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专练(二) 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 (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考点专练(二) 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 (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21 09:19:51

文档简介

考点专练(二) 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
(考试时间:15分钟 满分:30分)
考点过关自测:水的利用与散失□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河南洛阳期末)观察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④属于保护组织
B.叶绿体主要存在于②中
C.③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D.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2.蒸腾作用是植物体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B.蒸腾作用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为了提高成活率,可以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D.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促进水循环
3.(江苏镇江期末)光是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加以验证。初始时甲、乙装置的液面等高,一段时间后,甲、乙装置未插枝条一侧的管内液面高度为(  )
A.甲高于乙
B.乙高于甲
C.甲、乙液面下降相同高度
D.甲、乙液面高度均不下降
4.据报道,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了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以下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  )
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B.“喝”进的水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植物各器官
C.“喝水”时,无机盐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D.“喝”进去的水绝大部分参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
5.(河北沧州模拟)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伸长区吸水
B.吸收的水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C.植物主要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水
D.水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
6.下列表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步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④②⑤
B.叶绿素能够溶解在图④小烧杯内的酒精里
C.叶片的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D.此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7.(重庆南川区期末)某校生物社团的同学将银边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用黑纸遮盖在②处的上、下两面,移至光下几小时后,①②③处变成蓝色的是(  )
A.③ B.②
C.① D.①②③
8.(江苏盐城期末)在完成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探究后,小明同学选取了有白斑叶的牵牛花进一步探究,如图所示。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①实验中将牵牛花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的淀粉
②将此装置放在光下数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
③脱色漂洗后,向叶片滴加碘液,则变蓝的是Ⅰ绿叶、Ⅱ白斑叶绿色部分、Ⅲ绿叶
④该实验可说明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是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⑤该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9.(四川成都期末)某同学将某种植物置于黑暗条件下一昼夜,然后用不透光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遮住,置于光照处,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片未遮光部分产生了淀粉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还需要水和二氧化碳
C.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
D.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增加淀粉含量
10.(山东烟台期末)研究人员对我国栽培风铃木的不同叶型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叶型的不同表现是变异现象
B.叶的形态、大小不同,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也不同
C.风铃木的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叶的发育过程经过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11.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
A.0时附近,植物仍在进行呼吸作用
B.a、c点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均相等
C.该植株一昼夜内在b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
D.12时附近,光合作用强度有所下降
12.(江苏无锡期末)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选用水绵为材料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如图),该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A.植物体 B.线粒体
C.叶绿体 D.细胞核
13.(山东青岛期末)《齐民要术》记载了“热进仓”贮麦法:将经暴晒的小麦种子,趁热进仓储藏,温度控制在46 ℃左右,储藏7~10天后通风降温。该储藏方法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进仓的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储藏种子
B.46 ℃持续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储藏种子
C.暴晒后的小麦种子内的水减少,使呼吸作用无法进行
D.趁热进仓储藏的原理是抑制霉菌、蛀虫等有害生物的繁殖
14.如图表示白天发生在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甲、乙表示生理过程,①表示某种气体。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二氧化碳,甲表示光合作用
B.乙过程分解的有机物是甲过程制造的
C.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甲过程
D.植株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物的甲过程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16分)
15.(10分)(湖北黄石期末)小红热爱生物学,她栽培了菠菜并进行了相关实验,下面是她的实验探究过程。
 
(1)小红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绘制了菠菜叶片横切面示意图(图一)和下表皮结构示意图(图二)。
①小红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先用__ __(填“低”或“高”)倍物镜对光。调节焦距看到图一所示的物像后,再转动__ __(填“转换器”或“物镜”)换上高倍物镜进一步观察。
②她发现[2]细胞中有大量的__ __,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图一中的[2]所示细胞与图二中的[6]所示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 __,呼吸作用在该结构中进行。
③图二中的[8]__ __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同时根吸收的水绝大部分通过该结构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植物的__ __作用,其中茎中的__ __是运输水的管道。
(2)小红设计如图三的实验装置。取新鲜的菠菜和烫熟的菠菜各200克,分别放入甲、乙两个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一天后将两袋内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装有__ __(填“新鲜”或“烫熟”)菠菜的袋子中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__ __。实验中,不用透明塑料袋的原因是__ __。
16.(6分)图一中字母分别代表植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二是小莹探究植物某生理活动的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____]内填序号)
图一
图二
(1)小莹探究的是图一中[__ __]活动,实验变量是__ __。
(2)实验前将植物进行暗处理是为了将原有的__ __运走耗尽。该步骤主要是利用图一中[__ __]活动。
(3)水浴加热装置中,装有酒精的烧杯是[__ __],水浴加热后,酒精变成绿色。
(4)小莹想提高她家种植的番茄产量。请你依据本探究活动涉及的知识,提出一个具体措施:__ __。考点专练(二) 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
(考试时间:15分钟 满分:30分)
考点过关自测:水的利用与散失□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河南洛阳期末)观察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①和④属于保护组织
B.叶绿体主要存在于②中
C.③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D.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叶片的结构图中,①表示上表皮,②表示叶肉,③表示叶脉,④表示下表皮,⑤表示气孔。⑤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C错误。
2.蒸腾作用是植物体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B.蒸腾作用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为了提高成活率,可以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D.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促进水循环
蒸腾作用能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但不能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B错误。
3.(江苏镇江期末)光是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加以验证。初始时甲、乙装置的液面等高,一段时间后,甲、乙装置未插枝条一侧的管内液面高度为( B )
A.甲高于乙
B.乙高于甲
C.甲、乙液面下降相同高度
D.甲、乙液面高度均不下降
4.据报道,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了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以下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 C )
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B.“喝”进的水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植物各器官
C.“喝水”时,无机盐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D.“喝”进去的水绝大部分参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A错误。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运输有机养料的管道,导管的功能是运输水和无机盐,因此“喝”进的水会沿着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植物各器官,B错误。树木“喝”进去的水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D错误。
5.(河北沧州模拟)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伸长区吸水
B.吸收的水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C.植物主要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水
D.水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
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水,成熟区有大量根毛,增大了吸收面积,A错误。
6.下列表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步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该实验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④②⑤
B.叶绿素能够溶解在图④小烧杯内的酒精里
C.叶片的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D.此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该实验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以光照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D错误。
7.(重庆南川区期末)某校生物社团的同学将银边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用黑纸遮盖在②处的上、下两面,移至光下几小时后,①②③处变成蓝色的是( A )
A.③ B.②
C.① D.①②③
该实验中①为银边部位,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脱色后滴加碘液不变蓝;②处的上、下两面用黑纸遮盖,没有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脱色后滴加碘液不变蓝;③为绿色部分,可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可见,移至光下几小时后,①②③处变成蓝色的是③,A符合题意。
8.(江苏盐城期末)在完成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探究后,小明同学选取了有白斑叶的牵牛花进一步探究,如图所示。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C )
①实验中将牵牛花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的淀粉
②将此装置放在光下数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
③脱色漂洗后,向叶片滴加碘液,则变蓝的是Ⅰ绿叶、Ⅱ白斑叶绿色部分、Ⅲ绿叶
④该实验可说明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是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⑤该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脱色漂洗后,向叶片滴加碘液,Ⅰ中未覆盖铝箔的部分,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淀粉产生,所以变蓝;Ⅰ中覆盖铝箔的部分,没有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所以滴加碘液后不变蓝,Ⅱ中白斑部分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所以滴加碘液后不变蓝。Ⅲ绿叶部分,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叶片缺少原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滴加碘液后不变蓝,③错误。该实验可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是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④错误。
9.(四川成都期末)某同学将某种植物置于黑暗条件下一昼夜,然后用不透光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遮住,置于光照处,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叶片未遮光部分产生了淀粉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还需要水和二氧化碳
C.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
D.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增加淀粉含量
将植物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D错误。
10.(山东烟台期末)研究人员对我国栽培风铃木的不同叶型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叶型的不同表现是变异现象
B.叶的形态、大小不同,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也不同
C.风铃木的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叶的发育过程经过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叶的形态、大小不同,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B错误。
11.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C )
A.0时附近,植物仍在进行呼吸作用
B.a、c点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均相等
C.该植株一昼夜内在b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
D.12时附近,光合作用强度有所下降
傍晚时分,由于持续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所以c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错误。
12.(江苏无锡期末)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选用水绵为材料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如图),该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C )
 
A.植物体 B.线粒体
C.叶绿体 D.细胞核
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的实验是这样的: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照到的部位附近;该实验说明有叶绿体的地方含有丰富的氧气,吸引了大量的好氧细菌,即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正确。
13.(山东青岛期末)《齐民要术》记载了“热进仓”贮麦法:将经暴晒的小麦种子,趁热进仓储藏,温度控制在46 ℃左右,储藏7~10天后通风降温。该储藏方法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热进仓的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储藏种子
B.46 ℃持续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储藏种子
C.暴晒后的小麦种子内的水减少,使呼吸作用无法进行
D.趁热进仓储藏的原理是抑制霉菌、蛀虫等有害生物的繁殖
热进仓的温度越高,46 ℃持续的时间越长,种子的呼吸作用越旺盛,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越多,不利于储藏,影响种子的发芽率,A、B错误。暴晒后的小麦种子内的水减少,小麦种子的呼吸作用弱,但仍能进行呼吸作用,C错误。
14.如图表示白天发生在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甲、乙表示生理过程,①表示某种气体。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A.①表示二氧化碳,甲表示光合作用
B.乙过程分解的有机物是甲过程制造的
C.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甲过程
D.植株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物的甲过程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16分)
15.(10分)(湖北黄石期末)小红热爱生物学,她栽培了菠菜并进行了相关实验,下面是她的实验探究过程。
 
(1)小红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绘制了菠菜叶片横切面示意图(图一)和下表皮结构示意图(图二)。
①小红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先用__低__(填“低”或“高”)倍物镜对光。调节焦距看到图一所示的物像后,再转动__转换器__(填“转换器”或“物镜”)换上高倍物镜进一步观察。
②她发现[2]细胞中有大量的__叶绿体__,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图一中的[2]所示细胞与图二中的[6]所示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线粒体__,呼吸作用在该结构中进行。
③图二中的[8]__气孔__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同时根吸收的水绝大部分通过该结构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植物的__蒸腾__作用,其中茎中的__导管__是运输水的管道。
(2)小红设计如图三的实验装置。取新鲜的菠菜和烫熟的菠菜各200克,分别放入甲、乙两个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一天后将两袋内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装有__新鲜__(填“新鲜”或“烫熟”)菠菜的袋子中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__二氧化碳__。实验中,不用透明塑料袋的原因是__透明塑料袋透光,菠菜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__。
16.(6分)图一中字母分别代表植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二是小莹探究植物某生理活动的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____]内填序号)
图一
图二
(1)小莹探究的是图一中[__A__]活动,实验变量是__光__。
(2)实验前将植物进行暗处理是为了将原有的__淀粉__运走耗尽。该步骤主要是利用图一中[__C__]活动。
(3)水浴加热装置中,装有酒精的烧杯是[__b__],水浴加热后,酒精变成绿色。
(4)小莹想提高她家种植的番茄产量。请你依据本探究活动涉及的知识,提出一个具体措施:__延长光照时间等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