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2课时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尿的形成
阶段 滤过作用 重吸收作用
发生部位 ①__ __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 ②__ __
过程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③__ __和④__ __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⑤__ __中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⑥__ __、大部分⑦__ __和部分⑧__ __等被⑨__ __重新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
结果 在肾小囊腔内形成⑩__ __ 在肾小管末端形成 __ __
二、尿的排出
1.途径:肾脏→__ __→膀胱→__ __。
2.意义: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__ __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__ __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三、其他排泄途径
途径 形式 排出物质
皮肤 汗腺分泌①__ __ 一部分水、少量的②__ __和无机盐
呼吸系统 肺呼出气体 ③__ __和少量的水
尿液只包含废物和多余的水吗?
提示:尿液中除了废物和多余的水,还含有一些电解质(如钠、钾、氯离子)、尿素、肌酐、尿酸等代谢产物。
易错字:重吸收 滤过 肾小囊 排泄
知识点1 尿的形成
1.(山东淄博期末)小李发现自己排出的尿液发红,去医院检查尿液后,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成分,据此推断小李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膀胱 B.输尿管
C.肾小管 D.肾小球
2.(陕西西安期末)如图曲线表示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过程中,某成分含量的变化,该成分可能是( )
A.葡萄糖 B.尿素
C.水 D.蛋白质
3.(甘肃金昌中考)天宫空间站中有一种水循环系统,能收集、过滤航天员的尿液,将其转化为饮用水。在此过程中需要过滤出尿液中的废物是( )
A.葡萄糖、蛋白质 B.无机盐、维生素
C.氨基酸、甘油 D.无机盐、尿素
4.(山东威海中考)过量食用海鲜容易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过多的尿酸会在肾小管处形成结晶,影响肾小管的( )
A.滤过作用 B.形成原尿的功能
C.重吸收作用 D.收集尿液的功能
知识点2 尿的排泄和其他排泄途径
5.(云南昭通月考)下列能正确表示人体内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的是( )
A.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
B.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肾脏→膀胱→尿道→输尿管
6.(广东汕尾月考)排泄活动对生物体的意义重大。下列有关排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每天产生的原尿量远远多于尿液量
B.排出食物残渣是排泄的一种方式
C.呼吸时将二氧化碳和少量水排出体外
D.排汗可调节人体体温,大量出汗应补充淡盐水
7.(广东云浮期末)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代谢废物。下列关于人体代谢废物及其排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B.肺、肾、大肠、皮肤都是人体的排泄器官
C.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
D.一部分水和少量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
8.(贵州黔东南州月考)关于泌尿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喝进体内的水,随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可能没经过的血管是肾静脉
B.人体内大约有200多万个肾单位
C.肾小球两端连的血管分别是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
D.原尿与血液的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9.(广东揭阳月考)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微细玻璃管(微吸管)插入肾小囊腔中,注入石蜡油防止滤液进入肾小管,用微细玻璃管抽取囊腔中的液体进行微量化学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①中流动脉血,②中流静脉血
B.一个肾单位由③④⑤等部分组成
C.微吸管吸取的囊内液经过微量分析不可能有血细胞
D.④的末端流出的液体与③中的相比,尿素的浓度没有变化
10.如图是血液透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泵能为来自患者血管②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B.半透膜管道系统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相似
C.流出的透析液成分与尿液成分相同
D.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能及时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11.(江苏泰州期末)下表是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成分及含量(单位:克/100毫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项目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血浆 7.5 0.1 0.02 0.9
原尿 0.15 0.1 0.02 0.9
尿液 0.1 0.0 1.8 1.1
A.尿液中含有蛋白质,肾小球可能有炎症
B.尿液中尿素含量增高是因为水被重吸收
C.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被滤过
D.血浆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形成原尿
12.(广东深圳期末)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保健医生测定某长跑运动员不同状态下,一天中身体通过不同途径散失水的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状态 不同途径水的散失量(单位:毫升)
排尿 排便 排汗 呼气
休息 1 800 200 100 300
运动 500 200 2 000 600
A.休息时人体散失水的主要途径是排尿
B.运动时人体散失水的主要途径是呼气
C.人体在运动时需要及时补充适量的水
D.排出粪便不是人体进行排泄的途径之一
13.(山西吕梁月考)右图①③表
示人体血管,②表示某器官,箭头代表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②为皮肤,③中葡萄糖含量比①中多
B.若②为胃,③中二氧化碳含量比①中多
C.若②为肺,③中含氧量比①中少
D.若②为肾,③中尿素含量比①中多
14.小叶同学学习了人体尿液形成的过程后,绘制出肾单位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1),请结合图2肾单位模式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____]内填序号)
(1)图1中部位Ⅱ的葡萄糖浓度从0.1%最终降为0,是因为该部位发生了__ __作用。以此推断,部位Ⅱ相当于图2中的[__ __]__ __,在此过程中,除葡萄糖被吸收外,还包括大部分水及部分__ __。
(2)若尿检后发现尿液中出现血细胞,最可能是因为图2中的[__ __]__ __发炎,造成通透性增加。血液流经此处,发生__ __作用时,血细胞也随着进入[__ __]__ __中形成原尿。
(3)图2中有一条位于两组毛细血管之间的动脉,它是[__ __]__ __。
(4)血管[⑥]和血管[①]相比,血液中物质浓度明显减少的成分有__ __。
15.(探究实践)(湖南长沙期中)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血液流经肾单位模型”,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血液流经“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肾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滤过作用,效果明显 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某同学利用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
(1)部位①模拟肾单位中的__ __,部位③模拟肾单位中的__ __。
(2)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写出其中一种成分:__ __。
(3)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的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__ __(填序号)中流出。
(4)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__ __。
(5)人体还可通过其他途径排出废物,如尿素可以通过__ __中的汗腺排出体外。4.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2课时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尿的形成
阶段 滤过作用 重吸收作用
发生部位 ①__肾小球__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 ②__肾小管__
过程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③__血细胞__和④__大分子的蛋白质__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⑤__肾小囊__中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⑥__葡萄糖__、大部分⑦__水__和部分⑧__无机盐__等被⑨__肾小管__重新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
结果 在肾小囊腔内形成⑩__原尿__ 在肾小管末端形成 __尿液__
二、尿的排出
1.途径:肾脏→__输尿管__→膀胱→__尿道__。
2.意义: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__废物__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__无机盐__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三、其他排泄途径
途径 形式 排出物质
皮肤 汗腺分泌①__汗液__ 一部分水、少量的②__尿素__和无机盐
呼吸系统 肺呼出气体 ③__二氧化碳__和少量的水
尿液只包含废物和多余的水吗?
提示:尿液中除了废物和多余的水,还含有一些电解质(如钠、钾、氯离子)、尿素、肌酐、尿酸等代谢产物。
易错字:重吸收 滤过 肾小囊 排泄
知识点1 尿的形成
1.(山东淄博期末)小李发现自己排出的尿液发红,去医院检查尿液后,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成分,据此推断小李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D )
A.膀胱 B.输尿管
C.肾小管 D.肾小球
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被滤过到肾小囊中,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所以小李发现自己的尿液发红,去医院验尿后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成分,据此推断小李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球,C正确。
2.(陕西西安期末)如图曲线表示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过程中,某成分含量的变化,该成分可能是( A )
A.葡萄糖 B.尿素
C.水 D.蛋白质
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物质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结合题图可知,该成分在肾小管中的含量呈现下降到零的变化趋势,故该成分可能是葡萄糖,A正确。
3.(甘肃金昌中考)天宫空间站中有一种水循环系统,能收集、过滤航天员的尿液,将其转化为饮用水。在此过程中需要过滤出尿液中的废物是( D )
A.葡萄糖、蛋白质 B.无机盐、维生素
C.氨基酸、甘油 D.无机盐、尿素
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水循环系统能收集、过滤航天员的尿液,将其转化为饮用水,在此过程中需要过滤出尿液中的废物是无机盐和尿素。
4.(山东威海中考)过量食用海鲜容易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过多的尿酸会在肾小管处形成结晶,影响肾小管的( C )
A.滤过作用 B.形成原尿的功能
C.重吸收作用 D.收集尿液的功能
知识点2 尿的排泄和其他排泄途径
5.(云南昭通月考)下列能正确表示人体内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的是( C )
A.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
B.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肾脏→膀胱→尿道→输尿管
6.(广东汕尾月考)排泄活动对生物体的意义重大。下列有关排泄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人体每天产生的原尿量远远多于尿液量
B.排出食物残渣是排泄的一种方式
C.呼吸时将二氧化碳和少量水排出体外
D.排汗可调节人体体温,大量出汗应补充淡盐水
人体通过消化系统排出食物残渣,叫排遗,不属于排泄,B错误。
7.(广东云浮期末)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代谢废物。下列关于人体代谢废物及其排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人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B.肺、肾、大肠、皮肤都是人体的排泄器官
C.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
D.一部分水和少量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
人体的排泄器官有肺、肾、皮肤,大肠不属于排泄器官。
8.(贵州黔东南州月考)关于泌尿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喝进体内的水,随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可能没经过的血管是肾静脉
B.人体内大约有200多万个肾单位
C.肾小球两端连的血管分别是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
D.原尿与血液的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肾小球前端是入球小动脉,后端是出球小动脉,因此肾小球两端连接的血管都是动脉血管,而不是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C错误。
9.(广东揭阳月考)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微细玻璃管(微吸管)插入肾小囊腔中,注入石蜡油防止滤液进入肾小管,用微细玻璃管抽取囊腔中的液体进行微量化学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
A.①中流动脉血,②中流静脉血
B.一个肾单位由③④⑤等部分组成
C.微吸管吸取的囊内液经过微量分析不可能有血细胞
D.④的末端流出的液体与③中的相比,尿素的浓度没有变化
血液经过肾小球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因此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都是小动脉,都流动脉血,A错误。正常人的肾小囊中,微吸管提取的液体内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但肾小球发生病变后,通透性增强,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可能会进入肾小囊腔中。此时,微吸管吸取的囊内液经过微量分析后,可能含有血细胞,C错误。因为肾小管重吸收了原尿中绝大部分的水,所以④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尿液,与③肾小囊中的原尿相比,尿素的浓度升高,D错误。
10.如图是血液透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泵能为来自患者血管②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B.半透膜管道系统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相似
C.流出的透析液成分与尿液成分相同
D.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能及时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血液透析相当于尿液形成的第一步,所以流出的透析液成分接近原尿,C错误。
11.(江苏泰州期末)下表是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成分及含量(单位:克/100毫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 )
项目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血浆 7.5 0.1 0.02 0.9
原尿 0.15 0.1 0.02 0.9
尿液 0.1 0.0 1.8 1.1
A.尿液中含有蛋白质,肾小球可能有炎症
B.尿液中尿素含量增高是因为水被重吸收
C.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被滤过
D.血浆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形成原尿
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被滤过后又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了,C错误。
12.(广东深圳期末)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保健医生测定某长跑运动员不同状态下,一天中身体通过不同途径散失水的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 )
状态 不同途径水的散失量(单位:毫升)
排尿 排便 排汗 呼气
休息 1 800 200 100 300
运动 500 200 2 000 600
A.休息时人体散失水的主要途径是排尿
B.运动时人体散失水的主要途径是呼气
C.人体在运动时需要及时补充适量的水
D.排出粪便不是人体进行排泄的途径之一
在运动状态下,虽然呼气也会散失一定的水(600毫升),但排汗散失的水更多,达到了2 000毫升。排汗是人体在运动时为了调节体温而大量散失水的主要途径。因此,运动时人体散失水的主要途径是排汗,而不是呼气,B错误。
13.(山西吕梁月考)右图①③表
示人体血管,②表示某器官,箭头代表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若②为皮肤,③中葡萄糖含量比①中多
B.若②为胃,③中二氧化碳含量比①中多
C.若②为肺,③中含氧量比①中少
D.若②为肾,③中尿素含量比①中多
若②为皮肤,皮肤在进行生命活动时,会消耗葡萄糖等营养物质来提供能量。因此,血液流经皮肤后,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会被消耗,导致③中葡萄糖的含量比①中少,A错误。在②肺部,血液与肺泡中的气体进行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因此,血液流经肺后,③血管中的含氧量会增加,C错误。若②为肾,肾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如尿素等。因此,血液流经肾后,③血管中尿素等代谢废物的含量会减少,D错误。
14.小叶同学学习了人体尿液形成的过程后,绘制出肾单位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1),请结合图2肾单位模式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____]内填序号)
(1)图1中部位Ⅱ的葡萄糖浓度从0.1%最终降为0,是因为该部位发生了__重吸收__作用。以此推断,部位Ⅱ相当于图2中的[__④__]__肾小管__,在此过程中,除葡萄糖被吸收外,还包括大部分水及部分__无机盐__。
(2)若尿检后发现尿液中出现血细胞,最可能是因为图2中的[__②__]__肾小球__发炎,造成通透性增加。血液流经此处,发生__过滤__作用时,血细胞也随着进入[__③__]__肾小囊__中形成原尿。
(3)图2中有一条位于两组毛细血管之间的动脉,它是[__⑤__]__出球小动脉__。
(4)血管[⑥]和血管[①]相比,血液中物质浓度明显减少的成分有__尿素、氧气、无机盐__。
15.(探究实践)(湖南长沙期中)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血液流经肾单位模型”,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血液流经“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肾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滤过作用,效果明显 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某同学利用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
(1)部位①模拟肾单位中的__肾小球__,部位③模拟肾单位中的__肾小管__。
(2)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写出其中一种成分:__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或任意一种血细胞)__。
(3)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的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__③__(填序号)中流出。
(4)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__使用不同大小的颗粒模拟不同的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__。
(5)人体还可通过其他途径排出废物,如尿素可以通过__皮肤__中的汗腺排出体外。
(1)由题图可知,部位①模拟肾单位中的肾小球,肾小球是血液进入肾后首先经过的地方,它负责滤过血液,形成原尿。部位③模拟肾单位中的肾小管,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的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等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的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③肾小管中流出。(4)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改进建议可为:使用不同大小的颗粒模拟不同的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5)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尿素可以通过皮肤中的汗腺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