜的生理活动,将A装置(内装籽粒饱满的辣椒种子)和B装置(辣椒幼苗)用透明玻璃管连接。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向A装置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幼苗的光合作用将__ __,原因是__ __。
(2)如果A装置中种子的呼吸作用过于旺盛,致使玻璃罩内氧浓度过低,从而抑制了幼苗的__ __,使幼苗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的能量减少,导致光合作用__ __。
(3)如果要证明幼苗的呼吸作用,必须对B装置进行__ __处理。
(4)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上出现了大量水珠,请分析水珠主要来自__ __。
(5)到了晚上,农民常把塑料大棚掀开一小角,使冷空气进入以降低室温,这样做的原理是__ __。
14.(探究实践)(山东烟台期末)在学习了植物的生理作用后,小佳利用身边废弃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了相关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1)图1装置:在针筒内装入适量清水,针孔处插入枝条,在U型管中加入适量红墨水,连接针筒和U型管,将针孔及连接处密封后放在阳光下照射6小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 __,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枝条进行了__ __作用。该生理作用对植物自身而言还具有的意义是__ __。
(2)图2装置能够探究的问题是: __;__ __。
请你预测实验结果:__ __。
(3)在进一步探究环节,小佳推测植物叶片的气孔是散失水分的主要结构,对照组应如何处理?__ __。
她还推测图2的生理作用消耗了氧气,对于该推测,可以用 __方法检验。3.2.3 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的过程
1.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瓶温度①__升高__,乙瓶温度②__不变__ 种子的呼吸作用释放③__能量__
澄清的石灰水④__变浑浊__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释放⑤__二氧化碳__
甲瓶蜡烛⑥__熄灭__,乙瓶蜡烛⑦__正常燃烧__ 种子的萌发过程中吸收⑧__氧气__
2.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需要__氧__的参与。
二、呼吸作用的实质
1.概念:细胞利用__氧__,将有机物分解成__二氧化碳__和__水__,并且将储存在__有机物__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的过程。
2.表达式:__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__。
3.场所:主要是__线粒体__。
4.实质:__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__。
三、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1.保证呼吸作用:农田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及时__排水__。
2.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储藏粮食时,__保持干燥和低温__;储藏蔬菜、水果时,__降低温度或氧气浓度__。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互补的过程,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并消耗氧气的过程。
易错字:呼吸作用 氧气 有机物
知识点1 呼吸作用的过程
1.(贵州铜仁德江县期末)如图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的现象可能发生在夜间?( D )
A B
C D
植物晚上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D符合题意。
2.(江苏泰州期末)如图是某小组同学探究大豆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过程,甲瓶内是萌发的种子,乙瓶内是煮熟的种子。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C )
A.呼吸作用产生水
B.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C.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D.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甲、乙两瓶中,甲瓶的现象是蜡烛熄灭,因为里面的氧气被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而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里面的氧气比甲瓶中的多,因此蜡烛会继续燃烧。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C正确。
3.(山东泰安月考)我国北方农村常将马铃薯或甘薯储藏在地窖里,进入地窖取物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吊入地窖内,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B )
A.照明
B.测量地窖内的氧气的含量
C.测量地窖内的二氧化碳含量
D.测量地窖内的一氧化碳含量
点燃的油灯在有足够氧气的情况下可以正常燃烧,如果氧气含量过低,油灯会熄灭。所以把一盏油灯吊入地窖内,可以通过观察油灯的燃烧情况来测量地窖内的氧气含量,以确保人进入地窖的安全性。如果油灯熄灭,说明地窖内氧气含量低,人不能贸然进入,否则会有窒息的危险,B符合题意。
4.(贵州遵义播州区期中)粮食放久了会发热,原因是( B )
A.光合作用放出热量
B.呼吸作用放出热量
C.蒸腾作用放出热量
D.空气不流通引起发热
知识点2 呼吸作用的实质
5.能够正确表达呼吸作用过程的式子是( A )
A.有机物+氧→水+二氧化碳+能量
B.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能量
C.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能量
D.水+氧→有机物+二氧化碳+能量
6.(贵州毕节期末)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是( A )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7.(广东珠海期末)小金把做实验用到的金鱼养在了窗台附近的金鱼缸中,并放入金鱼藻。一昼夜中,下列哪个选项是金鱼最可能缺氧的时间?( C )
A.上午10: 00 B.中午12: 00
C.凌晨4: 00 D.下午17: 00
金鱼藻是植物,白天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夜晚无光,金鱼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在凌晨4:00的时候,金鱼藻和金鱼同时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所以一昼夜中,金鱼最缺氧的时间最可能是凌晨4:00。
8.(内蒙古模拟)选择植物不同器官各30克置于黑暗密闭容器中,9小时后测定容器中氧气含量,记录数据并绘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不同植物器官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不同
B.种子消耗氧气量最多,萌发过程中需要的能量最多
C.本实验说明植物的各个器官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D.装叶的容器要进行遮光处理,避免呼吸作用的干扰
为避免光合作用的干扰,装叶的容器要进行避光处理,D错误。
知识点3 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9.下列生产、生活中的措施,能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A )
①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低温储藏 ②在储藏粮食的密封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③农田及时松土 ④小麦种子晒干入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黑龙江中考)新疆的哈密瓜特别甜,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哈密瓜的生长季节,新疆的昼夜温差比较大,白天的温度高、光照强,从而使哈密瓜的糖分含量高。与哈密瓜的糖分含量密切相关的生理作用是( C )
A.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
新疆地区的瓜果特别甜,是因为新疆地区的光照强度大、日照时间长,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糖类等有机物,同时,新疆地区的夜间温度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有机物的分解减少,使更多的有机物得以积累,提高了瓜果的甜度。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11.(黑龙江中考)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光合作用速率减去呼吸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C )
A.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
B.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乙
C.若种植密度过大,乙比甲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快
D.若甲、乙植物进行立体种植,在适宜条件下应将甲种植在上方,乙种植在下方
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若种植密度过大,那么每一株植物接受的光照过少,而在低光照强度下,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高于甲植物,则若种植密度过大,净光合速率下降较快的是甲,C错误。
12.(贵州黔东南州期末)下列有关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活的植物体在光下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
C.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理密植和经常松土,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因此呼吸作用全天都能进行,B错误。
13.下图为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大棚蔬菜的生理活动,将A装置(内装籽粒饱满的辣椒种子)和B装置(辣椒幼苗)用透明玻璃管连接。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向A装置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幼苗的光合作用将__增强__,原因是__种子的呼吸作用为幼苗的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__。
(2)如果A装置中种子的呼吸作用过于旺盛,致使玻璃罩内氧浓度过低,从而抑制了幼苗的__呼吸作用__,使幼苗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的能量减少,导致光合作用__减弱__。
(3)如果要证明幼苗的呼吸作用,必须对B装置进行__暗(遮光)__处理。
(4)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上出现了大量水珠,请分析水珠主要来自__幼苗的蒸腾作用__。
(5)到了晚上,农民常把塑料大棚掀开一小角,使冷空气进入以降低室温,这样做的原理是__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__。
14.(探究实践)(山东烟台期末)在学习了植物的生理作用后,小佳利用身边废弃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了相关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1)图1装置:在针筒内装入适量清水,针孔处插入枝条,在U型管中加入适量红墨水,连接针筒和U型管,将针孔及连接处密封后放在阳光下照射6小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U型管中的红墨水左侧高于右侧__,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枝条进行了__蒸腾__作用。该生理作用对植物自身而言还具有的意义是__促进水的吸收,拉动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__。
(2)图2装置能够探究的问题是: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吗__;__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能释放能量吗__。
请你预测实验结果:__甲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瓶中温度计示数不变,石灰水变浑浊__。
(3)在进一步探究环节,小佳推测植物叶片的气孔是散失水分的主要结构,对照组应如何处理?__将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凡士林(或其他合理方法)__。
她还推测图2的生理作用消耗了氧气,对于该推测,可以用去掉瓶塞,将正在燃烧的蜡烛(或小木条、卫生香)伸入瓶中__方法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