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荷花淀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1 荷花淀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1 16:4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荷花淀
选自《白洋淀纪事》(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版)。有改动。白洋淀是河北省中部的一个大湖,荷花淀是其中的一部分。孙犁(1913-2002),河北安平人,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苇眉子〕也叫“席篾儿”,把苇茎劈成又长又窄的细篾儿,供编席用。
人教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中册
选自《白洋淀纪事》
孙犁
学习目标
Learning Objectives


学习通过人物对话及潜台词、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品读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掌握小说中人物对话的作用。

归纳人物形象特征,领略文中女性形象的人性美,传承爱国精神
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又先后担任过《平原杂志》《天津日报》文艺副刊、《文艺通讯》等报刊的编辑,并著有关于编辑的作品。
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
了解作者
Part.01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No.1
他的小说大多取材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革命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的生活情景,小说虽以现实主义为根基,却不正面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的侧面以及武戏文唱的技艺,写人的命运、心灵以及故乡白洋淀的风光美和人情美,特别擅长描写农村的青年女性。
No.2
细腻婉约的文笔,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清新、隽永的抒情诗风格,使孙犁的作品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在艺术上受他的影响而形成的具有相似风格的“荷花淀派”创作,即以其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而得名。
No.3
作者资料
他被人们称为“短篇小说能手”.他是河北安平人,1936年到了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洋淀边散步,慢慢地,他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现代著名作家孙犁
了解背景
Part.02
日寇的铁蹄踏进这一地区,他切身体验到了这里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在抗日的旗帜下,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虽然热土难离,但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打鬼子,各个村庄的青年农民都自愿地奔赴抗日前线.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所表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使他由衷敬佩.基于这种心理,他写成了《荷花淀》这篇著名的小说.
1937年
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划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荷花淀派的作品
本课关联知识
Part.03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划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孙犁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01
小说的三要素
环境、情节、人物
03
小说的人物描写
外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02
小说的情节结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潜台词
就是深藏在台词之中的真正含义,是潜藏在台词下面的人物思想、感情、愿望和目的。它可由形态动作和语言动作表达出来。(戏剧名词)
潜台词是指某一话语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即台词中所包含的话里有话或未能由台词完全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也就是说话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概述小说内容
进入课文
Part.04
按照小说的发展顺序划分结构层次
高潮、结局
助夫杀敌
(62-85)
开端
夫妻话别
(1-31)
发展
探夫遇险
(32-61)
小说线索
小说以时间为推移,含两条线索,水生嫂们的活动贯串全文的始终,是小说的主线;地区队的行动大都是侧面交代,仅在伏击相会的高潮处交叉,接着又分开进行。小说以青年妇女们的成长结尾,合乎情理,充分显示出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威力,更广泛地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的积极性,说明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使作品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小说前3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景物
高升的月亮、干净凉爽的院子、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像雪地和云彩一样洁白的苇席、一片银白的荷花淀、水面的薄雾、徐徐的清风、清新的荷香。
作用
环境: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引出了主要人物——水生嫂;营造了一种清新欢愉的宁静气氛。
人物: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善良温顺的形象。情节:充分展示了荷花淀的美丽富饶和人民生活的美好幸福,为后文水生嫂毅然送夫参军、组织队伍、参加战斗等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小说前3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第40段)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开阔明丽的景色,使年轻妇女们失望伤心的心情马上变得开朗愉快起来。
作用:
①烘托人物心情开始由忧变喜,
②同时“水面没有一只船”又暗示情况异常,为鬼子追她们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第61段)
作者运用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①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体现内容)②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暗示情节)而且③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人物内心、形象)④洋溢着歌颂根据地人民反抗侵略的思想感情(主旨)。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艺术特色
“诗体小说”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
浓郁的诗情画意
细腻的人物描写
荷花淀派”的创作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教师总结
文章的景物描写,开头对小院子及白洋淀月下夜景的描写,作者借助两个充满想象力又贴切的比喻,完全把这个场景诗意化了。而通过水生嫂的偶尔抬头远望,又展示出一个更阔大的水淀世界,这个小小的院落也融化进一片“银白世界”里,那一层薄薄透明的雾,被风吹来的荷香,好一派有声有色的水淀风光,读者视觉、嗅觉都被调动起来,充分感受到人物和景物融为一体的境界,体会到景致的优美和人物的美好。作品中的景,既是人物眼中的景,也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圆融而自然。小说通过描写白洋淀地区人的抗日斗争生活和妇女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群勤劳淳朴、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精神和热爱生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