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江苏省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20 12:0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江苏省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分。
1.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如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图像,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
B. 在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加速度等于实际的平均加速度
C. 在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
D. 在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样的运动称为分子的热运动
B. 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光的干涉和衍射说明光是横波
D. 铁路、民航等安检口使用射线对行李内物品进行检测
3.将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毛细管插入装有某种液体的容器里,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容器中的液体可能是水银
B. 若在“问天”太空舱中进行实验,仍然是较细毛细管中的液面更高
C. 若用不同液体进行实验,两毛细管中的高度差相同
D. 图中液体和固体相互作用力比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
4.氢原子第能级的能量为,其中是基态能量,而,,,若一氢原子发射能量的光子后处于比基态能量高出的激发态,则氢原子发射光子前、后处于的能级是( )
A. 发射前处于第能级、发射后处于第能级
B. 发射前处于第能级、发射后处于第能级
C. 发射前处于第能级、发射后处于第能级
D. 发射前处于第能级、发射后处于第能级发
5.无线话筒是振荡电路的一个典型应用.在振荡电路中,某时刻磁场方向、电场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容器正在充电 B. 振荡电流正在增大
C. 线圈中的磁场正在增强 D. 增大电容器两板距离,振荡频率减小
6.如图,在真空中的绝缘光滑水平面上,边长为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分别固定放鬣电量为、、的点电荷,以图中顶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与其腰及底边中线的交点分别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场强等于点场强
B. 点电势等于点电势
C. 由点静止释放一正点电荷,其轨迹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
D. 将正点电荷沿圆弧逆时针从经移到,电荷的电势能始终不变
7.年月日时分,天舟五号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此次发射任务从点火发射到完成交会对接,全程仅用个小时,创世界最快交会对接纪录,标志着我国航天交会对接技术取得了新突破。在交会对接的最后阶段,天舟五号与空间站处于同一轨道上同向运动,两者的运行轨道均视为圆周。要使天舟五号在同一轨道上追上空间站实现对接,天舟五号喷射燃气的方向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8.如图,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面上,左端由导线相连,导体棒垂直静置于导轨上构成回路。在外力作用下,回路上方的条形磁铁竖直向上做匀速运动。在匀速运动过程中外力做功,磁场力对导体棒做功,磁铁克服磁场力做功,重力对磁铁做功,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导体棒获得的动能为,则( )
A. B. C. D.
9.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端、间的交流电压有效值不变,为定值电阻,为滑动变阻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一个位置滑动到另一个位置时,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增大了,电流表的示数增大了。忽略所有电表对电路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 变阻器滑片是沿方向滑动的 B. 电压表示数增大
C. 电压表示数减小 D. 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10.质量均为的两个木块、用一轻弹簧拴接,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现用一竖直向上的恒力拉木块,使木块向上做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从木块开始运动到木块刚要离开地面的过程中,设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要使能离开地面,的大小应大于
B. 的加速度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 的动能一定先增大后减小
D. A、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基于下列四幅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甲图可知,黑体温度升高时,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辐射强度都增加,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B. 由乙图可知,光光子的频率高于光光子的频率
C. 由丙图可知,该种元素的原子核每经过天就有发生衰变
D. 由丁图可知,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量大,这些核最稳定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2.使用如图装置做“探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已知压力表通过细管与注射器内的空气柱相连,细管隐藏在柱塞内部未在图中标明。
实验中应保持不变的状态参量是 。
序号
甲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仔细观察“”一栏中的数值,发现越来越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A.实验时注射器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力越来越大
B.实验时环境温度增大了
C.实验时外界大气压强发生了变化
D.实验时注射器内的气体向外发生了泄漏
实验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操作是正确的 。
A.玻璃管外侧刻度均匀,但并非准确地等于、这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不会有影响
B.为方便推拉活塞,手可握住注射器含有气体的部分
C.注射器开口处的橡胶套脱落后,应迅速重新装上继续实验
D.活塞与针筒之间涂油主要是为了减小摩擦
理论上由图线分析可知,如果该图线为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可以说明体积与压强成 填正比或反比。
乙同学在实验中操作规范,读数正确,经描点连线得图,如图,已知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但未过原点,其原因可能是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1分。
13.年贝克勒尔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出放射线。设其中一个静止的铀核放出粒子生成针核,设反应中放出的粒子的动量大小为。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为,已知普朗克常量为。
求生成钍核的物质波波长;
若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变为动能,求粒子的动能。
14.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半径均为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Ⅰ、Ⅱ,Ⅰ和Ⅱ的圆心分别在原点和,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Ⅰ、Ⅱ内磁场方向分别垂直于坐标系平面向里、向外。时刻,处的粒子源在坐标系平面内向Ⅰ内各个方向同时发射质量为、电荷量为的带电粒子,所有粒子的速率,其中粒子的入射方向与轴正方向成角。不考虑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求:
从Ⅰ射出的位置坐标;
从Ⅱ射出的时刻;
所有粒子中,最早从Ⅱ射出的时刻。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5.如图甲所示。竖直面内的倾斜轨道与相同材料足够长的水平轨道平滑连接,质量的物块静止在水平轨道的最左端。时刻,物块由倾斜轨道上端从静止下滑,一段时间后与发生碰撞,物块运动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碰后物块的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取,不计空气阻力。
求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求物块在前内,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若要保证两物块再次相碰,求物块与轨道间的摩擦因数应满足的条件。
1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着光滑金属直导轨和,长度均为,间距为,、间接有定值电阻。空间存在由图示正弦曲线和直线围成的垂直于桌面向下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质量为的导体棒垂直于导轨放置,不计导体棒和导轨电阻。
若棒在处获得沿轴正向初速,运动到处时速度变为,求此过程中安培力对导体棒做的功;
若棒在外力作用下沿轴正向以速度匀速从运动到处,求此过程中电阻上产生的热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由图像可知,时刻时,实线的斜率比曲线更大,图像中斜率代表加速度,因此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小,故A错误;
B.在时间内,实际运动的平均加速度为,虚线代表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两个运动的初末速度相同,时间间隔相同,所以由虚线计算出的加速度等于实际的平均加速度,故B正确;
C.图像中,图像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在时间内,实线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更大,因此实际运动的位移比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答,故C错误;
D.在时间内,虚线与横坐标平行,因此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
2.【答案】
【解析】、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是布朗运动,它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但不是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热运动是指组成物质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光的干涉和衍射说明光具有波动性,而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故C错误;
D、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铁路、民航等安检口使用射线对行李内物品进行检测,故D正确。
故选:。
3.【答案】
【解析】、由图可知玻璃管中液面呈现凹形液面,属于浸润现象,水银在玻璃表面是不浸润的,故容器中的液体不可能是水银,故A错误;
B、在太空舱中由于处在失重环境下,毛细现象更明显,液面直接攀升到毛细管顶部,毛细管越细,攀升速度越快,粗细不同的毛细管中液面都与毛细管上端齐平,故B错误;
C、在毛细现象中,毛细管中液面的高低与液体的种类和毛细管的材质有关,若用不同液体进行实验,两毛细管中的高度差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
D、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是因为液体和固体相互作用力比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使得液体对固体浸润,从而在毛细管中上升,故D正确。
故选:。
4.【答案】
【解析】发射光子后氢原子所处激发态的能量为则,解得,所以发射后处于第能级;发射前的能量为,则,解得,所以发射前处于第能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5.【答案】
【解析】A、由题图中磁场的方向,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流由电容器上极板经线圈流向下极板,由电场方向可知,下极板是正极,故此时电容器正在充电,故A正确;
、电容器正在充电,则电路中电流正在减小,线圈中的磁场正在减弱,故BC错误;
D、根据平行板电容器公式,增大电容器两板之间的距离,电容减小,根据知振荡频率增大,故D错误。
6.【答案】
【解析】、在两个的电场中,点的场强为零,则点的场强等于在点单独产生的电场的场强。点的场强是三个电荷产生的电场的叠加,左侧在点产生场强大小等于在点产生的场强大小,另外两个等量异种电荷在点产生的场强不等于零,所以,点场强小于点场强,故A错误;
B、在上面的电场中,点电势等于点电势。在下面两个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中,点电势也等于点电势,所以点电势等于点电势,故B正确;
C、点的场强由点指向,由点静止释放一正点电荷,所受的电场力由点指向,其轨迹一定是直线,故C错误;
D、将正点电荷沿圆弧逆时针从经移到,电势是变化的,则电荷的电势能也是变化的,故D错误。
故选:。
7.【答案】
【解析】要想使天舟五号在与空间站的同一轨道上对接,则需要使天舟五号加速,与此同时要想不脱离原轨道,根据
则必须要增加向心力,即喷气时产生的推力一方向有沿轨道向前的分量,另一方面还要有指向地心的分量,而因喷气产生的推力与喷气方向相反,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8.【答案】
【解析】根据功能转化及能量守恒可知,磁铁克服磁场力做的功等于导体棒获得的动能与导体棒、导轨、导线组成的电路获得的能量,

整理得:,故A错误;
、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对导体棒做的功等于导体棒获得的动能,导体棒在水平方向上只受磁场力的作用,所以磁场力对导体棒做的功等于导体棒获得的动能,即,故B错误,C正确;
D.磁铁向上匀速运动,对磁铁根据动能定理有:


因此有:,故D错误。
故选:。
9.【答案】
【解析】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增大了,电流表的示数增大了,即副线圈电流增大,由于、接在电压有效值不变的交流电流两端,匝数比不变,所以副线圈电压不变,即、示数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得负载电阻减小,所以变阻器滑片是沿的方向滑动,故A正确,B错误;
C.由于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所以两端电压增大,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示数减小,故C正确;
D.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增大了,电流表的示数增大了,即原线圈电流增大量是副线圈电流增大量的四分之一,根据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故D正确。
此题选不正确的,故选:。
10.【答案】
【解析】、初始时弹簧的压缩量为,木块刚要离开地面时弹簧的伸长量为,,则从木块开始运动到木块刚要离开地面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量为零。根据功能关系有,可得,故A正确;
、若,当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对有,减小,则减小。当弹簧处于伸长状态时,对有,增大,则减小,所以做加速度一直减小的加速运动,动能一直增大,故BC错误;
D、恒力对、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做正功,则系统机械能一直增大,故D错误。
故选:。
11.【答案】
【解析】、由甲图可知,黑体温度升高时,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辐射强度都增加,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A正确;
B、遏止电压和最大初动能成正比。由乙图可知,光对应的遏止电压绝对值最大,产生光电效应的最大初动能最大,所以光光子的频率高于光光子的频率。故B错误;
C、由丙图可知,该种元素的原子核每经过天还有没有发生衰变。故C错误;
D、由丁图可知,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量大,这些核最稳定。故D正确;
故选:。
12.【答案】温度 正比 连接压力表和注射器内空气柱的细管中有气体未计入
【解析】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柱,实验中应保持不变的参量是它的温度。
实验时注射器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力不断增大,不会影响气压与体积,故A错误;
B.实验时环境温度增大了,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乘积变大,故B错误;
C.封闭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强无关,故C错误;
D.实验时若注射器内的气体向外发生了泄漏,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常数与质量有关,则乘积减小,故D正确。
故选:。
A.玻璃管外侧刻度均匀,但并非准确地等于、这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不会有影响,故A正确。
B.手握住注射器含有气体的部分,会使气体温度升高,故B错误;
C.注射器开口处的橡胶套脱落后,气体质量发生了变化,不应重新装上继续实验,故C错误;
D.活塞与针筒之间涂油可以减小摩擦,但主要是为了防止漏气,故D错误;
故选:。
该图线为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说明体积与压强成正比;
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但未过原点,其原因可能是连接压力表和注射器内空气柱的细管中有气体未计入。
故答案为:温度;;;正比连接压力表和注射器内空气柱的细管中有气体未计入。
13.【答案】设生成钍核的动量大小为,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其物质波波长为

设粒子和钍核的质量分别为、,分别为,由
,,


联立解得
答:钍核的物质波波长为
粒子的动能为
14.【答案】设粒子在磁场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将已知代入可得:
如图所示,设从点从磁场射出,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四边形为菱形,则点坐标分别为:,
在磁场中转过的圆心角为,所以运动时间为: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从磁场Ⅰ射出时速度方向平行于轴,设从进入磁场Ⅱ,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从运动到的时间为: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在磁场Ⅱ中转过的圆心角为,则运动时间为
从Ⅱ射出的时刻为:
所有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都为,将速度方向与轴的夹角推广到任意角,易知、轨迹圆心和射出点构成的四边形为菱形,由此可推知所有粒子从磁场Ⅰ中射出时的速度方向都平行于轴,根据几何关系可知粒子在磁场Ⅱ中转过的圆心角一定与磁场Ⅰ中转过的圆心角互补,所以粒子在两个磁场中运动的总时间一定,为,所以最早从Ⅱ射出的粒子在两磁场中之间运动的距离最短,综上所述可得:。
答:从Ⅰ射出的位置坐标为;
从Ⅱ射出的时刻为;
所有粒子中,最早从Ⅱ射出的时刻为。
15.【答案】
【解析】沿倾斜轨道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
物块与物块碰撞后,速度反向,沿斜面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代入数据解得:
上滑的时间,故碰撞后反弹的速度为:
在碰撞过程中,以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
所以上滑和下滑通过的路程:
在前内克服摩擦力做功:
物体再次返回到斜面底端的速度为,,

代入得:,
在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时间为:
在沿斜面向下运动的时间为,再经过时间两物块相碰,则有:
联立解得:
所以:,代入得
所以若要保证两物块再次相碰,物块与轨道间的摩擦因数:
答:求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求物块在前内,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若要保证两物块再次相碰,求物块与轨道间的摩擦因数应满足的条件。
16.【答案】对导体棒分析,从开始到运动到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空间存在由图示正弦曲线,则感应电动势成正弦规律变化,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
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此过程中的运动时间为:
此过程中电阻上产生的热量:
解得:。
答:若棒在处获得沿轴正向初速,运动到处时速度变为,此过程中安培力对导体棒做的功为;
若棒在外力作用下沿轴正向以速度匀速从运动到处,此过程中电阻上产生的热量为。
第14页,共14页
同课章节目录