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城关四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城关四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9 22:4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国市城关四校联盟期中学情调研 八年级历史试卷
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70分钟 一、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分)
1.1949 年 9 月 22 日的《人民日报》中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是“ 中国人民政协开幕,毛泽东主席宣布会议 任务”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
A .调节国共两党冲突 B .开展军事斗争 C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D .进行工业化建设
2.1950 年 曾联松《入选吟》写下“ 推敲图案三千幅 五星红旗入选来” 的诗句;七律《国庆抒怀》中有“ 马 列坚心谋幸福 人民作主感荣光” 的诗句。与这两首诗相关的史事(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3.1970 年 10 月,彭德怀对 20 年前毛泽东作出的某个决策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这个决心不容易定下,这 不仅要有非凡的胆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对复杂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断力。历史进程证明了毛主
席的英明正确。” 这里的 “ 决策” 是指( )
A.一五计划 B.国共合作共御日寇 C.三大改造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还有大量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承受着沉重的剥削,这是 旧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央人民政府( )
A.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开展一五计划 D.实行三大改造
5.据调查,土地改革后平均每户农民占有耕地不到 15 亩 犁不到 1 张,这种分散而落后的状况,严重制约 了农业生产和国家的工业化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 )
A.大力发展公私合营的经济 B.引导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 C.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D.大力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6.汽车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汽车可以增加我们的自信;1956 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生产出来, 增强了新中国工业化的自信心。与它同时期同领域的成就还有( )
A.川藏公路通车 B.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C.兰新铁路通车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
.已经成为工业化强国
) (
B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7.下面是我国 “ 一五” 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及平均增长速度表。它反映了当时我国( )
1953 年投资比例 1957 年投资比例 1953—1957 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D .各个部门投资比例均衡
8.中国革命和建设都经历了一个从 “ 学苏联的道路” 转变为 “ 走自己的道路” 的过程。我们没有采用苏 联办法,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
A.建立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和平赎买政策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9 .1954 年 9 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
A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听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
C .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 .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10.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困难在哪里呢 ” 朱德说,“ 最根本的困难,就是在于我们的经济落后和文化落 后 我们的国家原来被帝国主义剥削得很穷。” 为此,中共八大之后我国开始( )
A.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B.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C.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彻底摧毁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11.历史长河中每一时期都有其鲜明的时代主题。 1956—1966 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个重要阶 段,下列选项能够全面反映这一阶段历史特征的是( )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C.探索前进,曲折发展 D.文革结束,徘徊前进
12.在建设的那些日子里,他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 的钻杆砸伤了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他用自己的身体做搅拌机,并成功制服了油田井喷。”文中的“他” 是( )
A .焦裕禄 B .雷锋 C .王进喜 D .黄继光
13.在“ 文化大革命” 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受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成就属 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②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必 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我 国保障 “ 人民当家作主” 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5.下图反映的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业发展状况,图中 C 点到 D 点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
C.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B.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苏联对华经济的援助
16. “ 文化大革命” 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 “ 叛徒、内奸、工贼” ,遭受到残酷迫害,失去 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 “ 文化大革命” 期间( )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D .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17.1984 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 总厂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 的是(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右图是 1978 年 5 月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这一文章 的发表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因为该文章的发表 ( )
A.深刻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开创了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C.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D.纠正了 “ 左” 倾错误路线
19.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20.右图是 2000--2004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 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 因在于( )
A.设置了 4 个经济特区 B.开放了 14 个沿海城市 C.开放了 5 个沿江城市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21.右图所示知识卡片反映的历史主题应是( )
A.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 B.中国特色的民主法制建设历程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22.在哪一次大会上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23.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下列选项最能体现中国这一 “ 美好 愿景” 的是( )
A .提出 “ 求同存异” 方针 B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实施 “ 一带一路” 建设
24.2022 年,此次会议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 统筹推进 “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 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根据以上内容判断此次会 议是. ( )
A .中共十七大 B .中共十八大 C .中共十九大 D .中共二十大 25.中共十九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我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问题 B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 C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 D .就业质量与收入水平的问题
二、辨析改错题(共 5 小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 】26.毛泽东派遣以朱德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改正:
【 】27.我国形成了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 域” 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正:
【 】28.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改正:
【 】29.1992 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改正: 【 】30.黄继光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改正:
二、材料题( 第 31题 10分,第32题 18分,共28分 )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 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 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 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 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 ……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的做出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
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1951 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1) 据材料一 ,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 分)
(2) 材料二中 “ 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 ” 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二,概述 “ 激战 ” 的胜利所产生 的积极影响。( 3 分)
( 3 )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 分)
(4) 综合材料二、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2 分)
3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
1951年农民重新丈量土地、确定地权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的说 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 …… 但是,一辆汽车都不能造。 ”
(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针对材料二的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 施?该措施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内在联系。( 6 分)
材料二:
( 2 )材料二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历史事件的实质是什么,有何标志 性意义?( 5 分)
材料三:1957 年和 1960 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 年 1960 年 下降( % )
粮食(亿万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 3 )材料三中 1957-1960 年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分)
材料四: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年代 1980 年 1981 年 1982 年
粮食产量 5.02 亿千克 6.70 亿千克 7.15 亿千克
(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凤阳县粮食产量有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 分)
( 5 )纵观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2 分) 四、探究题(共 12 分)
33.理论指引行动,政策决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是先进理论和正确决策的结果。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 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邓小平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市 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 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中 国道路。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邓小平同志。( 2 分)
( 2 )1992 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多次发表重要谈话。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重要 谈话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2 分)
( 3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改革开 放 4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 分)
( 4 )当今世界,战争、冲突、贫穷、气候等不稳定因素依然很多,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 大胜利,中国应如何顺应历史潮流,以开放的姿态面向未来?( 4 分)
宁国市城关四校联盟期中学情调研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D B B A A B A B C C B C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B A A D D B D D A
二、辨析改错
26.【 × 】改正:“ 朱德” 改成 “ 彭德怀”
27.【 】改正:
28.【 × 】改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改成 “ 《共同纲领》”
29.【 × 】改正:“ 中共十五大” 改成 “ 中共十四大”
30.【 × 】改正:“ 黄继光” 改成 “ 邱少云”
三、材料题:( 第 31 题 10 分,第 32 题 18 分,共 28 分 )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按 要求回答问题。
( 1)经济濒于崩溃;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2分)
( 2 )抗美援朝( 1分);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为新中国经济 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分)
( 3 )西藏和平解放( 1分);祖国大陆获得统 一 ,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2分)。
( 4 )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2分)
3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 题。
( 1 )土地改革( 1 分);我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重工业落后( 2 分)实施第一个五年 计划;( 1 分)土地改革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 分)
( 2 )三大改造( 1 分);实质: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2 分);意 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分)
( 3 )农业生产下降( 1 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 分)
( 4 )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 1 分)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2 分)
( 5 )经济政策的制定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符合最 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 分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四、活动探究题(12 分)
33.理论指引行动,政策决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是先进理论和正确决策的结 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分);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 计师。( 1分)
(2)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沿海经 济开放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入实施“ 一 带一路” 建设;;等等。(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 4 )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重视科技创新;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和平发展之路; 加强国际合作,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大开放,吸引投资,推动经 济全球化;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等。(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